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华
目的:分析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冷链控制情况,探讨优化对策。方法采用TR__2E防湿智能温度测量记录仪和数字温度测量仪对随机抽取的血液运输过程中的四个血液运输箱中的血液冷链全过程的温度进行监测,对血库中这四个血液运输箱中血液储存的温度是否符合规定进行分析,统计血液运输中的冷链温度。结果在血液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血液、血浆的温度控制均和相关规定要求相符。结论血液冷链控制状况较为理想,为了更好地做好血液运输中冷链控制,今后还需要在脆弱、敏感环节加强改善,以为确保血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王淑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遮背手术衣系带缝制改革后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遮背手术衣系带缝制分2种,对照组为传统手术衣系带缝制方法,即颈部、背部、腰部的两侧都采用带子的缝制方法。实验组为手术衣系带改革一组,即颈部、背部、腰部分别将手术衣的左侧系带改革为环形的系带,右侧对应部位系带较传统系带缩短的制作方法。将2组手术衣选用100件,用于手术使用及使用后常规清洗。观察2组手术衣从实践中使用的可操作性及手术衣的使用寿命。结果从实践的可操作性上比较,改革后手术衣和传统手术衣没有太明显的优势,但是通过对照比较,改革后的手术衣因为一侧改为环形系带,另一侧带子也因系带缩短,这样在洗涤过程中带子较少发生缠绕,故较少发生传统手术衣洗涤时因系带缠绕,而造成的手术衣系带处破损影响手术衣的使用寿命。结论遮背手术衣本次缝制改革方法,减少手术衣的系带部位因洗涤造成的破损,增加了手术衣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了手术的成本,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会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泻脾汤辅助治疗对儿童鹅口疮的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鹅口疮患儿,120例患儿按就诊登记号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24个月,平均年龄12.6±2.8个月,合并呼吸道感染12例,营养不良24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19个月,平均年龄9.8±1.7个月,合并呼吸道感染10例,营养不良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的患儿只给予氟康唑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泻脾汤辅助治疗。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8.3%,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12周、24周进行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在12周未出现复发,24周后共复发5例,复发率8.3%,对照组12周7例,24周14例,共21例,复发率35%(P<0.05)。结论:由于中药味苦很难被患儿接受,如果在中药的药剂方面加以研究和改进,必将在治鹅口疮的疗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应该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总而言之,利用归脾汤辅助治疗儿童鹅口疮,其在短期内就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且利用中药辅助治疗极大地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1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予以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后予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清宫术后无阴道大量流血、彩超检查无异常回声。患者对我院优质护理满意度100%。经半年的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在子宫瘢痕妊娠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科学全面的优质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香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对急诊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自身小儿静脉穿刺操作经验为参考,归纳出对急诊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总结出一些护理对策。结果和结论在小儿因素、护士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急诊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护士需要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及时总结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摆正心态,做到各项操作的有序进行,以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刘惠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有必要对老年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熊小芳;蒲芋伶;苟勇道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梗塞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的患者康复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3个月后的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上下肢功能评分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恢复效果,改善各项功能指标,适用于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郁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总结2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成功治愈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是严格执行床边接触隔离措施,规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正确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强化健康教育。经积极治疗及护理,27例连续2次细菌培养为阴性,治愈出院,病区内未出现交叉感染患者。本组患者治疗周期为1.5~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15个月,无骨不连、再次骨折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竺金霞;王晓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开展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护理教育体系。方法对90例次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因素与病原学特征进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找出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结论此次研究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且根据理论依据制定了相关预防和护理的对策。
作者:陈文娟;孔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随着新科技手段及方法在医疗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骨科护理中也引入了许多人性化及先进的护理服务及理念,然而患者却缺乏对其正确认知,认为这是医院大程度牟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从而在观念上和实际行为上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大了护理风险。患者的消极情绪,骨科患者因长期患病卧床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等消极情绪,加之片面的认为当前医疗技术如此发达,他们的疾病能够很快很好的治愈,而现实情况中,一旦出现短期疗效不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情况时,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误差,产生消极情绪,而不积极的治疗护理态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会产生不良效果,提高护理风险。
作者:张晓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子宫颈癌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2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扫描,评估其诊断作用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治疗前盆腔CT诊断Ⅰa期与临床诊断相比,低估3例;CT诊断Ⅰb期与临床诊断相比,低估2例;CT诊断Ⅱa期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1例; CT诊断Ⅱb期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2例;CT诊断Ⅲ~Ⅳ期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3例。CT诊断淋巴结转移与临床诊断相比,高估2例。对宫颈残留癌的诊断,CT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对复发癌的诊断,CT诊断低估了1例。平扫与增强CT相比,两者不相符的9例中,增强CT与临床诊断相符5例,其中平扫高估或低估了临床诊断。结论:CT扫描在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玉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也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选择手术治疗是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而手术后患者大多有腰腿痛残留症状。本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意义及临床实施进行综述。
作者:刘琦;周宏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检验的对照组(40例)和采用生化检验的观察组(4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的方法,诊断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砚峰;刘敬文;绪平;朱伟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无痛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痛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一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达到了90.48%,对比对照组(61.90%)明显更高,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李琼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30)及路径组(n=3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路径组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患者护理后FEV1、FEV1/FVC、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邓小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体检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间;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分为A组、B组各50例;其中A组实施末梢血检测,B组接受静脉血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①血常规检查情况:B组常规指标(除中间细胞)较A组显著减低(P<0.05)。②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查结果:在3h、6h的血常规指标(除血小板)较即刻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血检查较末梢血检查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可反复检验,但是因血液标本常受外部因素影响,应及时在3h内予以检测。
作者:张瑜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特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作者:陈小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讨论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方法以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86例患者都经过术后病理学确诊,其中有79例(91.86%)患者经术前组织或者细胞病理学确诊。此外,有8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情况,进行抽胸腔积液且查癌细胞处理。6例患者经肺穿刺活检、痰检以及纤支镜取活检等方法找到癌细胞,由于高度怀疑存在恶性病变而进行手术,手术中经快速冰冻切片确诊的患者为4例。结论:就肺癌患者而言,在手术前需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其中肺癌术前病理诊断是确定肺癌术前化疗以及术中手术方案的关键依据,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叶红伟;胡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退伍军人共216例,采用牵引、理疗、中药外敷、针灸等综合治疗。临床上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治疗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李贤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为了能够促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笔者将对当前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临床医学发展的因素,并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张洁菡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