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倩倩;王建成;赵艳;陈斯佳;龙海波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及招募安全血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地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2 520 179例,对HBsA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0.93%,其中2007-2010年间HBsAg阳性率有升高趋势(x2=61.024,P<0.001).HBsAg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96,P<0.001;x2=442.6,P<0.001;x2=216.4,P<0.001;x2=2013.0,P<0.00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18~岁组HBsAg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工人、农民及学历较低者有较高的HBsAg阳性率.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保持较平稳流行率,2007-2010年有升高趋势,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鼓励年青人献血更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熊华平;戎霞;许茹;王敏;黄珂;黄杰庭;廖峭;付涌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肇庆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流行及知晓情况,为开展高血压病人管理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212名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问卷、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调查共发现高血压患者235人,患病率为19.39%,标化患病率为16.21%;高血压与年龄的增长、肥胖和超重、高血脂症、吸烟和饮酒等因素有关(P<0.01);高血压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偏低.结论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干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钟伟强;林绍良;陆素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模式具有良好教学效果,是一种能够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特色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将PBL模式应用于病原生物学教学的实践,对此模式所涉及的教学准备、实施及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当前PBL应用于病原生物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
作者:吴琛耘;张湘燕;吴健桦;徐大刚;王兆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血液透析联合活性碳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3)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活性碳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48 h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达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复常率分别为100%和84.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明显改善,血BUN和Scr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后血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48 h后观察组总胆红素反弹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性碳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肾功能,延缓胆红素治疗后反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丰海;刘成;黄伟崧;邱创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孕鼠孕期低剂量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联合窒息对新生仔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12周龄SD雌性大鼠自妊娠0d起随机分成A组:空白对照,B、C组:0.6、6 mg/kg BDE-209暴露组,D组:孕期窒息15 min,E、F组:0.6、6 mg/kg BDE-209暴露+孕期窒息15 min.B、C、E、F组雌鼠从孕0天开始胃灌BDE-209,A、D组胃灌等量的花生油直至孕第21天(即孕22 d),A、B、C组孕鼠行剖宫产术直接取出仔鼠,D、E、F组孕鼠行剖宫产建立孕期窒息模型后再取出仔鼠.各组随机选取10只雄性仔鼠,在出生24 h内检测海马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各实验组仔鼠MDA含量随BDE-209暴露剂量增加而增高,SOD活性随BDE-209暴露剂量增加而降低,在BDE-209暴露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孕期窒息能够增加MDA含量,降低SOD活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孕期低剂量BDE-209暴露联合窒息对SOD活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02).结论 孕期低剂量的BDE-209暴露联合窒息可以使仔鼠海马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出现氧化应激状态,导致神经系统的氧化损伤.孕期低剂量BDE-209暴露与孕期窒息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作者:刘传鑫;林琳;孙斌;何玉甜;宋杰;曾洁;杜培丽;张慧丽;杜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总数、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糖变化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以47例VE患儿为观察组,21例化脓性脑膜炎(PM)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CRP、血糖动态监测,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急性期均存在白细胞、粒细胞、CRP、血糖升高,观察组经治疗后白细胞、粒细胞、CRP、血糖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白细胞、粒细胞、CRP、血糖对指导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邱建武;李湘玲;肖小兵;邱燕玲;何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代替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探索用于诺如病毒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以387型菌株(GⅡ.4型)诺如病毒P颗粒为抗原免疫健康产蛋来航鸡,制备、纯化特异性抗诺如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采用过碘酸钠法对IgY进行酶标.以特异性抗体为捕获抗体,酶标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评价其灵敏度、特异度及重复性.并将其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低检测限达20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1.021%,批间变异系数为1.150%.临床应用评价显示真阳性率为82.5%,真阴性率为81.82%.与金标准比较,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结论 建立了基于特异性抗诺如病毒卵黄抗体Igy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诺如病毒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云芸;戴迎春;聂军;蔡渊钧;胡婷婷;李建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1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广州市201 1年报告登革热病例51例,本地感染33例,输入性病例18例,累计发病率0.4/10万,无死亡病例,输入性病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35.29%.除1、2、7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病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为海珠区龙凤街登革热暴发疫情(16例).实验室监测表明,2011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登革Ⅰ型病毒.结论 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处于散发流行状态,输入性病例或异地来广州就诊的登革热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作者:曹庆;罗雷;景钦隆;李意兰;魏跃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观察323例经桡动脉入路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患者是否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据此将观察病例分为正常组(n=256)和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引起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67例(20.74%)患者术后发生桡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单因素分析显示,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组女性、糖尿病、既往TRI或TRA史、反复穿刺、留置鞘管患者的比例高于正常组,鞘管留置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大于正常组;而桡动脉内径与鞘管外径的比值(RAID/SOD)及术中肝素用量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RMD/SOD、术中肝素用量、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是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选择与桡动脉内径匹配的动脉鞘管、足够强度的抗凝治疗、减少鞘管留置的时间及压迫止血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及桡动脉内径较小的患者更应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赵亚男;李志樑;刘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2006年深圳市急性肠胃炎发病的主要病因.方法 收集深圳急性肠胃炎粪便样本200份(包含122份散发样本和78份暴发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进行急性肠胃炎相关病毒检测.结果 44% (88/200)的样本为诺如病毒阳性,9%(18/200)为轮状病毒A阳性,2%(4/200)为星状病毒阳性,2% (4/200)为肠道腺病毒阳性,还有8% (16/200)的样本为混合感染.其中散发样本中检出腺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GⅠ、诺如病毒GⅡ 5种病毒,而诺如病毒GⅡ是3次暴发样本中的唯一病原.对22例NoⅤ GⅡ阳性样本测序后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oⅤ GⅡ.4 variants 2006b cluster是造成2006年深圳市肠胃炎暴发的主要诱因,其次为NoⅤ GⅡ.12和GⅡ.4 Hunter簇.结论 NoⅤ GⅡ.4是2006年流行于深圳的主要病毒株.
作者:谢飞飞;何雅青;程锦泉;姜君;杨洪;赵金银;张海龙;姚相杰;周俊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并与其他三种常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比较,探讨自主研发无血清培养基在肝细胞培养上的可行性.方法 以肝C3A细胞株为目标细胞,四组无血清培养基组均采取逐渐降低血清浓度方法(10%、5%、2.5%、0%),以达到完全无血清培养,与完全培养基组(阳性对照)及基础培养基组(阴性对照)在细胞活力、生长曲线、功能及相关功能基因上进行比较.结果 细胞培养24 h后开始生长,并保持与阳性组相似的生长率.从第2天起,自主研发无血清培养基组尿素合成率就明显高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P<0.001),在白蛋白合成上,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al-time qPCR结果提示,在UGT、GST、AFP和ALB表达上,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0.075、0.504、1.000),但在CK18、CK19和HNF4α表达上,却明显低于阳性组(P<0.001).结论 新研发的无血清培养基在肝细胞培养中与完全培养基基本相同,能维持细胞形态、活力及主要功能,使肝细胞能更好地应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中.
作者:蔡理全;赵逸超;汪艳;高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本地区腹泻病的菌群分布和变化,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方法 分析2010-2011年龙岗区2个腹泻病监测哨点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沙门菌(SM)、志贺菌(SH)、霍乱弧菌(VC)、副溶血弧菌(VP)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等病原菌结果.结果 3 271份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共797株,阳性率为24.37%,腹泻病原菌占前3位的分别为DEC、VP和SM.O25、O1和O164是DEC主要流行血清型,VP优势血清型为O3:K6和O4:K8,SM的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VP和SM有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在6-9月份阳性检出;沙门菌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VP和SM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7).结论 本地区腹泻病原菌以DEC、VP和SM为主,肠炎沙门菌为SM主要流行血清型,初步揭示了深圳市龙岗区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作者:叶晓涛;李迎惠;陈日炳;张旭;马焕丽;何国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极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拟诊异位妊娠50例(未破裂型)患者实施腹腔镜诊断手术,判断术前术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经腹腔镜检查明确早期非破裂输卵管妊娠47例,明确诊断率94%(47/50),其中24例为流产型,23例为未破裂型,术中不能明确诊断3例,术后经观察明确为异位妊娠,予MTX治愈.结论 腹腔镜用于极早期的异位妊娠的诊治是很好的选择,但宜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作者:杨宏燕;宋菁华;胡春香;吕晓梅;孙明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标本2 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 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作者:余光清;雷蕾;茌静;郑晓晨;肖锦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与染料木黄酮(Genistein)联合应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197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两种药物单用及联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97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ARP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 Gefitinib与Genistein联合用药对H1975细胞的抗增殖效应优于Gefitinib单药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抑制率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的抗增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用细胞凋亡率为(68.70±7.13)%,与正常对照组的(3.12±0.75)%、Genistein组的(35.95±2.32)%、Gefitinib组的(42.03±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药组比较,两药联用组PARP和caspase-3的断裂片段水平增加.结论 Genistein可以增强Gefitinib对H19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张哲;郭进强;朱航;崔俊英;熊日波;万为人;罗炳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在不同感染时期(0d、7d、14 d、21 d),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感染不同时间组,及米诺环素给药+感染组和单纯感染组小鼠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水平,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水平在7d时有升高,而其他时间都无明显变化.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脑组织中的AQP-4水平明显升高,且成持续升高状态.用米诺环素抑制小胶质细胞后,给药组小鼠脑内AQP-4的水平明显下降,脑组织含水量也低于单纯感染组.结论 AQP-4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致的小鼠脑水肿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可能是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重要细胞.
作者:魏洁;陈炜;吴峰;梁锦仪;郑焕钦;孙希;吕志跃;张萍;吴忠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的HBV 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ELISA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的HBVS基因进行分析,并与HBV参考序列S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 从2 564份受检者中,筛选出2例(0.78‰)HBsAg(-)/HBeAg (+)/HBcAb(+)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HBs1、HBs2),经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和HBV S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为B基因型.其S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JX429908.1)相比,同源性为98.57%,且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S基因在第363位和第467位分别南野生型的C变为A、G变为A,HBsAg 121位和156位氨基酸C和W缺失.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HBV S基因上第363位和第467位碱基存在错义突变(C→A和G→A),改变了HBsAg的结构和抗原性.
作者:蒋海青;朱平安;谢锦尧;金娴;肖娜;樊春卉;赵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危象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患高血压危象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普钠组和硝酸甘油组,每组2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硝普钠组使用微量泵注射硝普钠治疗,硝酸甘油组则给予硝酸甘油治疗,两组治疗后观察3h,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血压、呼吸及心率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但硝普钠组患者血压、呼吸及心率改善程度优于硝酸甘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总有效率为92.3%,硝酸甘油组为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硝普钠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硝酸甘油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抢救高血压危象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时使用硝普钠的疗效优于硝酸甘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细生;胡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江门市各辖市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科学指导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根据输入风险、AFP病例监测、人群免疫情况等指标综合分析评价,评估江门市各市区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的风险.结果 2009-2011年报告35例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97.14%;各市区脊灰疫苗接种率和脊灰疫苗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2010年随机抽查56人进行脊灰抗体检测,脊灰Ⅰ型、Ⅱ型、Ⅲ型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7%、94.64%、92.86%.3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高的是蓬江区2.21/10万,其他市区均<1/10万;开平市、江海区风险评估的综合评分为45、42分,为高风险地区.结论 江门市存在脊灰野毒株输入的风险,各市区尤其是高风险市区应完善AFP病例监测工作.
作者:黄国;叶秀华;陈成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聚氧化乙烯(PEO)对急性后肢缺血大鼠运动耐力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进行适应性跑步训练后建立大鼠双侧股动脉结扎模型,并经颈静脉留置输液导管;术后继续跑步训练并剔除静脉导管堵塞及不能学会跑步的大鼠,后进入实验大鼠64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n=32)经颈静脉以7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PEO溶液10 min,对照组(n=32)以相同速度及时间持续泵入生理盐水,大鼠跑步至力竭,观察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测全血乳酸(LD)、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腓肠肌的肌肉乳酸(LD)含量.结果 实验组力竭运动时间为(774.72±171.49)s,较对照组的(687.56±166.08)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实验组大鼠NO和SOD含量为(4.25±1.75) μmol/L、(62.97±8.70) U/ml,分别较对照组的(3.51±1.06) μmol/L、(58.79±6.75) U/ml升高或者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肌肉LD含量明显降低[(2.79±0.10)1g mmol/g vs (2.95±0.11)lgmmol/g,P<0.01];两组血清CK、LDH活力、全血LD含量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O可延长急性后肢缺血大鼠的力竭运动时间从而改善运动耐力,发挥抗疲劳作用.
作者:邓远燕;张泉;张烨;查道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