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肛门瘘口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

蔡逊;金炜东;张建新;叶家欣;马丹丹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学, 外科吻合口, 瘘
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瘘口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瘘口引流9例(观察组),单纯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无1例须行肠造瘘,对照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造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总的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瘘后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1)。随访2个月至3年,患者术后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经肛门吻合口瘘口置管引流术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重要的治疗措施,具有缩短瘘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易于接受等优点。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肠直肠肿瘤外科697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697例手术中有43例出现切口感染43/697(6.17%),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手术方式、年龄及手术时间为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方式、年龄及手术时间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如病情允许,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应作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的首选手术术式。

    作者:张宏;崔明明;范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肛门瘘口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

    目的:探讨经肛门瘘口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瘘口引流9例(观察组),单纯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无1例须行肠造瘘,对照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造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总的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瘘后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1)。随访2个月至3年,患者术后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经肛门吻合口瘘口置管引流术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重要的治疗措施,具有缩短瘘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易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蔡逊;金炜东;张建新;叶家欣;马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年主要学术指标居本学科期刊前茅

    据《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主要学术水平衡量指标均居本学科期刊前茅。报告显示,在与普通外科学相关的外科学类17种期刊中,《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年核心总被引用频次第1,综合评价总分第5,核心影响因子第8,这三大指标为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估的主要指标。此外,杂志的即年指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权威因子、被引半衰期等指标也达本学科前列。

    作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凋亡抑制蛋白因子Livin在结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因子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2年4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95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等各项临床相关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ivin在95例结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46.32%(44/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82%(5/39);Livin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灶大小、是否有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检测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可提供重要指导。

    作者:蒋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体质量指数变化与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变化与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老年(≥65岁)胃癌患者116例,计算患者入院前1年内BMI变化量,根据血清白蛋白值和淋巴细胞总数计算预后营养指数(PN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MI变化量与PNI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生存分析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价BMI变化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16例老年胃癌患者的BMI变化值(降低)为(2.67±2.11)kg/m2,PNI为44.18±9.31,两者呈负相关(r=-0.87,P=0.003);BMI 变化量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73.34%,分界值为3.36kg/m2(P<0.001);按该值将患者分为高BMI变化量组(BMI降低值≥3.36kg/m2)和低BMI变化量组(BMI降低值<3.36kg/m2)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PNI、分化程度、肿瘤大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根治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BMI变化量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BMI变化量组(P<0.05);BMI变化量是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72,95%CI=1.31~2.26,P=0.002)。结论:BMI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老年胃癌患者的炎症营养状态,BMI显著降低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杨;陈佛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本刊常用词汇英文缩写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晚期胃癌恶性腹水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期间应用不同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晚期胃癌恶性腹水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组),每组20例,PN组患者行HIPEC同时PN支持,PN+EN组患者行HIPEC同时PN+EN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4、7d的营养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部分指标第7天有恢复趋势,PN组与PN+EN组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PN+EN治疗后7d的各项免疫学指标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PN组(均P<0.05);PN+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均P<0.05),治疗相关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HIPEC期间应用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肠道早日恢复,节约医疗成本。

    作者:阮强;崔书中;吴印兵;唐鸿生;屠以诺;方志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层粘连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HD)不同节段肠壁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探讨LN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手术切除HD标本,分别行LN免疫组化研究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其分布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LN染色面积及染色强度从狭窄段到正常段依次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基因在狭窄段的表达是正常段的2.15倍,其表达水平狭窄段>移行段>正常段。结论:HD中LN的分布出现异常,是HD发病的重要原因。

    作者:周小琴;牛丽文;陶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本刊2015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作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胃全系膜切除在改善胃癌手术预后中的应用及前景

    目前普遍采用D2胃癌根治术治疗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对肿瘤转移及胃胚胎学和解剖学上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提出胃全系膜切除术(EME)可能在改善胃癌手术预后中的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EME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胡林;李昌荣(综述);李红浪(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直肠癌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及其与预后因子的关系

    目的:检测直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并分析其与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选20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所得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用q-PCR方法筛选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有差异表达的miRNA以及相关的预后因子。结果:筛选得到26个在直肠癌组织中有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15个miRNA表达上调,11个表达下调。相关分析显示,下调的miR-4770、miR-4790-5p与CK20表达呈负相关;上调的miR-182、miR-125a-5p、miR-126与p53表达呈正相关、miR-143和k-ras呈负相关、miR-9与vilin基因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与预后因子密切相关,可作为直肠癌诊断或预后判断的生物标记。

    作者:赵本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VEGF反义核苷酸抑制胃癌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在体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VEGF反义核苷酸对裸鼠胃癌肿瘤生长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反义核苷酸技术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模型后,将胃癌裸鼠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腹腔内注射脂质体介导VEGF反义核苷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4周。10周后处死裸鼠,比较两组肿瘤生长、转移情况以及肿瘤毛细血管密度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肿瘤的体积、质量明显减小、肿瘤周围的毛细血管密度、腹腔转移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VEGF反义核苷酸对胃癌的生长转移以及血管生成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王殿栋;段建中;辛佳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胃癌原发灶与胃镜活检标本及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状态的比较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用于预测Her-2实际状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手术患者,检测胃镜活检、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中的Her-2状态,并将3种组织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镜活检组织标本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Her-2状态的一致率为87.0%,经R检验,两种组织标本的Her-2状态具有高度一致性(Z=6.532,P<0.01);胃镜活检对Her-2状态阳性预测率为75.0%,阴性预测率为90.0%。6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原发灶组织标本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中Her-2状态的一致率84.6%,两种标本的Her-2状态具有高度一致性(Z=5.893,P<0.01);转移淋巴结对Her-2状态阳性预测率为71.4%,阴性预测率88.2%。结论:胃镜活检和淋巴结转移灶与胃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Her-2状态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预测胃癌原发灶中Her-2实际状态。

    作者:李爱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本刊编辑部发现仍有个别作者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为了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本刊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的认定:凡属原始研究的报告,同语种一式两份投寄不同的杂志,或主要数据和图表相同、只是文字表达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的两篇文稿,分别投寄不同的杂志,属一稿两投;一经为两杂志刊用,则为一稿两用。会议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分别投寄不同的杂志,以及在一种杂志发表过摘要而将全文投向另一杂志,不属一稿两投。但作者若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杂志编辑部作出说明。

    作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iR-150和miR-134在结直肠癌及腺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miR-150和miR-134在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与29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miR-150和miR-134表达,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miR-150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而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miR-134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在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50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P=0.033,P=0.041);miR-134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各项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miR-150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有潜在的抑癌作用,miR-150和miR-134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均发生异常,提示两者均可能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于卫芳;翟从劼;樊智彬;韩双双;张丽静;赵增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声明

    我们发现,近期有人假冒《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布征稿信息或谎称能包在本刊发表学术论文,并向投稿人、作者收取发表费,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编辑部的声誉,更严重侵犯了投稿人、作者的合法权益。在此,本编辑部郑重声明:本刊没有设立其他采编点和分支机构,也从未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稿。我刊用稿以文章的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实行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制,不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用;版面费是在稿件经三审定稿、录用、发排后按相关规定收取。敬请各位投稿人、作者在投稿前认真核对本编辑部联系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上当受骗。

    作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克罗恩病(C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长期疗效。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eReviewers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23篇非随机对照研究,共2101例患者,其中1006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09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低围手术期总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腹组(RR=0.74,95%CI=0.6~0.91,P=0.004);长期随访中,腹腔镜组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1,95%CI=0.07~0.68,P=0.009),但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及肠梗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CD病在降低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与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方面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吴泽生;高华;刘兵;张文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胃癌手术中两种处理血管的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手术中两种处理血管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4年间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187例患者的手术视频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处理血管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方法1组(89例)和方法2组(98例),方法1主要在主刀的独立操作下完成,方法2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术中病理检获淋巴结数、术后相关总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方法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优于方法1组(均P<0.05)。结论:通过主刀和助手的默契配合能较快完成血管的处理,缩短淋巴结清扫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并未降低淋巴结清扫质量,故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邓治洲;郭仪;刘晓飞;卢衡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胃肠间质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外科手术仍然是GIST的唯一治愈方法,且对局限性可切除的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手术仍能使其获益。基因检测不仅对确诊GIST非常重要,且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就以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隋翔宇(综述);胡三元(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刊姊妹刊《Gland Surgery》被PubMed收录

    近日收到PubMed Central(PMC)通知,我刊姊妹刊《Gland Surgery》杂志已正式被该数据库全文收录,收录工作将在一个月内完成,届时《Gland Surgery》全部文章(包括往刊)将可以在PubMed中获取。

    作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