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少儿内镜检查81例分析

王朝辉;王庆学

关键词:
摘要:我科于1983-05/2001-04统计十多年来采用国产XS-3型,XS-4和OLYMPUS,GIFXQ10,XQ20,P3等型纤维胃镜,共检查5~16周岁,平均年龄14.2周岁的少儿共81例,均获插镜一次性成功,检查顺利,现将内镜检查结果和少儿胃病特点报道如下.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胆胰疾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及治疗.方法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乳头旁憩室部位并胆胰疾病.全组行胆囊切除21例(24.4%),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0例(23.2%),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Ⅱ)15例(17.4%),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4例(16.3%),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取石16例(18.6%).全组病人术后匀加服胆胰和胃冲剂.结果全组86例,在随访的78例中临床治愈68例,占87.2%,明显好转10例,占12.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密切,多见于老年人,依据病人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加服胆胰和胃冲剂效果较好.

    作者:付庆江;王保强;曹立瀛;郭振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外胆管癌中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肝外胆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特异的鼠抗人E-CAD单抗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E-CAD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肝外胆管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率(23%,8/35)较在非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3%,8/11)明显降低(P<0.01);E-CAD的表达降低/表达缺失与肝外胆管癌的浸润、转移、肿瘤的病理分级及类型均相关(P<0.05).结论E-CAD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降低/表达缺失可作为肝外胆管癌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参考指标.

    作者:马力群;窦科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囊肿穿刺术后血压的观察

    1 临床资料我科在1996-03/1998-03,共收治肾囊肿病人68例,所有病人均接受B超引导下囊腔内无水酒精的注射治疗,有6例病人发生了术后低血压,其中有1例78岁男性患者出现了低血压休克.此后在1998-03/2000-01间,我们加强了接受肾囊肿穿刺术病人术前、术后血压观察,共观察病人83例,其中女57人,男26人;14~40岁49人,41~60岁24人,61~87岁10人;其中高血压患者26例.

    作者:汪贵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少儿内镜检查81例分析

    我科于1983-05/2001-04统计十多年来采用国产XS-3型,XS-4和OLYMPUS,GIFXQ10,XQ20,P3等型纤维胃镜,共检查5~16周岁,平均年龄14.2周岁的少儿共81例,均获插镜一次性成功,检查顺利,现将内镜检查结果和少儿胃病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王朝辉;王庆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介入放射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介入放射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2例原位肝移植病例资料.术前MRI和血管造影检出肝动脉变异2例,门静脉主干血栓2例,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吻合闭锁1例,复杂的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肝癌1例,原发性肝癌7例.术后经T管造影及MRCP诊断胆道并发症12例(55%),主要为肝内外各种类型胆管狭窄.术后经MRA和血管造影诊断血管并发症13例(59%),主要为肝动脉迂曲过长或肝脏静脉流出道梗阻.结果根据术前提供的血管信息选择实施了合理的动脉吻合方式及合理的肝移植术式.针对门静脉血栓于术中准确定位切开取出血栓.对肝癌患者实施了经肝动脉化疗.胆道并发症病例中11例接受了介入治疗,主要为经T管放置球囊导管扩张和支撑导管引流;经PTCD留置支撑导管引流,以及经CT引导穿刺治疗胆瘘及肝脓肿,其中9例完全康复.13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7例流出道梗阻者接受了Z形血管支架置入和球囊导管扩张术.流出道梗阻完全解除,一周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放射在肝脏移植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前应用可以对手术适应症、移植前治疗、血管吻合方式及静脉取栓定位提供指导性信息.术后应用可以早期诊断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同时进行有效的介入治疗,避免再次手术的危险性.

    作者:杨翔;戴定可;吴天鸣;翟仁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硬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肝硬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以乙型肝炎后期为多见,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变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应及早识别,及时抢救,以缓解病情和抢救生命.

    作者:代相红;李文琴;李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保尔佳配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我科自1995-04/1997-04临床应用保尔佳对16例无法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配合化疗进行近期疗效观察.方法每天肌注保尔佳1ml(30ng),连用4周为1疗程,1疗程之后休息2周,重复第2疗程;休息期间给用阿霉素40mg ivdrop d1,5-FU 500 mgiv drop d2~6,Vp~16 100mgiv drop d2~6为1疗程化疗,共2疗程.对照组10例不用保尔佳,单按上述方案进行两疗程化疗;化疗休药期间给胸腺肽8mg im隔日1次,VitB6 20mg1日3次,鲨肝醇100mg 1日3次,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16例治后无CR病例,PR5例,SD9例,有效率(CR+PR)31.25%(5/16),稳定率(CR+PR+SD)87.5%(14/16).对照组CR+PR均为O,SD4例,稳定率为(4/10)4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保尔佳对肝癌缩瘤有一定的作用,阻止恶化效果较好,本组PR31.25%(5/16),SD58%(9/16),稳定率88.2%,保尔佳在治疗肝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病人乐意接受,特别是它能在短期内起较好的缩瘤作用,改善全身症状,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药物昂贵,很多病人很难坚持长期使用,其确切的远期疗效尚难确切观察验证.

    作者:吴建光;李锋;胡廷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膜外剖腹产的护理

    近几年来,我院对那些产程长,胎头下降困难,破水时间长,感染机率高者,均实行腹膜外剖腹产术,因在腹膜外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产妇痛苦较小,术后无顺禁饮食,排气早,多数能自行排尿等优点,现将其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房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萎缩性胆囊炎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切除的特殊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1991~2000十年中收治萎缩性胆囊炎中部分病例的手术体会.结果本组43例未发生大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及严重胆瘘,全部一期治愈.结论萎缩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由于胆囊长期慢性炎症,粘连严重,以致胆囊、胆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紊乱变异,手术难度大,稍有疏忽,可造成难以处理的麻烦,但只要做到术前充分估计,选好手术时机,术中严格遵循解剖明确、操作细致、多种方法,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

    作者:陈乃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HP)是上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就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斯锞;刘芙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创建爱婴医院后开展母婴同室的管理体会

    我科传统的新生儿病房,为了保护性隔离,采取无陪伴,母婴完全分离,患儿采用人工喂养.不利于患儿的康复,还容易再次患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促进新生儿的疾病恢复,我科根据爱婴医院要求,我们实行了母婴同室,经过6年实践,初步形成了母婴同室的一套管理雏形,使病理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从零提高到90%以上,患儿平均住院日从原来的15天缩短至8天,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现将近几年我科的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谢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95%酒精治疗体表细粒棘球绦虫病体会

    1临床资料细粒棘球绦虫病是我区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细粒棘球绦虫病的治疗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摘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防止感染.采用95%酒精注射内囊,治疗体表细粒棘球绦虫病取得良好效果,临床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那色;南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慢性胃病血瘀及血瘀证研究进展

    20年前,胃病的血瘀及血瘀证研究在我国还是冷门,可以说当时落后于日本.从发展趋势看,深入、广泛开展胃病瘀血研究十分必要和紧迫,否则我国的研究将落后于世界[1].令人鼓舞的是近10年我国消化界较广泛地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作者:罗珠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反义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作为系谱广、恶性程度高的实体瘤,目前除少数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尚可外,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整体治疗效果极差,转移快,极大危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成为了热点,针对肿瘤相关基因和基因产物为靶点设计的抗肿瘤治疗方案不仅在实验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昆;张兴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5例临床特点分析

    为了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5例,对其症状、诱因、病因和伴发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杨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动物实验研究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粘膜、乙状结肠粘膜,也可逆行向上扩展至左半、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和末端回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部分患者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其病程与预后因发病过程不同而差别很大,是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各地医务工作者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通过现代科学实验方法,从多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作者:代二庆;侯振民;袁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物人工肝的基础与临床

    随着细胞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生物人工肝的建立和临床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生物人工肝已成为治疗肝衰竭的新途径.保持肝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在培养液或生物反应器中要有足够的细胞营养成分,同时还要祛除细胞代谢产物,由此已经产生了许多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有三种装置已经进行了临床实验.本文综述了肝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生物人工肝中的应用、生物人工肝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徐恩斌;张忠兵;张兴荣;胡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内镜鼻胆管引流在急性胆道疾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护理

    胆道疾病是我国常见疾病,胆囊已成为胆石症的主要发病部位.胆囊炎、胆石症,常伴有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高热、剧烈腹痛、进行性黄疸、肝功能损害,严重病人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以往此类病人大多采取手术治疗,随着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适应症不断扩大,国内外文献报道对急性胆道疾病行早期ENBD及相关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科自1995-01/2000-12对168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化脓性胆管炎、胆系恶性肿瘤患者行早期ENBD及相关治疗和护理,并与对照组作对比观察,有效地解除了梗阻性黄疸,缓解腹痛,减轻甚至消除临床症状,改善全身情况,提高休克抢救成功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华静;周燕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对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6例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阐明了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大小,回声对其病理分型的价值.结论超声影像对胆囊壁隆起样病变的术前诊断有很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桂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溃疡性肠炎观察解析

    目的解析活血化瘀疗法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本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30d/l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丽珠得乐,654-2,左旋米唑、地塞米松、吡呱酸连用30d/l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44%),好转28例(56%);对照组治愈6例(12%),好转44例(88%).远期疗效:经2a随访治疗组治愈22例中复发7例占32%;好转28例复发19例占68%;对照组治愈6例中复发3例占50%;好转44例中复发31例占70%.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远期复发率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全部病例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项指标的测定,其结果提示;本文病例于治疗前血液粘稠度均增高,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刘光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