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娟;汪胜;林桂平;孙鹏;李平;赵妍;王庭槐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特点,分析影响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8月南方医院收治的212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应用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对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53例患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KIT和PDGFRa基因相关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危险度分级、转移、手术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影响GIST患者的生存率.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53例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39例(73.6%),其中外显子11突变21例(53.8%),外显子9突变13例(33.3%).KIT外显子11突变形式主要为5'端第557-558密码子缺失常见;外显子9突变均为插入串联重复.未检测到PDGFRa基因突变的病例.结论 NIH危险度分级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与GIST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生物靶向治疗和预测其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增辉;秦岭;李荣;罗荣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目前水痘疫苗接种方案对儿童集体单位水痘暴发的保护效果.方法 在发生水痘疫情的儿童集体单位,按年龄分层,以接种疫苗为暴露因素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儿童于1~2岁接种水痘疫苗后,在2~8岁时发生水痘的OR值为0.083(95% CI 0.037~0.185),疫苗保护效果为91.7%(95% CI 81.5%~96.3%);在9~15岁时O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岁接种水痘疫苗后6年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之后会快速衰减,应适时接种第2剂疫苗.
作者:何蔚云;梁建华;吴莉萍;陈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不同浓度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及坏死的影响.方法 用CD34以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HUVECs.通过3种不同浓度的尼古丁(3、30(、)300 ng/ml)刺激HUVECs 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及坏死率.结果 低浓度尼古丁促进细胞凋亡强,而随着尼古丁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反而逐渐降低,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尼古丁浓度增加,细胞坏死率也日益增多,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坏死率与尼古丁浓度呈正相关(r=0.675).结论 尼古丁对HUVECs凋亡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坏死率与尼古丁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黄波;严全能;付强;杜江;李志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CR5基因启动子5902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在PubMed、CBM、VIP等数据库检索有关CCR5基因启动子59029位点SNPs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相关数据.用Stata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长期不进展者(LTNP)总例数375人,快速进展者(RP)总例数28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CCR5△32和CCR2-64I突变后,RP组的59029A/A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是0.235,高于LTNP组的0.14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7,P=0.018),OR及95%CI是3.441(1.236,9.582).RP组的59029A等位频率是0.513,也高于LTNP组的0.370(Z=3.13,P=0.002).结论 CCR5基因启动子59029A等位与HIV-1疾病的快速进展相关.
作者:朱文昌;聂军;王云芸;李建栋;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引起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体,确定其型别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标本,用Real-time RT-PCR、巢式RT-PCR方法对其部分VPI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确定其病原谱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共收集2 067例疑似手足口病病例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肠道病毒阳性1 113份,包括EV71、CoxA16、CoxA6、CoxA10、CoxA9、HEV96、埃可病毒和柯萨奇B组等15种肠道病毒,其中EV71、CoxA16和CoxA6是主要病原体,分别占32.6%、39.2%和18.5%;死亡病例3例,全部由EV71引起;重症病例9例,6例由EV71引起,3例由CoxA6引起.VP1基因构建进化树分型发现,广州市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属于HEV-A (97.2%)、HEV-B(2.5%)、HEV-C(0.3%)3个型别,未发现HEV-D型毒株.结论 广州市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主要由HEV-A型的EV71、CoxA16和CoxA6病毒引起,同时还存在HEV-B型和HEV-C型的CoxA9、EC、CoxB、CoxA24多种病毒.
作者:和鹏;陈纯;狄飚;吴继彬;谢华萍;耿进妹;李嘉琪;吴忠道;王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mRNA表达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构建Visfatin表达载体质粒及Visfatin RNAi表达载体质粒,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糖对照组、正常糖+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组、过表达Visfatin组、过表达Visfatin +PDTC组、空白过表达载体组、空白过表达载体+PDTC组、Visfatin RNAi组及空白沉默载体组,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等RAS相关基因表达,使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比较各组间基因表达及NF-κB活性的差异;以及通过观察PDTC处理对照组、过表达Visfatin组、空白过表达载体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细胞过表达Visfatin后,NF-κB活性、Visfatin、AGT、ATIR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为正常糖对照组的1.52、11.42、2.85、1.25倍(P均<0.01);转染RNAi质粒pSIREN-Visfatin/sh RNA后,NF-κB活性、Visfatin、AGT、AT1R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正常糖对照组的10.90%、26.83%、30.00%、73.47%(P均<0.01).经PDTC处理的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与相应的未经PDTC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正常糖+PDyT℃干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正常糖对照组的21.60%、34.59%;过表达Visfatin+PDTC干预组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过表达Visfatin组的37.96%、19.72%;空白过表达载体+PDTC干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空白表达载体组的52.53%、33.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Visfatin可通过NF-κB引起RAS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吴秋菊;郭颖;曾华;何爽;冯志美;丁鹤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带有血凝素(HA)标签的小鼠组蛋白变异体macroH2A1 (mH2A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 提取内毒素休克的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组织的cDNA,以cDNA为模板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mH2A1编码序列,并将其酶切后连接至带有HA标记的载体pcDNA3-HA上;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随后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pcDNA3-mH2A1-HA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经转染实验发现,该质粒能够在293T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 mH2A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H2A1-HA的成功构建及明确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具体核定位,为进一步研究mH2A1作用细胞的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张菁;罗海华;王娟;卢康荣;姜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过表达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氧化应激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大鼠ODC基因pHIV-ODC过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psPAX2、pMD2G共转染293FT细胞,检测其侵染效率;包装慢病毒并侵染H9C2心肌细胞;72 h后观察其侵染效率,RT-PCR法检测细胞ODC mRNA的表达,利用CCK-8、Hochest33258染色检测ODC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酶切及测序鉴定ODC序列正确插入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侵染H9C2细胞72 h后ODC mRNA水平较阴性慢病毒感染组显著升高.过表达ODC能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减轻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H2O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成功构建的过表达ODC慢病毒,上调H9C2细胞中ODC的表达,过表达ODC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臧书文;刘彬;周迎春;孙学刚;黄平;邱锦帆;刘紫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3例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61例)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Morisky问卷调查PCI术后服药依从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和SF-36评定PCI术后半年生活质量.结果 不同性别患者对Aspirin、BBs、ACEI/ARB这三类药物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较男性依从性好,但对Statins类药物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不同性别患者SF-36总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躯体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得分较男性高;SAQ得分女性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得分较男性高(P均<0.05),而男性对疾病的主观感受高于女性(P<0.05).结论 对PCI术后患者应针对不同性别采取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男性主要在改善其遵医行为方面,女性侧重于精神心理方面.
作者:杨静;李亚洁;袁为群;董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痢疾志贺菌,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与传统PCR进行比较.方法 以痢疾志贺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为靶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内引物、外引物和环引物各2条),优化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检测LAMP反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模拟样品,同步与PCR进行比较.结果 LAMP法和PCR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志贺菌靶DNA,而其他非志贺菌均未扩增出特有条带.检测细菌纯培养物和模拟食品的灵敏度LAMP法分别为5.3×101 cfu/ml、6.8× 101 cfu/ml,PCR法分别为5.3× 102 cfu/ml和6.8× 102 cfu/ml.结论 利用LAMP技术,可快速、灵敏、简便地检测痢疾志贺菌,与PCR方法比较,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耗时短,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痢疾志贺菌的有效手段.
作者:曾桂芬;龙北国;姜容;刘行超;廖韫婕;范宏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优化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高效引物、探针检测5种临床标本中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真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灵敏度可达10 copies/ml,与人类基因组、细菌及其他真菌无交叉阳性反应.与真菌培养法的检测一致性好(Kappa值为0.916,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热带假丝酵母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直接用于各种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检测,而且可大大缩短报告时间,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龙燕;郑磊;曾方银;杨红玲;王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快速定量检测人促黄体生成素(hLH)的方法.方法 用2株配对的hLH单克隆抗体,1株hLH单克隆抗体包被受体微球,另1株hLH单克隆抗体先用生物素标记,再与链霉亲合素的供体微球共同组成人促黄体生成素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进而优化反应体系并对试剂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自制hLH试剂分析灵敏度为0.164 U/L,线性测量范围为0.164~135 U/L,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4.3%~6.1%和7.4%~8.1%,均低于10%,与hTSH、hFSH和hCG无明显交叉反应,158份临床血清样本用本试剂与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对所测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8,P=0.07).结论 自制hLH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临床要求,有望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作者:林冠峰;邹丽萍;刘天才;侯经远;任志奇;吴英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SF-36量表在新疆公务员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应用SF-36对2 695名新疆公务员进行测试.结果 SF-36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1.SF-36的两个分半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776.SF-36量表各条目得分与其所在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均较大,而与其他维度得分的相关性较小;各维度分与其所在子量表分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其他子量表的相关系数较小.因子分析得到的7个因子与SF-36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结论 应用SF-36测量新疆公务员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状况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陈洁;丘金彩;许军;周增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白介素32(IL-32)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IL-32在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以及胃癌细胞株MKN-45、KATO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逆转录PCR及real-time PCR结果均显示胃癌细胞IL-3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逆转录PCR灰度比值(目的/内参)为:GES-1(0.34±0.09)、MKN-45 (0.79±0.11)、KATO( 0.9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 Ct值显示:MKN-45的IL-32基因表达量是GES-1的(5.34±1.09)倍,KATO是GES-1的(4.07±1.6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32在蛋白表达水平的结果与前一致,灰度比值(目的/内参)为:GES-1 (0.30±0.10)、MKN-45(0.92±0.32)、KATO(0.86±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2在胃癌细胞株中呈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詹磊磊;唐保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一种能够快速检测鉴定临床常见侵袭性曲霉菌病原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以真菌核糖体R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区2为靶基因,在5.8S、28S rRNA基因上设计泛真菌通用引物,扩增临床常见曲霉菌.同时用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人基因组DNA及临床常见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引物特异性检测.将通用真菌引物扩增产物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以新鲜提取的烟曲霉基因组DNA为模板按照1:10的比例梯度稀释,进行敏感性检测.检测7个浓度梯度的烟曲霉基因组DNA.结果 设计的真菌通用引物可以扩增临床常见的4种曲霉菌及新生隐球菌,但与人基因组DNA和临床常见细菌基因组DNA无扩增反应,检测限可低至1.5 pg/μl,且4种曲霉菌及新生隐球菌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不同.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结论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的扩增产物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可以达到检测鉴定临床常见4种曲霉菌的目的,此方法对侵袭性曲霉菌的快速检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楠楠;平宝红;司徒博;郑磊;曾方银;孙德华;王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内质网(ER)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参与多种细胞进程,这些进程对于维持细胞存活和发挥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多种生理病理条件下,内质网稳态会发生变化而失衡,从而诱发内质网应激(ERS),此时机体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来恢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当持续的ERS状态无法恢复时,ERS就会触发细胞凋亡程序,通过不同的凋亡途径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王硕;孟庆华;秦秀德;刘辉;王丹丹;康立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四聚体技术研究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外周血中E7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的变化及结核患者肺组织切片中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布.方法 培养能稳定分泌表达E7/HLA-DRB1*0404和E7/HLA-DRB1*1602的果蝇S2细胞株,表达纯化获得2种蛋白质单体,并制备成PE标记的相应四聚体,流式细胞分析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D4+T细胞.制备FITC标记的四聚体,对肺结核患者的肺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染色,观察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布.结果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组及治疗1~60 d组分别与治疗61 d后各组及脐带血组之间的四聚体阳性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组与治疗1~60 d组之间、治疗61 d后各组之间及分别与脐带血之间、2个四聚体检测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结核患者的肺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特异性CD4+T细胞.结论 制备的2种E7/HLA-DR四聚体对于结核病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用于检测研究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7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的变化及肺结核患者局部病理组织中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布.
作者:黄利荣;李研;方毅敏;任亮亮;朱艳;赖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稳定、高效的HBx、羧基末端截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体外表达细胞株,以进一步研究HBx、MHBst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从adr亚型HBV质粒pHBV DNA中扩增HBx、羧基末端截短至155位氨基酸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155)编码基因,并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EGFP-C1的BglⅡ、Kpn Ⅰ和BglⅡ、BamH Ⅰ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DH5α,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空载体、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到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挑取表达GFP的抗性克隆扩大培养、传代.采用RT-PCR、蛋白印迹检测抗性细胞中HBx、MHBst155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GFP-HBx、pGFP-MHBst155重组表达载体,将空载体及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经G418筛选约20 d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将带有绿色荧光的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并经传代40次,细胞仍表达强的绿色荧光.RT-PCR及蛋白印迹检测表明转染重组体的HepG2/GFP-HBx、HepG2/GFP-MHBst155细胞有相应的条带,而空载体、空白对照组未出现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了HBx、MHBst155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GFP-HBx、pGFP-MHBst155,获得了稳定表达融合蛋白GFP-HBx、GFP-MHBst155的HepG2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Bx及MHBst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作者:康艳红;杨林;麦丽;张绍全;胡朝霞;谢奇峰;高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对OX-LD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264.7细胞株(RAW264.7)的作用.方法 以IL-8作用于OX-LDL诱导RAW264.7细胞株,48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培养液,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位CD14、CD34、CD86及其早、晚期凋亡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内IL-8 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ot检测IL-8 mRNA表达蛋白的量;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IL-1β、IL-10的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CD14、CD34表位表达及晚期凋亡明显增多(P<0.05),而对CD86、早期凋亡影响不明显(P>0.05),IL-8 mRNA及其表达的蛋白量明显升高,上清培养液中IL-1β增多(P<0.05),IL-10减少(P<0.05).结论 IL-8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可能是部分通过上调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D14、CD34表位表达,促进IL-8 mRNA及其表达蛋白的量,促进IL-1β、抑制IL-10的分泌,并促进其晚期凋亡,参与AS的炎症反应.
作者:刘家超;李志樑;严全能;傅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构建的白蛋白纳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质粒超声微泡载体靶向转染心肌组织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吻合口再狭窄.方法 建立狗冠状动脉搭桥术吻合口再狭窄模型,制备tPA基因白蛋白纳米超声微泡,超声波靶向转染心肌并获得tPA表达,观察对吻合口局部血栓形成、血管内膜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DGF-BmRNA表达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 成功靶向心肌转染tPA基因并获得了tPA基因有效表达.显著减少了动脉搭桥吻合口血栓形成,抑制率100%.抑制冠状动脉吻合口处内膜细胞表达PCNA和PDGF-B mRNA.显著减少局部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使吻合口狭窄率减少68.29%.结论 白蛋白纳米-超声微泡载体靶向转染tPA基因可预防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再狭窄,这为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汪涛;季军;姬尚义;何霞;令文萍;杨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