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智;刘建设;刘辉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两种方法对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以比较两种方法对机体肝脏功能和创面组织损伤的程度.方法:选择LC患者38例及行OC患者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BA,ALT及CRP,含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LC组及OC组的TBA,ALT及CRP均在术后1d明显升高(均P<0.01),OC组CRP升高较LC组更加显著(P<0.01).LC组在术后3d TBA,ALT及CRP均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OC组在术后3d TBA,ALT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仍明显高于术前,该组CRP恢复较慢,术后3d仍较术前为高.(P<0.05,P<0.01).结论:LC较OC时机体的刺激、损伤轻,LC产生较轻的炎症反应和较少的肝脏功能损害,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微创手术.
作者:苏兴桂;黄小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镜结合球囊导管扩张处理Oddi括约肌狭窄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胆总管探查术后1~2.5月采用胆道镜结合套装扩张导管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施行Oddi括约肌扩张术,扩张满意、胆道镜检查结石取净后,T形管腹壁瘘口纱条堵塞自行愈合.结果:43例中38例获成功(狭窄段球囊导管扩张满意、术后T形管腹壁瘘口自行愈合和随访无特殊).3例施行胆道镜电针Vater壶腹戳孔套装扩张导管扩张术成功,2例施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成功.无胆漏、出血、穿孔、腹膜炎和胰腺炎.结论: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后选择合适病例施行胆道镜球囊导管扩张术处理Oddi括约肌狭窄这一术式有效、安全可行.
作者:陈安平;鲁美丽;田刚;高珂;宋安宁;刘安;陈先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评估消化不良患者临床初步诊断与胃镜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对211例因消化不良于门诊后接受了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初步诊断和胃镜诊断结果分别来自门诊病历和胃镜报告,统计分析导致消化不良的四种器质性疾病前后诊断的一致性,并以胃镜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初步诊断的准确性情况.结果:前后诊断的总符合率为55.5%到97.2%.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良性食管狭窄和胃癌的kappa系数分别为0.12、0.26、0.49和0.23,四种疾病诊断的阴性预测值皆较高,而阳性预测值只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达65%,其他皆在43%以下.只有25%的胃癌患者得到了准确的初步诊断.结论:由于消化不良症状的不确定性使得临床医师在初步诊断时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准确性水平,因此,尽管对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史回顾及体格检查很重要,但很多时候更应重视胃镜检查对消化不良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器质性疾病所引起者,而不能仅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作者:周晓东;于皆平;冉宗学;刘诗权;胡国勇;魏鹏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水平.方法:对6例膀胱颈电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6例均排尿通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确切,痛苦少.
作者:童炎岳;徐存志;雷樟铭;葛锋;万里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鞭虫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85年12月~2001年5月经结肠镜诊断的鞭虫病进行分析.结果:9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盲肠粘膜损害,并伴有多种胃肠道症状,腹泻38例(40%),腹痛37例(39.4%),黑便15例(16%),腹胀13例(13.8%),便秘10例(10.6%),纳差2例(2.1%),腹泻与便秘交替6例(6.4%).结论:结肠镜检查对鞭虫病具有确诊意义.
作者:刘国东;邓明明;徐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对肺癌切除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并介绍手术操作方法.方法:1997年9月~2001年11月,我院经胸腔镜行肺癌根治术67例,1期36例、Ⅱ期25例、Ⅲa期6例.行右上肺叶切除17例,右中肺叶切除5例,右下肺叶切除10例,左上肺叶切除16例,左下肺叶切除8例,右中上肺叶切除3例,右中下肺叶切除4例,左全肺切除4例.术后Ⅱ~Ⅲa期肺癌辅以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术中除2例因胸膜与肺广泛致密粘连转传统开胸手术外,其余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清扫淋巴结757个,平均11.3个/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31例.手术平均时间186min,平均拔胸腔引流管时间53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d.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均治愈.术后随访50个月,其1,3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0.1%.结论:电视胸腔镜对肺癌根治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利用胸壁小切口操作技术,该技术是安全的,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也是可行的,能达到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同等治疗目的.
作者:伍硕允;叶敏;陈志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5月~2001年5月采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病人36例.结果:平均随访7.5个月,治疗效果优良.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组织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病人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刘洪涛;徐强;于丽;李黎明;孙洪亮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防治输尿管镜损伤.方法:掌握好适应症、提高操作技巧,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医源性损伤.结果:本组2 525例用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中共发生损伤35例占1.4%,各种并发症分别为:穿孔26例1%,大出血3例0 1%,输尿管断裂3例0 1%.损伤后开放手术11例,因患肾无功能切除3例占0.1%.开放手术治疗损伤的比例为0 4%.结论:输尿管镜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但也可造成严重并发症需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及时发现妥当处理好所造成的损伤.
作者:郝丽娜;马鸿钧;赵晖;张建华;龙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围麻醉期病人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268例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RPP、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气道压力、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与麻醉后手术前比较,二氧化碳气腹后10min和30min病人心率显著增快,平均动脉压、RPP、气道压力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P<0.05),但10min和3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无差异(P>0.05).术中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人工气腹影响病人呼吸循环功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加强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曾金祥;林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随着内镜使用的增多,如何减少由内镜造成的交叉感染以及延长内镜的使用寿命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Uwagawa和Deva等[1,2]的研究表明,经过标准的清洗消毒程序后,内镜上基本检测不到病原体(甚至包括细菌孢子);从内镜上取下的标本经培养后也没有微生物生长;同时正确合理的清洗消毒还有助于延长内镜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者:徐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胆道镜治疗残余胆总管末段嵌顿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4例残余胆总管末段嵌顿结石在经T管痿道不能取出结石时联合EST,在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再用胆道镜技术将嵌顿结石推入十二指肠以清除结石.结果:全组病例行EST联合胆道镜技术均获成功,胆总管末段嵌顿结石完全清除,仅3例合并中量消化道出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后残余胆总管末段嵌顿结石安全有效,表明了内镜能解决临床的疑难问题.
作者:张光全;程泰煦;廖忠;郑永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推广纤维胆道镜的应用,提高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胆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使用纤维胆道镜,取出困难部位结石,术后经T管痿道取出残余结石.结果:45例术中取石发生残石1例,残石率仅2 2%;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12例,全部取净,1例行3次取石取净.结论: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应用能提高疗效.
作者:安东均;王新民;马富平;王西玲;王超峰;杨兴武;王宏孝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道静脉破裂出血内镜治疗中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变化的机理.方法:自1999年4月以来,在47例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27例应用硬化剂治疗,20例使用套扎治疗.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7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CG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硬化剂组血浆CGRP水平治疗前CGRP(87±23)ng/L,显著高于治疗后(55±28)ng/L,P<0.05;套扎器组治疗前CGRP(103±27)显著高于治疗后CGRP(79±20),P<0.01;硬化与套扎二组比较,患者的血浆CGRP水平无显著性相关.结论:在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中,应用硬化剂与套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机制与影响CGRP基因表达、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关.
作者:李楠;周建飞;朱超慧;阮志义;顾凯华;池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宫腔电切镜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其中子宫粘膜下肌瘤Ⅰ型20例,Ⅱ型8例,Ⅲ型2例.结果:治疗后随访2~24个月,治愈率96.7%,有效率100%.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方法,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刘能辉;张怡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3月~2001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为41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39例,术中中转开腹手术2例,本组中无胆漏、胃肠道损伤、胆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手术适应证,适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孙小林;杨龙江;郭宏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大多数病人就诊时以颈部转移癌为主诉,且其中的大部分病人鼻咽部都能查到癌肿,但有少数病人鼻咽肿块不明显或为黏膜下型鼻咽癌,间接鼻咽镜下检查和活检困难,造成多次鼻咽活检阴性,既增加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又延误了病人的治疗,降低了鼻咽癌的生存率.为了解决隐匿鼻咽癌的活检成功率低的问题,我们于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我们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检查鼻咽,并进行鼻咽活检,明显提高了鼻咽癌的活检成功率.
作者:陈杰;魏威;瞿吉保;周晓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纯采用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价值.方法:对48例直径大于3cm的消化道巨大息肉,28例通过内镜活检钳道插入尼龙圈套扎装置,套扎息肉基底使其坏死后自行脱落,20例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套扎方法比切除组织损伤小,发生腹痛、出血、溃疡率均明显少于切除组(P<0.01).结论:内镜下单纯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方法简单、安全、疗效较好.
作者:周雁;范红;万萍;丁芸珍;王骊;龙毓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方法与优缺点.方法:连续为2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施行了经胸部入路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结果:全部均成功地施行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4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d(3~7d),无中转开放,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和传统的甲状腺手术相比,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由于微小切口开在隐蔽位置,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作者:王存川;段立纪;陈均;胡友主;徐以浩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我院共行CISH 217例.手术指征: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结果: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剖腹2例(0.9%).平均手术时间(91.2±34.0)min,术中出血为(88.3±50.2)ml.术后病率为16.6%,术后住院时间为(7.3±1.9d).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CIS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适合宫颈无明显病变的良性子宫疾病,掌握手术适应症可以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程忠平;胡莉萍;帅桂珍;季芳;陈晓残;沈根娣;瞿晓燕;康乐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盘状软骨成形术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对54例盘状软骨在关节镜下改形,同时对并发症进行治疗.结果:经过5个月~5年随访,并与盘状软骨全切除病例比较,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的总有效率96.4%.术后并发症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率低.结论: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成形术是治疗盘状软骨损伤的首选方法.16岁以前患者,术后可使原来的平台发育不良明显改善.对关节后期稳定有利,效果尤好.
作者:张之智;刘建设;刘辉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