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当中随机选择7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1-74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偶数号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秀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盆底肌康复治疗联合凯格尔锻炼对子宫轻度脱垂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本院治疗的36例子宫轻度脱垂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18例/组.一组进行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照组),一组在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凯格尔锻炼(观察组).比较两组大阴道内压、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轻度脱垂患者治疗后大阴道内压(77.54±21.25)mmH2O高于对照组,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9.69±2.84)s较对照组更长(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治疗与凯格尔锻炼联合应用在子宫轻度脱垂患者中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陈鹏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细菌培养法与PCR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11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均实施细菌培养法与PCR法对细菌性阴道炎进行检测,研究对比细菌培养法与PCR法的检出效果.结果:PCR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8.00%,相比细菌培养组(65.00%)明显更高,P<0.05;PCR组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6.14%,相比细菌培养组(58.46%)明显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细菌培养法,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PCR法进行诊断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金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本院妇产科接诊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用信封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FPG、HbAlc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母婴的良好转归.
作者:高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环节舒适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2例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舒适护理).对比不同组别手术后疼痛分级、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后疼痛为I级的患者占据比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职业素养评分、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环节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研究系统性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者孕产妇患者88例,按抽签的方式分成甲、乙两组各44例,甲组给予系统性护理,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出现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组的发生率(20.43%)低于乙组的发生率(63.8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容;宋清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B超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B超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情感沟通、语言沟通、肢体接触等形式进行有效沟通,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郭梦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外伤休克患者急诊治疗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4月为时间区间,选择100例外伤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院前急诊治疗分为对照组(家属自送组)、研究组(急诊治疗组),各50例,对比效果,总结急诊治疗措施.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且研究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予以外伤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优化急诊治疗措施,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效果良好,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信晓飞;冯立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由于微生物在制药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使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生物使用到制药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自身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以借鉴.
作者:姜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患者原有饮食习惯,干预组制订个性化饮食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进行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的控制情况、干预前后胸腔积液吸收状况及病灶变化、干预前与2个月时的痰阳性例数.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胸腔积液显著减少或消失症状及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7,P=0.002),两组的结核病灶显著缩小或闭合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2,P=0.216),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结论:饮食干预对糖尿病的控制和肺结核的康复有良好疗效.
作者:范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运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抑郁症患者,依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运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治疗疗效情况.结果:在治疗疗效上,观察组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运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抑郁症状,适宜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马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减少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的发生,提高诊断的符合率.方法:收集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的54例胎盘早剥孕妇,对产前超声检查的结论与产后临床资料的结果进行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有50经轻、中、重型均经手术或分娩患者证实,诊断符合率92.6%,有4例患者漏诊,漏诊率7.4%.结论:超声检查无创伤、安全、可靠、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果;曹洪霞;赵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且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快速血糖组和常规生化仪组,组内均有60例患者,快速血糖组患者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常规生化仪组患者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观察患者血糖检测结果.两组均根据血糖检测结果给予降糖治疗.病情严重者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病情较轻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结果:常规生化仪检测的血糖值与快速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分别为(7.62±3.18)mmol/L、(7.19±3.01)mmol/L,两组血糖检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常规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均能真实诊断患者血糖水平,但快速血糖仪更为简单、经济、快捷,方便患者,且减轻患者负担,同时帮助医师及早掌握病情,制定可靠治疗方案.
作者:虎银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就医院工作之中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建设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作者:田勇;王桂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200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服和外治中药.3个月为一疗程,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自觉症状评分及肌电图的改变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自觉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肌电图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低于实验组7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能有效提高单一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锦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联合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方法:我院从2016年2月开始对抗菌药物进行强化管理干预,对干预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4%,低于干预前的3.6%,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加强管理与干预,能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胜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并研究实施后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则加强对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合理饮食、规律用药、按时休息、定期复查四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乡镇卫生院推广并加强对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封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分析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原因留置尿管所导致的感染因素,降低感染感染率.方法:通过运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3例患者留置尿管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随着尿管带管时间的增加,病员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明显增加.在对留置尿管的时间分别为5天、10天、15天、>16天的观察中,病员发生尿路感染的百分比分别占8.7%、17.39%、30.43%、43.48%.尿培养检出的病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杆菌,此外还有真菌感染.结论:长时间留置尿管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对留置尿管病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的机率.
作者:何刘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例颈椎间突出行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经验,制定一系列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一例颈椎间盘突出行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手术前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
作者:徐变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感染它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人身上.我国解放后在防治结核病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患病率明显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HIV病毒的感染及多重耐药结核菌的增加,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报告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发病患者数约100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护理好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感染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本院护理方法简介如下.
作者:吴建华;刘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