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活血中药对外阴营养不良患者 Fas/Fasl系统的研究

李新玲;郭凤荷;郭妍

关键词:补肾活血, 外阴营养不良, Fas/FasL,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外阴营养不良病变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外阴营养不良作用机制.方法:120例肾虚血瘀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中药组口服祛白止痒颗粒,活血止痒散外洗及消白灵软膏外涂.西药组予激素药膏外涂.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检测病变组织中Fas、Fasl表达.结果:中药组治疗后有效率(86.66%)明显优于西药组(5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F a s蛋白表达增高,F a s l蛋白表达减少,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整自身Fas、Fasl蛋白的表达,促进病变皮肤恢复有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神经外科患者CT检查的护理安全因素与管理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CT检查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C T检查的1147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 T检查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147例患者中,出现14起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22%,主要是药物外渗、坠床、护理差错等;护士因素、医院因素及患者因素是护理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为确保神经外科患者CT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重视护理人员培训,健全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患者健康宣教.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及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M R I与C 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由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MRI在骨折部位、骨缺损、骨折移位、骨折粉碎显示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不同骨折分型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骨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分型符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M R I与C T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的应用

    目的:为更好地解决盆底器官脱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现阶段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发展,盆底器官脱垂(P O P)的发病机制受到更多关注.以超声等为主导的各种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结果:在多种盆底影像学技术中,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像信息.结论: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对获取POP的完善信息,在临床上帮助医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POP病理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X线、CT与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X线片、C T与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片、C T与超声分别对患者做出诊断,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肠梗阻16例、小肠梗阻44例.其中X线片诊断符合率68.3%,超声诊断符合率91.7%,CT诊断符合率98.3%;超声与CT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X线片(P<0.05).结论:C T诊断肠梗阻准确率高于超声及X线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应优先选用.

    作者:魏有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锥束CT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锥束CT技术在口腔内科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当中的具体应用价值,以便于为锥束CT的使用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根管再治疗的患者和35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锥束CT影像学检查,并且进行数字牙片投照系统检查,系统而准确的对于患者牙痛发生的位置和患牙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准确率进行记录,对所有患者检查结果均在我院口腔内科进行,通过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对于终的评估结果选择采用KAPPA进行检验,验证一致性,选择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两位医生的评估结果得出KAPPA值为0.85,评估结果一致性表现良好.32例根管再治疗患者和35例根尖周炎患者经过锥束C 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优于数字牙片投照系统的检查结果,P<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锥束C T进行检查能够清楚地展现三维影像,有助于临床口腔医生更加直观全面准确的对于患者的牙体牙髓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牙的病变性质和病变位置,对患牙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进行清晰展现,具有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燕修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 T特征及多层螺旋C 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7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体部5例,胃窦部2例,肿瘤长径0.9~5.2c m,平均3.2c m.肿瘤均为单发,呈圆形与类圆形,2例腔内生长,5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强化较著.3例瘤周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为良性增生淋巴结.结论:胃神经鞘瘤在CT上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体,增强扫描肿瘤渐进性强化为其特点;另外,瘤周肿大淋巴结常为良性增生淋巴结,不是恶性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依据.

    作者:帅欣艳;郭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迟发性出血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单纯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和等离子结合双极电凝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呈现的迟发性出血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单纯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和等离子结合双极电凝组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出现延迟性出血几率的差异.结果:单纯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共有250例,手术之后出血患者有12例,几率为4.80%;等离子结合双极电凝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有230例,手术之后出血患者有2例,几率为0.87%.可以看出前组患者迟发性出血的几率要高于后组,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遍性的应用,但是单纯对患者实施等离子切除术存在迟发性出血率较高的问题,而在手术治疗中应用双极电凝则可以减低迟发性出血率,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海东;刘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胎盘植入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52例胎盘植入孕妇,对其开展经腹部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1)胎盘植入主要存在以下3种超声表现:胎盘和子宫肌层缺乏明显界限、胎盘增厚、胎盘实质内腔隙性血流,患者表现多的是胎盘和子宫肌层缺乏明显界限.(2)相对于非前壁胎盘,产科超声的前壁胎盘的检出率更高(P<0.05).相对于未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超声的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检出率更高(P<0.05).(3)相对于未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和行子宫全切术率更高(P<0.05).结论:胎盘植入表现出多样的超声特征,临床中需进一步提升诊断水平;超声能够更好的诊断前壁与中央型前置胎盘,可依据通过超声检查确定的前置胎盘类型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赵小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检查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病理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增生分别为8例、6例、5例以及7例,诊断率为86.67%;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增生分别为10例、7例、5例以及8例,诊断率为100.00%.观察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阴道出血诊断中采取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ctomy,LC)中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诊断、处理以及预后加以观测.结果:术中发现11例和术后发现10例中的仅8例进行胆囊癌根治手术,其中仅1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均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T N M分期为:1期16例、2期5例.对21例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接受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均生存,且生存质量相对较好.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需要警惕意外胆囊癌的发生,而在发现后,必须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准确的辨别其分期,采取合理的策略来进行治疗,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可以采用根治术,其LC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存活率较高.

    作者:陶发明;张冬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时间段内接受急诊抢救的90例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抽取,其中,30例患者采用面罩方式急诊抢救(A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采用插管方式急诊抢救(B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急诊抢救(观察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肺复苏状况、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存活率均优于A对照组患者和B对照组患者;同时,B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优于A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对照组患者和B对照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存活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及存活率,比单独使用面罩、插管急诊抢救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霞;吕国芬;张承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浅析胸腰椎骨折CT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采用C 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骨外科诊治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先后进行X线、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以术中结果为标准,本组患者X线诊断符合率为76.6%(36/47),C T符合率为91.5%(4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 T、X线影像学表现和手术病理表现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应用CT的准确率高于常规X线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大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结节的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结节的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到78例乳腺小结节病灶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BI-RADS在四类以上行超声诊断以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比较超声诊断与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灵敏度、准确性,并观察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小结节节的诊断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诊断,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小结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BI-RADS四类以上乳腺小结节个体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可有效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灵敏度、准确性.

    作者:李岳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肾穿刺活检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穿刺活检术的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将2017年1—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穿刺活检术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手术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前1h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配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76.32%(P<0.05);腰痛、排尿困难、肉眼血尿、肾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手术配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卫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12日—2017年1月8日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抽选80例开展本次研究,经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护理)两组,40例患者为一组,比较以上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白内障患者的住院天数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月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T及MRI诊断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颅内不典型转移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45例的临床资料、CT及MRI图像表现,分析误诊情况.结果:45例不典型转移瘤诊断正确28例,诊断错误17例,诊断符合率62.2%,错误率37.8%.诊断错误17例,分别误诊为肿瘤病变11例(64.7%,11/17)、血管性病变4例(23.5%,4/17)、炎性病变2例(11.8%,2/17).瘤周水肿在诊断正确组、误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误诊率较高,认识到其不典型CT及MRI表现,可降低误诊率,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江杰;吴莉;李俊;赵雯;韩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消瘀康胶囊对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把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3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加消瘀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1周后、2周后头颅CT的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头颅CT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效果显著.

    作者:张晋欣;牛继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放射科磁共振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观察两组增强扫描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循证护理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在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艳;吴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SCT评价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SCT对腰椎滑脱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SCT对76例腰椎滑脱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患者共植入螺钉340枚,穿破骨皮质>2m m共36枚,占10.59%.术后完全复位占39.5%;部分复位52.6%;滑脱无变化占7.9%;总有效率92.1%.术前对应椎间孔平均高度12.6mm,术后平均17.7mm,P<0.05,两者有意义.结论:MSCT是评价腰椎滑脱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主要检查手段,对临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发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超声引导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神经刺激仪协助实施麻醉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另外3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哪种麻醉效果显著.结果:经过比较观察,在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经统计(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比传统方法麻醉更多的优势,阻滞效果好,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