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本;王亮;邓兰;周雪云;吴少杰;张超凤;曾雅丽;吴海燕;余莉华;郭坤元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8/肌酐比共分为三组:比值<30 mg/g为正常蛋白尿组(n=22),30 mg/g≤比值<300 mg/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26),比值≥300 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15);同时选择2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RP(Hs.CRP)、尿酸(UA)、胱抑素C(CYSC),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外周血TF-PCA随尿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同时单个核细胞TF-PCA与空腹血糖、Hs-CRP、UA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293、0.23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明显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TF-PCA升高可能与DN的发病机制、病程进展相关.
作者:付文金;郑磊;王前;汤惠华;王少波;叶长钦;陈载鑫;熊石龙;彭兰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建立BALB/c小鼠肥大细胞瘤/白血病模型.方法 BALB/c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实验按每只小鼠接种细胞数量分为1×107/只组、5×106/只组、2.5×106/只组、1×106/只组、5×105/只组、1×105/只组和溶剂(RPMI 1640 培养液)对照组.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体重及肝肺脾(重量、形态、病理)、染色体、血涂片、骨髓涂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 注入P815细胞≥1×106/只的所有组小鼠均死亡,<1×106/只的所有组生存良好,且死亡小鼠的生存时间与注入细胞数量呈负向依赖关系(P<0.05).死亡组小鼠体重较注射前相当或减轻、肝肺脾重较对照组及未死亡组显著增加(P<0.05);肝质地变硬,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突起,部分脾肺可见出血梗死灶,病理示肝脾有大量异形肥大细胞瘤细胞浸润;脾细胞染色体分析可见肥大细胞瘤细胞的非正常染色体核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涂片可见少量肥大细胞瘤细胞,骨髓涂片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P815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能使BALB/c小鼠形成肥大细胞瘤/白血病,可作为肿瘤实验研究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
作者:孙茂本;王亮;邓兰;周雪云;吴少杰;张超凤;曾雅丽;吴海燕;余莉华;郭坤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双标准曲线的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在临床乳腺癌诊治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500例乳腺癌术后新鲜组织标本,抽提组织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采用双标准曲线法定量,通过计算目的 基因浓度和内标基因浓度的比值来判断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选择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作为对照方法.结果 检测阳性标本72例,阴性样本419例.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98.79%,准确度为96.74.与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结果相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双标准曲线的实时荧光PCR法用于检测HER2基因扩增相对准确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邓艳华;吴荃;陈华云;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本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对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1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有4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治疗前所有患者出现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表现,CD4细胞小值为4个/μl,大值为263个/μl,平均为36.4个/μl.接受治疗时间短1 d,长2年半,其中39例的治疗时间小于3个月.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42例,其中9例系统治疗无效死亡,1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机会性感染,放弃治疗在家中死亡;22例在停药后0.5~8月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自杀4例,死亡原因不明2例.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疾病,依从性困难是患者死亡的另一个原因,经济困难、歧视和药物副作用与病人死亡有直接关系.
作者:韦秋玲;韦克召;韦超;潘利永;韦幕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制作广州地区自然水域水中常见硅藻图谱并分析其分布特点.方法 在广州地区自然水域抽取水样,离心沉淀,用硝酸消化处理沉淀物,去酸去盐并涂片镜检,观察、分析其中硅藻的形态并拍摄照片.结果 在2010年3-8月间在测水域共检出硅藻50多种,并制作成图谱;硅藻分布特点:水中硅藻的密度或种类构成比例在同源而分隔的两个水域间可存在明显差异,在水体流动性不强的同一片水域中不同局域问也存在差异,存在潮汐性的河段水体中,这种差异相对较小.结论 硅藻在自然静溢的水体中分布呈局域性,水体自身的来回流动及受到的外来扰动是使水中硅藻分布趋向均匀分布的重要原因.
作者:毕启明;郭晓然;郭鹏;黄成成;曲冬阳;王迪佳;王宇鹏;杨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GFR-α与EGFR在60例肺腺癌原发灶和24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DGFR-α主要在肺腺癌细胞质表达,少数在细胞核表达;EGFR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细胞浆中也有表达.二者均在肺腺癌细胞中过度表达(P<0.05).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在肺腺癌高分化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EGFR在肺腺癌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的表达相仿(P>0.05).结论 PDGFR-α的阳性表达与肺腺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EGFR的阳性表达与肺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赵世强;李宝平;刘擂;张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不同层次商业性工作者人群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等现状.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使用健康问卷面对面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403人.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能够从表面区分艾滋病感染者,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高,但与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很低.不同档次对象的年龄、婚姻和文化程度略有不同,安全套使用率也略有差别.调查者中1d接客多20人,1周接客多25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12岁,首次商业性服务年龄小14岁.58.50%的调查者近1年患过性传播疾病.未发现HIV阳性者,但发现梅毒RPR初筛阳性者10人,阳性率为2.48%.结论 在干预活动时应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特点,对有配偶或固定性伴者应当加大干预力度和采取不同的策略促其使用安全套,以减少HIV进一步传播.
作者:张英霞;林海涛;俸卫东;单桂苏;张铁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真核质粒载体介导的人SET基因RNA干扰表达体系,并检测其在肝细胞中对SET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SET蛋白在三氯乙烯致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2对人SET基因特异性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DNA后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siRNA-hH1 neo中产生shRNA重组质粒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后,转染至L-02肝细胞中,48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后SET蛋白的表达.结果 shRNA重组质粒的酶切和测序鉴定均正确,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siRNA1组的干扰效果较好,对SET蛋白表达的抑制率达60%左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针对人SET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质粒载体,其能有效地抑制肝细胞内SET蛋白的表达,为深入研究SET蛋白在三氯乙烯致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新凤;刘建军;蒋英芝;席仁荣;杨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世纪中期,随着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相继出现,细菌耐药性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备受瞩目的问题[1,2].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
作者:周显凤;倪贤生;吴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按照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实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2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1)和正常对照组(n=18),三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集三组人群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PD-L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组和ACS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但SA组与A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表达上调,其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陈君;魏亚非;缪绯;武凯;刘映峰;孙茂本;江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诱导痰细胞比例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完善诱导痰细胞分类的正常值.方法 将96例年龄介于10~73岁的健康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9岁,19~岁,40~岁,>59岁).对健康受试者行3%的高渗盐水雾化痰诱导试验,检测痰标本的细胞分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于19岁的健康人痰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87.50%),中性粒细胞次之(11.00%);随着年龄的增长,痰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大于59岁的健康人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为73.50%,巨噬细胞比例下降为24.38%.各年龄段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痰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r=0.845,P<0.001),巨噬细胞比例的变化则与受试者的年龄呈负相关(r=-0.842,P<0.001).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诱导痰细胞比例存在差异,随年龄的增长,中性粒细胞比例不断增高.涉及痰细胞比例的相关研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造成的影响.
作者:罗炜;陈桥丽;王慧;陈如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关系.方法 分离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RT-PCR法测定PBMCs培养前后CCR5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标记一流式细胞仪检测CCR5阳性细胞比率.结果 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CCR5可能通过活化与趋化单个核细胞到银屑病皮损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作者:黄远忠;董正蓉;林伯盛;马丹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九龙坡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6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累计确诊64例,平均罹患率为0.36%(64/17778);疫情集中发生在9月,发病人群主要是中专职校学生;男女性别比为3:1.结论 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学校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关键,应及时报告疫情、有效落实控制措施.
作者:李中琴;李晓娟;谭学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综合评价国内三种副溶血性弧菌商品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用TIANDA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PCR检测试剂盒、TAITAI GEN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Real-time PCR检测试剂盒和HF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LAMP检测试剂盒,以10倍稀释梯度的标准菌液确定各种试剂盒检出限;以国标法为标准,评价每种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后比较三种试剂盒的耗时、成本和操作性.结果 PCR、Real-time PCR和LAMP检测试剂盒的检出限分别为1.18x103 cfu/ml、11.8 cfu/ml和11.8 cfu/ml;在74份海产品检测中,三种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0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56%、48%和50%;符合率分别为70%、65%和66%;三种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耗时分别为120、80和80 rain;成本分别为:10、40和45元/次;操作性从难到易排列依次为PCR、Real-time PCR和LAMP检测试剂盒.结论 三种分子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高,特异度较低,操作简便,可推荐作为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初筛方法.
作者:黄弦;江晓玲;贺小峰;胡贵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在广州的流行特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每周分别从广州四家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嗽口液或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广州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人群血清,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对其时间和年龄的分层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共采集嗽口液或咽拭子3 58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530份,阳性率为14.8%,阳性率高的月份出现在10~12月,为36.5%~42.3%,阳性率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18.5%和24.2%.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4.1%.人群血清标本共采集1 527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439份,阳性率为28.7%,阳性率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36.1%和39.5%,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8.6%.结论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期发生在10~12月,流行时间短,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学龄组人群,而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相对较低.预防流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内.
作者:陈艺韵;耿进姝;吴继彬;鲁恩洁;李铁钢;狄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的后肢的气性坏疽动物模型,为早期诊断、了解气性坏疽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三个实验组分别肌肉注射3.5x109、3.5x108和3.5x107 cfu/ml浓度的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菌液0.1 ml,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1 ml,72 h后观察小鼠感染情况,取伤口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细菌血平板厌氧培养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结果 3.5x109、3.5x108、3.5x107 cfu/ml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肌肉注射72 h内的死亡率为90%、70%、10%和0%.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依次为(20:43±11:12)h、(37:24±25:39)h、(68:36±10:45)h和(72:00±0:00)h,死亡小鼠出现了气性坏疽的症状,分泌物培养和镜检出产气荚膜梭菌;未死亡小鼠康复;空白对照组无任何症状.各组Ct值均值为21.21±2.69、28.45±2.74、32.49±2.87和0.00±0.00,组间P值均<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不同浓度的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时间段内感染小鼠的后肢气性坏疽的动物模型,为了解气性坏疽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石玉玲;徐少珊;孙朝晖;陈丽丹;刘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及不同时间点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一β一羟化酶(DBH)的基因表达.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造模后1、3、6 h组,每组6只.运用束缚和游泳的方法造模,观察其行为学的改变;并分别在造模后相应时间点取出蓝斑,用RT-PCR法检测蓝斑TH、DBH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造模前后比较,1、6 h组的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下降(P<0.05),3 h组的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理毛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5,P<0.01);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造模后1 h组的穿越格数减少(P<0.05),1、3 h组的直立次数明显降低(P<0.01,P<0.05),1、3、6 h组的理毛次数降低明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组蓝斑TH和DBH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其中3 h组表达高(P<0.05),1、6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和DBH两者的表达趋势相似.结论 急性应激使大鼠的行为能力降低,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TH、DBH表达增高,使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增多,而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显著影响大鼠的情绪行为,在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H、DBH表达的增高可能参与了急性应激所致的行为异常.
作者:陶杨;丁秀芳;陈育尧;孙学刚;覃桂强;张艳平;黄杰春;吕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深圳市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的乙肝DNA感染情况,为深圳市劳务工群体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2007-2009年深圳市1226名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进行乙肝DNA检测分析.结果 深圳市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的乙肝DNA总阳性率为48.94%.30岁以下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乙肝DNA阳性人数占乙肝DNA阳性总数的85.5%.64.73%的20岁以下乙肝五项异常的劳务工为乙肝DNA阳性.不同年龄组劳务工乙肝DNA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省份的劳务工的乙肝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乙肝五项异常的劳务工乙肝DNA的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30岁以下(特别是20岁以下)乙肝五项异常的外来劳务工的乙肝DNA监测,以便对外来劳务工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为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姚相杰;程锦泉;张仁利;何雅青;杨洪;张海龙;阳帆;冼慧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SCD)预防的关键环节.方法 回顾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原因或诱因、发病季节与发病时间、溶栓治疗与SCD的关系、致命性心律失常与SCD的相关性与预后等.结果 严重心律失常为SCD的主要诱因,冬秋季多于春夏季,白天多于晚上,上午多于下午: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1周后为SCD的高发期,血钾偏低者多见,前壁多于下壁,未溶栓及溶栓未再通者SCD死亡率高.结论 综合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脑出血量多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2周后的疗效,将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出血量≤30 ml为A组、>30 ml为B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的为C组、中型的为D组、重型的为E组;疗效为显效的为F组、有效的为G组、无效的为H组.选择40例健康者作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3、T4、FT3、FT4、TSH水平.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A、B、C、D、E、G和H组与健康对照组,B组与A组,D、E组与C组,G、H组与F组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FT4、TSH水平升高,而T3、FT3,水平下降.而疗效为显效的F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T4、FT4、TSH水平升高和T3、FT3水平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龙熙德;郭毅;朱平安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