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辉团;苏敏玉;李新强;石成峰;陈贤庆;郑开化;戴端平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奉城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128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就诊的正常骨密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甘油三酯、促黄体生成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女性、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体重指数、雌二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女性、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雌二醇与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艳;马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田区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分离的145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病例的流行特征及血清分型,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提供依据.方法 福田区哨点医院门诊采集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型别进行分析.结果 5 980份标本共分离到145株副溶血性弧菌,2008、2009年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41%、24.14%;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和30~岁年龄组,10岁以下年龄组少见.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高峰在6-9月,血清型以O3∶K6为主(64.14%).结论 本区腹泻患者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较高,以青壮年为主,O3∶K6为优势血清型,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生规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林志萍;张勇;牛姬飞;莫浩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产伴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07例伴或不伴胎膜早破的无其他明显诱因早产病例,将其分为伴或不伴胎膜早破两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 早产伴胎膜早破组(n=369)产妇剖宫产率明显大于不伴胎膜早破组(n=238)(18.43% vs11.76%,P<0.05);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不伴胎膜早破组(6.3 d vs 5.5 d,P<0.05);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胎膜早破组(20.51%vs 11.32%,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胎膜早破组(9.23% vs2.8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伴胎膜早破会增加早产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早产儿和围产儿致病率和死亡率,尽早发现并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对降低早产发生率和早产儿发病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匡丽云;汤雯婷;杜培丽;张慧丽;孙雯;周燕媚;肖雪;潘乐乐;陈敦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的胃窦粘膜病理组织中胶原纤维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50例胃窦粘膜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6)、溃疡组(n=20)、癌前病变组(n=13)、腺癌组(n=11).石蜡包埋后切片进行马松(Masson)染色,通过分析其中胶原纤维的沉积面积、累积光密度及平均光密度,比较各组间胶原纤维的表达差异.结果 溃疡组、癌前病变组、腺癌组胶原纤维的沉积面积、累积光密度比较,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沉积面积=0.106;P累积光密度=0.135));平均光密度呈不均衡的“U”型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在胃窦粘膜病变中,胶原纤维表达量与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恬;毛华;韩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配HCV-RNA质控品稳定性及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第1组实验:配备HCV-RNA阳性质控品,分装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20℃组,B组:-70℃组,C组:-20℃蛋白酶K组,D组:-70℃蛋白酶K组,定期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第2组实验:将HCV-RNA阳性新鲜血清、HCV-RNA阴性新鲜血清和稳定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分装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E组:-20℃静置保存,F组:干冰包装邮寄组,G组:模拟卫生部邮寄室间质控品的常温邮寄包装,F和G组经历共2d邮寄运送后-20℃保存,定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统计分析,绘制质控图.结果 A、B、C和D组28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39±0.11)、(5.44±0.11)、(5.40±0.10)、(5.46±0.12),变异系数为2.00%、2.00%、1.85%、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和CV均小于临床允许误差,Z-score质控图显示28周前4组测定结果均在可控范围.E、F、G组24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22±0.09)、(5.19±0.07)、(5.08±0.15),变异系数为1.72%、1.35%、2.95%;3组均值两两比较,E和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L-J质控图显示E、F组病毒载量均匀分布在均值两侧和±2SD范围内,G组于第12周连续超出-2SD,于16周和20周超出-3SD控制线.结论 在自配HCV-RNA质控品中加入蛋白酶K不能有效延长质控品的有效期;自配HCV-RNA质控品在-20℃保存稳定期至少7个月(28周),满足临床室内质量控制的需要;常温邮寄过程可明显缩短HCV-RNA时效性,自配HCV-RNA无需经历运送过程,在稳定性上存在明显优势.
作者:雷秀霞;明凯华;林桂莹;胡永康;覃盛丹;徐邦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8 985例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情况,了解本地区HPV感染特点以及年龄构成分布.方法 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8 985例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低危型:HPV6、11、42、43、44、81和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并对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 8 985例样本中,检查HPV阳性者2 261例,阳性率25.16%;共检测出23种HPV亚型,感染高危型占72.61%,低危型占27.39%;二型或二型以上混合感染占30.08%.23种HPV亚型中,HPV52亚型阳性率高(6.05%),其次为HPV16(3.86%).各年龄段中以<20岁年龄段阳性率高(59.64%),不同年龄段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01,P<0.01).女性标本中以<20岁年龄段阳性率高(61.25%),各年龄段女性样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14,P<0.01).结论 佛山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年龄分布具有异质性,应大力加强年轻女性群体HPV感染的宣传和筛查力度.
作者:陈淑芬;峗淑莉;宋春林;霍淑文;陈培培;李相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对乳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方法 利用腺病毒载体使心肌细胞外源性过表达RIP140;Western blot分析RIP140、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蛋白水平;透射电镜分析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腺病毒处理乳鼠心肌细胞24h后,RIP140蛋白的过表达水平高.过表达RIP140诱导自噬标志蛋白P62和LC3-Ⅱ/LC3-Ⅰ的比率升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过表达RIP140的心肌细胞线粒体体积缩小、结构紊乱,胞内出现大量自噬样空泡结构,包含降解的线粒体及双层膜结构的内容物.结论 腺病毒载体介导心肌细胞过表达RIP140后诱导自噬水平升高.
作者:陈艳芳;叶丽卡;刘培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12-2013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为RSV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地区11家哨点医院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3 943份,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检测RSV的核酸,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RSV的感染情况和人群、时间分布特点,对RSV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流感病毒(IF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其多重感染情况.结果 共收集3 943份鼻咽拭子,1 374份来自门急诊病例,2 569份来自住院病例,男性2 446份,女性1 497份,年龄范围从0~98岁.共检出RSV阳性标本419份,检出率为10.63%,其中住院病例检出率(15.30%)高于门急诊病例(1.89%),男性检出率(11.28%)高于女性检出率(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人群中,婴幼儿(0~3岁)的检出率高,为20.18%,占所有阳性病例的81.86%,随着年龄的增长RSV感染有下降趋势,中老年人的检出率有所升高.RSV感染的高峰期在1-4月,不同月份RS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068.914,P<0.05).阳性病例中100例病例混合感染了至少一种其他呼吸道病毒,占RSV总阳性病例的23.87%,85例为双重感染(85%),15例为三重感染(15%),流感病毒是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结论 2012-2013年广州地区RSV感染以婴幼儿为主;住院病例感染率高于门急诊病例;高峰为1-4月,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是IFV.
作者:钟慧玲;徐霖;张素粉;罗虹娇;曾谷城;曹开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肺炎链球菌自溶酶(LytA)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肺炎链球菌LytA蛋白分子的B细胞表位并人工合成相应肽段;经克隆、表达、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的重组LytA(rLytA)蛋白用以免疫小鼠并进行Westen blot鉴定;取免疫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分别与人工合成的候选B细胞表位肽段进行间接ELISA检测,筛选出B细胞表位.结果 利用多种方法分析LytA蛋白分子的B细胞表位,经整理得到11条候选肽段,命名为LB1到LB11,并进行了人工合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rLytA蛋白并成功地免疫了小鼠,间接ELISA结果显示:肽段LB3、LB5、LB6、LB7、LB11与rLytA免疫小鼠的血清发生反应,其OD 450 nm读数比相应的阴性对照小鼠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确定了肺炎链球菌LytA蛋白分子5个B细胞线性表位的位置和序列.
作者:麦璟莹;李祥俊;马长玲;袁竹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肇庆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HFMD监测数据,计算集中度和圆形分布,应用Rayleigh和Watson-William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D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M=0.471);发病高峰在7月上旬,流行期从4月下旬至9月中旬(r=0.468,平均角=180.831°,s=70.619°);采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比较2009-2013年各年的平均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322,P<0.01).2009-2013年HFMD的流行持续时间分别为172、129、137、171、121 d.结论 肇庆市HFMD流行季节性明显,应在流行期前提早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疾病监测,尽量减少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发生.各年度流行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流行期的长短和起止时间稍有不同.
作者:陈惠欢;麦炜;邓鸿;陈志鹏;朱碧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IS)是否促进巨噬泡沫细胞脂滴的蓄积,以及对细胞内B类1型清道夫受体(SR-B1)表达和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佛波酯(PMA)诱导人源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培养促进巨噬细胞泡沫化,随后以不同浓度的IS干预巨噬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R-B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ELISA法检测NF-κB活化情况;经NF-κB抑制剂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后IS再干预,实时PCR检测巨噬泡沫细胞内SR-B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IS 0μmol/L)比较,IS干预后巨噬泡沫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随着IS浓度的升高,细胞内脂滴逐渐增加;IS干预后巨噬泡沫细胞的NF-κB活化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在不同浓度的IS(2.5、25、250μmol/L)处理下,SR-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随着IS浓度的增加,SR-B1和蛋白逐渐减少,呈现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预处理后SR-B1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抑制SR-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THP-1源性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的蓄积,促进巨噬细胞泡沫化,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NF-κB活化可能是IS抑制SR-B1 mRNA表达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潘海林;李志樑;傅强;严全能;郭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中经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30例,对患者进行改良的Rankin评分,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当高同型半胱氨酸界定值为14.5 μmol/L,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7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相关(OR=2.58,95%CI=1.23-5.37,P=0.01),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对缺血性脑卒中7个月神经功能预后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指数为1.61.结论 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界定值有关.
作者:张红;李震亮;姚冬梅;么桂兰;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硒蛋白K(SelK)是2003年发现的一种内质网膜蛋白.关于SelK的生物学功能,近几年有一些研究成果,如SelK在心肌细胞中参与应对氧化应激;在人肝癌细胞中参与调节内质网应激;在受体介导的免疫细胞活化过程中促进钙流;参与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参与调节巨噬细胞表面CD36棕榈酰化,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和动脉粥样化.本文就SelK的结构特征、细胞内定位和组织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瑞敏;张仁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结核病和糖尿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促进发病.在全球结核病卷土重来的大背景下,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情况日益严重,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病、糖尿病和结核病合并糖尿病防治模式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为我国结核病合并糖尿病防治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汪清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度上海市虹口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度监测流感样病例(IU)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结果及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海市虹口区2009-2013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0.59%,病例以25~59岁青壮年为主,期间共监测3 428份ILI病例的咽拭子样本,其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819份,阳性率23.89%;分离流感病毒254株,其中47株(18.50%)为甲型H1N1亚型,108株(42.52%)为季节性H3N2亚型,13株(5.12%)为B(yamagata)系,86株(33.86%)为B(Victoria)系;各年度间流感亚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97,P<0.001).报告聚集性流感疫情12起,经检测其中6起病原体为甲型H1N1亚型流感,5起病原体为乙型流感,1起病原体为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结论 2009-2013年度上海市虹口区流感活动强度有所不同,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加强流感监测,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特征,有效控制流感疫情.
作者:杨吉星;于晓楠;周杭娟;忻郦菁;汤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行为方式和饮食习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频数匹配的方法从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抽取NAFLD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两组样本体检指标和行为饮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FLD组体重指数[(26.8±3.2)kg/m2]高于对照组[(23.3±2.5) kg/m2)],NAFLD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空腹血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较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量少,不良饮食习惯得分低;做家务情况、锻炼频率和饮食口味进入以“是否为NAFLD”为因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2.751、1.491和0.451.结论 日常生活活动量少、不良饮食习惯与NAFLD发病有相关性.
作者:李泽楷;林妙霞;赖秀华;田晓迎;林汉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房颤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可促进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引起的栓塞并发症是房颤主要的危害.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目前诊断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在基层医院未能普遍开展,且检查过程中患者有一定的痛苦.故寻找新型的无创检测指标用来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血栓形成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CHA2DS2-VASc评分标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参数以及多种血生化指标对判别左房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风险的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张文静;查道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基因鉴定及其感染途径.方法 采集新发现的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取自患者眼睛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设计针对结膜吸吮线虫特异的Cox1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结合文献复习对病例的感染途径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临床资料及虫体的形态学观察诊断患者为双眼结膜吸吮线虫重度感染,经Cox1基因鉴定进一步明确诊断.感染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一只眼睛存在被接触感染的可能性.结论 人结膜吸吮线虫病可以根据病史及虫体的形态学进行诊断,Cox1基因鉴定对于虫种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有一定意义.其感染途径不能排除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国九英;王斯;马小力;杜峰;郑文琪;葛安兴;安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时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60例临床诊断为乙肝合并肺结核且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以及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T、ALT为(13.69±2.16) U/L、(10.91±2.22) U/L,均低于单纯化疗组的(104.58±9.52) U/L、(109.48±3.4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83.33%、病灶吸收率为76.67%,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56.67%、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晕乏力、血肌酐升高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7%,低于单纯化疗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作者:杨志勇;宋海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寻求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科学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州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常规治疗联合HP治疗组(治疗组,n=51)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6),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阿托品总剂量、氯磷定总剂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清醒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间综合征、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血压升高、肺水肿、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血液灌流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佳;李国扬;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