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硫酸镁溶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湿敷治疗脂肪乳剂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殷辉

关键词:硫酸镁溶液, 地塞米松注射液, 湿敷, 脂肪乳剂, 输液外渗
摘要:目的:寻求治疗脂肪乳剂输液外渗简单、有效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将240例脂肪乳剂输液外渗患者按发生病例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发生脂肪乳剂输液外渗后即用50%硫酸镁溶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湿敷于肿胀部位,胶布固定;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治疗48h观察组局部肿胀显著消退率及疼痛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硫酸镁溶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用于脂肪乳剂输液外渗后湿敷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减轻了患者痛苦.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处理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HP(Hpylori)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Functional dyspepsia)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情况,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根除HP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对照组予以安慰剂(两组均据个体化原因都适当予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等).停药后4w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对所有患者症状改善进行评分与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再对比.结果:治疗组50例HP根除者43例(86%).治疗组HP根除者与HP未根除者治疗后1年消化不良症状评估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根除HP对改善FD症状是必要的.

    作者:董伟;万少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测定84例CHF患者(按NYHA标准分级:Ⅱ31例,Ⅲ28例,Ⅳ25例)和40例正常对照者hs-CRP、MMP-2、MMP-9含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浆hs-CRP、MMP-2、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hs-CKP、MMP-2、MMP-9的浓度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hs-CRP、MMP-2、MMP-9浓度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78、-0.80、-0.77,P均<0.001).结论:CHF患者血浆中hs-CRP、MMP-2、MMP-9明显增高,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作者:解丽艳;张海荣;张七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七叶皂苷钠是由中药娑罗子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钠盐,用冻干法制成供静脉注射用粉针.本品具有消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及纠正脑功能失常、减轻脑水肿等作用.综合文献报道,本文主要是对七叶皂苷钠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王琦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分析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单纯随机法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判.结果:胰岛素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中、重型脑梗塞患者及早期(48小时内)治疗者疗效尤为显著.结论:胰岛素可显著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

    作者:朱荣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肠梗阻102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2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因人而异的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102例老年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90例,治愈78例,好转10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12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总治愈率为86.27%,总死亡率为1.96%.结论:要准确把握老年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爱国;吴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MODS患者40例(年龄40岁~86岁)和非MODS患者40例(年龄27岁~82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v(美国BD公司)定量测定外周血CD3+T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CD4+T细胞(CD4阳性淋巴细胞)和CD8+T细胞(CD8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结果:相比非MODS患者,MODS组CD3+T、CD4+T、CD8+1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均降低(P<0.01).与MODS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CD4+T的百分比和CD4+T/CD8+T值降低(P<0.05或P<0.01),而CD3+T和CD8+T百分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死亡组MODS患者损害更为严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MODS患者免疫功能评价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斌;归永刚;柴艳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13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行TURP,术毕留置F20三腔气囊导尿管,并常规用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1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继发出血2例,膀胱痉挛5例,平均住院时间7d.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TURP围术期护理应针对疾病本身进行专科护理,同时重视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取得患者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膀胱冲洗持续、通畅、妥善固定尿管并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晓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52例60岁以上糖尿病低血糖会迷糊按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48例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一例因严重低血糖,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通过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生理,临床特点,提高对并发低血糖的警惕,及时检测血糖,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冯进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用硫酸镁溶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湿敷治疗脂肪乳剂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目的:寻求治疗脂肪乳剂输液外渗简单、有效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将240例脂肪乳剂输液外渗患者按发生病例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发生脂肪乳剂输液外渗后即用50%硫酸镁溶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湿敷于肿胀部位,胶布固定;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治疗48h观察组局部肿胀显著消退率及疼痛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硫酸镁溶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用于脂肪乳剂输液外渗后湿敷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殷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复杂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商品名:辛复宁)治疗多种复杂性、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1日~9月31日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复杂性阴道炎(包括反复发生之滴虫性阴道炎、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治疗; 研究组:62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以辛复宁治疗.于治疗结束后连续6次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纳入疗效分析126例(对照组69例,研究组57例);通过统计分析,联合辛复宁治疗的研究组在1~2月复发率与对照组相较无明显差异,而3~6月复发的机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复杂性阴道炎患者,配合辛复宁治疗可在较长时内明显降低其复发性,并有效改善阴道内环境.

    作者:邱玉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发生率不高,近年有增高的趋势,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何提高术前的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是外科主要问题.本组资料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22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并总结我们的诊治体会.

    作者:宁纯民;徐惠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内转移瘤的综合治疗研究

    目的:提高颅内转移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方法:1996年~2007年11年问共收治颅内转移瘤患者72例,选择手术,放疗及化疗或手术加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6例行手术切除较大和影响功能的瘤结节,病情平稳后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行放、化疗,患者存活可延长至1~2年<'[1]>.51例患者放化疗兼治,生存时间提高3~6个月,其他患者基本自然转归.结论: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治疗颅内转移瘤较好的选择.

    作者:罗植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镜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2例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越性.方法:经后路腰椎间盘镜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2例.结果:本组病例20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8.5个月,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经后路腰椎间盘镜摘除髓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李冬生;陈建榕;赵发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胃管喂养期间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通过鼻胃管注奶前环境、体位、肢体防护带使用及喂奶器具的严格消毒和注奶过程速度控制以及注奶后的体位、抚触、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儿胃管喂养期间无拔管现象,未出现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的窒息、吸入性肺炎.结论:对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持续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王志英;胡琼燕;卢美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垂吊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垂吊甩肩疗法与传统手法复位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垂吊甩肩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两组治疗效果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垂吊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操作简便、实用、不需麻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史忠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输液中发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市医院近年来临床加药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及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不溶性微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加药和输液操作过程中产生橡皮微粒常常是加药过程中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在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药物晶体微粒多由临床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时产生.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应积极寻找对策,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静脉输液.

    作者:李树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经单层螺旋CT诊断,共检出63支栓塞血管,主肺动脉不受累,右肺动脉栓塞41支血管(65.08%),左肺动脉栓塞22支血管(34.92%),下叶血管受累47例(74.60%),上叶血管受累5例(7.94%).结论: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发挥了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优点,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冉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百奥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百奥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日一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奥蚓激酶60U,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IMT、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剂、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指标、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TG、TC、LP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0.74±0.05)mm与治疗前(0.95±0.07)mm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MT(0.96±0.05)mm(0.83±0.06)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服用百奥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更好地延缓颈动脉IMT进展.

    作者:邢玉平;杜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放射学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性别、年龄与放射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于鞍山市铁西区启宏社区随机抽查230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并行相应膝关节放射学检查,对相应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男女患者间放射学改变未见统计学差异.3、4级放射学改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男女患病人群放射学改变相近.但随病程的迁延,其严重程度增加.

    作者:杨洪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现状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防治DN的发生、发展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作者:王自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