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巍
目的 了解深圳市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免疫规划信息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调查法对610名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福田区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得分(76.87±16.31)分,接种门诊基础知识知晓率为90.30%,疫苗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8.77%,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知识知晓率为93.74%,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知晓率为64.50%,不同类型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49.18,P=0.000).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户籍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比农村户籍监护人好(B=1.325,P=0.001),母亲知识掌握比其他监护人好(B=2.216,P=0.000),母亲职业是公务员/职员/国企比其他职业监护人好(B=1.836,P=0.002),文化程度高预防接种知识掌握较好(初中及以下B=-2.281,高中/中专/技校B=0.699,大学及以上B=1.865;P<0.05),家庭收入高预防接种知识掌握较好(月收入<5 000元B=-1.221,5 000~10 000元B=-0.873;P<0.05).结论 应加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疫苗及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宣教,重点针对农村户籍、儿童母亲、低文化、低收入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接种知晓率.
作者:蔡琳;陆家海;方琼;王永刚;段利娜;林宝妮;曹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0~8月龄婴儿胎传麻疹抗体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为降低低月龄婴儿的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和南雄市人民医院作为采样医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未患过麻疹也未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8月龄以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0~、1~、2~、3~、4~、5~、6~、7~月龄共8个组,其中0~1月龄组采集100份脐带血标本,其余月龄组采集50份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测定.若6~、7~月龄的婴儿依然麻疹IgG抗体阳性,则采集其母亲的静脉血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测定.结果 本研究共检测标本450份,其中阳性标本数202份,阳性率44.90%;阳性率高的是0~1月龄组,阳性率为88.00%,平均几何浓度(GMC)为(1 273.11 ±25.32)mIU/ml;随月龄增加抗体水平迅速下降(x2=412.35,P=0.000),到5~月龄时阳性率仅为12%,GMC (87.03±6.42) mIU/ml,低于阳性判断标准;6~、7~月龄时阳性率已经下降到6.00%,GMC分别为(91.86±5.27) mIU/ml和(84.95±15.24) mIU/ml,均低于阳性判断标准.对6例6~、7~月龄时依然麻疹IgG抗体阳性者的母亲进行检测,其麻疹IgG抗体水平高1 472.33 mIU/ml,低827.56 mIU/ml.结论 胎传麻疹抗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下降,初次麻疹疫苗免疫前基本失去保护作用,通过强化免疫提高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而提高婴儿胎传麻疹抗体水平来预防初免前感染麻疹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朝霞;徐亮;凌聪;邱灿林;龚萍;唐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与乙胺丁醇(EMB)药敏表型的关系,306位点突变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和反向点杂交法对临床分离的447株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检测EMB药敏表型和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绝对浓度法EMB耐药39株,EMB敏感但耐其他药93株,全敏感315株;其中耐多药72株,非耐多药375株;应用反向点杂交法,39株EMB耐药组检出26株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306位点突变率在EMB耐药组(4.00%)、EMB敏感但耐其他药组(23.66%)、全敏感组(0.0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耐多药组(45.83%)和非耐多药组(4.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B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经Kappa检验分析Kappa=0.5548小于0.75.ropB、katG和embB基因306位点任一突变代表基因型耐多药与耐多药表型符合率为95.83%.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与EMB耐药性中度相关,作为EMB耐药的分子标志值得商榷,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预示耐多药的可能,EMB耐药可能还存在其他未知的耐药机制.
作者:刘厚明;肖颜玉;李天品;罗凯;叶飞娣;韩红星;邓群益;陈心春;单万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肺叶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开胸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每组40例.PCIA组术毕应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EA组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大分钟通气量(MVV)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PCEA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FVC、FVE和MVV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PCEA组术后各时段FVC、FVE1和MVV值均高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 肺叶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不仅优于静脉自控镇痛,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早期的肺功能.
作者:皮名芳;陈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乏力、脘闷腹胀、烦燥易怒、情绪郁闷、寐差、面色萎黄、面色晦暗及舌边尖齿痕与舌质瘀点瘀斑发生率较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正虚邪恋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治疗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正虚邪恋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治疗后肝郁脾虚证及瘀血阻络证患者比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肝郁脾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的增多.
作者:吴树铎;徐婵媛;吴惠君;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宫颈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恶性肿瘤患者321例作为恶性肿瘤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25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者20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AFP、CA125及CA199阳性例数及表达水平,并计算出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AFP、CA125及CA199阳性比例及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P<0.05).AFP+CEA+CA199三项联合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提高至67.25%、84.43%、78.92%,均高于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及单一检测时的结果(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CA125及CA199能够提高宫颈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作者:许海;刘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郑州市中医院2008-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医院传染病的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中医院2008-2013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发病数7 841例.2008-2013年传染病发现率依次为2.94%、2.80%、1.65%、1.76%、1.69%、1.79%.报告病例数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乙肝、丙肝、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占全部报告传染病的83.28%(6 530/7841).肠道传染病发病高,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职业主要为散居儿童、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学生、幼托儿童,发病例数分别为2 560例(32.65%)、1 145例(14.60%)、902例(11.50%)、611例(7.79%)、580例(7.40%),合计5 798例,占全部病例的73.94%.发病季节性明显,7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传染病发病略有下降趋势,但仍需要重视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性病的防控.加大健康宣传力度保护易感人群.
作者:薛冬梅;马巧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建立肺炎支原体(MP)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探讨克拉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感染组及克拉霉素治疗组,每组20只,建立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克拉霉素治疗组用克拉霉素治疗5d.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MP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呈间质性炎性改变,肺泡间隔增宽,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在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内有渗出;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相比于对照组,MP感染组小鼠肺组织NF-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MP感染组相比,克拉霉素治疗组小鼠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T-PCR方法检测发现,MP感染组小鼠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比于MP感染组,克位霉素治疗组小鼠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克拉霉素可显著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NF-κB水平.
作者:牛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亚临床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和喉上神经阻滞技术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价值.方法 50例寰椎或枢椎损伤准备在经鼻插管全麻下行经口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顺式阿曲库铵组(n=17),麻醉诱导后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025 mg/kg;B组,喉上神经阻滞组(n=17),在诱导前5 min行右侧喉上神经阻滞;C组,对照组(n=16).在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分别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以及插管时间和次数,计算插管成功率.结果 A、B两组的插管次数[(1.82±0.81)、(1.88±0.86) vs (2.50±0.63),P=0.016,0.027]和插管时间[(163.94±68.63)s、(169.29±46.46))s vs(224.63±65.95)s,P=0.006,0.012]较C组差异有统计意义.A、B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8.2%、82.4%,均高于C组的68.8%(P=0.006,P=0.023).A组SPO2[(91.94±3.34)%]在T2时较B组[(96.53±2.45)%]和C组[(96.25±2.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3时,A组ETCO2高于B组和C组[(45.76±4.51)mmHg vs(36.88±2.14) mmHg、(36.18±1.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亚临床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和单侧喉上神经阻滞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但亚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保留自主呼吸的经鼻插管中会引起轻微的呼吸抑制.
作者:于冬男;朱毅;于卫;王越洪;马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压力值通气方式对全麻手术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9月本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术前检查均无重要脏器异常和眼部疾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IPPV组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5 cmH2O组和10 cmH2O组分别行5 cmH2O和10 cmH2O压力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加慢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法,于通气前、通气20 min和30 min后记录监测指标.结果 IPPV通气对IOP的影响较小,PEEP通气对IOP的影响较大;不同压力值PEEP通气条件下,中心静脉压(CVP)及IOP在上机20min和30 min后分别上升,但以10 cmH2O PEEP时上升更为显著,CVP和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后3种不同通气方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显著下降(P<0.05);CVP与IOP具有正相关性(r=0.85,P<0.05).结论 对全麻伴眼部疾病手术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好选用IPPV,如必需用PEEP时,呼气末正压勿大于10 cmH2O,以避免眼内压升高而引起眼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鉴别血培养致病菌和污染菌的有效指标,为快速检测血流感染病原菌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n=70)和血培养污染组(n=30),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温、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白细胞总数、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通过多因素统计分析,排除可能的混淆因素影响,获得相关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因素对于对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的鉴别能力.结果 血培养污染菌群分布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73.3%(22/30);在9项指标中,仅TTP、CRP、PCT三项指标与判断血培养污染有关;TTP、CRP、PCT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736和0.927.当TTP≥17.7 h时,诊断血培养污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65.7%、53.8%和95.8%;CRP≤51.7 mg/L时,诊断血培养污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64.3% 、47.9%和86.6%;PCT≤0.5 ng/ml时,诊断血培养污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84.3%、72.5%和98.4%;三项指标联合时,诊断血培养污染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98.6%、95.5%和88.5%.结论 TTP、CRP和PCT联合检测对鉴别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的诊断意义优于单项指标.结合病人临床相关资料,能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
作者:王露霞;石凌波;郭振辉;陈蕊;胡慧灵;李建勋;李薇;张凤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iR-122在乙肝病毒复制和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miR-122表达载体并转染HepG2.2.15细胞,预测miR-122作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Gyclin G1蛋白表达,QPCR检测转染细胞和肝癌组织中miR-122的表达,HBV-DNA定量检测转染组细胞HBV表达,MTT法检测miR-12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荧光双染技术分析miR-122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肝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样本各来自3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结果 与配对的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miR-122表达低下.miR-122转染HepG2.2.15后表达显著上调而Cyclin G1表达下调,miR-122转染细胞后明显抑制HBV的复制,并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P<0.01).结论 miR-122可下调靶基因Cyclin G1的表达,上调miR-122可以抑制HBV基因的复制并促进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庄鹏;曾慧琼;王湘郴;郑昌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水鉴别及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共110例患者(因胸水待查收治入院)胸水中肿瘤标记物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 (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含量,并比较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水应用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良性胸水组患者胸水中肿瘤标记物的值均在正常值内,恶性胸水组患者胸水中CA199、CA125、CEA、NSE、CYFRA21-1含量分别为(68.2±9.3) U/ml、(66.5±10.7) U/ml、(127.6±25.6)ng/ml、(27.8±3.6)ng/ml、(76.4±8.3) ng/ml,均显著高于良性胸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125+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可将灵敏度提高至85.0%,特异度可达到96.0%,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84.2%,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胸水中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胸水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银绵;闫香琴;邢文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及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卵巢癌的监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患者的LPA和CA125含量,同时选择同期68例卵巢良性肿瘤及60例正常体检女性的血浆LPA和CA125作为对照.结果 良性肿瘤组和正常体检组的LPA和CA125值均低于卵巢癌组(P<0.05);卵巢癌患者Ⅰ-Ⅲ期患者LPA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由早到晚呈现上升趋势(P<0.05),但Ⅲ期和Ⅳ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CA125水平也随着临床分期由早到晚呈现上升趋势(P<0.05).此外,卵巢癌患者LPA阳性率要高于CA12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56,P=0.015).结论 LPA与CA125均可作为卵巢癌的监测指标,LPA在卵巢癌检测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吴瑜霞;杨秀华;曾瑞兰;杨英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梅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将其分为前循环组28例和后循环组27例,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手术前后患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前循环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75.16±8.52)%和(13.21±4.56)%,后循环组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76.24±7.98)%和(12.88±3.5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随访6~12个月,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行血管DSA检查,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Banhel指数(B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近期有助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恢复.
作者:凌维汉;俞万香;余伟雄;丘为;钟伟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HBV慢性感染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CD62P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阳性表达率,同时对其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与5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率分别为(4.00±0.93)%、(15.36±6.32)%,较健康对照组的(1.40±0.55)%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较HBV携带者显著升高(P<0.01);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6,P<0.01).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PLT)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PLT、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表达的CD62P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和发展,联合PLT与MPV的测定可作为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作者:林敏;刘悦丽;曾小琪;冯桂玲;邓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入选住院的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患者102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脓毒症组(n=64)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IRS,n=38),脓毒症组根据预后(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36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般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0例及脓毒症休克组23例)分组,比较各组PCT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64例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结果.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SIRS组,脓毒症患者死亡组PCT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一般脓毒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随病情程度加重,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75,P<0.05);对64例脓毒症患者死亡预测的血清PCT值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74,血清PCT的佳阈值为1.28ng/ml,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2%.结论 血清PCT值可作为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脓毒症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病死率.
作者:雷艳;张辉;李超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03-2014年佛山市南海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海区2003-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14年南海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117起,发病1 574人.每年以第二、三季度为发生高峰,共77起,占总起数的65.81%;集体食堂(68起,占58.12%)和餐饮单位(32起,占27.35%)是主要的发生场所.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58起,占49.57%).化学性致病因素所导致的罹患率高(73.95%),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罹患率与化学性因素导致的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3-2014年南海区食源性疾病暴发具有明显季节性,高发场所为集体食堂,微生物性病原是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应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建设,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和公众宣传教育.
作者:黄晓媚;陈宝玲;关汉坤;董勤;曾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育龄妇女外周血中的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B)、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及细小病毒(B19)抗体(合称为TORCH抗体)感染现状,为本地区的妇女保健及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孕前检查及早孕期妇女,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的TORCH-IgM和TORCH-IgG,并对筛查阳性具有产前诊断指针的孕妇抽取胎血进行相关检测.结果 TORCH-IgM抗体总阳性率达1.94%,其中以人微小病毒B19-IgM感染率高,为3.71%.调查发现秋季为风疹病毒感染的相对高发期,其余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性.TORCH-IgG抗体总阳性率达60.01%,其中以CMV-IgG的阳性率高,达97.21%.胎血筛查中,TOX-IgM、RUB-IgM、CMV-IgM、B19-IgM均可筛查出阳性例数.结论 广州市孕前和孕早期妇女TORCH感染率较高,积极进行监测以预防先天性TORCH感染非常必要.
作者:唐婕;吴韶清;潘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联合化学剥脱对囊肿性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囊肿性痤疮患者(100个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n=40,50个囊肿)和对照组(n=40,50个囊肿).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联合化学剥脱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庆大霉索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囊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5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0% (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联合化学剥脱对囊肿性痤疮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付昱;杨静;魏义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