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治疗

滕学仁;丁利琼

关键词:关节镜术, 踝关节
摘要:回顾性总结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治疗的结果及经验体会,对38例44个关节的踝关节疾病患者施行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术后关节功能:优,31个踝(70.4%);良,7个踝(15.9%);一般,5个踝(11.4%);差,1个踝(2.3%).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踝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广, 经关节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手术后胰瘘的治疗现状

    造成胰瘘的基本原因是胰管破损,胰液外漏.Werschky报告胰腺创伤病人术后约有28%出现胰瘘,Zinner报道胰腺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约为20%,赵平曾报道73.4%的胰瘘发生于胰腺手术.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胆囊大部切除术(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炎病例的疗效及意义. 方法施行胆囊切除术的2 754例中,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43例,包括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8例,Mirizzi综合征Ⅰ型2例. 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3例胆漏自行愈合,无需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至14年,1例胆管残留结石,经EST治愈,1例有残余胆囊并发结石者再次手术治愈.其他患者无明显异常. 结论对难处理的胆囊病例,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简易安全的方法,能够消除由于炎性水肿或广泛纤维化导致的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带来的手术危险.与传统的胆囊造口术相比,该法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尚培中;周凤桐;张鹏;李桂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十年来收治并施行显微手术的36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 结果行镜下大部分肿瘤切除10例(包括6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和1例转移性肺癌),镜下全切肿块26例.出院时恢复良好27例,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加重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 结论应注意识别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对可疑病人尽早行MRI检查,避免漏诊、误诊.一旦影像学诊断成立,应尽早显微手术,即使有呼吸、大小便功能障碍也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应综合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操作,重视微创原则,保护重要组织,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茗初;熊光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一期缝合法治疗低位肛瘘68例报告

    治疗肛瘘方法很多,仅手术方式就多达十几种.作者自1997年至2001年采用一期缝合法治疗68例低位肛瘘,愈合快、疗程短、痛苦少,疤痕小,总结如下.

    作者:钱学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腺手术后胰瘘的治疗现状

    蔡秀军教授、陈继达医师:胰瘘是指胰管和其他部位的不正常通道.胰液流向腹腔内其他器官及间隙叫内瘘,与体表相通叫外瘘.胰腺手术引起的大多为外瘘.多数文献报道胰腺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8%~25%,多发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浙江大学彭淑牖教授发明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既方便又安全,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很好方法.胰腺术后胰外瘘形成可经三种途径: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从切口穿透和术后积液的经皮引流.胰外瘘可根据其流量分为高流量(>200 ml/d)和低流量(<200 ml/d)两种,高流量的胰瘘较难处理,因为往往伴有胰管异常,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胰瘘传统治疗包括有效的引流、抑制胰酶外分泌、营养支持和感染的控制.有效引流和药物治疗能使80%左右的胰瘘愈合,如果无效则必须手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如螺旋CT和ERCP等能提供精确的胰腺形态和胰管解剖,从而能获得导致胰瘘不愈的解剖学原因,并且能通过内镜下放置胰管支架解除胰管梗阻.

    作者:蔡秀军;陈继达;石景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应用放射线治疗胰瘘的评价

    姚榛祥教授:胰腺由于损伤、炎症、手术及移植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胰液自破损的胰管外漏,形成胰瘘.胰液中富含消化酶、水及电解质等,一旦发生胰瘘,胰液的大量丢失引起病人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更严重的是胰液内的胰酶被激活,消化和腐蚀所接触的组织器官,造成脏器穿孔、血管破裂出血、严重感染等难以控制的复杂病情,处理较为棘手,早年其死亡率可达30%.为此,胰瘘一直是临床医师十分警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对胰腺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影像学和内镜的进展,严重胰腺外伤和重症胰腺炎处理的不断完善,胰腺吻合技术的改进,以及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蛋白酶活性药物的应用,使胰瘘的发生率显著减低,对胰瘘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处理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极大多数胰瘘经过以通畅引流为主的综合性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但仍有约10%胰瘘病人需要手术干预.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处理自发性气胸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VATS)处理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方法将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分为VATS组和剖胸组,按原发性和继发性进行术中术后各种参数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剖胸组相比,VATS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VATS组和剖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和20.9%(P<0.05),近期漏气率分别为5.6%和7%(P>0.05),远期复发率分别为2.8%和2.3%(P>0.05). 结论与剖胸术比较,VATS更易被病人接受,总的疗效较优,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正;林少霖;李标;杨超;丘平;许力壮;乔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位肠瘘的临床处理

    汪建平教授、吴小剑医师:低位肠瘘是指距Treitz韧带以下100 cm以远的肠段发生的瘘,临床上常按肠液损失的量来区分高位肠瘘和低位肠瘘.各型肠瘘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预后亦不相同.国外文献报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瘘的死亡率为17%,小肠瘘为33%,结直肠瘘为20%.近年来,随着对肠瘘病理生理变化的进一步认识,监测水平的提高,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瘘口局部处理、手术技术的发展,低位肠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虽然低位肠瘘不象高位肠瘘会在短时间内因病理生理的改变而危及生命,但如处理不当产生的后果却可以致命.低位肠瘘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就低位肠瘘临床处理的基本思想和发展现状作简要分析.

    作者:汪建平;吴小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12例体会

    对12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吻合,手术方法按无瘤术原则切除病变后行端端吻合.本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良好营养状态,肠切除后吻合端无明显水肿,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Ⅰ期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绍军;张升瑞;赵日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R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122例

    回顾性分析胸腰段不稳定骨折122例临床资料,3例复位不良,119例术后2周内X线片复查均复位.随访1~5年,矫正角度无丢失.RF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作者:田长庆;肖建德;陈扬;王大平;张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腘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于入院一周前无诱因出现右腘窝疼痛,可忍受,入院当天疼痛加重,并觉小腿及足部麻木、发凉,2 h后因疼痛加剧,急诊入院.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右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冰冷,足部皮肤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末梢无血运.腘窝中部稍隆起,触及深部有一硬结,如拇指尖大小,触压痛明显,基底界限欠清,向左右侧方可稍许活动,但不能上下活动.考虑腘窝纤维瘤合并腘动脉栓塞,立即行手术探查.

    作者:齐景会;冯学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治疗

    回顾性总结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治疗的结果及经验体会,对38例44个关节的踝关节疾病患者施行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术后关节功能:优,31个踝(70.4%);良,7个踝(15.9%);一般,5个踝(11.4%);差,1个踝(2.3%).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踝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广, 经关节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滕学仁;丁利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切口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为8(4~2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无钉折弯、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该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牢固、损伤小,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

    作者:王建龙;徐恒旭;黄强民;张雄文;陆景华;莫炳宏;赵辉;杨聪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当前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

    近年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中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原则已趋于明确,但对于胆源性SAP、某些非胆源性SAP(多为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及SAP保守治疗后期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可能仍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现就有关手术治疗中手术指征及其术式选择综述如下.

    作者:余枭;李永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30例报告)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手术方法. 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镜下缝合内环口治疗小儿斜疝30例,年龄2~11岁. 结果手术时间10~20 min,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 结论本法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斜疝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兵;卿伯华;周长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套叠外翻切除吻合术24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采用套叠外翻切除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4例,其中Dukes A期9例,B期11例,C期4例.肿瘤距齿状线2.0~3.0 cm 10例,3.1~5.0 cm 14例.肠吻合过程顺利,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3~6个月排便控制良好.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52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局部复发2例.该术式方法简单,适合基层医院采用,能完成盆腔内手法缝合或双吻合器技术难以完成的低位直肠吻合.

    作者:刘沅丰;刘宏方;谭达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选择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效果及其必要性. 方法采用6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于伤后1~5 d内治疗不同类型的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34例,并进行术前术后临床比较. 结果34例固定效果均良好,按ASIA评分标准,术后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及时有效的减压、准确稳固的内固定能使颈椎、颈髓损伤病人主动、有效地恢复功能,内固定方式应根据骨折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选择佳方法.

    作者:肖建德;李振宇;闫洪印;陆伟;余铮;龚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脐静脉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胆道T管引流后胆漏

    部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由于胃癌根治时将大小网膜组织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结缔组织清扫干净,且患者常较消瘦,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时,常常发现术区无任何可利用组织用来包绕T管,致使部分患者长期带管,拔除T管后仍可能出现胆漏.笔者利用脐静脉包绕T管预防胆漏,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双海;李浩;冯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术中解剖定位胸腰段椎体及其椎弓根进钉点

    采用术中解剖定位法确认置入器械的椎体节段及其椎弓根进钉点,并通过术后摄片判断解剖定位的椎体节段及其椎弓根进钉点的准确性.本组31例,共置钉124枚,位置优102枚,良14枚,优良率93.6%,无一例错置.术中解剖辨认椎体节段及其椎弓根进钉点方法简便易行,定位准确.

    作者:马梦昆;杨震龙;李伟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尽管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从介绍到广泛推广经历了重重困难,但终大大推动了脊柱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进程.现就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历史、生物力学机制、固定原理和适应证、应用优势、与植骨融合相关的问题、术后并发症、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及期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潘磊;吕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