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较理想的药物组合

刘德全;林世干;冯晓平;王善青;陈文江;陈溥林;吴惠敏;陈昌;王国逸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 咯萘啶, 恶性疟原虫, 抗药性,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有效方案.方法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在服药后14d、21d和28d各随访1次,以退热时间、无性体原虫消失时间、复燃时间、复燃率、药后配子体出现率、药物副反应等为指标,以双氢青蒿素、咯萘啶标准疗法为对照,进行临床双盲试验,综合评估双氢青蒿素合并咯萘啶疗法.结果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69、72和82例恶性疟现症患者,伍用组退热时间(28.9±22.6)h,与咯萘啶单用组(34.3±15.3)h相似(P>0.05),显著快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的(42.0±31.7)h(0.02>P>0.01).伍用组无性体原虫消失时间(30.9±11.7)h,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26.8±6.9)h相似(P>0.05),显著快于咯萘啶单用组(46.3±19.4)h(P<0.001).伍用组治后配子体出现率、持续时间及密度分别为11.1%、6.2d和4个/μL血,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10.3%、5.8d和3个/μL血相似(P>0.05),明显少于咯萘啶单用组48.6%、14.4d和11个/μL血(P<0.01).治后28d内伍用组与咯萘啶单用组均无复燃,双氢青蒿素单用组恶性疟原虫复燃率为2.9%,治后出现间日疟原虫者10.1%.3种治疗方案均无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能有效治疗抗药性恶性疟,既保持了两药的优点,也克服了两药的不足,是目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SARS流行期间我们的做法

    1点、线、面结合的阻击网络2003年4月,上海发生了SARS输入性病例.山西、北京、内蒙等20多个省市发生了SARS疫情.从4月21日起我国内地实行了每日疫情报告,此后连续20d,以每日新增100~200例临床诊断病例的势头蔓延,形势十分严峻.

    作者:马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ARS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探讨

    目的总结控制医院感染的经验,降低SARS在医院感染率.方法对SARS病人进行严格管理,严格医务人员消毒隔离与自身防护,严格医院污水、污物处理等措施.结果 SARS在我院零感染.结论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降低SARS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牛桂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清sCTLA-4表达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中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表达及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意义.方法以ELISA ABC-HRP法测定sCTLA-4;以ELISA双抗法测定TPO-Ab、TG-Ab;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FT3、FT4.结果实验组sCTLA-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但与TPO-Ab、TG-Ab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FT3、FT4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TLA-4可能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机制似与甲状腺自身抗体 TPO-Ab、TG-Ab及甲状腺激素Er3、FT4无关.

    作者:金四丽;陈绍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母婴同室消毒隔离的实施与效果

    1994年起我院创建爱婴医院,十年来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邹长芬;范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英文名源自乳头瘤病毒(papillomavirus)、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和猴空泡病毒(simian vacuolating virus)3,该病毒科包括乳头瘤病毒属(Papillomaviruses)和多瘤病毒属(Polyomaviruses)2个属,均为致瘤DNA病毒.乳头瘤病毒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动物乳头状瘤病毒,已从多种动物及人类细胞中分离出来,具有种特异性的乳头瘤病毒已见于多种动物.由于乳头瘤病毒宿主范围很窄,命名常以宿主名称命名,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牛乳头瘤病毒(Bovinepapilloma viruses,BPV);狗口腔乳头瘤病毒(Canine oralpapilloma viruses,CoPV);多乳房小鼠乳头瘤病毒(Mastomys natalensis papilloma viruses,MnPV)等.HPV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不仅检出了高危型HPV16,低危型HPV66也很常见,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以往被认为是低危型的HPV是否可引起宫颈病变.

    作者: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视禽流感与人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全球性传染病.据估计20%的儿童和5%的成人每年要患一次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通常引起呼吸道感染,但也可累及心、脑、肝、肾、肌肉导致危重病情,并常继发细菌性肺炎.病程与患者的年龄、基础免疫状态、有否合并症、有否妊娠及病毒的特性有关.

    作者:翁心华;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国产和进口阿卡波糖治疗Ⅱ型糖尿病140例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小肠中淀粉、糊精和双糖的吸收,有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本文旨在比较国产阿卡波糖和进口阿卡波糖(拜唐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吴国亭;李文君;顾耀;王吉影;韩玉麒;石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我们单纯运用养阴清热治疗SLE慢性活动期30例,并与同期以强的松为主治疗SLE30例作为对照,作了长达3a(部分5a)的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苏晓;洪强;夏菁;沈丕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

    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2年2月共完成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00例,其中老年人54例,现将老年胆囊疾病病人行LC手术处理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杨群庆;汪永录;吴庆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胆道镜在78例胆道术中的应用

    我们就1994至2000年间胆道镜在78例胆道术中应用作一分析.

    作者:石坤和;励幼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的血脂及载脂蛋白变化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之间的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1例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CHOL、TRIG和APOB100明显升高,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却反有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的HDL、APOA1都有轻度下降,两者的下降幅度相差不明显;所有病人TBIL均明显升高,以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尤为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两肝硬化组病人的PT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以肝炎后肝硬化组尤甚,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血脂、载脂蛋白的变化有一定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作者:黎芳;黎志良;林炳亮;谢奇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作者投稿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达克宁栓配伍微波治疗霉菌性阴道炎40例

    我们采用达克宁栓、阴道冲洗配合微波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治疗8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何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霍奇金病误诊1例

    非霍奇金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其临床表现较为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以左下肢浮肿为首要表现的非霍奇金病1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兵民;杨燕玲;陈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在急症抢救中的应用

    在急诊救治中,如何快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是急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采用常规穿刺针,由于病人体位的改变,骚动,以及穿刺本身的缺点,往往不能自始至终保持静脉通畅而满足急救的要求,采用静脉留置针,使静脉通道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分秒必争,保证输入液体的质量,便于固定,避免因重新穿刺而延误抢救时间.

    作者:李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应用指南来规范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据统计,在美国CAP每年病例数约为400万,其中60万人需住院治疗,以肺炎作为主要死因的死亡人数约7.5万人,死亡率在15a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1979年为20/10万,而1993年上升至31.8/10万,每年增加医疗费支出高达44亿美元.我国CAP患病率2.5百万人/a,死亡12.5万人/a.因此,当今抗生素时代,CAP仍然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ICH)增加、病原体变迁、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尤其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或滥用,耐药性增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使我们在CAP的防治工作中面临严峻的挑战.

    作者:殷少军;刘瑞凤;何礼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99~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外质评活动

    目的回顾性总结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外质评活动,帮助国内特别是使用WHONET软件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正确评价其药敏数据的质量,提高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MIC法.结果 1999~2001年间,具有特定耐药表型的10株菌发放到国内47~54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大多数实验室对常见细菌的药敏试验均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部分实验室对粪肠球菌的万古霉素中度耐药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的检测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实验室不能检测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国内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检测中尚存在某些不足,应加强对NCCLS标准的理解,提高对特定菌株的药敏检测水平.

    作者:马越;李景云;许明哲;张力;胡昌勤;金少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纤维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一书出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双色法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的几种影响因素

    对机体的淋巴细胞及亚群进行鉴定和计数有助于我们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特别是了解免疫损伤所导致的疾病中免疫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流式细胞术(FCM)的方法引入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测定,与传统的免疫荧光法(IFA)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而且由于不需要分离淋巴细胞,大大减少了全血用量以及分离步骤繁琐所带来得淋巴细胞的损失,所以该方法在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实验室大多采用的还是双色法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因为该方法相对三色法更为经济,但我们发现对于临床上几种特殊类型的病人,用该方法测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导致结果不准确,从而给临床提供了一个不可靠的实验室信息,影响对病情的正确估计.下面我们对这几种情况具体介绍.

    作者:李晶华;李智;于永春;蔡明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克雷伯杆菌院内感染

    克雷伯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机会致病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克雷伯杆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尤其是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和局部感染爆发,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对克雷伯杆菌院内感染和耐药性研究的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朝晖;陈劲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