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研究

李欣

关键词:优质护理,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患者,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近一年在ICU接受气管插管的96例患者,依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优质护理,较比不同模式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参照组为25.0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ICU的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利于病情好转,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老年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士亚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亚健康状况,探索影响护士亚健康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方法:采用亚健康调查问卷分别对附属医院的内科、外科、妇科、急诊、ICU的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将调查者按是否上夜班分成两组进行比较,观察是否有差异.结果:100名附属医院护士中存在亚健康的有64名,其中上夜班的占68.8%,不上夜班的为31.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个科室进行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诊与内科和妇科、ICU与内科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科室比较不存在差异.结论:上夜班的护士较不上夜班护士的亚健康严重;急诊科室的护士亚健康存在状态较严重.

    作者:王晓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中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法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方法,观察比较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81.63%(40/4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与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与FEV1/FV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中,穴位敷贴法、穴位注射法联合应用下,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史新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舒适组的护理满意度46例(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38例(79.17%),舒适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5例(10.42%)显著低于常规组13例(27.0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琼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的护理

    目的: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痛苦.方法:对3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结果: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静脉炎发生4例,感染2例,脱管情况1例,并发症1例,未有渗漏损伤的发生.结论:大剂量化疗施行PICC置管,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正确选择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及脉冲式封管是预防感染和导管阻塞的保证.

    作者:王然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T三维重建在复杂关节骨折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究复杂关节骨折病人在使用CT三维重建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5-2016.5收入86例复杂关节骨折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3例采用CT三维重建作为观察组,另43例采用常规CT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检查对检测率影响.结果:观察组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及肘关节骨折检测率(100.00%)、(91.67%)、(100.00%)、(100.00%)比对照组(94.12%)、(75.00%)、(83.33%)、(87.50%)高,且总检测率(97.67%)比对照组(86.05%)高(x2=9.029,P<0.05).结论:复杂关节骨折病人使用CT三维重建后检测率提升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向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8例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探析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护理干预前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临床数据作为实验组.结果: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在输注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过程中选择输液工具(钢针、留置针、CVC、PICC)正确率、穿刺部位(上肢、股静脉、锁骨下、颈部、下肢、头额部)正确率对比护理干预前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石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消化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目的:本文对消化内科在进行护理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本文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到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并出院的110例患者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实施有效对策后到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消化内科护理记录中出现的问题.结果:通过两组临床护理记录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记录不全面、和医嘱不一致、前后矛盾以及记录缺少衔接性等.在接受针对性对策后,观察组出现的护理记录问题要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内科护理记录的分析,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便提高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合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护理支持.

    作者:张景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鼻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鼻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复发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22例(2016年7月11日到2017年5月11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特定护理干预),各61例,对比2组患儿治疗后的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鼻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依从率为96.72%>对照组患儿依从率80.32%,且观察组复发率为1.66%<对照组患儿复发率16.39%,差异显著,P小于0.05,有一定的可比对性.结论:对鼻炎患儿的治疗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患儿治疗后的复发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雷雨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细节管理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改良插管方法、做好细节改进、做好样本的采集与管理、进行风险管理、严格落实技术准入制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7%、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3.5%低于对照组6.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管道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美花;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常规组(56例,行常规护理)和干预组(56例,行早期护理干预),对2组早产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组身长增加量、头围增加量、体质量增加量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作者:李俊素;石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后第20d进行,观察组于发病后第3d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5),与对照组80.0%(32/4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应用后效果显著,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并加速其快速康复.

    作者:刘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方法

    作为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的护理质量监控工作,终的目标就是将护理质量提升,从出现洁净手术室开始应用之后,自我管理、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等不同的侧面实现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监控,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的科学管理方式,利用查房、质量分析、满意率调查等改善工作,将制度完善,从反馈意见当中找到差异,纠正失误,有效的控制,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转变,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张立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盆底功能锻炼在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锻炼在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经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1个月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未接受盆底功能锻炼的对照组(n=30)和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观察组(n=30),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变化及尿失禁程度改善.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盆底肌力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锻炼用于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晓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运用PDCA提高参保人员自费项目同意书书写合格率

    目的:确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正确书写参保患者自费项目同意书.避免因使用自费项目告知不全或未签订自费项目同意书导致医保中心或病人拒付该项目费用.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目的本文对手术室实施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性护理管理,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施行预防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后,其中差错率的出现,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从投诉情况来看,观察组要好于对照组;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防管理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万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伤休克患者急诊治疗措施分析

    目的:探究外伤休克患者急诊治疗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4月为时间区间,选择100例外伤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院前急诊治疗分为对照组(家属自送组)、研究组(急诊治疗组),各50例,对比效果,总结急诊治疗措施.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且研究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予以外伤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优化急诊治疗措施,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效果良好,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信晓飞;冯立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76例,所有患者按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需进行常规治疗,并且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FPG、2hPG、HbAlc水平,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FPG、2hPG、HbAlc三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FPG、2hPG、HbAlc三项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相当于传统常规护理而言,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中护理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彭红霞;黄再红;张淑茹;陈东萍;黎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效沟通在B超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B超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B超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情感沟通、语言沟通、肢体接触等形式进行有效沟通,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郭梦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ICU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早期行肠内营养的82例ICU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行并发症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4,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0%(16/40)(χ2=6.90,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