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邵红
目的:研究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33例和开颅组32例.开颅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开颅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开颅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8例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保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负担,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改善预后,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李海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为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更好地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的8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观察组2.5%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我们得出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封志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深入探讨整体护理作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CL-90(依从性量表)三项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依从性,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军;赵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采取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吸入湿化气体,外管固定,内管通畅)、气管切口护理、气管套管的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并给予必要的出院指导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全部病例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麻醉药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药品,连续使用麻醉药品之后容易使人体对其产生依赖性,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是不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容易造成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对麻醉药品产生较强的依赖性[1].现阶段,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麻醉药品的数量、种类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麻醉药品的管理难度.本文主要针对麻醉药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解决麻醉药品使用、管理问题的对策,旨在保证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收治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9例产妇,观察组有40例产妇.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产前健康宣教,做好催产及各产程护理,心理护理,产后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各个产程使用的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概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各个产程使用的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概率均低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细微、到位的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高志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院前急救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我院救治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50例,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分析组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分析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且对照组近2年的死亡率分别为12%、22%,分析组近2年的死亡率分别为0、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院前急救措施,可有助于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行.
作者:余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结合曲马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所有患者麻醉采用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且以每分钟0.2 μg/kg瑞芬太尼恒定量持续泵注,在手术结束前30min,试验组患者静脉恒速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10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恒速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缝合前均静脉注射1.5mg/kg曲马多,记录两组患者在拔管即刻、术后20min、40min和1h的镇静和疼痛评分,记录所有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镇静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后无差异.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能够很好地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业内推广.
作者:徐佳;周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LCP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就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疗法,对试验组患者加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低,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鹏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临床上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4例.给予参照组患者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进行治疗,期间无须住院,可在家中遵循医嘱服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广泛推广.
作者:李飞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126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63例.B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A组则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轻损伤,提升治疗疗效,预后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陶光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倒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30例患者为一组.对照组受外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手外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将两组手外伤患者术后3d及术后5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科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手外伤患者术后3d与术后5d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受外伤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减轻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吴祝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效果.方法:6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采用松筋手法及正骨手法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治愈50例,好转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疗效极为显著.
作者:谢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小针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时照组50例患者以针刺、电针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以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切口发生感染在外科手术之中作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开放性伤口较大的骨科类的外科手术中感染的概率无形被放大.手术的痛苦也会在术后切口的感染过程中被增大,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学深入研究了骨科手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深入分析了骨科手术的感染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文章结合我院骨科手术患者的主观情况、手术情况等深入分析了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希望能够通过对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
作者:杨海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即显微组和传统组.传统组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显微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就两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花费、术后生存质量和总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病残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显微组的总效率高于传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残率、死亡率低于传统组,统计处理结果显示P<0.05.显微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花费、术后生存质量均优于传统组,统计处理结果显示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高,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死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负担,提升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肺癌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肺癌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本组肺癌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肺癌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肺癌患者GQOL-74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8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新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张秋娥;谭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护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5)及试验组(n=45),将实行常规护理的作为参照组,将实行高效全面整体护理的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整体高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