陈荣恒;曾志超;罗建武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对意识状态变化的预测及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择期椎管内麻醉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分为轻年组(20~40岁,Ⅰ组)和老年组(65~85岁,Ⅱ组),每组20例,按咪达唑仑效应室靶浓度(Ce)分阶段实施TCI,采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意识状态变化.记录每次评分前即刻的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BIS与OAA/S评分的关系.[结果]随着咪达唑仑Ce增加,两组病人BIS逐渐降低,两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同一镇静评分(OAA/S4-1)时,Ⅱ组的BIS值明显高于Ⅰ组.TCI期间两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与基础值比较,当OAA/S评分降至2以下时,血压下降(P<0.05).[结论]咪达唑仑TCI期间,BIS能预测意识状态的变化,且对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的预测相当.
作者:祝平;刘景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锌含量变化与病情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52例AL患者血浆锌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后33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52例AL患者,其中初治未化疗19例血浆锌含量(2.62±1.12 μg/mL)较正常对照组(4.28±1.68 μg/mL)明显减低(P<0.01),化疗后病情缓解16例锌含量(4.66±2.18 μg/mL)较难治/复发17例(3.34±0.93 μg/mL)明显增高(P<0.05), 缓解组血浆锌含量较初治未化疗组明显增高(P<0.01);② 17例难治/复发AL患者其中15例骨髓单个核细胞P-gp 表达阳性细胞率与血浆锌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69,P<0.01).[结论]①AL患者血浆锌含量变化与病情及临床疗效有关.②AL患者血浆锌含量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指标之一.锌可能参与AL多药耐药的发生.
作者:秦忆;秦群;郭宗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 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52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给予多瑞吉镇痛治疗,剂量范围为25~200 μg/h,贴膜每72 h更换1次,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总的疼痛缓解率92.3%,不良反应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多瑞吉治疗癌性疼痛并辅助相应的护理措施疗效明显.
作者:熊慧;夏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研究[1-3]认为,早期适时空肠内营养(Enteral nutirion,EN)能够减少细菌移位和胰腺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自2005年以来对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行EN,效果满意,现对EN治疗的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朝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喹硫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AD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服用常规剂量喹硫平组[(对照组,常规剂量100 mg/d基础上适当加大至150~275 mg/d)及常规剂量喹硫平合并服用氯硝西泮(0.5~3 mg/晚)组(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7.9%,观察组有效率为93.9%,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副作用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氯硝西泮治疗AD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作者:徐燕;谭佩珍;张长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0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PAG)的可行性.[方法]36例PAG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6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A组),1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8例行腮腺全切除术(C组),随访时间 3~5年.[结果]A组术后瘢痕和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B、C组,肿瘤的复发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是PAG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黄端阳;尹婵;刘新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JAK2激酶特异性抑制剂AG490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侵袭的影响,探讨通过药物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G490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利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模型检测A549细胞体外粘附和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STAT3信号转导通路成员的表达.[结果]AG490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形成(P<0.05),降低细胞粘附力和体外侵袭力(P<0.05),并可抑制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使STAT3、Cyclin E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癌细胞侵袭调控,阻断STAT3通路活化可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
作者:吴冠宇;王文祥;肖高明;周彬;王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增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不同浓度FN刺激HFL1并观察不同浓度下细胞 ERK信号转导通路阻断剂PD98059对FN诱导HFL1增殖作用的影响;并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观察FN浓度为50 ng/mL时,PD98059对HFL1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FN对HFL1诱导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趋势,在50 ng/mL时作用显著;ERK抑制剂 PD98059可抑制FN诱导的HFL1细胞增殖.[结论]FN诱导HFL1的细胞增殖可以通过ERK信号转导途径实现.
作者:马跃文;柏广涛;张美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C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痊愈+显效)为90.00%,对照组为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分离细菌34株,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89%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良好,使用安全,适合在临床应用.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意外妊娠终止后继发不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意外妊娠后继发不孕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入院的58例原发性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不孕的主要原因.[结果]观察组避孕失败原因依次为未避孕(占57.32%)、避孕套失败(占18.29%)、安全期避孕(10.98%)、体外排精(9.76%);避孕失败后终止妊娠的方式主要为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继发不孕的原因居前4位的分别是输卵管梗阻、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结论]意外妊娠终止后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导致输卵管梗阻或不通畅.未避孕或避孕方法不当,多次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输卵管妊娠史,是意外妊娠后继发不孕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邓开玉;田小英;卢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胶用于肝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肝胆管结石部分肝切除患者以术中有无使用创面封闭胶分为A组(使用封闭胶)与B组(不使用封闭胶),每组90例.观察术后1~3 d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记录引流量(mL),常规待腹腔引流管无液体引出时拔管,记录留置引流管时间(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d1、d2、d3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A组有2例膈下积液,B组有9例膈下积液(P<0.05);术后A组无一例胆漏发生,B组有2例患者发生胆漏.[结论]创面封闭胶能明显减少肝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渗液及减少膈下积液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吴金术;欧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 MS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例MSF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唐三元等提出的方法进行分类,对Multiple-level Spinal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按Asia标准26例平均随访18个月,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或植骨不融合发生.23例有脊髓损伤,8例恢复正常,10例有一级以上改善,5例无变化.[结论]对于MSF应根据其的稳定性、神经损伤及合并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立;杨双石;荆光泉;雷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疗程均为10 d,统计其疗效和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下呼吸道细菌清除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比较理想,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的经验用药.
作者:刘双柏;姜交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κB位点特异性结合并促进基因转录的核蛋白因子,它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分化、细胞粘附和细胞凋亡[1].近年来研究表明,NF-κ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双通;陆菊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9例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预后.[结果]HELLP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上腹痛或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黄染、皮肤出血点.9例孕产妇中1例因脑出血2 h后出现脑疝死亡,余产后7~15 d痊愈出院;婴儿病死率33.3%.[结论]HELLP综合征早期诊断、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洪英;颜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ACI患者发病后d1、d6、d14血清MIF、TNF-α、IL-8水平进行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ACI组1~14 d各时点血清MIF、TNF-α、IL-8水平均升高,以d6增高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ACI重型患者各时间点血清MIF、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中型、轻型患者(P<0.05或0.01),中型患者各时间点MIF、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5);ACI组MIF与TNF-α及IL-8均呈正相关(P<0.05),但TNF-α与IL-8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MIF、TNF-α、IL-8可能参与ACI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作者:刘双喜;刘军;周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适应性.[方法]选择拟行LC病人180例.采用1%利多卡因复合0.4%罗哌卡因施行硬膜外麻醉后行气管快诱导插管,并辅以力月西或丙泊本分复合芬太尼静脉滴注或泵注给予镇静、镇痛;常规监测Bp、HR、SpO2、ECG及血气分析.[结果]全部180例病人上述监测及血气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可用于LC.
作者:徐文;刘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单纯的胬肉切除手术复发率高达89%[1].本院自2003年开始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护理上予以心理疏导和专科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祥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边缘性前置胎盘应用期待疗法的产前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35例妊娠28周后边缘性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护理效果.[结果]35例晚期妊娠边缘性前置胎盘应用期待疗法,产前给予整体护理,有效地延长了妊娠期,通过实行剖宫产术或经阴道分娩,孕产妇平安,围产儿成活率较高.[结论]晚期妊娠边缘性前置胎盘孕妇在期待治疗中,应重视对孕妇的全面护理,尤其重视心理护理及日常起居护理,综合治疗并行计划分娩可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主要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对1 066例(2 128眼)患者准分子激光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屈光度-1.50D~-11.00D,散光度-4.00D以内.[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上皮脱落、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角膜瓣皱褶、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屈光欠矫、屈光回退、眩光、视疲劳、干眼症.[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术中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手术医师技能培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毛安真;王瑞平;鲁红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