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10a来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0a间收治的483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和B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A、B两组戊型肝炎分别占同期收治肝炎总数的10.81%(196/1812)和14.24%(287/2016)(P<0.01).A、B两组年龄分别为(46±13.07)a和(47.77±14.58)a(P>0.05);住院日分别为(44.78±16.31)d和(35.50±14.73)d.在1~4季度A、B两组戊型肝炎分别占同期收治肝炎总数的33.16%(65/196)、35.71%(70/196)、12.75%(25/196)、18.37%(36/196)和37.28%(107/287)、22.99%(66/287),14.29%(4/287),25.44%(73/287),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散发性戊肝中,单纯性戊肝、戊肝合并甲肝、戊肝合并乙肝、戊肝合并甲乙肝发病率分别为71.64%(346/483)、12.21%(59/483)、15.94%(77/483)、0.20%(1/483),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地散发性戊型肝炎近5a有增加的趋势,发病高峰以1~6月份为主,以单纯感染多见.
作者:刘炳祥;黄运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之间的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1例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CHOL、TRIG和APOB100明显升高,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却反有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的HDL、APOA1都有轻度下降,两者的下降幅度相差不明显;所有病人TBIL均明显升高,以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尤为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两肝硬化组病人的PT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以肝炎后肝硬化组尤甚,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血脂、载脂蛋白的变化有一定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作者:黎芳;黎志良;林炳亮;谢奇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前心绞痛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9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梗死发作前有无心绞痛分成两组,有心绞痛发作组51例,无心绞痛发作组38例,观察其心律失常、心功能和病死率.结果心肌梗塞前有心绞痛组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心肌梗塞前无心绞痛组,分别为28.8%vs 60.6%,2.0%vs 20.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心绞痛组LVEF和E/A高于无心绞痛组(分别为0.54+0.048 vs 0.42+0.02,0.84+0.29 vs 0.51+0.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塞前有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预后好于心肌梗塞前无心绞痛患者.
作者:王斌;王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中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表达及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意义.方法以ELISA ABC-HRP法测定sCTLA-4;以ELISA双抗法测定TPO-Ab、TG-Ab;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FT3、FT4.结果实验组sCTLA-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但与TPO-Ab、TG-Ab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FT3、FT4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TLA-4可能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机制似与甲状腺自身抗体 TPO-Ab、TG-Ab及甲状腺激素Er3、FT4无关.
作者:金四丽;陈绍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TRUST、ELISA、TPHA、TPPA四种方法同时检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病人血清,以TPPA法为标准,从而得到其它方法的检测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采用TRUST、ELISA、TPHA三种方法同时检测治疗后梅毒病人的血清,得到转阴率.结果在107例疑似病人标本检测中,TRUST法和ELISA法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9%vs 13%,34.1 vs 0.0%.TPHA法和TPPA法结果完全一致.治疗后病人TRUST、ELISA、TPHA三种方法检测的转阴率分别为93.7%、2.1%、2.1%.结论ELISA法可以代替TRUST法作为筛查试验,而TRUST法可以作为疗效判定的指标.TPHA法和TPPA法都可以作为确证试验.
作者:陈世勇;袁爱素;许玲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控制医院感染的经验,降低SARS在医院感染率.方法对SARS病人进行严格管理,严格医务人员消毒隔离与自身防护,严格医院污水、污物处理等措施.结果 SARS在我院零感染.结论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降低SARS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牛桂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变化.结果双环醇有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结论双环醇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坏死的作用.
作者:潘钰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方法对70例确诊的冠心病病人设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冠心病组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慧;郁慕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的影响.方法把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阴性和阳性的血清用血红蛋白标准液配成不同程度的溶血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结果不同程度溶血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s、抗-HBe,阳性和阴性结果无变化,血清之间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抗-HBc血清做1:30稀释后检测结果也无变化,但抗-HBc阴性血清用原倍血清检测时部分结果出现假阳性.结论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1:30稀释),只要试剂合格,操作步骤规范,即使标本溶血也不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如检测抗-HBc用溶血原倍血清则可能会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作者:孙鑫;陈彦;张继瑜;陈邦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有效方案.方法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在服药后14d、21d和28d各随访1次,以退热时间、无性体原虫消失时间、复燃时间、复燃率、药后配子体出现率、药物副反应等为指标,以双氢青蒿素、咯萘啶标准疗法为对照,进行临床双盲试验,综合评估双氢青蒿素合并咯萘啶疗法.结果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69、72和82例恶性疟现症患者,伍用组退热时间(28.9±22.6)h,与咯萘啶单用组(34.3±15.3)h相似(P>0.05),显著快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的(42.0±31.7)h(0.02>P>0.01).伍用组无性体原虫消失时间(30.9±11.7)h,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26.8±6.9)h相似(P>0.05),显著快于咯萘啶单用组(46.3±19.4)h(P<0.001).伍用组治后配子体出现率、持续时间及密度分别为11.1%、6.2d和4个/μL血,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10.3%、5.8d和3个/μL血相似(P>0.05),明显少于咯萘啶单用组48.6%、14.4d和11个/μL血(P<0.01).治后28d内伍用组与咯萘啶单用组均无复燃,双氢青蒿素单用组恶性疟原虫复燃率为2.9%,治后出现间日疟原虫者10.1%.3种治疗方案均无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能有效治疗抗药性恶性疟,既保持了两药的优点,也克服了两药的不足,是目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作者:刘德全;林世干;冯晓平;王善青;陈文江;陈溥林;吴惠敏;陈昌;王国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01年至2003年分离出3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细菌菌落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ATB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 318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29.9%)和呼吸内科(26.1%),敏感性高是亚胺培能,其次是阿米卡星(23.5%),多重耐药性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性疾病常见菌之一,危重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对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治疗可首选亚胺培能,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
作者:戴俊华;吴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重症SARS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收集住院重症SARS病人使用Bi-PAP(PSV+PEEP)呼吸机治疗的情况,包括适应症,参数调节,疗效观察.结果8例SARS病人中符合重症SARS 7例(88%),无创正压通气7例,死亡2例(28.6%).结论在SARS病人中,早期充分无创正压通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减少有创通气使用率.
作者:孙洪清;李惠平;巫善明;钮善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氧单胞菌(S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ICU 68例SM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全部病人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全部有严重基础疾患史,83.1%病人免疫功能受损,78.6%病人曾经或正接受气管插管操作.药敏结果显示SM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大多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对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为77.2%、64.7%和60.7%.结论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SM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SM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SM体外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治疗SM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殷少军;胡必杰;瞿介明;倪才妹;周春妹;贾曼琳;周昭彦;何礼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炉石膏对实验性创伤感染创面动物炎症介质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皮肤切割伤感染模型,经改良三石散治疗后测定2d、7d、14d局部组织菌量及体内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基因表达.结果复方炉石膏组不同时间IFN-γ、TNF-α及其基因表达及创面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炉石膏能促进实验性创伤动物感染创面修复,并可显著抑制TNF-α、IFN-γ等炎症介质的产生.
作者:郭颂铭;黄晨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的鉴定及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以利于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运用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 Fungus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7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9%),较少的有近平滑念珠菌(5%)、克柔念珠菌(4%)和热带念珠菌(2%).药敏试验示:在检的5种念珠菌中,念珠殚菌对伊曲康唑敏感,其次为制霉菌素,耐药性以氟康唑为高,其次为酮康唑.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白色念珠菌外还有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对念珠菌敏感性较好,而氟康唑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支和平;徐浩生;干皆成;贺学文;高青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前降钙素(PCT)、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病人的血清PCT、IL-6活性进行检测,并设置同期对照组42例.结果自发性腹膜炎组血清PCT、IL-6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前降钙素、IL-6检测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及抗生素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世春;吴蕊;戴禄寿;蔡雄;王国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类型及分布部位与肝血管和肝窦病变的关系.方法选160例HBsAg,HBcAg免疫组化阳性的肝组织及31例CHB首、末2次随访的肝活检样品进行观察.结果肝组织HBsAg及HBcAg表达有以下特点:①肝细胞HBsAg阳性主要分布于近血管区域,而强阳性者多分布于小血管、血管束及扩张的肝窦周围;②肝窦壁、肝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HBsAg阳性与纤维化及肝硬变有关;③血清HBeAg,HBV-DNA与肝组织HBcAg一致者占74%,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转阴者末次肝活检肝血管病变改善.结论循环中HBV以配体形式与肝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膜受体结合并在其中复制,引起炎症反应,进而破坏其结构,致一系列肝组织的病变.
作者:严家春;陈文笔;马勇;丁体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浙江湖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序列,并确定其亚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在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自临床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TEM、SHV、OXA、CTX-M、PER及VEB型BLA耐药基因,并对7株TEM基因型阳性的分离株(编号分别为HZ08、HZ09、HZ17、HZ24、HZ35、HZ37、HZ40)进行耐药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39株鲍曼不动杆菌TEM型BLA耐药基因PCR扩增均呈阳性,其余基因PCR扩增均为阴性.7株TEM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他们的基因片段全长均含1022个核苷酸,经GenBank网上同源性比较,发现这些序列与广谱酶TEM-1(GenBank注册号:AF188200)的编码区域序列相同,但在启动子区域-47位点处均有1个核苷酸发生突变(G→T).其中HZ40株的TEM-1序列已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成功注册(GenBank注册号:AY263331).HZ08、HZ09、HZ24、HZ35、HZ37和HZ40株ESBLs均阳性,HZ17株ESBLs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伴启动子区域核苷酸突变的TEM-1亚型BLA耐药基因,此基因可以导致ESBLs表型阳性.
作者:黄支密;毛培华;陈榆;吴晶;仵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黏附分子sICAM-1、sVCAM-1与sFas、s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ELISA法测定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ICAM-1、sVCAM-1与sFas、sFasL水平.结果实验组RA患者sICAM-1、sVCAM-1及sFa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Fas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ICAM-1、sVCAM-1是RA病理损伤中的重要的炎性介质,增高的sFas使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凋亡受阻,是RA病人持续产生自身抗体的主要原因.
作者:金四丽;王虹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含量的差异,探讨血清病毒含量对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清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含量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血清HBVDNA含量对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鉴别价值的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法.结果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含量的lg10分别为3.813±1.414和5.422±1.84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971,P<0.001).鉴别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HBV DNA含量的lg1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显著大于标准参考线下面积(P<0.001);以血清HBV DNA>2.5×104copies/mL为截断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0.1%、70.3%和70.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和65.1%.结论急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含量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无论在肯定还是在否定诊断方面,血清HBV DNA含量对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均有中等程度的鉴别价值.
作者:张占卿;董华娟;黄绍萍;王燕;朱翠云;陆基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及正常人外周血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上的差异.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无血清培养基AVI-M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并采用MLR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可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CD80表达较正常人低,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较正常人低.
作者:丁体龙;马勇;陆美芳;邢玉梅;于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外质评活动,帮助国内特别是使用WHONET软件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正确评价其药敏数据的质量,提高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MIC法.结果 1999~2001年间,具有特定耐药表型的10株菌发放到国内47~54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大多数实验室对常见细菌的药敏试验均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部分实验室对粪肠球菌的万古霉素中度耐药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的检测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实验室不能检测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国内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检测中尚存在某些不足,应加强对NCCLS标准的理解,提高对特定菌株的药敏检测水平.
作者:马越;李景云;许明哲;张力;胡昌勤;金少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采取床边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我院24h(1d)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本次调查1223例住院病人,发生感染5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74%,感染66例次,例次现患率为5.40%.其中医院感染现患率高的神经内科为18.60%,神经外科10.53%;好发部位为下呼吸道,占29.31%,高发疾病为恶性肿瘤6.79%和呼吸系统疾病6.78%.常见疾病主要为脑恶性肿瘤,占18.18%.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性别、泌尿系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免疫抑制剂、化疗等.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60%.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对明确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及评估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敏;江新姣;邹俊宁;黄小兰;荪小玲;杨汉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细胞与体液免疫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及89例尿毒症病人外周血T细胞表面CD3、CD4、CD8抗原表达及B细胞表面CD19抗原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肾小球肾炎组CD4表达减低(P<0.05),而尿毒症组CD3、CD4、CD19、CD4/CD8比值均减低(P<0.05),且低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CD8表达增高(P<0.05).结论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低下,T细胞亚群及B细胞测定可以作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一项监测指标.
作者:李晶华;李智;于永春;蔡明香;孙仲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瘀血阻络型与非瘀血阻络型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方法 114例肝硬化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瘀血阻络型和非瘀血阻络型,比较年龄、病程,肝功能情况(Tbil、PT、A);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PLD)和B超肝脾大小.结果与非瘀血阻络组相比,瘀血阻络组病程较长,肝功能情况较差,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更高,肝脏略缩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脾大小相差不大,但均较正常为大.结论血瘀与肝硬化的病情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江蓉;骆成榆;张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3(ICAM-3)在异位性皮炎(A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利用ICAM-3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和38例AD皮损中ICAM-3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AD病情及皮损严重程度相关性及与伴有和不伴有呼吸道过敏史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8例AD均可见真皮内灶状分布的及表皮内散在分布的ICAM-3阳性细胞,20例正常皮肤仅3例见到真皮内散在的和表皮内偶见的阳性细胞,余17例基本不表达ICAM-3;ICAM-3表达随着AD病情及皮损严重而增加,但与是否伴有呼吸道过敏史无关.结论 ICAM-3表达与AD病情及皮损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AD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任香玉;张丽萍;张民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麻风的残疾中,眼疾并发症约占一半左右.据1995年对麻风患者与非麻风者配对比较眼病的研究报告表明,麻风患者的眼患病率占63.9%,其中以虹膜病变及继发性白内障为多.由于视力的障碍,再加上手足的残疾,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和躯体的痛苦,以至产生诸多的社会问题.白内障摘除手术可使大多数患者恢复较为理想的视力.25例(眼)手术病人中17例已随访18mo,8例随访了4mo,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克新;侯玉鸿;盛敏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自拟方益气养阴活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毅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族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均相似的高分子糖蛋白,体内分布甚广.分为血浆型与组织或细胞型.血浆型主要分布于体液内,作为一种调理素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细胞型主要分布于细胞表面,有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黏附,保护细胞正常形态等功能[1].目前认为FN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如肝肾疾病、创伤、感染、休克等,其中以FN与肝病的关系较为密切.为了解肝病患者FN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观察了279例肝病患者血清FN的水平.
作者:陆卫英;张占卿;孙莲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连续检测5例相邻病房的老年病人痰培养,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相同的获得性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感染,报道如下.
作者:武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就1994至2000年间胆道镜在78例胆道术中应用作一分析.
作者:石坤和;励幼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2年2月共完成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00例,其中老年人54例,现将老年胆囊疾病病人行LC手术处理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杨群庆;汪永录;吴庆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机体的淋巴细胞及亚群进行鉴定和计数有助于我们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特别是了解免疫损伤所导致的疾病中免疫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流式细胞术(FCM)的方法引入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测定,与传统的免疫荧光法(IFA)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而且由于不需要分离淋巴细胞,大大减少了全血用量以及分离步骤繁琐所带来得淋巴细胞的损失,所以该方法在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实验室大多采用的还是双色法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因为该方法相对三色法更为经济,但我们发现对于临床上几种特殊类型的病人,用该方法测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导致结果不准确,从而给临床提供了一个不可靠的实验室信息,影响对病情的正确估计.下面我们对这几种情况具体介绍.
作者:李晶华;李智;于永春;蔡明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4年起我院创建爱婴医院,十年来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邹长芬;范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应用头孢哌酮、甲硝唑联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蒋亦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糖类抗原(carbohydrote antigen,CA)系列与恶性肿瘤相关研究的较多,其中除CA125与卵巢癌,CA199与肝、胆、胰癌,CA242与胃肠道癌有关外,是否与肝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存在相互关系,我们对其进行探索.
作者:蔡明香;李智;于永春;滕小洪;李晶华;魏霞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先天性肺囊肿是小儿较常见的先天性肺部发育畸形,目前,随着X线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病例逐渐增多,但本病误诊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6例先天性肺囊肿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娟;谷丽;徐剑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我院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拥有500张床位,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25人,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的具体工作.各科成立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护士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以及消毒隔离等工作,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组织,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网络.加强了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强化三级监控,责任到人.通过病区网络化监控,达到人员、制度、计划三落实,从而提高了监测、管理和监控水平.
作者:寇传淑;侯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发热门诊2003年4月至6月共收治发热留观病人88例,现将资料完整的77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颜正茂;殷少军;傅佩芳;祝炜;张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以自拟清热通腑冲剂治疗急性胰腺炎5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故加以总结报道.
作者:蔡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单纯运用养阴清热治疗SLE慢性活动期30例,并与同期以强的松为主治疗SLE30例作为对照,作了长达3a(部分5a)的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苏晓;洪强;夏菁;沈丕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小肠中淀粉、糊精和双糖的吸收,有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本文旨在比较国产阿卡波糖和进口阿卡波糖(拜唐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吴国亭;李文君;顾耀;王吉影;韩玉麒;石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采用达克宁栓、阴道冲洗配合微波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治疗8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何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点、线、面结合的阻击网络2003年4月,上海发生了SARS输入性病例.山西、北京、内蒙等20多个省市发生了SARS疫情.从4月21日起我国内地实行了每日疫情报告,此后连续20d,以每日新增100~200例临床诊断病例的势头蔓延,形势十分严峻.
作者:马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急诊救治中,如何快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是急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采用常规穿刺针,由于病人体位的改变,骚动,以及穿刺本身的缺点,往往不能自始至终保持静脉通畅而满足急救的要求,采用静脉留置针,使静脉通道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分秒必争,保证输入液体的质量,便于固定,避免因重新穿刺而延误抢救时间.
作者:李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5月我们中医专家走进了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在颜德馨等中医老专家的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直接参与对SARS病人的治疗,使我对中医治疗非典有了认识和体会.上海共有8例非典患者,2例死亡病例未能介入中药治疗,其余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康复出院.
作者:石克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英文名源自乳头瘤病毒(papillomavirus)、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和猴空泡病毒(simian vacuolating virus)3,该病毒科包括乳头瘤病毒属(Papillomaviruses)和多瘤病毒属(Polyomaviruses)2个属,均为致瘤DNA病毒.乳头瘤病毒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动物乳头状瘤病毒,已从多种动物及人类细胞中分离出来,具有种特异性的乳头瘤病毒已见于多种动物.由于乳头瘤病毒宿主范围很窄,命名常以宿主名称命名,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牛乳头瘤病毒(Bovinepapilloma viruses,BPV);狗口腔乳头瘤病毒(Canine oralpapilloma viruses,CoPV);多乳房小鼠乳头瘤病毒(Mastomys natalensis papilloma viruses,MnPV)等.HPV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不仅检出了高危型HPV16,低危型HPV66也很常见,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以往被认为是低危型的HPV是否可引起宫颈病变.
作者: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克雷伯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机会致病菌,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克雷伯杆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尤其是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和局部感染爆发,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对克雷伯杆菌院内感染和耐药性研究的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朝晖;陈劲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据统计,在美国CAP每年病例数约为400万,其中60万人需住院治疗,以肺炎作为主要死因的死亡人数约7.5万人,死亡率在15a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1979年为20/10万,而1993年上升至31.8/10万,每年增加医疗费支出高达44亿美元.我国CAP患病率2.5百万人/a,死亡12.5万人/a.因此,当今抗生素时代,CAP仍然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ICH)增加、病原体变迁、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尤其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或滥用,耐药性增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使我们在CAP的防治工作中面临严峻的挑战.
作者:殷少军;刘瑞凤;何礼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易感素质1.1流行情况敏感性皮肤的概念首先是在化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形成,消费品市场调查显示,有4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皮肤敏感[1,3].另有调查显示,女性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率要比男性高[1].而且敏感性皮肤也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年龄大的(56~74a)对刺激的反应性明显较年轻人低[4].
作者:李春联;王学民;陈德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研究1.1基本病机目前已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肌质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横径增加成球状)[1].
作者:王胜林;董耀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认为是人体生理性或病理状态下的应激表现,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迷走神经张力低下所致.晚近人们渐认识到某些窦性心动过速是病理性的.可慨括为以下几类:不恰当窦性心动过速、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体位性窦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窦房结折返性窦性心动过速.它们虽在心电图上均有窦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但并非单纯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应激反应所致.现分别综述如下.
作者:王斌;冯和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及卵圆疟原虫四种.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恶性疟疾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南欧、北美洲、非洲国家及我国西南山区各省较为常见.我院于2002年冬季收治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非霍奇金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其临床表现较为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以左下肢浮肿为首要表现的非霍奇金病1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兵民;杨燕玲;陈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2a.发现胸背部先后出现多个散在大小约1.5cm×1.3cm×1.2cm~4.0cm×3.0cm×2.5cm的皮下结节,表面暗红色,质硬,边界不清楚.个别结节发生溃疡,中央有坏死结痂.左腋下发现大小1.0Cm×1.5cm及2.5Cm×2.ocm的肿大淋巴结.病人伴有口腔粘膜糜烂.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0m×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0.血沉10mm/h.B超检查,肝胆双肾正常,脾中度肿大.取溃疡结节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余上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18a.因尿黄、面色苍白14a入院.曾多次住当地医院,发现黄疸、贫血、脾肿大.拟诊: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予保肝等治疗,贫血无改善.其母10a前因贫血、脾肿大而行脾切除术,术后贫血纠正.查体:体重36kg,身高152cm.中度贫血貌,皮肤及眼结合肥膜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作者:毕国春;郝春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男性,31a.因患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2a,于2003年9月16日入院化疗.10月24日起体温开始上升,咳嗽,痰中带血,至27日患者体温达40℃,畏寒,突发鼻出血.血常规:WBC 1.9×109/L,RBC 1.25×1012/L,Hb 38g/L,PLT18×109/L,N0.01,L0.22,M0.12,幼稚细胞0.65.临床针对原发病给予输注血制品等支持疗法,对于继发肺部炎症先后给于地塞米松,头孢噻肟,甲硝唑,哌拉西林,头孢曲松等抗炎治疗.27日起,患者持续高热4d.于10月30日血培养分离出绿色气球菌,同日临床改用亚胺培南治疗,10月31日体温下降,病情好转.
作者:俞蕾;龙聆群;朱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结缔组织病变1.1关节痛1/3的HIV感染者有关节痛.程度为中等;常为间歇性,累及2个或2个以上关节.
作者: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全球性传染病.据估计20%的儿童和5%的成人每年要患一次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通常引起呼吸道感染,但也可累及心、脑、肝、肾、肌肉导致危重病情,并常继发细菌性肺炎.病程与患者的年龄、基础免疫状态、有否合并症、有否妊娠及病毒的特性有关.
作者:翁心华;卢洪洲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