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京丹
目的 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了解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SCL-90测评显示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在心理干预前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恐怖项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帮助和提高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作用.
作者:杜根发;熊凌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观察208例入选者的静息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 男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7.7±12.5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69.1±9.0次/min)(P<0.05);女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6.25±10.8次/min)与对照组(72.2±11.9 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相关性较女性强.
作者:张群英;韩君勇;邬伟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实习是护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需的手段,如何做好临床教学,提高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是现代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作者:缪宇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丁螺环酮与劳拉西泮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两组:丁螺环酮组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予以丁螺环酮15 mg,口服,3次/d,4周为一个疗程),劳拉西泮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予以劳拉西泮2 mg,口服,3次/d,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对比疗效.结果 丁螺环酮组有效16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88.8%;劳拉西泮组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丁螺环酮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劳拉西泮组有6例嗜睡,1例眩晕.结论 丁螺环酮与劳拉西泮疗效相同,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劳拉西泮的镇静、嗜睡作用较丁螺环酮明显.而上药在抗焦虑作用方面相同.丁螺环酮更适合用于非住院患者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志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滋肾涵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8倒患者采用滋肾涵肝法方药治疗,连续服用8周后,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痊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5%.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滋肾涵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燕萍;李绍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胃癌的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导致胃癌复发的因素及复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适应证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9例复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9例,随访率为100.0%,其中1年存活27例,存活率39.13%,3年存活13例,存活率18.84%.根治性切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5个月,姑息性切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3个月,单纯探查6例患者均于术后2~6个月内死亡.结论 充分了解复发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胃癌患者定期复查,掌握适应证,采取积极的再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史奇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不易控制,常呈爆发流行,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党京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的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5~2008年曾被误诊的小儿阑尾炎6例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6例小儿阑尾炎均被误诊,原因是对这些病例的警惕性不够,对发病的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对各种检查不全面、不准确.结论 在临床上遇到了不典型小儿阑尾炎病例时需要及时、全面、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多次体格检查,避免误诊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邓云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东莞乡镇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特征,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1月间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205例患者的发病特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男性4年3个月,女性4年.外院及本院其他科室的误诊率68.3%.65.37%的患者骶髂关节影像学分级为Ⅲ级以上.80%左右患者首发症状在腰骶部,有晨僵,活动后缓解以及骶髂关节检查阳性.近50%的患者有红细胞沉降率(ESR)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结论 东莞乡镇医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为晚期.本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易延误诊断.需要提高医生对本病病变特点的认识,也应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外来工者对本病知识的教育.
作者:屈燕铭;陈焕亮;李庐娟;叶博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以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或趋于适当状态.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良好55例(29.7%),中残39例(21.1%),重残37例(20.0%),植物状态17例(9.2%),死亡37例(20.0%).结论 维持生命体征适当状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鹏;吕新文;宋建荣;王茂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的技巧,提高产前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产前超声诊断的各种心脏畸形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胃泡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平面、上、下腔静脉入右房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只进行二维图像观察和彩色多普勒图像观察.结果 5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13例经尸检证实,37例经其它医院或上级医院再次超声检查证实.经过以上所述切面,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在胎儿期是可以发现的,并且在胎位不利于观察心脏结构时,可以选择相应替代切面进行观察,节约检查时间.结论 产前二维平面和彩色多普勒对诊断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观察,应加强五腔心切面的使用,右室流出道的观察应延续观察至动脉导管,这对于确定大动脉的关系十分必要.
作者:熊可;刘志英;罗月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 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存活40 例(89%),死亡5例(11%);其中2例合并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由于经济困难生后2 d 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对于ARDS,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和其他支持治疗,保护其他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志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DNA损伤诱导转移因子3(DDIT3)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DDIT3 mRNA的表达,并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相比较.结果 DDIT3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滤泡癌组与滤泡性腺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观察5例甲状腺癌癌旁组织,DDIT3不表达.结论 DDIT3 mRNA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丽丽;柳达;文静;吴萍;黄刚;朱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损害、骨折危险性增加.
作者:尤广丽;陈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药对小鼠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平分为生川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喂食生川乌与维生素A1,观察子宫和卵巢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实验组,但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子宫胎盘重量、子宫胎儿胎盘总重降低,活胎数减少,吸收胎数增多,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草乌在大可给药剂量给药时,能够影响小鼠的卵巢和子宫发育功能,显示出一定的胚体毒性.
作者:黄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安康地区儿童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其缺乏症的患病率,充分认识微量元素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方法 将我院2009年2~7月儿科门诊1 268例检测微量元素的儿童分为3组:<1岁组379例、1~5岁组410例、5~13岁组479例,采集末梢血,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B5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中铜、锌、钙、镁、铁的含量.结果 微量元素缺乏前三位的是:锌元素总缺乏率为33.8%,铁元素总缺乏率为12.5%,钙元素总缺乏率为8.0%,镁元素总缺乏率为0.9%,铜元素不缺乏.而且不同年龄组之间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及缺乏症的患病率又有所不同.结论 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症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要定期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监测,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雪;张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及肌动蛋白(actin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B超引导下肝脏组织穿刺,以期对肝组织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以1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在2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中分别为100%、50%和90%.在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0%,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肝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包括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变化,常规行肝脏病理检查及了解HBsAg、HBcAg及actin蛋白表达情况,筛检出需要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可为探索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傅茂英;李海;邓志勇;陈芳;孙丽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在髌骨骨折中应用疗效,以期找到较优良之手术切口.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我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采用随机方法,分别采用前正中纵切口及横弧形切口治疗髌骨骨折168例,分析比较了采用两种切口治疗髌骨骨折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及术中、术后优缺点,找出较优手术切口方式.结果 经过统计比较发现无论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优良率来看,纵切口都比横弧形切口为优.结论 前正中纵切口损伤小,固定满意,早期锻炼安全,功能恢复快,是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入路,值得推荐.
作者:蒋元斌;张伟中;徐浩;史政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方式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性质,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结节除3例外其余均呈明显强化,且≤15 mm恶性结节呈均匀性强化,>15 mm恶性结节呈不均匀性强化,良性结节基本为轻度强化(球形肺炎除外).结论 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对肺内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极具价值.
作者:王镇;扬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镇肝化痰清脑汤配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缺血性脑卒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镇肝化痰清脑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脂变化和血压情况,并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参数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用镇肝化痰清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确疗效.
作者:李绍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