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雯婷;匡丽云;杜培丽;张慧丽;孙斌;孙雯;周燕媚;肖雪;陈敦金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对二线抗结核药单药应用和交叉方案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MDR-TB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保定市第三医院结核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从中筛选获得225株MDR-TB菌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观察MDR-TB对卡那霉素(KAN)、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OFX)、莫西沙星(MFX)、阿米卡星(AMK)、卷曲霉素(CPM)、丙硫异烟胺(Pto)和对氨基水杨酸(PAS)的单药和交叉用药的耐药性.结果 225株MDR-TB菌株总耐药率为75.11%、全敏感率为24.89%,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单药耐药率依次为:OFX (28.44%)、MFX (25.78%)、KAN (17.78%)、LOFX (12.89%)、AMK (8.89%)、Pto (6.67%)、CPM (5.33%)、PAS(4.44%),对交叉耐药率依次为:AMK+OFX(5.33%)、AMK+PAS (4.00%)、CPM+PAS (3.56%)、OFX+CPM (3.56%)、MFX+CPM(3.56%)、LOFX+PAS(2.67%)、Pto+KAN(1.78%).初治患者总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P<0.05),单药应用对KAN、MFX、Pto、LOFX的耐药率均低于复治患者(P<0.05),交叉方案对AMK+OFX、MFX+CPM、Pto+KAN、LOFX+PAS的耐药性均低于复治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DR-TB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单药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交叉用药方案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OFX、MFX可能已不适合于临床抗结核治疗.
作者:李占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综合应用临床血液学检验指标评估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葡萄糖酸亚铁防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胎龄<35周、出生体重900~1 500 g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于出生后2周开始使用250 U/(kg·次)的rHu-EPO,1周2次皮下注射,连用4周,加常规治疗:铁剂6 mg/(kg·d),分3次口服、VitE25mg/d,必要时输血治疗;对照组未用rHu-EPO,仅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液标本均行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压积(HCT)均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缓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于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4周内仅有6例患儿需要输血,而对照组患儿需要输血的例数为2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皮下注射rHu-EPO联合葡萄糖酸亚铁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轻贫血程度以及减少输血次数,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梁嘉颖;李子涛;朱照平;周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肇庆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监测预警体系,进行早期预警监测.方法 利用2010-2012年肇庆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使用控制图法、历史限值法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对2013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预警的效果.结果 2013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图法显示有两个流行时期,分别为第2~5周、第44~52周;历史限值法显示有两个时期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分别为第4~16周、第50~52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显示第3~4周以及第43~52周疫情有明显增加.结论 综合运用控制图法、历史限值法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三种预警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直观、可靠地对肇庆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疫情流行情况进行早期预警.
作者:李健艺;麦炜;陈惠欢;邓鸿;陈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就诊时年龄、血压、心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的联合应用在鉴别诊断射血分数(EF)降低型急性心力衰竭(AHFREF)和EF保留型急性心力衰竭(AHFPEF)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就诊时年龄、性别、血压、心率、NT-proBNP、微机血糖及1d内心脏超声等指标.将AHF患者分为AHFREF组(EF<0.5)和AHFPEF组(EF≥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适诊断截点.结果 入选患者130例,年龄[M(P25,P75)]74.0 (64.0,80.0)岁,男79例(60.8%),女51例(39.2%).AHFREF组50例(38.5%),AHFPEF组80例(61.5%).X1 (NT-proBNP)、X2(收缩压)、X3(舒张压)、X4(年龄)、X5(心率)进入回归方程P=1/[1+e-(-L432+0.524x1-0.023x2+0.038X3-0.029x4+0.012x5)],适诊断截点0.345,准确度为76.9%,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72.5%.结论 联合应用就诊时年龄、血压、心率、NT-proBNP对鉴别诊断AHFREF和AHFPEF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汪新良;宁晔;吴美英;郑伟华;蒋崇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沙门菌H抗原诱导方法,用于沙门菌的血清分型.方法 将沙门菌接种于M肉汤过夜培养进行鞭毛诱导,吸取少量再次进行M肉汤2次诱导,取诱导后的肉汤进行沙门菌血清型鉴定,同时用血平板-滤纸条搭桥法和软琼脂法比对.结果 30株沙门菌同时用3种不同的方法诱导,应用M肉汤法一般1~2次都能鉴定出来,效果比搭桥法和软琼脂法好.应用M肉汤法对369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诱导1次的分型率为81.30%,诱导两次的分型率为97.02%.结论 M肉汤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诱导效果好,适合用于沙门菌血清分型鉴定.
作者:邱亚群;石晓路;李迎慧;林一曼;江敏;陈琼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93例首发AMI患者,分别测定静脉血hs-CRP、BNP及cTnI水平,并分析三项指标的水平变化与住院和随访期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CRP的中位数为8.35 mg/L,BNP的中位数为267.67 pg/ml,cTnI的中位数为13.74 ng/ml,随各单项值升高,MACE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1),病程短者MACE的发生率较病程长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 CRP、BNP及cTnI水平与AMI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游志刚;黄琳;姜醒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凝溶胶蛋白(Gsn)是Gelsolin超家族的核心成员,是一种多功能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能以钙依赖的方式通过切断、封端肌动蛋白微丝或者使肌动蛋白聚集成核等方式调控肌动蛋白的结构.凝溶胶蛋白除了能维持细胞结构稳定之外,还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节过程.本文将对凝溶胶蛋白的结构特点、参与调节细胞活动的功能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石梦辰;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将46例初诊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两组均采用CO2激光一次性对疣体逐个气化烧灼,气化范围大于疣体周围2 mm,治疗组激光术后将氨基酮戊酸散配制成20%的浓度,敷于创面上,3h后予艾拉光动力治疗,每周治疗1次,2~3次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术后1、3、6个月随访.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5.22%、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个月时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志芳;祝新;张焕梅;林妙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羧基末端155位截短的中表面蛋白(MHBst155)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HepG2细胞和稳定表达GFP/MHBst155融合蛋白的HepG2/GFP-MHBst155作为实验细胞,细胞用5-氮-2 '-脱氧胞苷(5-Aza-CdR,20 μmol/L浓度)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490,分析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72h时HepG2细胞组和HepG2/GFP细胞组的A.分别为(0.67±0.12)、(0.70±0.06),与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1.82±0.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5、-36.71,P值均<0.05),而HepG2细胞组与HepG2/GFP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24).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为(26.23±2.70),明显低于HepG2细胞组(45.20±1.25)和HepG2/GFP细胞组(41.8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7.84,P值均<0.05);而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的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G0/G1期的比例为(43.03±1.45),与未处理HepG2/GFP-MHBst155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结论 MHBst155可能通过缩短HepG2细胞生长的G0/G1期而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MHBst155蛋白诱导生长调控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有关.
作者:李青青;杨林;朱建芸;张绍全;吴英杰;施巧素;谢奇峰;高志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变迁与变异特征,分析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生物学标本实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与测序分析;利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3.83%(481/3 479)、4.46%(136/3 047)、9.13%(233/2 550)、0(0/2643)和4.68%(159/3 400).共完成18株毒株测序,2009-2010年的9株毒株位于第一主干枝,2011年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第二主干枝,2013年的5株毒株中有4株位于第三主干枝.从2011年起,甲型H1N1流感毒株与疫苗株相距较远;共报告重症病例77例,其中40例(57.14%)有基础疾患,死亡1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慢性肺部疾病进入回归方程,OR--7.72(95%CI:1.97~30.23).结论 甲型H1N1流感监测系统在广州运行良好.甲型H1N1流感已经取代了A(H1Nl)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慢性肺部基础疾患是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2011年起,甲流疫苗与广州人群的流行毒株匹配较差,应持续开展甲流监测,密切关注毒株变化特征.
作者:李铁钢;李魁彪;肖新才;陈宗遒;刘慧;陆剑云;狄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对龙华新区H7N9强化监测的流感病例、外环境监测标本进行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暴露情况.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本进行流感病毒的AB分型和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核酸分型检测.结果 在1 570份H7N9禽流感病毒强化监测样本中,检测出A型流感病毒阳性136份,阳性率为8.66%;B型流感病毒阳性86份,阳性率为5.48%;H5、H7、H9亚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278份外环境的检测样本中,禽流感病毒H7亚型阳性17份,H5和H9均为阴性.结论 在龙华新区农贸市场的外环境中存在禽流感病毒H7亚型,人们存在感染的风险.目前在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中尚未检出禽流感病毒H7亚型.
作者:王金明;许少坚;何林;任燕;张仁利;王俊雄;林启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作为通用胎儿DNA标记的可行性,建立Real-time PCR为基础的非侵袭性产前胎儿RHD基因型定型平台.方法 抽取未孕自愿者7名(男2名,女5名)和43例RhD阴性孕妇的EDTA抗凝血5 ml,分离血浆抽提其中的游离细胞DNA.联合使用5种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对未/低甲基化的母源性RASSF1A基因进行酶切以保留高度甲基化的胎源性RASSF1A基因;同时酶切未甲基化的β-actin基因作为对照,以检测酶切的彻底性;通过Real-time PCR扩增酶切前的RASSF1A基因和β-actin基因、酶切后的RASSF1A基因,分别检测血浆总游离细胞DNA和胎儿游离细胞DNA;对确认存在胎儿DNA的标本,扩增RHD基因的外显子5和7,以检定胎儿的RHD基因型.结果 7例未孕自愿者和43例孕妇酶切处理前的RASSF1A基因和β-actin基因扩增均阳性.酶切处理后,7例未孕自愿者和2例孕妇未检测到RASSF1A基因和β-actin基因,41例孕妇检测到RASSF1A基因、未检出β-actin基因,其中39例检出RHD基因外显子5和7.结论 RASSF1A基因可作为通用的胎儿DNA标记,荧光定量PCR扩增RHD基因外显子5和7的平台可用于非侵袭性胎儿RHD基因型别检定.
作者:骆宏;罗广平;梁华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的发生与季节的关系,并分析其母儿近期结局.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的孕产妇279例及同期广州气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不明原因自发早产中春季发病57例,夏季发病89例,秋季发病69例,冬季发病64例.在平均气温高时(7月),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的发病率也达到高峰(1.07%).夏季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发病率(1.05%)高于春季(0.75%)和秋季(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气候的早期早产组、中型早产组、轻型早产组的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转科率高于春季、夏季和冬季(P<0.05).而各季节发病的孕产妇的情况及新生儿出生的性别,体重及1、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的发病具有季节性,以夏季发病率高.建立该病发病的季节模式,有助于预防早产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轻家庭与国家的经济及医疗负担.
作者:汤雯婷;匡丽云;杜培丽;张慧丽;孙斌;孙雯;周燕媚;肖雪;陈敦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广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TA)对2009-2013年广州市从事羊、牛、猪畜养殖、交易、屠宰、畜产品加工销售、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对职业人群和劳动场所管理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分析防控策略效果.结果 5年共监测重点人群3 747人,其中男2 662人,女1 085人,阳性85人,阳性率为2.27%,其中隐性感染44例,发病41例.不同职业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牲畜销售、肉类加工销售(3.67%)和屠宰(2.81%)等职业感染率较高,养殖业(0.58%)较低.感染者主要分布在白云区,男女比例为5∶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各年份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居高不下,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为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职业人群的主动监测、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作者:刘小宁;张豪;谢仕兰;许聪辉;陈守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奇异变形杆菌单个菌落培养方法,为菌落计数及其它相关实验打下基础.方法 分别用含不同硼酸浓度LB培养基、不同琼脂浓度LB培养基、LSW培养基、ss培养基以及普通LB培养基倾注法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培养并计算菌落数.结果 1.5%琼脂LB培养基、ss培养基、0.4%硼酸LB培养基、LSW和倾注法所得的菌落数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硼酸LB培养基、0.2%硼酸LB培养基、2.5%琼脂LB培养基和3.5%琼脂LB培养基所得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5%琼脂LB培养基、ss培养基、0.4%硼酸LB培养基、LSW和倾注法所得的菌落数低于0.1%硼酸LB培养基、0.2%硼酸LB培养基、2.5%琼脂LB培养基和3.5%琼脂LB培养基所得菌落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培养时间、菌落大小及菌落数量,选取含0.1%硼酸LB培养基培养24 h为奇异变形杆菌单个菌落计数方法佳培养方法.
作者:潘嘉韵;彭亮;罗苏;吴晓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目前三种检测手段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的280例结核病人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和两种结核抗体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80例结核病人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2.85%(232/280).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为40.00%(112/280),胶体金法(TB-DOT)阳性检出率为74.64%(209/280),免疫层析法(TB-CHECK-1)阳性检出率为50.71%(142/280).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与TB-DOT、TB-CHECK-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结核抗体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更高.而TB-DOT和TB-CHECK-1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OT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 三种方法联合用于临床结核病检测,可以将痰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提高1倍.TB-DOT的检测灵敏度高.
作者:黄红丽;李晓非;梁桂亮;范稚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重庆市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79.45/10万,季节分布呈现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6月,次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乡镇发病率高于街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7,P<0.0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5.48/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73.2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0.05).以3~15岁年龄组发病多,占发病总数的84.77%;职业以学生多,占发病总数的75.72%.结论 小学是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重点,应对14岁以下儿童在流行高峰到来之前开展强化免疫接种,同时在学校采取消毒隔离等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
作者:袁海艳;周光华;潘程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军队医学院校中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临床流行病学成绩的因素,为改进课程教学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为某军队医学院校2013级全体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 207人(98.1%)认为该门课程很重要,121人(57.3%)课前预习,163人(77.3%)课后复习,134人(63.5%)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统招生的表现优于在职生(P<0.05),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专业、课前对课程重视程度、对课程兴趣情况、参加课堂讨论积极程度、硕士期间学习过和自学过相关课程、在职学习以及既往工作过(P<0.05).结论 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普遍对临床流行病学重视程度较高.提高博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可改善其学习效果,讨论式的授课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均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姗姗;何耀;刘淼;张迪;何素香;吴蕾;王建华;王义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Cullin蛋白4B(CUL4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和CUL4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1).结论 MACC1基因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CUL4B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UL4B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黄佳明;耿慧珍;柯珮琪;费慧;刘田雨;沈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监测家禽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掌握家禽感染常见禽流感病毒的病毒谱,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分析对环境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普通型核酸检测,对普通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再进行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共采集环境样本310例,共检测出普通型禽流感病毒70例,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2.6%,其中H9亚型是深圳市禽类主要的感染禽流感病毒亚型.鸭是深圳市携带禽流感病毒率高的禽类(58.8%),病毒携带率与其他禽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2,P=0.002).砧板、刀具相对其他环境样本病毒检测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45).不同的喂养方式对禽类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1,P=0.260).结论 2013年深圳市禽类中存在H7、H9等禽流感病毒,H9亚型是禽类携带的主要亚型.
作者:刘义;汪东篱;郑庆鸣;王铁兵;姚炜;王铁强;万孝先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