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律南;张延龄
吕明德教授: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疾病至少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早期即可引起梗阻性黄疸,促使病人就医,在病灶还比较小时接受检查;二是病变部位深在,被多种不同解剖特性的组织脏器包绕.
作者:吕明德;严律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别采用Harrington系统、Dick钉系统及AF系统后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共84例.结果表明AF系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明显优于Harrington和Dick钉系统.三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AF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调节方便,且创伤小、复位固定效果好、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阳国钧;贺建军;李伯平;李浩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0年10月至2001年2月,采用压痛明显处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11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永伟;张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期选择胆胰肠结合部疾病外科治疗作为讨论重点.1997年西安会议期间,有关人士讨论第八届全国胆道外科会议的选题及选址时,笔者建议将胆胰肠结合部疾病纳入胆道外科的研究范畴.此后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胆道外科会议上,胆胰肠结合部疾病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作者:李永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胰腺癌手术治疗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案,这是众多解剖学家、病理学家和外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就.自1935年Whipple[J]提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医务工作者仍在不断地研究,并对胰腺癌的手术治疗作了更有益的改进和发展.目前人们还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理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变迁作一简要的阐述.
作者:吕品;苗雄鹰;李永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积液的新方法. 方法将252例病人随机分成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对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分别为48.1%、4.7%,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2.2%,P<0.05,差异显著. 结论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较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罗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低温停循环胸膜腔外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的临床治疗体会,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27例应用本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具体介绍手术步骤和治疗结果. 结果 26例治愈,随访11个月~7年,均健在,无并发症,无复发.1例术后2周因肝脏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死亡. 结论低温停循环胸膜腔外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手术方法,符合解剖和生理特点,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发启;王春喜;李荣;陈凛;郭伟;刘小平;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52例开放性手术中,采用国产输尿管导管和肾蕈形造瘘管按病情需要组合置于肾盂输尿管内,起引流、冲洗、支架等作用.术后残余小结石掉入肾盂输尿管交界处2处,继发性出血1例,未出现管腔堵塞、继发感染、吻合口狭窄及伤口漏尿等其他并发症.自制肾盂输尿管支架造瘘管制作简单,使用简便,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沈刃;郑文喜;阳新华;刘新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失败后再手术患者的诊治情况.全部病人随访2~10年,根据术后感觉、运动等恢复情况评定,优15例,良9例,优良率75%.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原因是多元性的,有医源性,也有非医源性的因素.根据本组病人分析,医源性因素为主要原因,提示应严格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指征,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易晓文;柳志南;吴光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胰腺癌是一种极难治疗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英国、美国[1]和日本[2], 每年可分别导致7 000、28000和14 000人死亡,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第4或第5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在我国[3],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胰腺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手术切除率为10%~24%;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综合5年生存率仅为0.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手术为主,以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策略,对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有效的.现就胰腺癌的辅助治疗作一概述.
作者:王炜;严律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张延龄教授:在评估各种切除范围的术式时,不能忽视综合治疗的意义.多年的实践提醒我们,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单靠手术切除仍不能提高其疗效,综合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张延龄;严律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严律南教授:胰头病变术前、术中确诊确有一定困难,近年我院采用术中针刺活检,解决了部分病例的诊断问题,但仍有部分病例无法获得病理确诊.笔者曾遇1例:男,52岁,术前发现无痛性黄疸2周,无胆道病史;术前B超、CT示胆道扩张,胆道下端梗阻,未见胰头肿块.
作者:严律南;张延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1 66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行手术切除1 572例,切除率94.4%,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0.19%.术后吻合口瘘23例(1.46%),死亡6例:颈瘘4例开放引流自愈;胸内瘘19例,6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4例,13例再手术,11例治愈,2例死亡.吻合口狭窄发生13例(0.83%):膜状型6例,经扩张术治愈,环状型2例经纵切横缝治愈,管状型5例中3例行吻合口切除胃食管端端吻合治愈,2例置管.乳糜胸18例(1.15%):1例胸膜固定法治愈,17例再手术治愈.食管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技术熟练、操作规范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并发症的发生需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陆坤;陆士俊;刘晓山;汪性展;杨兆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壶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十二指肠二、三、四段,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外科医生要在这里施行手术,就必须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
作者:冉瑞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先天性胆总管缺如极为罕见,文献报告仅占同期胆囊手术的0.2%[1].我院于1999年8月收治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丁定全;李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应用负压套扎治疗内痔1 364例,为评价其疗效,随机选择718例病人进行追踪观察2~3年,结果痊愈89.2%,有效97.6%,无严重并发症.负压套扎内痔方法简便,损伤轻微,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在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术中冷冻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2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20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继发性肝癌7例;合并肝硬化16例(57.1%).21例(75%)成功切除一个或多个肝脏肿瘤病灶.发生术后氩氦刀穿刺孔出血5例,肝功能不全4例,均经对症治疗治愈.经随访,术后生存6个月者6例,12个月者5例,目前尚存活17例. 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术中冷冻是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友顺;俞金龙;方石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董家鸿教授、冷建军博士:壶腹部癌(carcinoma of ampullary region or periampullary carcinoma)是指Vater壶腹周围2 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Vater壶腹本身、胆总管末段、毗邻十二指肠乳头的十二指肠降段的恶性肿瘤,通常也将胰头癌包括其中,国内又称壶腹部周围癌,国外多描述为carcinoma of pancreatic head and periampullary region.
作者:董家鸿;冷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仿真胆管镜(MRVC)对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病变的手术指导作用. 方法分析67例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病变的磁共振胆胰成像(MRCP)资料,并作仿真内镜(VE)和大强度投影(MIP)或表面阴影显示(SSD)重建成像研究.MRCP采用冠状面二维快速自旋回波重T2序列薄层无间隔扫描,内镜成像利用导航软件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14例与纤维胆管镜检查作了对照. 结果 VE内镜样立体展示了胆、胰管和十二指肠内腔情况,对病变状态尤其病变与胆胰十二指肠的局部解剖关系显示较好;结合MIP或SSD图像,准确揭示了胆胰管树的整体情况.病灶以远伴有胆胰管扩张者显示尤佳,扫描前适量饮水者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显示好.MRVC对胆管内或侵犯胆胰管病变的准确检出率达100%,十二指肠病变的VE显示率为40%,胆胰管汇合处、胆总管出口的VE显示率分别为31.3%(21/67)和38.8%(26/67). 结论磁共振仿真胆管镜无创性地提供了胆胰管和十二指肠内镜解剖图像,可指导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病变外科术式的合理选择.
作者:杨秀军;胡运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