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雅;薛志红;Zhu Ming;朱敏;周钢;刘晓冬
该研究旨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上对深圳市某医院及河北辛集地区发生术后及注射后龟分枝杆菌暴发感染的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建立一套快速的的鉴定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的探针杂交方法。方法:根据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16S一23S rDNA间隔区序列测序结果,设计一对寡核苷酸探针,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对临床标本和临床分离株的检测进行了研究。结果:探针检测PCR扩增产物敏感性为1ng,只与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杂交,与56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全部杂交;检测57株临床标本阳性率为66.6%。结论:探针检测从基因水平上再次确认引起这两次暴发感染的致病菌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结果快速可靠。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灵霞;庄玉辉;扈庆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报告29例防止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常规方法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采用食管成形、插入胃(肠)腔、胃(肠)包套吻合方法。结果:29例无1例吻合口瘘及反流,只发生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治愈。结论:成形、插入、包套食管胃(肠)吻合术,有效地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发生,适应于各段食管癌、贲门癌及老年营养情况差的病人,亦适应结肠代食管的吻合手术。
作者:张先家;喻驰龙;程端;黎明;何峻;李步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d妊娠,在门诊已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本文对10~16周妊娠药物流产的计划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作者:钟波;符亚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位保脾手术的方法及适应症。方法:根据脾脏的解剖学特点及脾脏损伤的分级,分别采用脾脏缝合修补术、胶粘术及脾部分切除术,必要时联合应用2~3种手术方法。结果:52例中,行脾规则或不规则叶、段及脾大部切除42例,15例联合应用2~3种保脾术式。全组无死亡,无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经6个月~9年的随访,随脏质地正常,对感染的易感性无明显增加,未见OPSI的发生。结论:临床综合应用原位保脾技术安全而有效。
作者:王焰;孙小科;王峰;田永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少儿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分次注射患部,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100%。对病灶大于3cm×3cm的应多点多次注射。结论: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作者:朱久育;靳隽;孙正;杨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放免法查测豚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探讨其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外周血IL-6水平在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BALF中IL-6水平哮喘组106.46±65.58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但哮喘组BALF中IL-6水平与嗜酸性细胞百分率之间无相关性(r=0.1508 P>0.05)。结论:IL-6参与了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
作者:潘频华;吴鄂生;陈清兰;尹本义;胡成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写论文是总结交流科研成果的方法之一。它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步骤,是用理性认识来整理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中发现和总结科学规律的科学过程。它不同于工作总结,必须在研究工作中有了新的发现,如新理论观点和新的技术方法等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有时为了别人查阅和借鉴,科研工作中有意义的阴性结果也可报导。不论是交流推广成果或阴性结果载人文献档案,都要经受别人的重复和历史的考验。因此必须目的明确,认真严肃,实事求是,不可沽名钓誉,粗制滥作,更不可剽窃。
作者:曾文军;唐小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肠道清洁剂加用西沙必利对肠粘膜的清洁作用。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结肠镜检查的前2天和前1天晚10点服果导片2片,在行结肠镜检查的当天早晨5点,给予硫酸镁50g,水冲服,然后在1h内饮水3 000ml。观察组在上述给药的基础上在结肠镜检查的前1天晚上10点服用西沙必利10mg。结果:西沙必利作为一种清洁肠道的辅助药物,可显著提高病人对肠道清洁剂的耐受和肠道的清洁度。
作者:褚燕君;卢艳如;陈玉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方法:对38例经细胞学或经胃镜病理活检及低张气钡双对比食管造影综合检查确诊的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总结了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对12例误诊为早期食管癌的病例,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结果:38例早期食管癌中,食管造影检查为阴性9例(23.7%),其余29例有如下X线征:局限的食管粘膜增粗、中断、迂曲;形成小溃疡,小的充盈缺损;食管壁局限性僵硬;钡剂在病变处流速减慢,呈现滞留。误诊原因主要为:照片质量欠佳或食管粘膜钡剂涂抹不好,造成粘膜皱襞的“紊乱”或“中断”。结论: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微细,漏诊、误诊率高,低张气钡双对比食管造影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显示。X线、胃镜及细胞学检查相互补充,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胡荫崧;陈振松;李英汉;郭文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8例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例妊高征病人并心衰与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代酸、上感及不适当扩容治疗有关,临床处理以血管扩张剂和强心利尿综合治疗控制心衰;已临产者尽快经阴道助产分娩,未临产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对妊高征合并心衰的孕产妇选用血管扩张剂和强心利尿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对心衰已控制或未控制者都是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惠宁;刘冬娥;刘降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及术中有关问题。方法:回顾43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资料,对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甲状腺及周围组织残癌率为58.1%,说明再次手术很有必要。结论:甲状腺癌局部切除后再次手术必要,应在确诊后尽早实施,以防复发,对甲状腺肿瘤行甲状腺腺叶切除能预防再次手术。
作者:刘光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提供医学信息支持和质量监控来改进临床工作的观点。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评阅该院自1998年1月~2000年10月问经CT或/和MRI检查结果为Binswanger病的病历24份,结果:发现病历中均存在着对该病临床诊断处理上的严重忽视,尤对精神-神经症状方面的严重忽视,结论:Binswanger痛是导致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疾病,要求临床接诊医生必须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内科、神经病和精神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作者:梁巍;黄继宏;林翠娥;李铭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微创、价廉的治疗复发性气胸(RPT)的手术方法。方法:在探索出可诊治胸腔积液的局麻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后,自2000年2月~11月,对10例RPT患者在非全麻下进行了VATS治疗。结果:除1例改行气管插管全麻外,其余均在强化加局麻下(6例)或/和硬脊膜外麻醉下(3例)完成。见肺大疱者6例,缝扎(4例)或切除(2例)肺大疱后,予以摩擦胸膜固定术;未见大疱者3例,予以摩擦加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手术时间80~120min。4例病人诉中度疼痛。但血液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非全麻下行VATS治疗RPT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使治疗费用大幅度降低。
作者:李简;王晓新;贺钢锋;张诗杰;宋言峥;刘桐林;陈鸿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化脓性胆管炎胆汁中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93例化脓性胆管炎胆汁细胞培养阳性的670株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70株胆汁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09株(75.9%);革兰氏阳性球菌149株(22.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和亚安培南的敏感率为78.8%和90.6%,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亚安培南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77.2%和91.3%。结论:化脓性胆管炎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头孢他啶和亚安培南可作为治疗化脓性胆管炎的首选用药;及早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可以减少抗茼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张轶群;秦新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加锌营养铁锅中锌、铁、铜的溶出水平。方法:以加锌营养铁锅与普通铁锅比较,在相同的炒菜条件下两种锅的锌、铁、铜的溶出量。结果:发现加锌营养铁锅炒菜时比普通铁锅能更多地溶出锌、铁、铜。在炒菜时加入适量的食醋,加锌营养铁锅与普通的锌、铁、铜的溶出均有所增加,但加锌的营养铁锅更为明显。结论:如能在家庭中使用加锌营养铁锅炒菜,人们能更多地从食物中摄取锌、铁、铜等有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对提高人体健康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京科;张阳根;周明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血管移植手段改善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的心肌缺血。方法:对20例病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及内乳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大隐静脉桥45根,内乳动脉桥15根。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及术后注意监护治疗。结果:18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病人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善。2例死亡,与心肌未完全血管化有关。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痛的主要方法之一,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
作者:彭品贤;梁建辉;林清文;蔡平;张本固;谢远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胆道镜液电碎石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142例行胆总管探查和T管引流术后经T管行液电碎石及取石治疗。结果:104例(73.2%)在一次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后痊愈,32例(22.5%)2次治疗后痊愈,2例经3次治疗痊愈。结论:胆道镜液电碎石对肝胆管结石特别是手术中未能取尽的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秋实;张宝善;周少波;万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15例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综合性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医学问题(93%),其中以神经症为多,占60%。故药物治疗的配合是必要的。心理治疗比支持性疗法常用。几种心理治疗的综合使用也是一种趋势。
作者:潘小平;尹平;何方红;杨富英;邓慧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改良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术中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开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31例中28例术后控排尿功能好,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患者术后排尿困难;无尿失禁病例。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回肠新膀胱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作者:梁蔚波;苏泽轩;钟红兴;李宁同;徐谊朝;郭泽雄;卓育敏;黄桦;苏文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近年来收治梗阻性结肠癌21倒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限期手术外,其余16例行急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行根治性一期切除吻合14倒,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并发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倒。结论:结肠癌致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应力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冯铎;陶霖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