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现河;张阳
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研究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而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服务于手术室护理.方法:选取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这80例接受手术护理的患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第一组成为试验组,对这试验组4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一般性护理,结合一般性护理的基础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联系,在之后的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情况,剩余的40例患者则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性的护理工作.结果:在试验结束后可以明显看出试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对于护理人员的态度一定要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此次试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患者手术的恢复,对于病情的好转也有显著帮助.
作者:高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手术去势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3.65ng/L(s=1.37),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为90.03分(s=4.23),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13.84ng/L(s=2.47)、76.21分(s=4.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韩宏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高热惊厥小儿患者接受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患儿抽搐、高烧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部门收治的86例高热惊厥小儿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组人数均为43例,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试验组治疗效果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住院、体温正常及惊厥消失用时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高热惊厥患者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症状改善效果好、恢复用时短.
作者:宋贵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以来收治的16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48例采用凝聚胺法,B组52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C组68例采用微柱凝集法,分析三中检测方法的临床正确率和敏感性.结果:微柱凝集法中68例患者,阳性患者30例,占44.12%;A组患者阳性患者17例,占35.41%;B组患者52例,阳性患者20例,占38.46%,C组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检测组,值得临床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推广应用.
作者:王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术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心脏介入术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86%;试验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57%,对照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为65.71%,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心脏介入术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心脏不良事件,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新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检测24h平均血压以及24h血压变异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平稳降压效果显著,保护了患者的肾功能,疗效确切,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杨芳;康剑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对比不同体温控制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5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将患者体温控制在正常水平(36℃~37℃)并开展其他治疗;试验组:应用冰敷联合冬眠灵(氯丙嗪+异丙嗪)将患者体温控制在亚低温状态(32℃~34℃)并开展与对照组除体温外其他相同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作者:鄂彤光;熊丽娜;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以60例骨科创面修复患者为试验对象,分为常规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其中应用传统换药的患者为常规组,应用VSD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组,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比常规组而言,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创面愈合时间与抗生素应用时间更短,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面修复中,应用VSD引流术,可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提升疗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许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带线锚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8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24例患者给予肩关节镜带线锚钉内固定术,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试验组患者术后视觉疼痛评分标准(VAS)为2.3(s=0.3),试验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价得分明显高出对照组.结论:肩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能有效缓解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疼痛,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
作者:贺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以及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0例.对对照组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应用交锁髓内钉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也显著提高,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波;吕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不断增大,患者会表现为习惯性便血、腹泻、局部腹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体重减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基层医院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已经逐渐引入腹腔镜手术,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而影响作用.本文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做一综述,旨在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作者:何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过程,总结分析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加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文选取3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患者入院后,使用B超诊断以及CT诊断,总结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面,CT的诊断方法明显优于B超的诊断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采用CT诊断可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有助于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同时,它能够准确地与常见的各类疾病进行鉴别,从而为后期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袁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从字面上理解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肝脏细胞逐渐的脂肪化是其主要表现特征.在我国这种疾病已经存在很多,其发病机制也极其复杂.由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以及发展中肠道中的一些益生菌对其具有一定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肠道黏膜的屏障,同时还能降低肠道内的毒素水平,以此减轻因炎症反应等,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起到预防和改善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肠道益生菌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彦强;陈文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栓塞误诊漏诊原因及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4例肺栓塞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患者实施心电图、B超及螺旋CT等检查,探讨肺栓塞患者误诊漏诊原因,然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临床诊疗.结果:患者首诊误诊原因主要是呼吸与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误诊15例,肺部感染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肺结核与胸膜炎各2例,循环系统疾病误诊18例,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6例,心力衰竭7例,心源性休克及短暂性脑缺血分别有3例、2例,总误诊率为51.56%.64例患者中,25例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与抗凝治疗后全部好转,好转率为100%,20例实施抗凝治疗,其中好转14例,好转率为70.0%,2例死亡(10.0%).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容易误诊漏诊,医生应提高警惕,采取溶栓及抗凝治疗,减少误诊漏诊率,提高患者的好转治愈率.
作者:唐亚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对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接受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7例,科室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试验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评估两组患者Zung焦虑评分、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2.97%,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89%,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士为乳腺良性肿瘤疾病接量微创旋切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
作者:朱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合并后侧平台骨折的Ⅵ型或者Schatzker V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比较手术当日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愈合,无感染、骨髓炎,无神经损伤,无螺丝钉、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手术当天和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中,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手术视野更开阔,安全性高,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永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超短节段经伤椎置钉固定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来我院入院治疗的64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手术进行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超短节段经伤椎置钉固定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恢复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脊柱Cobb角及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超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增加脊柱稳定性,创伤小、恢复快,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痊愈.
作者:赵礼干;罗紫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莫沙必利或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西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未影响患老治疗.结论: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临床价值高.
作者:吴荣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采用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3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清除的淋巴结32个(s=6)总数比对照组患者21个(s=3)多.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4例,12.50%)低于对照组(7例,22.5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胃切除手术患者的存活人数30例,近端胃切除手术患者的存活人数29例.(P>0.05).结论:采用全胃切除手术能清除患者更多的淋巴结,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作者:郝世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92例直肠癌患者,依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46例.研究组进行减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对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显示,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个数等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与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减孔腹腔镜手术能够获取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熊伟;张洪涛;杨之斌;余昆;张旋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