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附12例)

赵亮;涂响安;王文卫;赵良运;邓立文;梁辉;曾令友;侯中清

关键词:内镜下尿道会师术, 尿道断裂, 尿道狭窄, 勃起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12例接受了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的尿道断裂病人资料.结果 有9例患者手术成功,均为前尿道断裂;3例后尿道断裂改开放手术治疗(吻合术2例,会师术1例),均留置导尿管2~6周.随访0.5~2年,全部病人出现尿道狭窄,均经尿道扩张治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其中2例行内镜下尿道会师术者半年后自行好转.结论 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是治疗尿道断裂的有效手段,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附12例)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12例接受了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的尿道断裂病人资料.结果 有9例患者手术成功,均为前尿道断裂;3例后尿道断裂改开放手术治疗(吻合术2例,会师术1例),均留置导尿管2~6周.随访0.5~2年,全部病人出现尿道狭窄,均经尿道扩张治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其中2例行内镜下尿道会师术者半年后自行好转.结论 急诊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是治疗尿道断裂的有效手段,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赵亮;涂响安;王文卫;赵良运;邓立文;梁辉;曾令友;侯中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消化内镜下激光疗多种胃肠道病变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下应用钬-钕二合一激光治疗多种胃肠道病变的效果.方法 消化内镜下钬-钕二合一激光治疗胃肠道息肉、肿瘤及吻合口狭窄等病变共计87例,114次.结果 胃肠道息肉57例,平均1.16次(1~6次).胃肠道癌肿8例,行姑息性烧灼性治疗,平均2.25次(1~6次).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疤痕狭窄6例,平均2.5次(1~4次),1例无效.胃黄斑瘤5例,食管胃黏膜异位4例,胃黏膜脱垂4例,胃脂肪瘤2例,食管蹼1例均1次治愈.总有效率98.9%.并发症:87例中,1例肠穿孔,1例腹痛、低热,发生率2.29%.结论 消化内镜下钬-钕二合一激光治疗胃肠道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梁淑文;袁群;屈昌民;于修怀;张丽芬;王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6月5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20~200 min,平均140min,住院时间为5~12 d,平均6 d.术后出现胆漏1例,经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作者:王志伟;罗家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鼻窦术后鼻中隔穿孔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9例鼻窦手术迟发鼻中隔穿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出院后复诊发现鼻中隔有较多结痂,鼻腔脓性分泌物较多.在随后的复诊中逐渐发现鼻中隔软骨部分坏死,变黑至穿孔,随着鼻腔脓性分泌物的减少,穿孔周围黏膜炎症消退,穿孔不再扩大.结论 鼻中隔穿孔是鼻内镜鼻窦手术过程中多因素综合损伤的病理结果.

    作者:孙亚男;孙艳;郑岩;韦钧;徐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内镜辅助隆鼻术

    目的 探讨内镜在隆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内镜辅助下行飞鸟切口制备假体隧道,明确植入层次,去除纤维束带阻挡,植入聚四氟乙烯鼻模.共完成26例,均为先天性鞍鼻求术者,女性23例.男性3例,年龄18~30岁.结果 所有制备隧道均无错层分离或形成假道,隧道内阻挡性束带可被内镜发现和及时解除.无1例鼻模假体偏斜.结论 内镜辅助制备隆鼻植入隧道可有效防止隆鼻术假体偏斜.

    作者:沈剑;陈小平;林洁;杨甄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行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鼻内镜经口鼻联合径路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将从2006年6月~2008年2月5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分为两组,鼻内镜经口鼻联合径路腺样体切除术32例,常规腺样体刮除术26例,随访6个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鼻内镜组,术中出血较多,但鼻内镜组术后腺样体切割干净,无复发.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组4例出现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径路腺样体切除术具有易暴露,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杨晓燕;章国友;吴宏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 Ⅰ/PGⅡ(PGR)水平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0例、萎缩性胃炎组160例、消化性溃疡组65例、胃癌组55例.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受检者空腹血清PG Ⅰ、PGⅡ的水平.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的PG Ⅰ和PGR水平显著降低(P<0.05).消化性溃疡组PG Ⅰ,PG Ⅱ明显升高(P<0.05).根据流行病学原理,确定以PG Ⅰ≤70 ng/mL和PGR≤4为界值(敏感性为69.09%,特异性70.65%)筛查胃癌.结论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的血清PG水平在胃癌筛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宝国;徐红;王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整形修复时机选择与临床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整形修复时机选择与临床处理.方法 分析采用胆道整形修复手术治疗的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病例资料.右肝管裂伤3例,右后叶肝管横断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完全切除2例,肝总管损伤后狭窄3例.结果 9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长8年,短13个月.术后恢复均良好,无黄疸,无胆管感染等征象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的处理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持胆管生理功能的完整,而不要轻易放弃有功能的Oddi括约肌和可利用的胆管,采用因人而异,就地取材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维持胆管生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华;贺强;陈大志;谢德红;李鹏;秦建民;李立新;寇建涛;金中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食管癌患者置入食管支架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置入食管支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0例成功置入食管支架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不适症状,其中6例疼痛较剧烈,9例患者出现反酸、烧心症状,10例患者少量出血,经有效干预后症状均得到改善和控制,本组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了解食管癌患者置入食管支架并发症发生原因,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吴莉君;聂占国;雷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宫颈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在该院妇科因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20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67例患者为宫腔镜电切组,36例宫颈冷刀锥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治疗后3、6、12、24和36个月行宫颈液基细胞涂片(TCT)、阴道镜活检、HPV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判断两组疗效.结果 宫腔镜电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冷刀锥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病理结果及随诊各项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对于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也是宫颈原住癌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韩英;程建云;丁岩;陈志芳;艾星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可弯曲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92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和治疗的支气管结核(EBT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患者均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EBTB),并通过全身抗结核药物化疗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下气道病变部位灌注药物和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支气管结核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确诊依赖于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下抗结核药灌注联合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在支气管结核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多;郑俊兰;刘丹;秦碧媛;熊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Ⅰ a~Ⅱa宫颈癌患者分别行腹腔镜(20例)和开腹(28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盆腔引流管时间、保留尿管时间、镇痛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采用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G)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随访调查.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开腹相比腹腔镜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早、下床活动早、疼痛轻(P<0.05).两组拔盆腔引流管、保留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3次,腹腔镜组FACT-G平均得分均高于开腹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途径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边爱平;赵倩;张君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妊娠15~26周、盆腔肿块直径6 cm患者17例,采取腹腔镜下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成卵巢囊肿剔除手术16例,其中单侧卵巢囊肿13例,双侧3例;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1例.平均手术时间32.7min;术中平均出血3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d;未发生手术并发癌.17例均已妊娠至足月分娩,在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阿氏评分未发现异常.结论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对母体或胎儿均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英红;张祖娟;刘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无注气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

    目的 评价无注气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2例颌下腺炎或颌下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切口位于下颌骨下缘1.5 cm,长度2~2.5 cm.结果 所有12例患者均于内镜下完整切除颌下腺及肿物.术后病理:7例是混合瘤、4例是慢性颌下腺炎、1例颌下腺表皮样囊肿.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为(63.8±9.1)min,术中出血10~40 mL,平均为(25.8±10.4)mL.没有手术并发症,无1例中转手术,术后仅遗留小切口疤痕,美容效果好.结论 内镜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是可行的,操作相对简单,便于中转,术后美观好,为临床治疗颌下腺良性疾病提供一种新术式.

    作者:罗小宁;黄晓明;卢星;郑亿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附266例报告)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6例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钳夹、刷检、灌洗及联合取材方法诊断肺癌的阳性率.结果 3种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钳夹80.85%、刷检71.03%、灌洗5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3,P<0.01);联合取材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钳夹+刷检87.61%、钳夹+刷检+灌洗93.36%,高于任何单一的取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钳夹+刷检+灌洗联用略优于钳夹+刷检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可提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李刚;汪细和;王文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通管复元汤对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复通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双侧输卵管阻塞的62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后两组均给抗生素预防性治疗3个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6.9%、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研究组84.4%.对照组4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能有效防治榆卵管阻塞再通术后粘连,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妊娠率.

    作者:王永宏;刘文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石2例报告

    鼻石为一鼻腔少见疾病,现报告2例如下: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3岁,工人.体检时发现右鼻内异物2 d于2007年1月10日来院就诊.前鼻镜检查见鼻总道下部前段可见少量粘脓痂,见图1,其后部可探触及硬物.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胃镜7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胃镜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738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做HP感染检测.结果 浅表性胃炎372例,占50.4%;浅表性胃窦炎285例,占38.6%,其中伴局部糜烂117例,局部萎缩42例,伴胆汁反流50例;糜烂性胃炎67例,占9.1%;反流性食管炎105例,占14.2%;十二指肠球炎151例,占2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1例,占12.3%;球后溃疡4例;幽门管口溃疡3例;胃溃疡5例.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高,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儿童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兰允昌;王教常;杨祖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镜引导下治疗胃石症的方法探讨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引导下治疗胃石症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器械、不同方法诊治的胃石症患者158例.结果 不同时期、不同器械、不同方法治疗胃石症的成功率分别为33.3%、97.5%及100%.结论 胃镜引导下圈套切割碎石效果较好,切割用力和圈套开幅是制约治疗效果的关键.专业的胃石切割碎石器更具优势.

    作者:兰永臻;王朔;鄢凤梅;周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鼻胃镜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经鼻胃镜检查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前景.方法 儿科医院预约胃镜检查的2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8.89岁,所有患儿均从鼻腔进镜,完成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胃镜观察,并行幽门螺旋杆菌快速检测和病理活检.结果 经鼻胃镜比较适合于5岁的儿童.其诊断符合率96.8%(27/28),受检患儿恶心、反胃等不良反应较少(14.3%).结论 经鼻胃镜作为胃镜领域的新成员,用于儿科临床,检查结果可靠.

    作者:黄瑛;邵彩虹;张冰峰;王小卉;庄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