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配合双语教学进行医学英语教学的体会

郭连瑞

关键词:双语教学, 医学英语, 教学模式
摘要:医学英语是医学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基础和桥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调动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以及合理调整安排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出5点经验:加强构词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充足的医学英语词汇和术语;重视词语的翻译及文章结构分析;创造语言环境,加强听、说、读、写、译等综合交流能力的全面培养;分组学习,分工合作,发挥学生的生观能动性;对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重于单纯知识点的教学.运用以上经验教学,为双语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双源CT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者检查间时<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对DSCT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对冠心病患者检查中有胸闷、胸痛者进行护理和处理,比较干预后患者完成情况.结果 2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扫描,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220例患者DSCT查出阳性结果179例(81.4%),阴性者41例(18.6%).179例阳性者中174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169例患者症状缓解,其缓解率为97.1%,179例阳性者经I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175例,45例为阴性结果.4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者中11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其中2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DSCT及ICA检查前进行心理干预、宣教及护理处理,其能顺利完成扫描检查,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

    作者:韩雅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髋关节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资料.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愈后恢复.结论 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作者:钟勤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4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文亮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对78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d IgG、CD3+和CD4+.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IgG、CD3+和CD4+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并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从而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柏郁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增殖,导致骨质被破坏,异常浆细胞过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抑制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从而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发生骨转移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高钙血症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其中骨痛是MM的常见症状,而VAD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难治性MM的佳有效方案,有效率为45% ~ 65%,少数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收治MM患者20例,应用VAD方案治疗,现将VAD方案治疗时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沈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本科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家长6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长的焦虑分值为(58.40 ±7.03)分;女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9.83±8.08)分,男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7.44±6.5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7.86±7.41)分,自费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9.00±7.0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抑郁分(59.73±3.77)分;女性家长抑郁分(62.33±1.51)分,男性家长抑郁分(58.00±3.87)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费家长抑郁分为(63.00±1.67)分,医保家长抑郁分为(57.56±3.1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焦虑、抑郁分值高,其心理心理状况与性别、医疗费用、患儿病情有关.

    作者:唐小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肝细胞癌与肝炎、肝硬化关系的CT分析

    肝细胞癌是成人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它与肝炎、肝硬化的关系极为密切.笔者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55例肝癌患者作CT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均伴有肝炎、肝硬化改变,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诊治的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中,其中男49例,女6例,发病年龄30 ~ 82岁,其中≤40岁5例,40 ~50岁15例,5-~60岁16例,>60岁19例.发病部位以肝右叶为主,占36例,余19例分布于左叶及方叶.肝癌类型巨块型36例,结节型14例,弥漫性5例.其中伴有肝硬化改变46例.出现症状时间6d至5个月,症状主要为右上腹疼痛伴消瘦.有肝外转移者1 1例.本组肝硬化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HBV病毒感染).

    作者:王东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颅内血肿微创术靶点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出血中心和血肿中心为微创靶点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0例患者冠扫CT和平扫CT找出血肿大的腔,分别给予治疗对照.结果 出血中心患者的引流时间短,效果好,患者明显康复的时间提前,并发症少.而血肿中心患者引流的相对时间长,并发症相应增多,肢体功能恢复相对延长.结论 以出血中心为微创靶点进行引流治疗,患者明显好转,中风囊愈合快.

    作者:李睿;田明君;陈晓春;胡媛;吴洪波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认知护理对留置PICC早产儿家属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早产儿留置PICC(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对其家属的焦虑及认知的护理需求状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间接受留置PICC早产儿的患儿家属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操作前对两组家属发放本科自制的PICC认知需求调查表,对照组给予操作前通知和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观察组则由专人实施全程的针对性的认知护理.操作后填写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观察两组生理心理相关指标焦虑值的变化.结果 通过对留置PICC早产儿家属实施全程的认知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家属缓解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焦虑情绪,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严洁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吸入抗胆碱气雾剂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吸入型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胺定量气雾剂对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6月本中心住院和门诊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呼吸困难、哮喘患者共27例.异丙托溴胺定量气雾剂吸入40μg/次,4次/d.在餐前10min及睡前时用.治疗前后临床观察胃食管返流、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等和测定峰值呼气流速(PEF).结果 异丙托溴胺组治疗后无胃食管返流和无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病人第1天25例,第2天2例.治疗后PEF测定第1天,第2天,第3天分别是(86.80±1.2)%,(90.54±9.3)%,(92.64±11.3)%.结论 吸入型抗胆碱能气雾剂异丙托溴胺治疗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哮喘是有效的,对胃食管返流治疗也是有效的.

    作者:陆仁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局部封闭致手部肌腱断裂二例

    例1 男,65岁.右手背痛性肿块3年伴中环指不能伸直1个月.患者自诉3年前被蜜蜂蛰伤,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多次用康宁克松封闭治疗(> 10次).肿块长期不消除,1年前出现溃烂,使用各种外用药包扎亦未愈合.1个月前,中环指背伸活动受限,未引起重视.查体:右手中指、环指掌侧感觉麻木,并不能主动背伸.手背有一2cm×3cm的溃疡区.无外伤,亦无风湿、类风湿、结核病史.诊断:右手中环指伸肌腱断裂伴皮肤溃疡.

    作者:倪雄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肛门镜结合物理治疗肛周、肛内尖锐湿疣临床效果.方法 肛门镜结构改良为开放多形、多功能侧孔,进行诊断及结合物理治疗妊娠合并肛周、肛内尖锐湿疣26例.结果 一次治愈14例(53.85%),重复治愈10例(38.46%),无效2例(7.69%),总有效率92.31%.结论 改良肛门镜临床应用操作方便、安全,充分暴露病灶,亚临床感染可进行醋酸白实验,提高诊断率,同时,避免污染、损伤周围正常黏膜,可彻底清除病灶,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金霞;王明志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常规的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万U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100ml血必净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临床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为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中转手术率为6.0%,病死率为4.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中转手术率为20.0%,病死率为1.0%,通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中转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黄志文;姚慧文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针对原因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方法 选择22例有瓣膜置换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及原因.结果 术后8例为结性心律,4例为房颤心律,1例发生室速.经治疗后19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6.4%.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总结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原因改进后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于长江;尚玉强;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治疗声带闭合不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治疗声带闭合不良的术中配合.方法 对本院42例行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治疗声门闭合不全患者的护理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更顺利.结论 细致的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董磊;张培培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晚期肺腺癌中胸苷酸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胸苷酸合酶(TS)表达水平与培美曲塞疗效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4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TS的表达.评价患者TS表达情况与培美曲塞化疗疗效、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T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表达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42.6%(20/47)和57.4% (27/47);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TS阳性组和TS阴性组中部分缓解(PR)分别有8例(17%)和15例(32%),疾病稳定(SD)分别有7例(14.9%)和5例(10.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1.9%(15/47)和42.6%(20/47).TS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7月和7.26月,中位PFS分别7.27月和4.4月,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检测对预测培美曲塞在肺腺癌中的化疗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需要更大型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临床实验的验证.

    作者:周江芬;杨海虹;张亚雷;何玉文;赵美玲;何建行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炎性因子的清除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所有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21例,分为A组(血液灌流组)和B组(非血液灌流组),B组按常规予积极洗胃、导泻、催吐,并予阿托品及解磷定治疗.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72h内患者血浆胆碱脂酶活性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昏迷时间、阿托品总用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后24、48和72h,胆碱脂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或P<0.01);B组同时点胆碱脂酶活性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A组血液灌流后72h内TNF-α,IL-6和IL-10的水平较血液灌流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B组同时期的数值(P<0.01).结论 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不仅可以吸附有机磷农药,还可以清除炎症因子,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袁慧忠;曹炎生;刘情操;刘涛;胡爱霞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改良式剖宫产4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 本院行改良式剖宫产47例为改良组,随机抽取下腹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4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剖宫产术的优缺点.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为(42.3±9.4)min,对照组为(54.6±9.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生儿死亡及任何并发症.改良组因术后无须拆线,出院早,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部伤口均甲期愈合.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这一术式,术中省略了打开和缝合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皮下脂肪只缝合3针等步骤,仅用两根合成可吸收缝线即完成手术,简化了缝合方法,省去了器械护士穿针引线的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甘露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在输液室的应用

    目的 探讨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在输液室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使用前输液室交叉感染风险因素,2010年7月实施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后效果评价.结果 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2年来,交叉感染的控制率为99.9%.结论 有强抗菌作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作者:童雪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丙泊酚持续输注用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持续输注用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已确诊的结肠多发性息肉患者60例,术前ASA分级Ⅰ~Ⅱ级,采用芬太尼0.001~0.015mg/kg用生理盐水启释5倍1min内静脉注射,5min后丙泊酚1~1.5mg/kg缓慢静脉注射;麻醉维持:丙泊酚80 ~ 150mg/h,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给药量.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及术后记录和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自述术中无知晓,无痛苦.各时间段中仅在麻醉诱导后动脉血压、心率有波动(P<0.05),其余时间段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丙泊酚持续输注用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高国峰;王海涛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