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要忽略年长时定期做全面的眼科检查

于子文

关键词:
摘要: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眼科学》的研究认为,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中视力障碍和失明的情况会在未来的35年内翻倍,大部分是因为老年化人口所致的.研究人员回顾了关于成年人视力障碍和失明的6个大型研究,然后使用户口普查资料数据以及人口计划以评估未来会有多少人出现视力问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相关文献
  • 锻炼大脑的运动

    年纪越来越大的人害怕担心的事情之一是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这也许是健脑中心越来越多的原因.“大脑训练”并不是普通的训练项目;它融合多种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帮助增强大脑功能.“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提升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道理的.尽管我们还需等待更多数据,但我还是持支持态度.”神经学专家说道.

    作者:沈世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你是否需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关于髋部骨折,我们看过太多的不幸.它是年纪较大女性残疾、入疗养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形势有所好转:自1996年以来,髋部骨折发生率下降.虽然营养更好、体力活动增加及防跌倒教育起一定作用,但是这与双膦酸盐类的广泛应用紧密相关,双膦酸盐类是于1995年获批用于增加骨密度的首类药物.

    作者:方力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不可滥补维生素

    传统观点:益补多种维生素一般认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似乎与糖尿病治疗没有什么关系.但新研究证明,对于Ⅱ型糖尿病人来说,每天服用多种维生素以及补充微量元素可以降低受到感染的机会.美国医学专家通过对Ⅱ型糖尿病人分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在服用多种维生素及补充矿物质的人中,43%的人患过感冒或其他感染,而对照组中发生上述情况的占73%.

    作者:常怡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团体健身课程的额外益处

    定期独自散步或骑自行车是否有点乏味?也许是时候尝试参加当地体育馆或社团中心的团体健身课程.在这类课程中,由经过训练的教练带领你与其他人一起锻炼,或能帮助你长期坚持日常运动,因为运动是保持心脏健康的关键.哈佛附属麻省总医院心血管功能项目心脏病专家说道:“我们知道,从广义来说,越健康,活得越久.”

    作者:吴宇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之分.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80%,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大约占高血压的10 ~ 20%,系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高血压也就会随之消失.因此,血压增高的病人首先要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那么,哪些情况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

    作者:陈文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对以后发生中风的影响

    根据在线发表于2016年6月9日《中风》的研究显示,在40岁的中后期身体健康,那么在65岁以后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就越小.研究的数据来源于1999年至2009年期间接近20,000名年龄在45至50岁的参与者(主要是男性),他们的跑步机体能测试结果.

    作者:陶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天然良“药”有哪些?

    在众多果蔬中,有许多具有保健和祛病疗疾的功效,被誉为天然良“药”.冬瓜——天然减肥“药” 冬瓜能利尿、帮助消化、消水肿,不含脂肪,有“瘦身瓜”的美誉.尤其对水肿型肥胖减肥效果更明显.柠檬——天然感冒“药” 柠檬中富含维C.新鲜柠檬切薄片,放盐,冲一杯热咸的柠檬水,可以减轻各种感冒症状,尤其在感冒初期,可以不药而愈.

    作者:<大众卫生报>报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每日阿司匹林预防疾病:何时益处大干风险?

    阿司匹林片剂是近百年来家庭药箱及急救箱的主要产品.在这很久之前,人们咀嚼含有类似阿司匹林化合物,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当使用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是极佳的止痛药和退烧药;当每日服用低剂量(81mg)时,阿司匹林可大大降低第二次心脏病发作和某些卒中风险.研究也显示阿司匹林可能有助于限制结直肠癌的生长,也可能抑制其他癌症,但需要更多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张佳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要忽略年长时定期做全面的眼科检查

    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眼科学》的研究认为,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中视力障碍和失明的情况会在未来的35年内翻倍,大部分是因为老年化人口所致的.研究人员回顾了关于成年人视力障碍和失明的6个大型研究,然后使用户口普查资料数据以及人口计划以评估未来会有多少人出现视力问题.

    作者:于子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这是噪音污染,还是你的听力有障碍?

    如果你在一个拥挤的餐厅听不清你进餐时同伴的话语,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由于背景噪音太多的缘故.但你怎么知道,到底是噪杂的环境对你听觉造成的影响还是因为你的听力有损害的结果呢?一般情况下,即使有背景噪音,你应该能听到坐在你附近的人的讲话.如果在那个环境下你过去能够听到别人的讲话,而现在不能,那么你应该去看医生了.

    作者:钟芝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牙种植林的现实检查

    龋齿、牙龈问题和口腔损伤都会导致一只或更多牙齿的丢失.标准的解决方法通常包括可移除的假牙或修补好的龋齿.而现在一个更新的选择方式是牙种植体,也变得越来越流行了.哈佛大学牙科医学牙科康复部门主席杰曼·格鲁其博士称,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麦少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喝水超量易致心跳骤停

    多喝水一直是养生保健提倡的,甚至有一些观点宣称,每日必须要喝够8大杯水.于是,有不少人坚持每天拿大杯(500毫升以上)喝8杯水,虽然已经出现了不想喝水的感觉,但仍旧逼迫自己继续喝.其实,多喝水是个好习惯,人体每日大约需要补充2000毫升水分,其中包括蔬果中的水分,以及喝汤、喝粥摄入的水分.但是,喝水过多也会对健康有害,甚至会致心跳骤停,这是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成果.

    作者:<大众卫生报>报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生第一次心跳早过你想象

    人生第一次心跳是什么时候?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比先前认为的更早,女性受精16天时,胚胎出现第一次心跳.研究人员给小鼠胚胎中的钙分子添加荧光标记物,以便观察心脏肌肉的活动,结果发现,小鼠胚胎在心脏发育早期阶段——形成新月形生心区时,心脏肌肉开始收缩,意味着心脏开始跳动.小鼠第一次心跳是在受精7.5天时,相当于人类受精16天.

    作者:新华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要害怕没有收获:吃更多的全谷类

    现在的人们吃习惯了精白米、精面等,需要更多的动力才能将白米换成糙米和吃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根据一项新的发现称,每天吃四份全谷类的人们比只吃少量或不吃全谷类的人们较少的可能死于心脏疾病.

    作者:白云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骑自行车的5大益处

    人们常说,一旦你学会骑自行车,将终生不会忘记.也许是时候骑上两轮或三轮车,享受骑车带来的健康益处.骑自行车可以与人社交,可以让你外出和运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骑自行车还有益心脏和肌肉,可能改善步行、平衡和爬楼梯.

    作者:李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聪明人其实更“懒”

    “懒癌”患者或许可以多一些心理慰藉,因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聪明人更懒.研究人员对一群大学生进行“认知需要”评估.认知需要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愿意投入周密的思考以及能否从深入思考中获得享受,反映的是人们的认知动机.

    作者:《新文化报》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水果保鲜招术多

    香蕉挂在阴凉处建议买香蕉时,挑选稍生一点的.如果香蕉买来就成熟了,可吊起来放在阴凉处,可以多放几天.梨用软纸包把每个梨用软纸包好,装入纸盒,放入到冰箱内的蔬菜箱中,一星期后取出来拆掉包装纸,装入塑料袋中,不扎口,再放入冰箱冷藏室上层.温度调到0℃左右,一般可存放两个月.

    作者:<大众卫生报>报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解读有些被扔掉的防病宝物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东西常被扔掉,人们殊不知,这些东西不但不能扔掉,而且可作为防病治病之用,俗称防病宝物.以下就常用而被扔掉的防病宝物用中医加以解读.花生皮——补血有不少人吃炒花生的时候,习惯把那层“红帐子”,也就是把花生仁外面的红皮搓掉,只吃花生仁,其实,这样吃法很不好,要知道那层红皮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是一味中药.

    作者:佘桂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睡前口渴并非因为缺水

    不少人睡前会感到口渴,这是怎么回事?加拿大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防止身体在睡眠后期缺水的机制,而非因为身体缺水.研究人员用老鼠做实验发现,老鼠睡前2小时摄入的水量增加,这时老鼠身体并不缺水,而如果限制老鼠睡前饮水,它们在睡眠快结束时会明显缺水.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睡前想饮水可能是一种防止身体在睡眠后期缺水的机制.

    作者:<南京日报>报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什么是脂溢性角化病?

    有些人的背部和胸部会有糟糕的脂溢性角化病,这类皮肤病是怎么回事呢?脂溢性角化病是很常见的,并不是癌症.皮肤上增生的这些组织影响外观,惹人讨厌,还可引起出血.典型地,它们起初是黄色或黄褐色的小色斑,然后变成深褐色或黑色,生长成疣状表面.它们好发于面部、肩部、胸部和背部.

    作者:梁爱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