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122对乙肝病毒复制影响的研究

蔡春林;祝成亮;邬开朗

关键词:乙肝病毒, 微型RNA1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复制
摘要:目的 探讨微型RNA122(miR-122)在细胞水平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将miR-122的表达载体pSU6-miR-122和HBV感染性克隆pHBV1.3分别转染HepG2.2.15和HepG2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HBV 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 miR-122在HepG2.2.15细胞和HepG2细胞中均能够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还可明显降低HBV DNA的拷贝数.结论 miR-122能够在细胞水平抑制HBV的复制.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Apelin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Apelin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89例研究对象,以其中肥胖且健康对象为观察A组(n=53),免疫反应性高血糖素患者为观察B组(n=49),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C组(n=108),非肥胖且健康对象为对照组(n=79).检测对象血清Apelin、空腹胰岛素、血糖、血压、体重、身高,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重指数,分析血清Apelin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Apelin、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均呈观察C组>观察B组>观察A组>对照组趋势,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体重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elin与空腹血糖(r=0.384)、餐后2h血糖(r=0.425)、空腹胰岛素(r=0.491)、胰岛素抵抗指数(r=0.527)、舒张压(r=0.486)、收缩压(r=0.372)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Apelin会异常升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均与血清Apelin存在独立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妊娠不同妊娠结局血孕酮值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水平对判断妊娠结局的指导价值.方法 门诊收集停经60 d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且初诊时测定血孕酮值的孕妇140例,随访盆腔B超和孕酮值直至确诊.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宫内早孕组、先兆流产组、稽留流产组、异位妊娠组,对各组孕妇的孕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孕酮值宫内早孕组>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异位妊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早孕组与稽留流产组间、宫内早孕组与异位妊娠组间孕酮值无论初诊或确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先兆流产组与稽留流产组初诊时孕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确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稽留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间初诊时孕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当稽留流产明确诊断时与异位妊娠组间孕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期监测血清孕酮,结合病史及B超、血HCG结果,能有效鉴别诊断宫内孕与异位妊娠,并对判断宫内早孕者胚胎能否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孔晶;姜晓红;费春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收集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等资料,对病例的家庭环境、可疑暴露市场进行现场调查和外环境采样.结果 共发现2例病例,病例为堂兄妹关系,病例家庭环境和可疑暴露市场标本均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结论 2例病例所在家庭发生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由共同暴露引起的可能性大,感染来源为自家饲养的鸡.

    作者:陈惠欢;麦炜;邓鸿;朱碧柳;陈志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09-2013年厦门市海沧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海沧区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流行因素,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对海沧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沧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 151例,年均发病率为165.94/10万,重症4例,均为EV71肠道病毒感染,死亡0例;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4-7月份,9月份有个小高峰;男女比例为1.58∶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居多(96.65%),0~5岁占96.11%,其中≤3岁占84.39%.结论 海沧区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较高,每年4-7月份期间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及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是本区手足口病的防治关键点.

    作者:李国伟;苏丽琼;陈丽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随机尿中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4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孕妇的24h尿蛋白定量,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UACR,再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妊娠期高血压到轻度子痫前期再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UACR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逐渐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CR与24h尿蛋白定量呈密切正相关(r=0.898,P<0.05).结论 随机UACR有望代替24 h尿蛋白定量评估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姜艳艳;张秀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β地中海贫血β41-42(-CTTT)转基因小鼠的构建

    目的 建立可表达人类βCD41-42(-CTT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方法 采用Gateway技术,将人类βCD41-42(-CTTT)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P.Des2d-EF1A中,重组质粒通过PCR技术和测序方法进行验证.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注射至FVB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中,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假孕母鼠的子宫.采用PCR技术筛选出整合了外源基因的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βCD41-42(-CTTT)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RP.Des2d-EF1A-βCD41-42(-CTTT).在出生的24只新生鼠中,共获得5只阳性转基因首建小鼠.结论 建立了人βCD41-42(-CTT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β地贫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文忠;叶嘉玲;王柏贤;王瑾;钟泽艳;易升;韦相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远市市售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清远市市售蛙类曼氏裂头蚴的感染状况.方法 从市场购买人工养殖的虎纹蛙和野生泽蛙,逐只解剖查找曼氏裂头蚴.结果 检查100只人工饲养的虎纹蛙,均为阴性;检查107只野生泽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为41.12%(44/107),平均感染度为6.55条/只;不同大小泽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P<0.01);曼氏裂头蚴可在蛙体内任何部位的肌肉寄生,其中以大腿部肌肉寄生为常见,占62.85%(181/288).结论 清远市市售人工养殖的虎纹蛙未发现曼氏裂头蚴,野生蛙类体内曼氏裂头蚴感染率较高,野生蛙类为重点防范对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曼氏裂头蚴病的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林燕锋;杨普贤;徐国洪;陈文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方肝毒清影响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肝毒清的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以二甲基亚硝胺(DMN)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以去铁铵腹腔注射及高、低剂量复方肝毒清灌胃给药.观察去铁铵和复方肝毒清对大鼠肝功能、血清铁及肝组织病理学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去铁铵与高、低剂量中药复方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模型组,伴随着肝星状细胞(HSC)大量活化,大鼠铁负载显著增加;铁沿纤维间隔分布,而且铁主要沉积于库普弗细胞和HSC.去铁铵及复方肝毒清能使肝组织铁负载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沉积和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肝毒清的抗肝纤维化机制与其调节体内铁的代谢和转运及进一步抑制HSC活化有关.

    作者:江远;张玲;刘燕;何金洋;杨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思连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思连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在口服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思连康.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治疗6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结肠镜下分级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粘液脓血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内镜下评分治疗效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 思连康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UC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口服美沙拉嗪,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佳妮;孙明军;宋宁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尿酸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尿酸(UA)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及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影响.方法 在三水地区进行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样本中随机抽查87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UA、Hcy、hs-CRP和UAER水平,同时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并随机抽取30例2型糖尿病不伴早期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UA、Hcy、hs-CRP和UAER水平,分析尿酸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UA、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早期肾病患者(P<0.01),并且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伴高尿酸患者Hcy和UAER水平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血尿酸水平与UAER、Hcy呈正相关(P<0.05).结论 尿酸水平的高低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加速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进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预后有警示意义.

    作者:余俊文;陈发胜;周茹;侯晓亮;罗国亮;刘锡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山西省妇女HPV感染基因型分析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不同年龄段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DNA杂交技术对妇科门诊20~60岁的生殖道炎患者和无生殖道炎患者共749例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 生殖道炎患者HPV检出率为30.60%,显著高于无生殖道炎患者的20.47%(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检出18种HPV基因亚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78.76%,以HPV16高;低危型感染率为21.24%,以HPV81为主.单一感染高于多重感染.生殖道炎患者的单纯高危型和混合型感染率高于无生殖道炎患者,而单纯低危型感染率则相反.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在30~40岁和50~60岁的生殖道炎患者中出现感染高峰.结论 山西省30~40岁女性和绝经后妇女易感染HPV,以高危型为主,加强其HPV感染的筛查、监测和治疗有助于宫颈癌的防治.

    作者:袁亚男;李红霞;宋春英;孟卫京;姚丽萍;邢慧琴;孔庆萍;郅洋;岂利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博卡病毒三重荧光RT-PCR快速检测的研究分析

    目的 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腺病毒、合胞病毒和博卡病毒的方法.方法 从GenBank随机下载腺病毒、合胞病毒和博卡病毒的目的基因,通过MEGA分析,利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设计三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RT-PCR来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10倍稀释阳性对照,来检验建立体系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利用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病毒检验建立体系的特异性.结果 建立了一个单管对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博卡病毒进行检测的三重荧光RT-PCR反应体系.该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为102 copies/μl,扩增效率分别为92.24%、96.95%和99.70%,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99%,重复性变异系数<3.5%,特异性实验未发现有非特异性扩增.结论 建立的三重荧光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腺病毒、合胞病毒和博卡病毒.

    作者:张然;王昕;彭博;武伟华;房师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NO、MAD和SOD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A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予以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NO、SOD和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为72.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20,P<0.01).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NO和MD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ADL评分和SOD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升高水平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清除机体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清华;肖伟忠;储新娟;陈阳;潘丹红;陈晓彬;沈燕;罗尔敏;包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04-2013年恩平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恩平市10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3年恩平市丙肝的发病特点.结果 2004-2013年恩平市丙肝发病率在0.61/10万~10.3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11/10万,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恩平市绝大部分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以东成镇发病率高,但乡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P=0.12).丙肝发病以30~39岁的青壮年人发病率高,为16.38/10万.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P=0.003).病例以农民居多,占总病例的24.32%.结论 恩平市的丙肝发病率2004年较低,后呈快速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以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疫情防控工作.

    作者:岑小莉;郭广文;甄毅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部分应答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52周部分应答患者换用替比夫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52周时部分应答患者改用替比夫定(600 mg、1/d)继续治疗,分别于0、12、24、36及48周检测HBeAg、HBsAg、HBV DN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酸激酶水平.结果 基线ALT水平影响干扰素抗病毒疗效(P=0.026).换用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HBV DNA在24周时全部阴转,HBeAg转换率由12周时的31.3%,增至48周时的62.5%,HBsAg水平进一步降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干扰素部分应答患者换用替比夫定能使HBV DNA及HBsAg水平进一步降低,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作者:黄胜;桂亚萍;伍沁芳;黄伟;余庆新;潘长焰;张江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385例患者输血前意外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输血前患者意外抗体筛查结果,探讨输血前意外抗体筛查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柏乡县人民医院8 385例患者输血前进行意外抗体筛查(观察组),筛查阳性者用谱细胞做特异性鉴定.将未进行输血前意外抗体筛查的7 6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筛查前后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8 385例输血患者共检出意外抗体59例,阳性检出率为0.70%,特异性意外抗体51例,阳性检出率为0.61%,以Rh系统和MNS系统多见,分别占40.68% (24/59)和16.95%(10/59).意外抗体大多为ⅠgG,占67.80% (40/59).女性患者意外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意外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与多次输血及妊娠史有关(P<0.01).意外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溶血性输血反应,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地区输血患者有一定的意外抗体检出率,在输血前对输血患者进行意外抗体筛查,可避免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对于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亚晓;陈玉昆;魏世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呼吸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呼吸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时期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放置胃管、导尿管、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d、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及使用抗菌素≥7d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 d(OR=8.31,95%CI:1.73~39.79)、使用三代头孢菌素(OR =8.08,95%CI:1.95~33.45)、半合成青霉素类(OR=4.76,95%CI:1.02~22.16)、碳氢酶烯类抗菌素(OR=32.16,95%CI:2.14~484.24)、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OR=22.39,95%CI:3.44~145.93)及使用抗菌素≥7d(OR=40.24,95%CI:1.90~167.24).结论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的使用及入住监护室密切相关,临床应规范此类抗菌素的使用,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及减少联合用药,以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作者:徐雄;徐斌;王玉月;徐乾乾;闫廷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的预测

    目的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动态研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探讨合理的预测模型,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监测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昌平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诊断、模型评价,选择优预测模型.结果 昌平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并呈季节性变化.建立的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趋势,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短期预测和动态分析.

    作者:王涛;苑新海;杨俊英;王海红;张丽文;朱宗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04-2013年南方部队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南方部队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部队制定平战时的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军队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3年南方部队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应用Excell及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南方部队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在18.13/10万~188.75/10万,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的主要肠道传染病分别是:伤寒和副伤寒(15.19/10万)、痢疾(12.69/10万)和其他感染性腹泻(12.50/10万);病例以散发为主;10年间报告聚集性疫情仅3起,为水和食物污染所致;高发季节主要在春夏季.结论 近10年来,南方部队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呈明显下降态势,但散发病例常有.应重点加强伤寒、副伤寒和痢疾等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曾年华;李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赴利比里亚维和人员疟疾知识、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北京出发赴利比里亚维和人员的疟疾相关知识及行为选择情况,分析疟疾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为指导赴利维和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在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中国赴利维和人员的疟疾知识及防护措施选择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90.53%的维和人员知晓疟疾主要由蚊子传播,对于紧急备用药品(76.65%)及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霜(53.30%)作用的知晓率低.曾赴非人员疟疾知晓率较首次赴非人员高.出国后疟疾防护措施选择长效驱蚊蚊帐(90.75%)的人员多,选择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62.56%)的少.结论 应加强对于首次赴利比里亚维和人员的疟疾相关知识培训.赴利部队应注重营区卫生管理,结合多种预防措施全方位防控疟疾.

    作者:于卜一;田睿;袁园;孙福军;黄健华;王康琳;谢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