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下激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的探讨

曹小鹏;李汉森;黄丽芳

关键词:内窥镜, 激光光敏治疗, 食管癌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动力学治疗(PDT)临床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加拿大产光敏剂photofrin或德国产photosan-3 2mg/kg静注后48h用英国产DIOMED 630 PDT Laser 300j/cm照射病变部位.必要时72h内再重复1次.结果:治疗15例病人近期疗效好.结论:PDT治疗食道癌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可重复治疗的特点,特别适用年老体迈及有手术、放化疗禁忌症的病人.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36例总结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肺大泡的可行性以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方法:处理粘连后在肺大泡基底小截面处以腔镜切割缝合器完成切割,再以纱布摩擦胸膜至点状渗血.结果:36例病人全部治愈.引流管多在24~48h拔除,长漏气时间为6d,引流液均少于50ml,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肺大泡是可行的,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杜贾军;孟龙;刘凡英;陈景寒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主动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41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3.1%.其中止血困难5例,未预计的卵巢恶性肿瘤3例,输尿管、膀胱损伤2例,盆腔严重粘连2例,腹膜代阴道失败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遇到止血困难;未预计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损伤;盆腔严重粘连;实施新手术失败等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

    作者:王春平;房木强;黄志欣;秦成路;罗光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宫腔内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TCR)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的临床经过、资源消耗情况、优点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上述患者419例.其中DUB 89例,子宫内膜息肉98例,子宫肌瘤232例.267例行宫腔镜电切术,计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139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52例,宫腔镜子宫粘膜下及壁间内突肌瘤切除术76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组)152例.结果:TC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尿道刺激症状,术后病率均较TAH组少,术后排气时间早,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宫腔镜手术的手术费高于TAH术,但抗生素、治疗费和其它费用低,每例的总医疗费也低.TCR组药费占医疗费的比例明显低于TAH组(16.63%:31.29%),手术费占医疗费的比例明显高于TAH组(44.67%:17.68%).结论:与TAH组相比,宫腔镜手术无切口,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100%在1d内排气,尿道刺激症状也少,术后病率低,使用抗生素少,药费低,占总医疗费的比例明显低于TAH术,总的医疗费也明显低于TAH术,因此宫腔镜手术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宫腔镜手术的效价比明显优于TAH术,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宫腔镜手术作为治疗有适应证宫内良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夏恩兰;郑皖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附82例)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8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取出结石69例,无结石1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79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3例;手术平均时间90min,平均出血50ml,术后第1天病人即可进食,2~3d下床活动,术后5d左右可以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疗效好、安全性大的微创手术,只要胆总管结石取挣、肝外胆总管无狭窄,都可以一期缝合,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涛;彭祥玉;雷俊阳;赵国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初探

    目的:减少病人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恐惧、痛苦及精神创伤.方法:应用麻醉时间短、迅速清醒的得普利麻(Diprivan),门诊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观察病人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及完全清醒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记录给药至完全清醒的时间及清醒后离开检查室的时间.结果:30例受检查病人血压呈下降趋势,心率由检查前的增快可下降至检查前心电图水平,无任何不适应感觉,无痛苦及精神创伤,完全清醒后平均10min离开检查室.结论:对一些精神紧张、血氧分压低、高血压及老年病人,门诊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对比较安全、无痛苦.尤其需反复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病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柳仓生;马宝璋;马景良;张伟;李卫萍;霍俊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危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但对于老年人,或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病人仍持谨慎态度,对于高危人来说LC手术同样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且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胆囊良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首选.现总结我们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以期增加大家对高危病人LC的认识.

    作者:于良;赵双虎;张宏哲;王峰;邓天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染色膀胱镜检查临床应用体会(附125例报告)

    目的:为了解肾脏功能和提高输尿管尿管插入成功率.方法:125例采用靛胭脂染色膀胱镜检查.结果:全部病例输尿管导管插放成功,认为染色膀胱镜简便易行,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结论:有助于了解分侧肾功能.

    作者:亓宝明;刘仰东;谢松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道镜经皮下空肠盲袢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附16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下空肠盲袢用胆道镜取石.方法:分析近5年来经皮下空肠盲袢取石的16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14例患者肝内结石取净,2例由于结石过大未取出.结论:胆道镜经皮下空肠盲袢取石疗效肯定.

    作者:徐阿曼;孟翔凌;高山城;孙杨忠;高天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附60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月1月~2000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60例,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岁.右侧48例,左侧12例,双侧6例.结果: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0min.住院2~3d出院.术后随访1~5年,复发1例,复发率1.5%.结论:小儿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剑;廖富强;陈矢明;张志刚;李志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内镜下HLE注射治疗Dieulafoy病

    目的:介绍并探讨内镜下HLE治疗Dieulafoy病的方法,总结、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镜下注射高渗盐水+利多卡因+肾上腺素(HLE)治疗Dieulafoy病.结果:我院消化科自1997年3月~2001年10月对10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HLE注射治疗,其中Dieulafoy病18例,占16.82%,达到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内镜下HLE注射是治疗Deulafoy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建平;沈云志;蒋伟;茹佩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行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病人,并与同期所做开腹胆囊切除术376例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8例进行比较,了解三种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8例行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结石复发28例(17.72%),无症状复发23例,有症状复发5例,术后1、3、5年的分期复发率分别为1.9%(3/158)、12.26%(13/106)、17.91%(12/67).结果显示,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结论: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不应因过分强调结石复发而影响保胆手术的开展.

    作者:荣万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内窥镜下激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的探讨

    目的:探讨激光动力学治疗(PDT)临床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加拿大产光敏剂photofrin或德国产photosan-3 2mg/kg静注后48h用英国产DIOMED 630 PDT Laser 300j/cm照射病变部位.必要时72h内再重复1次.结果:治疗15例病人近期疗效好.结论:PDT治疗食道癌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可重复治疗的特点,特别适用年老体迈及有手术、放化疗禁忌症的病人.

    作者:曹小鹏;李汉森;黄丽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Olympus TJF-240型及Fujinon ED-200XU型电子十二指肠镜、黄斑马导引丝、聪明刀等对116例患者进行ERCP/EST治疗,其中并发症有胰腺炎(8/116),胆管炎(2/116),出血(3/116)皮下气肿(1/116)等,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结果:回顾116例EST的体会,结合文献,总结EST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论:通过提高EST的综合操作水平,并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EST的并发症.

    作者:梁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

    目的:介绍应用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内游离体的方法和操作体会.方法:连硬膜外麻醉下经膝前内、外侧入路置入镜头检查和器械操作,遵循一定程序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全面评估关节内部结构和避免遗漏游离体.镜下摘除游离体要全面查体、反复阅片,了解游离体的病因、性质、数目、大小、形态及位置,可运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和旋转角度的调整和进出水的控制,以利于捕捉游离体.必要时C型臂X光机透视判断游离体的位移情况,减少盲日性探查.结果:例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8个月.16例关节疼痛消失;3例重度骨关节炎较术前疼痛明显减轻;2例大骨节病患者疗效不满意.所有患者未再发生关节交锁现象.结论:关节镜技术使检查和治疗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于X线片不显示的游离体,甚至CT或MRI难以确认的游离体,皆可准确诊断并予摘除.关节镜手术具有对关节结构干扰小、组织创伤及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晓声;周江南;雷光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内镜诊断方法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46例具有返流症状的患者进行病史调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BRG内镜下多为全胃炎(58.8%),伴返流性食管炎(64.7%),消化性溃疡(47.1%)及有幽门变形及开闭失调(36.8%)者均较非BRG增多(P<0.05),内镜与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9.9%,在两者诊断不一致的患者中,部分属假性返流,部分为药物及酒精性胃炎.结论:内镜诊断BRG,需结合与返流相关的内镜影像及组织学综合分析,并重视病史的调查.

    作者:陈维顺;张选均;钟燎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支撑喉镜纤维喉镜治疗气管狭窄

    自1992年以来,我科采用支撑喉镜、纤维喉镜、电视摄像监视系统、T型硅胶管支撑治疗喉气管狭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为下:

    作者:吴树浓;谢永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异丙酚用于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对冠心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科确诊需行胃镜检查术的36例门诊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12),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Ⅰ组1mg/kg,Ⅱ组1.5mg/kg,Ⅲ组2mg/kg.观察评定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用药前后及病人清醒后SBP、DBP、HR、SpO2和ECG变化.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Ⅰ组91.4%;Ⅱ、Ⅲ组均为100%,明显优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三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BP、SpO2均见下降(P<0.05或0.01).Ⅱ组较Ⅰ组用药后下降明显(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ECG显示:Ⅰ、Ⅱ组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Ⅲ组有3例S-T段下移>0.05mv,2例出现室性早搏.病人清醒后离院时间Ⅲ组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也是非常适用的.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与剂量、注射速度有关.剂量应控制在1.5mg/kg为宜.

    作者:尹玉卿;李胜德;桑清文;刘焕成;张立功;关善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肺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胸部X线、肺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患者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115例咯血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胸部X线、肺部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5例咯血患者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发现者87例(75.7%),肺部CT有异常发现者99例(86.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异常发现者105例(91.3%).咯血病因:炎症25例,结核26例,肿瘤51例,支气管异物2例,支气管扩张13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胸部X线、肺部CT检查的基础上对明确咯血病因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备战;孙圣华;刘建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叶段支气管腔外肺癌的诊断作用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叶段支气管腔外肺癌的诊断作用及应用.方法: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对40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叶段支气管腔外有肿物、气管镜检查管腔结构基本正常的患者行经支气管穿刺活检.结果:27例患者的穿刺结果为阳性结果,多数患者的对应管腔外肿物的管腔内粘膜都有轻微的改变,可作为选择穿刺点的依据.结论: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安全有效地将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应用于叶段管腔外肺癌的诊断.

    作者:荣福;郭苏;左六二;黄惠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的问题及对策(附71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对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分析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结果:71例中70例取出结石,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直接尖刀切开、电凝胆管壁上的小血管后以专用尖刀或弯剪刀切开胆总管、从胆管穿刺针眼处直接电钩钩开部分胆管壁、超声刀分离胆管前壁后从穿刺针眼处切开胆管等四种胆管切开方法以后二种方法为方便快捷.行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结石11例,全部为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观察胆管直径在8~11mm者.9例一期缝合胆总管,发生胆漏2例(为22.2%),明显高于放置T管组.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电钩直接钩开胆管壁是为方便快捷的胆管切开方法:术中胆管造影应选择性使用;直接缝合胆总管胆漏发生率较高,应严格控制使用.

    作者:胡明彦;陈斌;田爱林;石正军;林学军;戴少华;王建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