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

刘现河;张阳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 正畸治疗, 牙周疾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任选48例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联合应用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观察患者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到了100%,牙齿位置均恢复至正常,且无牙齿松动、牙龈炎等情况发生,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深度以及前牙覆盖距离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法在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目的:将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湘雅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将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六项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更高.

    作者:孙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塑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应用于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抽吸腹部和大腿的脂肪,将脂肪颗粒通过离心提纯后注射入面部凹陷部位及鼻部、下巴,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层次.结果:从2014年5月至今应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进行面部整体年轻化及轮廓塑形等美容整形手术3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除1例眼周出现凹凸不平,3例过度矫正,其余面部老化症状均改善明显,无并发症.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年轻化及塑形,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雪梅;陈继松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固定义齿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择32例患者36颗患牙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患牙采用牙冠延长术和固定义齿修复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要求患者来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修复体的咀嚼效果和固位体边缘,将对侧同名健康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为对照牙,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全部惠牙义齿固位比较佳,没有出现修复体松动现象,且固位边缘的密合性较好,看不到明显的裂隙,患者自述没有不适,咀嚼功能较佳.手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治疗牙的牙龈沟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同对照牙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复查时,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牙冠延长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提高固定义齿固位修复效果,尤其是患者在12个月后复查,修复后的牙齿功能与健康同牙没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耿玉娟;姜纪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在上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应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94%明显高于对照组64.06% (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胡秋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分析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分析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术式和ESWL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治疗时间、治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对比,研究组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WL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中起到重要作用,能缓解临床不良炎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小平;曹明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铂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化疗,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测定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PDCD-5水平,分析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PDCD-5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组化疗前后的血清PDCD-5蛋白水平均较无效组高(P<0.05);肺癌患者血清中PDCD-5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DCD-5蛋白水平可能会成为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也可能会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邓亚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深入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前来就诊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共计92例,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46例,行传统式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46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两组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术后转移率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结直肠肿瘤患者经不同手术后,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术后转移率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其创口小,可显著减轻患者经传统式开腹手术痛楚,患者出血量小,且恢复速度更佳,使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值得推广于临床.

    作者:刘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总结病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针对性的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高病理技术工作质量c方法:我院对12085例切片进行病理技术操作中采用常规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4120例切片病理技术操作中,通过总结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分析两个不同时间段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在病理切片档案管理不当、切片染色不当、切片薄厚不均、切片粘连以及切片标签污损等总发生率方面,采用质量管理措施后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的质量管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的病理技术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会影响的病理的诊断以及预后分析等,因而需要不断地总结病理技术工作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做好质量控制.

    作者: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内外膜扭转的分析

    目的:对斑点追踪在急性心肌梗死内外膜扭转因素的分析进行了探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8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1例,同时将AMI患者通过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分析,分为正常组及降低组,其中正常组患者(LVEF≥50%)有23例,降低组(LVEF< 50%)有22例.通过斑点追踪技术的运用,对三组患者心内外膜扭转的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扭转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LVEF正常组虽然正常,但是却明显低于降低组,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LVEF正常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整体扭转背景下使其传播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两组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出现患者左心功能损害不明显的状态时.心外膜的扭转运动均出现补偿性的作用变化.当出现左心室功能损害明显时,心肌各层的运动扭转均发生一定的转变.

    作者:刘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及其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以及据此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分别对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不同患者CT下表现差异情况,并分析CT对浆膜有无被侵犯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浆膜面的不同CT表现主要为光滑型、光滑膨降型、毛糙型、结节型及血管包绕型.CT诊断浆膜侵犯的准确率可达到89.13%.结论:通过CT对浆膜表面进行细致检查可有效检出胃癌浆膜侵犯情况,在对胃癌患者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葛敬军;唐国桂;张继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微检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斑块组患者有58例,无斑块组有42例.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检测患者的TC、TG、LDL-C、HDL-C,采用多普勒检测仪检测患者的微栓子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分析斑块的性质,从而通过微栓子与斑块变化,研究其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经研究发现,斑块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微栓子阳性率为45.04%,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6.62%(P<0.05);不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为42.86%,稳定性斑块栓子阳性率为14.5%,不稳定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栓子与颈动脉斑块的个数无显著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斑块对微栓子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而微栓子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时监测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郭悦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氦-氖激光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对氦-氖激光治疗皮肤溃疡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本文对在我院入院治疗的皮肤溃疡惠总共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是采取了局部清洁和硫酸新霉素进行外敷,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清洁和硫酸新霉素外敷的基础上进行氦-氖激光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在本次试验当中,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的患者的有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痊愈的恢复速度要快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氦-氖激光治疗对皮肤溃疡有着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玲;胡伟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检测24h平均血压以及24h血压变异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平稳降压效果显著,保护了患者的肾功能,疗效确切,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杨芳;康剑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评估与并发症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前评估方法,分析并发症预防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血液科100例PICC置管患者,总结术前评估方法与流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者共静脉炎3例(3%),导管堵塞1例(1%).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结合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心态稳定性

    作者:吴敏;李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试验参与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给予氨甲蝶呤、柳氮磺吡啶等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运动量表(Lysholm)评分提升41.1分(s=3.4),与对照组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症状.

    作者:韦祖元;左金菊;周兴莲;庞松;方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7年来我院就诊给予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洗镜机纤支镜用邻苯二甲醛消毒,对照组通过戊二醛人工手洗镜子消毒,每组7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出院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呼吸衰竭纠正时间都比对照组的时间短(P<0.05);观察组的出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在操作上简单易上手且安全,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能够充分吸出气道所分泌的物质,从而使气道畅通,改善患者通气.若再配合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和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月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手术去势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3.65ng/L(s=1.37),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为90.03分(s=4.23),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13.84ng/L(s=2.47)、76.21分(s=4.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韩宏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胸腺素α1对老年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探讨胸腺素α1对老年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晚期结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接受胸腺素α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及生命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治疗,且无化疗相关死亡,不良反应出现较多的是胃肠道黏膜炎和骨髓抑制,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口腔炎、出血以及便秘.两组患者均会出现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症状较对照组轻;患者在化疗后的情绪、食欲、躯体功能以及整体的健康状况均会下降,但疼痛会逐渐减轻,以上情况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研究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变化并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EORTC QLQ-C30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晚期结肠癌患者应用胸腺素α1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因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杨晓艳;史伟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评估口腔正畸患者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后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2例口腔正畸患者分为两组,固定矫治组实施常规直丝弓固定矫治,无托槽矫治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评估两组矫治后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菌斑指数(PLI)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I、SPD、SBI以及PLI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间GI、SPD、SBI三项牙龈健康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托槽矫治组菌斑指数在矫治后6个月时明显优于固定矫治组(P<0.05).结论: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确切,便于清洁,对牙周组织无明显损伤,可有效保护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牙周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实施牙周整复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之后,选取相应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结果显示100例治愈(66.67%),30例显效(20%),18例有效(12%),2例无效(1.3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67%.结论:实施牙周整复术治疗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兆高;应于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