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梦昆;杨震龙;李伟强
季德刚医师、郑泽霖教授:随着胰腺外科的迅速发展,胰腺手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外瘘也随之增多,因此胰腺手术后胰外瘘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胰腺外科医生的重视.胰外瘘经非手术治疗多能自愈,仅有8%~10%的胰瘘长期不愈,需手术治疗[1].
作者:季德刚;郑泽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汪建平教授、吴小剑医师:低位肠瘘是指距Treitz韧带以下100 cm以远的肠段发生的瘘,临床上常按肠液损失的量来区分高位肠瘘和低位肠瘘.各型肠瘘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预后亦不相同.国外文献报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瘘的死亡率为17%,小肠瘘为33%,结直肠瘘为20%.近年来,随着对肠瘘病理生理变化的进一步认识,监测水平的提高,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瘘口局部处理、手术技术的发展,低位肠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虽然低位肠瘘不象高位肠瘘会在短时间内因病理生理的改变而危及生命,但如处理不当产生的后果却可以致命.低位肠瘘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就低位肠瘘临床处理的基本思想和发展现状作简要分析.
作者:汪建平;吴小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郑泽霖教授,盖宝东、季德刚医师: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腹部手术,特别是胰腺手术后、胰腺肿瘤等病患损伤胰实质,胰管系统破裂,胰腺的外分泌液(胰液)从胰管漏出,Yeo认为漏出7 d以上即为胰瘘.胰瘘有胰内瘘和胰外瘘之分.
作者:郑泽霖;盖宝东;季德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为深度烧伤后肉芽创面的功能部位寻求良好的覆盖材料. 方法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移植于烧伤肉芽创面,在有效抗感染治疗下促使功能部位创面愈合,有效地挽救关节的功能. 结果治疗18例18个功能部位,随访6个月,17例17处关节功能正常. 结论应用复合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的肉芽创面能有效地保护关节功能,减少疤痕形成.
作者:张立明;蒙诚跃;王润秀;梁自乾;刘达恩;林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手术方法. 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镜下缝合内环口治疗小儿斜疝30例,年龄2~11岁. 结果手术时间10~20 min,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 结论本法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斜疝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兵;卿伯华;周长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蔡秀军教授、陈继达医师:胰瘘是指胰管和其他部位的不正常通道.胰液流向腹腔内其他器官及间隙叫内瘘,与体表相通叫外瘘.胰腺手术引起的大多为外瘘.多数文献报道胰腺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8%~25%,多发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浙江大学彭淑牖教授发明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既方便又安全,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很好方法.胰腺术后胰外瘘形成可经三种途径: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从切口穿透和术后积液的经皮引流.胰外瘘可根据其流量分为高流量(>200 ml/d)和低流量(<200 ml/d)两种,高流量的胰瘘较难处理,因为往往伴有胰管异常,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胰瘘传统治疗包括有效的引流、抑制胰酶外分泌、营养支持和感染的控制.有效引流和药物治疗能使80%左右的胰瘘愈合,如果无效则必须手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如螺旋CT和ERCP等能提供精确的胰腺形态和胰管解剖,从而能获得导致胰瘘不愈的解剖学原因,并且能通过内镜下放置胰管支架解除胰管梗阻.
作者:蔡秀军;陈继达;石景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姚榛祥教授:胰腺由于损伤、炎症、手术及移植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胰液自破损的胰管外漏,形成胰瘘.胰液中富含消化酶、水及电解质等,一旦发生胰瘘,胰液的大量丢失引起病人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更严重的是胰液内的胰酶被激活,消化和腐蚀所接触的组织器官,造成脏器穿孔、血管破裂出血、严重感染等难以控制的复杂病情,处理较为棘手,早年其死亡率可达30%.为此,胰瘘一直是临床医师十分警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对胰腺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影像学和内镜的进展,严重胰腺外伤和重症胰腺炎处理的不断完善,胰腺吻合技术的改进,以及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蛋白酶活性药物的应用,使胰瘘的发生率显著减低,对胰瘘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处理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极大多数胰瘘经过以通畅引流为主的综合性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但仍有约10%胰瘘病人需要手术干预.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三孔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脾切除术. 结果本组7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6例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血,再次行剖腹探查止血.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对于某些病例是可行的,防止术中和术后出血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鲍世韵;余小舫;郑锦锋;刘嘉林;李明岳;张卓;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采用输尿管肾盂肾下盏切开取石侧侧吻合术治疗46例复杂性肾结石,随访34例,肾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无吻合口狭窄及结石复发.术中同时采用原位冰冻技术,出血少,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亦能安全进行手术,疗效较佳.
作者:肖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随机选择直肠癌行Miles 手术患者132例, 分为两组: A组67例采用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B组65例行常规夹闭结肠远端的腹壁造口, 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并发症如严重腹胀、 主切口及造口感染、造口狭窄, A组分别发生10、 7、 4例, 与B组的24、 15、 20例比较, 有显著差异 (P<0.05).外置肠管血运不良A、B组分别为5例和6例(P>0.05).结论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兼备腹膜外隧道法及结肠内插管端式造口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手术简单易行,是一种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培锡;王营;樊军伟;潘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胸腰段不稳定骨折122例临床资料,3例复位不良,119例术后2周内X线片复查均复位.随访1~5年,矫正角度无丢失.RF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作者:田长庆;肖建德;陈扬;王大平;张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病历资料病例1,女,34岁,入院12 d前因行盆腔手术损伤小肠引起肠瘘,转来我院.查体见患者中度消瘦,轻度脱水,轻度贫血,腹部略呈舟状,左下腹可见一纵形切口,长约10 cm,大部裂开,伤口中部可见小肠瘘口,系膜侧少许相连.
作者:张一亥;张龙;张甦源;曹红;许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将具有相同易感因素的199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冲洗组110例,对照组89例.冲洗组术中用灭滴灵冲洗宫腔、盆腔及腹壁切口.冲洗组的术后病率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9.1%、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和16.9%.剖宫产术中应用灭滴灵冲洗可明显降低术后病率及宫腔内感染,有利于切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长业;刘锦秋;索春;姜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内镜技术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 方法采用经尿道内镜术治疗35例前列腺术后 (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30例, 经尿道电切5例) 排尿困难, 经尿道膀胱造影或尿道膀胱镜检查证实为前列腺尿道部或膀胱颈狭窄的病人. 结果 35例均获成功,拔除尿管后均排尿通畅,无尿液残余,少部分病人有尿频,但经对症处理很快改善. 结论经尿道内镜术处理前列腺术后膀胱出口梗阻安全、可靠,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占斌;莫曾南;陈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炎病例的疗效及意义. 方法施行胆囊切除术的2 754例中,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43例,包括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8例,Mirizzi综合征Ⅰ型2例. 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3例胆漏自行愈合,无需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至14年,1例胆管残留结石,经EST治愈,1例有残余胆囊并发结石者再次手术治愈.其他患者无明显异常. 结论对难处理的胆囊病例,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简易安全的方法,能够消除由于炎性水肿或广泛纤维化导致的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带来的手术危险.与传统的胆囊造口术相比,该法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尚培中;周凤桐;张鹏;李桂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16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术前6例误诊为直肠肿瘤,误诊率为37.5%.7例未孕患者中确诊为不孕者4例(占57.14%).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局部病灶切除,10例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4例不孕患者术后2例妊娠,妊娠率为50%.随访0.5~7年,全组病例肠道病变无复发.腹腔镜能有效提高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率, 行手术切除肠道病灶, 术后结合激素治疗能避免肠道病变复发, 并可提高妊娠率.
作者:麦庆云;周灿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为8(4~2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无钉折弯、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该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牢固、损伤小,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
作者:王建龙;徐恒旭;黄强民;张雄文;陆景华;莫炳宏;赵辉;杨聪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回顾性总结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治疗的结果及经验体会,对38例44个关节的踝关节疾病患者施行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术后关节功能:优,31个踝(70.4%);良,7个踝(15.9%);一般,5个踝(11.4%);差,1个踝(2.3%).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踝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广, 经关节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滕学仁;丁利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足跟溃疡创面10例,其中烧伤瘢痕溃疡7例,皮肤撕脱伤瘢痕溃疡2例,瘢痕癌1例.10例皮瓣全部存活,足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证明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足跟溃疡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英;黄晓元;杨兴华;钟克勤;雷少溶;张丕红;谢庭鸿;肖目张;龙剑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中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原则已趋于明确,但对于胆源性SAP、某些非胆源性SAP(多为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及SAP保守治疗后期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可能仍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现就有关手术治疗中手术指征及其术式选择综述如下.
作者:余枭;李永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