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旺;凌寿坚;叶丽燕;杨文丽;林健庆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87例SLE患者(SLE组)和9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对照组)的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并将SLE组患者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观察两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与自身抗体表达的关系。结果 SLE组患者ANA、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43.9%、51.9%、26.7%、33.2%和44.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AnuA、抗Sm抗体特异性较高,均大于90%,但灵敏度低,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SLE活动期患者抗dsDNA抗体、AnuA和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P<0.05)。结论抗dsDNA抗体、AnuA和抗Sm抗体对SLE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较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SLE患者抗dsDNA抗体、AnuA和抗U1RNP抗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活动。
作者:刘玉枝;代荣琴;陈洋;王凤玲;徐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湖北省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者/艾滋病( AIDS )病人(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下载湖北省病例报告历史卡片,选择录入日期在2004-2013年且现住址为湖北省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3年,报告现住址为湖北省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2592例,男女比例为1.93∶1,平均年龄(44.4±13.9)岁,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传播,占53.67%。其中68.75%(1782/2592)在确认1年内死亡。死亡前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检测占55.36%(1435/2592),死亡前进行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占19.52%(506/2592),平均服药时间为1.63年,平均生存时间2.41年。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个/μl、50~200个/μl、200~350个/μl和350个/μl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吸毒过量、其他原因而死亡分别占48.4%、21.9%、1.0%、5.1%,还有23.6%的死亡原因不详。结论2004-2013年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逐年增加。AIDS相关疾病是导致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早期发现病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死亡原因的报告质量。
作者:张薇;彭国平;汤恒;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女性阴道分泌物的微生态状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858名女性,术前取阴道分泌物,通过革兰氏染色法、阴道pH值试纸法以及阴道微生物功能检测,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检查结果按年龄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58例女性中阴道微生态失衡有301例(35.08%),其中单一感染171例(56.81%),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为主,混合感染130例(43.19%),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感染为主,高发人群年龄组别均为20~29岁。结论早孕期人流术前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病率较高,尤其20~29岁人群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及混合感染的发病率高,应重视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微生态的检测。
作者:欧阳才颜;罗一平;叶桂娥;叶燕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9例17~60岁中青年与51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老年组以心血管病变、胃肠受累、骨关节炎、肺间质病变多见,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33.1±21.2) mg/L vs (61.0±20.3)mg/L],而类风湿因子(RF)(75.3%vs 37.3%)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率(59.4%vs 35.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的关节病变与合并疾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组,且老年组RA并发症类型、发病机制与中青年显著不同。
作者:杨梅花;王向红;冯忠军;米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其中A、B、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关腹时给予不同剂量的羟考酮以抑制手术后疼痛,A、B、C组分别给予0.05、0.10、0.15 mg/kg的剂量,D组只给予生理盐水5 ml。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清醒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嗜睡、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苏醒时间比D、A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与D组比较,NR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研究对象恶心、呕吐、嗜睡、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 mg/kg剂量的羟考酮用于腹部术后镇痛,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吴冠男;周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大量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参与SLE的发病, MyD88(系大多数TLR信号一个关键的转接分子)缺陷狼疮鼠不发生自身免疫病。当TLR3、TLR7和TLR9信号在狼疮鼠同时被删除,其抗核抗体和狼疮症状都明显减轻。 TLR7主要识别多种小分子抗病毒化合物如imiquimod,以及病毒单链RNA也参与狼疮活动,与SLE器官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缺乏TLR7的MRL/lpr小鼠不产生抗RNA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淋巴细胞活化降低,血清IgG水平下降,狼疮症状有所改善。因此,研究TLRs信号通路在狼疮疾病中的作用机理,有望对防治狼疮疾病提供新的靶标。
作者:弓莉;王元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从突触水平检验不同浓度的阿斯巴甜对果蝇中枢神经元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阿斯巴甜生物安全性提供支持。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通过离子通道的阻断与分离,分别记录给药前后果蝇投射神经元(PN)的胆碱能突触微小兴奋性电流(mEPSC)、钙离子通道电流和钙通道瞬时电流密度,统计并分析mEPSC幅值和频率,以及钙通道电流峰值和瞬时电流密度。结果与给药前相比,8μg/ml阿斯巴甜会降低果蝇PN的mEPSC频率(t=22.05,P<0.01)、钙电流峰值(t=5.01,P<0.01)和瞬时电流密度(t=2.68,P<0.05);2μg/ml阿斯巴甜会降低果蝇PN的mEPSC频率(t=3.15,P<0.05),其他实验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阿斯巴甜可影响果蝇中枢投射神经元的电活动,并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钙电流而实现的。
作者:王琦;齐旻悦;吴诗哲;顾怀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制备新型载阿霉素纳米粒子,观察其理化性能,研究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及在裸鼠体内的抑瘤作用,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右旋糖苷纳米粒子,构建EGFR-Dextran-DOX纳米材料, 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及ELISA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凋亡。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作相应处理后分别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阿霉素(DOX)、Dextran-DOX及EGFR-Dextran-DOX,测量各组瘤体大小。结果 EGFR-Dextran-DOX纳米粒子大小均一,平均粒径98 nm,包封率为77.0%,载药量9.8%。pH值越低,EGFR-Dextran-DOX纳米粒子DOX释放率越高。 EGFR-Dextran-DOX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及在裸鼠体内的抑瘤作用高于DOX和Dextran-DO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制备EGFR-Dextran-DOX纳米粒子,制备的纳米粒对三阴性乳腺癌具有靶向抑制作用。
作者:朱婷;谢妮;刘丽桃;姚雨江;方周宾;万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尼龙毛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其增殖活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尼龙毛分离出T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回收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尼龙毛法分离后T淋巴细胞纯度为(70.70±3.45)%,稍高于分离前(66.71±5.47)%(t=1.746,P>0.05)。回收率为(42.4±6.95)%,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分离后的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为(1.80±0.27)。结论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尼龙毛分选T淋巴细胞纯度不高,PHA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性较强。
作者:彭红伟;程浪;王强强;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治疗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预后的不同影响,为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88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显微镜组(n=44)和腹腔镜组(n=44)。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并发症发生及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显微镜组手术时间为(54.69±8.59)min,长于腹腔镜组的(35.97±7.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组比较,显微镜组T2和T3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27%和2.27%,均低于腹腔镜组的20.45%和18.18%(P<0.05)。结论显微镜下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可更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改善其预后,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平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医务人员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5-7月对山东省5个地区的医务人员725人进行调查,发放“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调查表”,调查其对HBV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HBV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结果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共725人,获得有效问卷721份,有效率为99.45%。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1.18%(369/721)。不同机构、不同级别机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专业类别的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职称、民族的医务人员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不同机构和文化程度的因素后,机构级别、专业类别均影响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知晓结果。结论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知晓率普遍较低。应加强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保健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作者:李庆彦;刘春华;谷金君;李庆方;王思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州市南沙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南沙区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6-12月南沙区发生登革热疫情,共报告病例483例,累计发病率为77.26/10万,无死亡病例。首发病例于6月11日发病,末例病例于11月30日发病,疫情持续172 d。病例发病时间呈现出两个高峰,分别是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男244例,女239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共报告308例(63.77%)。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为主。疫情流行期间全区平均布雷图指数、平均房屋指数、平均容器指数高分别达24.35、18.05和22.78。结论2014年南沙区登革热疫情历时较长,是该地区历史上为严重的一次疫情;同时加强病例和媒介监测是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关键。
作者:张志忠;张海洋;陆少艳;彭欣;郭钊平;林爱华;李茳;曹基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克隆表达人3型腺病毒(HAdV-3)的纤毛蛋白纤突片段(knob),分析其免疫原性,为腺病毒临床诊断试剂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knob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包涵体溶解复性后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的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血清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Ad3 knob,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重组knob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免疫小鼠抗血清效价高达107, Western Blot证实此抗血清可识别人3型腺病毒纤维蛋白。结论成功获得了重组HAdV-3 knob蛋白,其具有强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研发人3型腺病毒入侵机制研究、诊断试剂及疫苗研发的原料。
作者:蒋再学;王芳;田新贵;朱蔚云;苏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4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按70~100 mg/kg气管内滴入,给药6 h内尽量减少拍背吸痰次数,根据患儿病情如有必要6~12 h可重复给药1次,两组患儿均给予通气治疗24 h。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用药后6h血气分析结果、血清垂体前叶激素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显著降低,pH、氧分压(PaO2)水平显著升高,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均降低,治疗组ACTH和TSH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颅内出血(7.5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44%)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1.92、29.83,P<0.05),肺出血(8.00%)、气胸(4.89%)发生率与对照组(9.33%、5.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87,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产生。
作者:苑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并对8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20 d、脑卒中、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心静脉置管、总置管数≥3个和联用抗生素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0 d、慢性肾功能不全和中心静脉置管以及联用抗生素均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临床中应依据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降低感染。
作者:张仁荣;桂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兰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0例AAD病例,记录分别在发病<6 h、6~12 h、1 d、3 d、手术中、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7 d时的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并分析两者在AAD早期诊断中监测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作用。结果 De Bakey I型AAD患者的hs-CRP、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De BakeyⅡ型和De BakeyⅢ型[hs-CRP:(109.34±46.81)mg/L vs (75.63±39.84)mg/L vs (69.55±35.27)mg/L,D-二聚体:(2.82±0.89)mg/L vs (1.19±0.48)mg/L vs (0.77±0.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 Bakey Ⅱ型与De Bakey Ⅲ型之间的CRP及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D-二聚体及hs-CRP水平均明显上升,hs-CRP在发病12 h后开始上升,D-二聚体在12 h内开始上升,两者均在术后3 d达到高峰,术后7 d明显降低;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无并发症组患者显著低于并发症组(P<0.05),非死亡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有利于AAD早期的鉴别诊断,与AAD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
作者:焦丕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治疗中,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2例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患者,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26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改良VSD技术治疗。结果改良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96.15%vs 65.38%),再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85%vs 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骨、软组织感染患者应用改良VSD技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促进康复。
作者:熊家伟;陈剑锋;梁杰;杜远立;王万宏;张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卧床休息、低脂低盐饮食和洋地黄类药物等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研究组则应用冻干rhBNP治疗,连续治疗72 h后观察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3%vs 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Na+、转氨酶(ALT)、血清肌酐(Cr)无明显变化,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其疗效优于硝普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滑俊峰;马朝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外环境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水产品的污染状况,掌握其菌型、分布、毒力等动态变化情况,为霍乱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梧州市两城区各大集贸市场销售摊档水产品、熟食制品、市区河水和池塘水(每年5~10月监测)以及医院腹泻就诊病人(每年1~12月监测)样品,并对其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结果熟食制品(600份)、腹泻病人大便标本(7693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河水、池塘水和海水产品阳性率为2.9%(69/2375)。其中O1群占91.3%(63/69),O139群占8.7%(6/69);O1群血清学分型:稻叶型49.3%(34/69),小川型42.0%(29/69)。各血清型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梧州市外环境水体、海水产品受霍乱弧菌污染严重,且菌株型多元化,应予继续加强监测,以防具毒力致病菌株流行扩散。
作者:冼桂江;盘珍梅;彭美薇;覃敏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5-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HBV相关肝癌患者、41例慢性肝病患者、19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miR-205-5p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5-5p用于HBV相关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 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miR-205-5p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乙肝病毒载量、病灶数、肿瘤大小及癌栓的HBV相关肝癌患者之间,血清miR-205-5p表达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05-5p区分HBV相关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9.4%、73.7%。结论 miR-205-5p有望成为一种新的HBV相关肝癌诊断标记物。
作者:吴茂锋;朱锦宏;吴晓蔓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