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双
目的:探究心脏B超技术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形态变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抽选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心电图组)和观察组(B超组).对比分析两种技术分别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形态变化的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中检出10例左房增大、8例左室增大、5例左房增大、2例主动脉扩大,其符合率分别为76.92%、53.33%、62.50%、50.00%;对照组中检出5例左房增大、4例左室增大、1例左房增大、0例主动脉扩大,其符合率分别为45.45%、23.53%、16.67%、0.00%;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左室对称性肥厚、非对称性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37.50%;对照组中左室对称性肥厚、非对称性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7.50%、10.00%;观察组的左室肥厚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脏B超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比心电图检查更佳,该技术更为清楚地检查出患者的心脏形态变化,诊断率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陆芳;冼素娟;熊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了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的需求并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结合新时期的信息传播特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式与策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无偿献血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新时期不同媒体宣传策略;同时也指出不同群体的不同宣传策略,并说明了将两者结合打造全新的无偿献血宣传时代,让无偿献血宣传进入立体式的全媒体宣传时期,让无偿献血深入民心.通过新的宣传方式和宣传策略,使全体民众主动关注、参加并宣传无偿献血,促使采供血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徐胜春;袁青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在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诊断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增强CT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检查的成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增强C T诊断成功率为92.5%,满意率为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和67.5%(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头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增强C T诊断的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诊断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且能降低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喜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超声声像图分析,提高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尤其对于<10mm的微小病灶进一步明确诊断.方法:应用Mindray DC-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截石位,经阴道对子宫纵横切面连续扫查,并对病灶加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诊断符合率93.3%,误诊率6.7%,多误诊为宫颈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结论: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过程中易与子宫内膜息肉、宫颈肌瘤、内膜局部增生等混淆,检查过程中结合彩色多普勒分析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史会琴;黄帝;钱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 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查效果评价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骨定量C T(Q C T)和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对比其检查情况.结果:QCT检查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17分、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情况显著高于D X A,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采用骨定量C T诊断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X线密度仪,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曹荣国;齐玉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师处方是门诊医疗活动中重要的医疗文书,是医师与药师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唯一纽带,是医生开给病人用药的凭据,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同时处方在一定程度上映像出基层医院用药水平、医疗质量兼具有法律效力.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探析门诊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性,将我们基层医院一月来门诊西药处方进行分析研究,细化管理跟踪到位,的确能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处方质量.
作者:余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应用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84/86),高于阴道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83.72%),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其诊断准确率可得到大大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王沛;冯爱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鞍旁海绵状血管瘤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T1WI/T1FLAIR序列病灶相对于脑白质呈低信号,T2WI/FRFSE序列呈高信号,T2FLAIR序列呈显著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和不均匀进行性强化.10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均有脑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结论:MRI检查可以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者,均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及超声检查,探讨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88.3%.超声检查符合先天性肠扭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符合率为97.3%,消化道造影检查符合先天性肠扭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符合率为84.1%,检查符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准确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贾向涛;武海燕;耿素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进行吧比较分析.方法:科学应用资料分析、统计、回顾形式研究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阶段,我院总共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病人共110例,把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当成研究对象,两个组中各包括病人55例.两组患者具体治疗方式和思路不同,对照组运用传统措施,另一组病人采取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终比较两个组别的实际效果,统计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分值得在了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文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研究地佐辛和酒石酸布托啡诺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1月入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62例)和布托啡诺组(57例).地佐辛组患者先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进行镇痛诱导,然后予以地佐辛0.01~0.04mg/(kg·h)维持,布托啡诺组患者先缓慢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10μg/kg诱导,然后予以酒石酸布托啡诺10~30μg/(kg·h)维持,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维持镇静.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6、12和24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记录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记录镇痛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用药期间所有患者的M A P、H R及O I均较用药前明显好转(均P<0.05).与布托啡诺组相比,地佐辛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的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和I C U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均P<0.05).地佐辛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布托啡诺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谵妄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协同作用,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镇痛镇静治疗方式.
作者:司林杰;邓义军;陈兰平;戴文玲;陈建军;李欣欣;周亮亮;陈平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产妇进行研究,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000例产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检出15例先心病胎儿,经产后随访确诊为先心病的胎儿有14例,两者符合率为93.33%.结论: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应用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杭小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5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予以电刀切除扁桃体,实验组予以低温等离子技术切除扁桃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实验组相比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与其相比明显较多,术后疼痛评分与其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作者:牛雷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C 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C 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相关特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 T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上其特异性为45.45%,敏感性为62.50%;51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 T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1例,占80.39%;肿大的淋巴结的特点为,呈普遍均匀强化的有31例、占60.78%,普遍均匀强化伴小灶性坏死有17例、占37.25%,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9例、占17.65%;淋巴结肿大但不融合者43例、占84.31%.结论:C T在常规的恶性淋巴瘤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价格合适,应用较为普遍,适合临床更好的推广.
作者:郭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3例,均给予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Ⅰ期愈合,愈合率100.0%;愈合时间(4.6±0.8)个月;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3.0%;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良共30例,优良率90.9%.结论: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时,有利于使患者部位尽早康复,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友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使用彩超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3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彩超检查,分析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并与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做对比.结果: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4.62%(123/130例)其中包括异位妊娠97例,囊肿蒂扭转8例,黄体破裂4例,流产9例以及盆腔炎症疾病5例.结论:彩超检查可用于帮助医生对妇科急腹症做出诊断,其确诊率较高,但急腹症的声像图特点与妇科各类疾病均有相似之处,因此妇科急腹症的终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联合彩超检查鉴别.
作者:朱春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孕龄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将自2017年4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健康早孕孕妇共25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常规物理、生化检查,确定为正常宫内孕.孕妇需适当充盈膀胱.应用Aloka-1000和Aloka-1400超声诊断仪,调整频率为3.5~5MHz,经腹部进行多切面扫查.测量孕囊面积、CRL、BPD、HC以FL等指标.结果:251例孕妇均接受了腹部B超检查,其孕囊面积、CRL、BPD、HC以FL等测量值与实际孕龄均有密切相关性,其中有239例孕妇预测孕龄与停经史相符,准确率为95.22%.结论:腹部B超能够准确有效的测定孕龄,为临床医师、孕妇及其家属提供可靠资料,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无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和病理学确诊检查,观察和比较核磁共振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诊断特点.结果:31例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31例患者中有14例小肝癌患者,17例患者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其二者核磁共振的特点为,小肝癌患者造影剂峰值时间和肝脏动脉灌注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检查效果显著,诊断率高,能够有效地鉴别小肝癌,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的措施的把控,提高患者治愈空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祥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 T用于早期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 T扫描检查,将C 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在多层螺旋C T扫描下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 T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的共85例,准确率为94.44%,将多层螺旋CT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参与检查的患者中,41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确诊40例,诊断准确率为97.56%;49例患者为中央型肺癌,确诊39例,诊断准确率为79.59%.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 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准确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 T检查下,患者肺部的病变情况可清晰显示,具有较高分辨率,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韦智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扫描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面积痉挛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应用超导磁共振仪,借助3D TOF MRA序列、T1_vibe_fs序列、T2_space_iso序列对患者桥小脑区域容积进行扫描,对患者面神经病变情况及同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观察,借助多平面重建(M P R)及大密度投影(M I P)进行图像重建.结果:122例面积痉挛患者M T I显示面听神经正常7例,面积神经受累115例.联合使用多模态扫描结果显示出受累区域清晰的影响.结论:针对面积痉挛患者,应用磁共振联合多模态扫描可以诊断出患者面听神经同血管接触、压迫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提高面听神经与周围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这为临床上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积痉挛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刘洪芳;曾文彦;王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