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

刘现河;张阳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 正畸治疗, 牙周疾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任选48例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联合应用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观察患者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到了100%,牙齿位置均恢复至正常,且无牙齿松动、牙龈炎等情况发生,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深度以及前牙覆盖距离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法在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梗阻导管在非血运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析肠梗阻导管在非血运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14例非血运性肠梗阻患者,均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对14例患者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梗阻导管置入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100%,肠梗阻治愈率50%.未治愈情况:手术4例,死亡2例,长期带管1例.结论:肠梗阻导管是治疗非血运性肠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作者:赵玉龙;刘顺顺;李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过程,总结分析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加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文选取3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患者入院后,使用B超诊断以及CT诊断,总结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面,CT的诊断方法明显优于B超的诊断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采用CT诊断可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有助于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同时,它能够准确地与常见的各类疾病进行鉴别,从而为后期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袁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于结肠癌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100例结肠癌的患者根据所接受的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和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82%相比,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治疗,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不同时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惠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15.6d(s=2.1),平均住院时间为20.8d(s=1.9),而对照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30.7d(s=2.4),平均住院时间为45.5d(s=2.9).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玉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固定义齿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择32例患者36颗患牙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患牙采用牙冠延长术和固定义齿修复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要求患者来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修复体的咀嚼效果和固位体边缘,将对侧同名健康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为对照牙,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全部惠牙义齿固位比较佳,没有出现修复体松动现象,且固位边缘的密合性较好,看不到明显的裂隙,患者自述没有不适,咀嚼功能较佳.手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治疗牙的牙龈沟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同对照牙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复查时,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牙冠延长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提高固定义齿固位修复效果,尤其是患者在12个月后复查,修复后的牙齿功能与健康同牙没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耿玉娟;姜纪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微创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继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经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9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和术后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其中对照组术中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观察组结束时给予地佐辛镇痛和芬太尼镇痛.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研究表明,手术拔管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药物实现麻醉镇痛时,地佐辛较芬太尼效用显著,且安全性高,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朱韦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视力和术后平均光敏感度(MS)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可临床推广.

    作者:杨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7年来我院就诊给予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洗镜机纤支镜用邻苯二甲醛消毒,对照组通过戊二醛人工手洗镜子消毒,每组7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出院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呼吸衰竭纠正时间都比对照组的时间短(P<0.05);观察组的出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在操作上简单易上手且安全,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能够充分吸出气道所分泌的物质,从而使气道畅通,改善患者通气.若再配合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和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月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进行ICU优化治疗,探析其对脑复苏的疗效.方法:选择88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ICU优化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d后无意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34.1%),P<0.05.结论: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意识尽快恢复.

    作者:张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分娩结局比较

    目的:探讨研究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时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娩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阴道分娩的分娩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采用不同的分娩方式分娩后,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低,且新生儿存活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分娩的自然分娩方式有利于提高孕妇及新生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蕾;夏红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目的:对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早产均活产分娩的孕妇99例及其分娩的早产儿198例,设置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早产均活产分娩的孕妇100例及其分娩的早产儿100例,设置为参照组.对以上两组孕妇及其分娩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就孕妇和早产儿临床情况而言,参照组明显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双胎妊娠容易引起早产,对早产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临床上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乌兰托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肛肠术后使用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使用前瞻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使用肛肠手术方法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补中益气汤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隔药灸脐治疗,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虽两组均出现并发症,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的方法能够在肛肠手术后很好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跃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卫生检验质量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实际工作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对于实践工作中优良的一面继续保持,对于不足的地方积极探索持续改进,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崔祥军;唐于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高热惊厥小儿患者接受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患儿抽搐、高烧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部门收治的86例高热惊厥小儿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组人数均为43例,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试验组治疗效果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住院、体温正常及惊厥消失用时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高热惊厥患者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症状改善效果好、恢复用时短.

    作者:宋贵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0个待灭菌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500个待灭菌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500个待灭菌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待灭菌包的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待灭菌包内组装配置缺陷发生率及清洗合格率分别为0.2%、99.6%,对照组的待灭菌包内组装配置缺陷发生率及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4%、9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管理应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待灭菌包的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代淑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目的:分析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合并后侧平台骨折的Ⅵ型或者Schatzker V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比较手术当日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愈合,无感染、骨髓炎,无神经损伤,无螺丝钉、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手术当天和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中,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手术视野更开阔,安全性高,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永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多奈哌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多奈哌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脑供血及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多奈哌齐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蒙特利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奈哌齐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特;王珊;王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术前均进行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对16例高级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反流患者,予以上消化道内镜下射频+注射疗法,51例采取胃镜胃底折叠术;并对52例手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患者进行术前后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比较.结果:在52例随访到的患者中,临床治愈2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38%.手术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pH<4时间、立位pH<4时间、卧位pH<4时间、反流>5min次数及长时间反流情况均显著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PF、RP、VT、BP、MH、SF、GH及H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E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上消化道镜手术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或减轻酸反流造成食管黏膜酸暴露时间及酸反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但也需要对上消化道内镜熟练的操作水平及对相关不适宜此项手术或有相关禁忌患者进行认真研究,严格掌握.

    作者:谢华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黏膜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黏膜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我院收治的62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鼻腔填塞法,后组应用黏膜缝合法.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疼痛、溢泪、耳闷或耳鸣、睡眠困难等方面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鼻塞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5% (29/3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2% (23/31) (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黏膜缝合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操作方便,可作为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作者:孙小兵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