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芳
目的:对慢性咳嗽进行研究并分析出临床诊治的方案.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五十例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被选择的病例都要遵照一个定义标准,即治疗指南对慢性咳嗽的定义标准,使用治疗指南推荐的程序来对五十例患者实行诊断,对患者采取体检,查看X线片,查看病历等方法猜测发病时可能的状况,随后对具体诱因做出分析,由此判断选择根据经验直接得出结论还是继续深入检查,根据患者获得治疗的疗效来具体地分析和记录.结果:50例患者慢性咳嗽的症状都有明显的减轻.结论:慢性咳嗽在临床治疗时,应该由患者的临床表现绝断出患者的真实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做出有效的治疗,并且针对患者的真实情况配合着使用抗敏类药物.
作者:万礼;桂天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中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0%(P<0.05).结论: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味的方式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清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细菌感染致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PLT)减少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时期非脓毒症患者110例作为感染组,非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三组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PLT、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Bcl-xL检测水平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及降钙素原升高与细菌发生作用在Bcl-xL导致血小板衰亡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治疗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便提升疗效.
作者:高云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使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进行各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后遗症发生率的对比.结果:观见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重症支源体肺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徐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入组,入选对象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3例.对照组采用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加强饮食管理,小剂量应用泼尼松,观察患者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持续12周.结果:观察组尿蛋白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Cr、BUN、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疗效肯定,可加速患者康复,减轻肾损伤.
作者:张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行传统多次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试验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疼痛感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上述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感,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汪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眼底病患者150例,并依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葛根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接受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8.00%,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4.00%,较对照组患者13.34%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患者效果显著,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现场情景教学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实习护生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试验组采用现场情景教学法带教,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护生对两种带教方法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成绩、护生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现场情景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带教效果及护生的满意度.
作者:陈敏堂;潘晓;韦乔;邵丽程;李海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头孢呋辛进行治疗,试验组喜炎平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两组比较,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的疗效优于头孢呋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伍菊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的52例患者的护理资料,统计并发症情况,并总结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结果:34例占65.4%的患者能够顺利拔管,恢复良好,18例占34.6%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主要症状为气管食管瘘、感染和出血.结论:行气管切开术后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确保患者顺利恢复健康.
作者:叶盈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与传统解剖定位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26例次深静脉置管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穿刺时间及穿刺次数、并发症的区别.结果:超声定位下40例患者中39例穿刺成功(均为颈内静脉),1例失败,超声定位患者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7.5%(1例因导丝植入困难,改为传统锁骨下穿刺),平均穿刺次数为1次,穿刺时间平均8min,误穿动脉0例,气胸0例,静脉血栓0例;186例传统解剖定位,10例失败(穿刺次数超过5次),成功率91.4%,穿刺次数1~4次,平均在2.2次,穿刺时间15~22min,气胸1例,动脉5例,气体栓塞0例.结论:超声定位深静脉穿刺所需时间短,穿刺过程并发症少,穿刺数次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初贵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减少麻醉并发症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到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麻醉和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严格的临床路径来实施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术中需再次进行麻醉的比例和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比对照组低.另外,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基层医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中,不但可以改善患者麻醉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还能降低患者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因此,临床路径值得在基层医院的麻醉手术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李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脑血栓形成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降压组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进行降血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栓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病灶大小、24h平均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降压组患者脑血栓治疗总有效率和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病灶大小、24h平均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降压组24h平均血压低于常规组(P<0.05).降压组病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和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可有效降压,且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不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邹蔷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0例根据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进行分组.内源组50例为肺内源性者,外源组50例为肺外源性者.所有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总时间.结果:外源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内源组(P<0.05);外源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总时间短于内源组(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常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但还需根据患者原发病进行合理处理,提高生存率.
作者:屈秀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患肝硬化难活性腹水患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利尿组和特利组,每组40例.利尿组给予呋塞米及常规治疗,特利组在利尿组基础上给予特利加压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特利组体重、腹围、尿量(24h)、肾功能、肾素、醛固酮、腹水B超深度均优于利尿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能有效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对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昌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胆结石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胆结石患者88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对比两纽后期生活质量、手术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满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好转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护理的应用缩短了手术用时,提高了后期生存质量及满意程度.
作者:贾才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采用左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64例;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安慰剂进行治疗,观察纽32例患者采取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结论:左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对治疗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控制甲状腺结节的发展,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医院在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对比,将25例患者作为对照纽,采取常规治疗;另将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静脉用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静脉用药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结果: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经静脉用药治疗后,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8.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应用静脉用药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发挥积极影响,可以在实践中该用药治疗方式.
作者:覃春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食疗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辅助治疗的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364例,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医组与常规组,每组182例患者.观察这两组护理方案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两组血压病情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中医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好转幅度优于对照组;中医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食疗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辅助治疗护理,有效调节血压值,缓解高血压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君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26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肩关节骨折48例,肩关节软组织损伤78例,患者均进行MRI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肩关节损伤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检查满意度情况.结果:MRI检查对肩关节骨折检出率为75.0%,高于CT检查68.8%,差异不显著(P>0.05);MRI检查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率为85.9%,高于CT的29.5%,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患者满意率为95.2%,高于CT检查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较CT对肩关节损伤检出率较高,尤其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选择.
作者:李海军;杨华菁;刘尚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