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惠;钟启丽;陈胜莲;李书剑
目的 分析白云区2010年一起登革热爆发的流行病学新特点,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清以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使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 本次疫情流行历时69 d,从8月22日至10月29日.共发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发病年龄小16岁,大82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42.11%.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工发病较高.19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方圆500 m范围内,实验室确诊12例,检测结果显示,单份IgM阳性的6例,单份IgG抗体阳性的1例,IgM/IgG抗体双阳的有12例.9-10月以来BI持续超5,高达到41,BI平均数为13.8.结论 本次登革热爆发疫情呈现流行时间长、范围大、连续散发的新特点,应引起重视.
作者:叶浩风;周勇;叶双岚;庞志明;陈英安;张颖;李钊宏;周伟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载片培养瓶对羊水细胞原位培养的效果,并探讨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中镶嵌体不同分级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载片培养瓶(研究组)与载片培养皿(对照组)对1 274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原位培养并G显带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培养时间平均为6.7和8.9 d,细胞克隆数平均为11.5和6.0个,两组培养天数和细胞克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4.4,P<0.01;x2=2049.04,P<0.01).羊水镶嵌体检出34例,Ⅰ级水平25例,Ⅱ级水平7例,Ⅲ级水平2例,其中真性镶嵌体3例.结论 载片培养瓶对羊水细胞原位培养优于载片培养皿,羊水原位培养镶嵌体分级水平的研究对产前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Ⅱ级水平不能认为全是假性镶嵌体.
作者:郭莉;尹爱华;潘小英;吴菁;傅文婷;王挺;刘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某中学学生家庭油盐“知信行”的水平,并评价限盐限油项目对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通过整群抽样抽取5个班级,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放限盐限油工具套装前后学生家庭油盐“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调查对象每人每天推荐食油量问题的正确率提高10.04% (x2=4.96,P=0.026),回答出与食盐过多有关的疾病中风的正确率提高8.38%(x2=4.22,P=0.04);干预后调查对象喜欢吃咸菜或咸鱼比例降低了6.18%(x2=4.15,P=0.042);调查对象有效使用定量盐勺和油壶的比例分别为53.85%和46.15%.结论 限盐限油工具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行为改善有一定作用,但相关知晓率仍然较低,健康态度和行为改善的比例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宣传.
作者:沙国霞;周琴;梁伯衡;帅惠萍;王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蚊类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是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我国蚊媒病主要有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和淋巴丝虫病,均为我国法定传染病.其中淋巴丝虫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疟疾和乙型脑炎流行相对稳定,登革热流行区扩大,呈上升趋势,近来又新出现基孔肯雅热的流行.本文就近年来我国蚊媒病流行现状和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梦蕾;苏昊;吴焜;陈晓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地区儿童的蛲虫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重庆市城区和农村各1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东、西、南、北、中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50名3~12岁儿童,每个点750名以上.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分析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结果 重庆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85%,城市(2.14%)低于农村地区(12.13%)(x2=62.14,P<0.01).城市及农村儿童的性别间比较,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城市=0.21,x2农村=1.32,P均>0.05);同一性别间,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农村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城市=12.65,x2农村=34.22,P均<0.01);在同一年龄组间比较,除1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城市各个年龄段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动不大(x2趋势=0.89,P>0.05);农村儿童感染率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x2趋势=3.36,P<0.01).结论 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儿童蛲虫感染具有不同特征,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谢君;雷群建;刘庆蓉;蒋诗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韶关市1~5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与乙肝免疫水平,评价现阶段儿童乙肝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从全市10个县(市、区)中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8年在幼儿园(托儿所)1~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共采集1~5岁儿童血清1 485份,HBsAg阳性率为0.88%,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男性0.93%、女性0.82%,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86,P>0.05),地区间高的是南雄市(0.97%),低的武江区(0.80%),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08,P>0.05);抗-HBs阳性率为65.86%,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男性65.01%、女性66.80%,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424,P>0.05),地区间高的武江区(66.27%),低的是乳源县(65.47%),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88,P>0.05).结论 韶关市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实施后,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降低,预防效果显著;抗-HBs阳性率偏低,加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剂量.
作者:吴晓惠;钟启丽;陈胜莲;李书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蜡样芽胞杆菌群rpoB基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提取蜡样芽胞杆菌群和其他各种对照细菌的基因组DNA,合成蜡样芽胞杆菌群rpoB基因扩增引物,采用常规PCR和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两种方法扩增rpoB基因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DNA测序.结果 常规PCR和Q-PCR均能扩增出蜡样芽胞杆菌群rpoB基因的174 bp DNA片段,而各种对照菌株均未见扩增.序列比对发现蜡样芽胞杆菌群细菌在该片段中存在5处核苷酸的不同,差异率为2.88%.以炭疽芽胞杆菌基因组DNA系列稀释作为扩增模板显示常规PCR小检出量为3.42 pg,Q-PCR的敏感性达到171 fg,3次重复实验显示Q-PCR检测rpoB基因的灵敏度为(3.32×101±7.45×100)拷贝.结论 以rpoB基因为检测靶基因的Q-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敏感性,能实现对蜡样芽胞杆菌群快速而准确的检测.
作者:朱诗应;何胜菲;王文博;赵平;任浩;戚中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新疆部分地区人群及动物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情况,并对媒介昆虫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捕获可能感染Ot动物取脾,当地牧民静脉取血,从野鼠体表捕获恙螨,用试剂盒提取DNA,应用巢式PCR( nPCR)检测Ot-Sta56基因;接种昆明小白鼠进行Ot病原传代分离.结果 共采取人群血液2 430份,在6份血液中检测并分离到Ot;捕获动物13种5 783个(只),从5种啮齿动物(小家鼠、灰仓鼠、大砂土鼠、草原兔尾鼠、灰旱獭)、2种鸟类(麻雀、灰腹鹡鸰)的脾中检测并分离到Ot,从绵羊血液中检测到Ot.其他动物体内未检测到Ot.从野鼠体表分离恙螨5种,从博乐纤恙螨体内检测分离到Ot.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新疆地区存在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型以Karp型为主,可能存在Saitama型.结论 新疆地区存在人群及动物感染Ot,其基因型以Karp为主,可能存在Saitama型.
作者:任立松;党荣理;马德新;高金拽;刘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低载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进行Q-PCR定量检测和BCP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诺华公司NAT方法筛查35 332份献血者HBV DNA,有18例确认为HBsAg-/HBV DNA+,48例为可疑HBV DNA+血样,使用QPCR和Nested-PCR方法对48例可疑血样进行定量检测和BCP区域扩增和测序;并与野毒株BCP序列作比对分析.结果 从48例可疑HBV DNA+血样中成功应用Q-PCR定量检出HBV DNA阳性6例,均为隐匿性乙型肝炎(OBI),并获得6例BCP序列,发现在TA富含区的变异相对较多,1例样品发生缺失变异,6例OBI血样共有14个变异位点在BCP区域.结论 本方法能对可疑标本进行检测和定量,通过BCP区域的检测进行OBI的确认.
作者:叶贤林;余雷;郑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某教学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耐药性和病原分布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的检出率、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近3年的检出率19.32%, 2008-2010年真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与2009年、2009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69.33,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其次为泌尿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9.7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49.04%.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敏感性仍较好,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其他两种真菌则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较敏感.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侵袭性真菌的发生,延缓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孙竞;吴鹏;孙翼;张吉才;杨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探讨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6例HBV感染者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拷贝数,通过选择性抑制均相测定法分析血清HDL-C值;计算HBV DNA拷贝数与HDL-C的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血清HBV DNA拷贝数对数均值为(4.18±1.77 )/ml,分布范围为(1.38~7.85)/ml;血清HDL-C浓度均值为(1.30 ±0.29) mmol/L,分布范围为(0.66~2.01)mmol/L.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存在负相关(r=-0.5346,P=0.0023).结论 HDL-C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群蓉;谢春英;孙顺昌;曹建华;彭运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的BPH患者13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K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两组各65例.观察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大尿流率(Qmax),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的重量,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和逆行射精(RE)发生率.结果 TKRP组的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TURP组明显降低(P<0.01),而手术时间和切除组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PSS、QOL和残余尿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的Qmax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RP组的6个月和9个月的ED发生率低于TURP组(P<0.05),而两组的R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RP治疗BP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作者:张菊根;吴振启;郭建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获得EV71 P1保守氨基酸序列COBRA EV71 P1和基于此序列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信息.方法 从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上下载获取1970-2010年间世界各地暴发流行的包含P1或VP1基因片段的EV71源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根据VP1基因片段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源序列进行基因分组;对多基因型的EV71 P1氨基酸源序列采用多序列比对,以优势氨基酸位点代替差异氨基酸位点的方法,获得EV71 P1保守序列(COBRA EV71 P1),并运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http://tools.immuneepitope.org/main/)在线预测工具和DNASTAR软件里的Protean模块,运用单参数和二级结构预测综合考虑的方法,对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 成功比对出COBRA EV71 P1氨基酸序列,预测结果发现在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第10-24,41-60,68-82,208-225,328-345,498-514,592-609,664-678,772-786和841-855位点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和抗原指数,并且在二级结构上含有易形成抗原表位的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有可能是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优势表位.结论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OBRA EV71 P1可能具有三个基因型EV71 P1前体蛋白的候选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为EV71重组多表位疫苗设计和多基因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叶鹏凌;江丽凤;高风华;冯谦谨;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心脏破裂伤临床少见,大部分病人都在现场或送医途中死亡,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但良好的组织、畅通的绿色通道、训练有素的团队依然可以提高存活率.本文回顾总结东莞市石碣医院2006-2008年间抢救成功的3例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
作者:詹慧春;董国徽;黄建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蚊媒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因素对伊蚊密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伊蚊诱捕器在广州市海珠区某社区对蚊媒密度进行为期11个月的常规监测.对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对气候因素(温度、湿度)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诱蚊指数、诱卵指数、诱蚊诱卵指数与传统指标(布雷图指数)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8,P=0.007;r=0.667,P=0.025;r=0.758,P=0.007),并得回归方程Y=1.045+0.677a-0.590b(Y:布雷图指数,a:诱蚊指数,b:诱卵指数);对气候因素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Y=-18.358+ 1.297a(Y:白纹伊蚊总数,a:温度);Y=-702.837+47.035a(Y:蚊卵总数,a:温度).结论 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伊蚊诱捕器监测法的可信性较强,同时,气候因素是影响伊蚊密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美青;刘彬;罗雷;吴辉绪;刘颖;邓旭林;程燎原;胡贵方;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并逐步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参考值.方法 对体检健康者904例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LAP水平.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间L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岁人群LAP检测结果高为(43.67±8.17) U/L,而≥60岁人群低为(35.75±7.41) U/L.男性LAP水平为(44.39±9.31) U/L,高于女性的(38.42±7.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中间分布的95%可信限((-x)±1.96s)作为参考范围计算结果为:成人男性血清LAP参考值为(26~63) U/L,成人女性参考值为( 23~54) U/L.结论 建议不同性别使用不同的正常参考值,男性(26~63) U/L,女性(23~54) U/L.
作者:胡芳;汪玉芳;司平;程中应;李仲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类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使用AM510便携式防爆智能数字粉尘仪进行30 min室内空气PM2.5的浓度检测,通过单因素以及多重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61.17 μg/m3,其中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场所以及酒店、宾馆等食宿场所浓度较高,均值分别为98.80和76.59 μg/m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中心城区相比,县级市场所的PM2s浓度水平相对较低(Dunnett-t=-0.19,P=0.003).闻到油烟味或发现有人正在吸烟的场所的PM2.5浓度水平均高于未发现的(t=3.03,P=0.003;t=2.19,P=0.031);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室内PM2.5浓度高多与食宿或者交通场所、无禁烟标识、吸烟行为、闻到油烟有关.结论 广州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较高,在酒家、饭店等餐饮场所以及长途汽车站等交通站点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对这类场所的监管,保护公众健康.
作者:梁伯衡;梁会营;刘维斯;秦鹏哲;冯晶;利耀辉;蒋琴琴;陈思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治疗过程中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ROG)、雌二醇(E2)和糖链多肽抗原125(CA125)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动态监测在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61例及正常妊娠23例,以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为保胎治疗,动态监测其保胎治疗过程中体内HCG、PROG、E2和CA125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先兆流产患者HCG、PROG、E2和CA125水平分别为(6542.4±3769.5)mIU/ml、(19.1±6.7)ng/ml、(484.6±318.2) pg/ml和(36.8±19.3)U/ml,与正常妊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治疗后以不同妊娠结局分组,继续妊娠组(n=48)同难免流产组(n=13)两组相同时间点的监测结果比较,HCG、E2和CA125水平在治疗后第3天即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OG在第6天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先兆流产患者血清HCG、PROG、E2和CA125的变化情况,有助于疾病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
作者:张薇;陈刚;向礼贤;吴茜;朱华强;胡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在大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S和Topo-Ⅱ在135例大肠癌和60例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情况.结果 TS在135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1%和4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TS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60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TS阳性表达率为41.67%,与原发灶TS阳性表达率(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无相关性(r=0.045,P=0.732).Topo-Ⅱ在135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和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有关,中分化腺癌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60例大肠癌原发灶中Topo-Ⅱ阳性表达率(56.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灶(31.67%,P<0.05)且呈正相关(r=0.261,P=0.044).结论 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TS和Topo-Ⅱ蛋白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淋巴结转移灶耐药蛋白表达的检测对术后体内残存肿瘤细胞耐药性评估可能更为客观.
作者:罗枫;吴雪芳;刘坤平;彭辉;李素梅;叶勇;周艳;伍世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先兆流产患者血清中孕酮及孕激素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的表达水平,探讨PIBF与先兆流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先兆流产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早孕妇女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孕酮及PIBF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的年龄、妊娠时间和血清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BF水平为(103.91 ±25.12)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62±24.3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孕酮水平与PIBF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血清孕酮水平与PIBF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PIBF表达降低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系,妊娠早期血清PIBF水平降低是引起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锦文;吴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