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贾璋林;谢煜楠;杨发达

关键词:标本, 溶血, 生化, 检测
摘要:目的 研究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取未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关的生化项目检验,然后通过搅拌使标本发生轻度溶血、重度溶血,并分离出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同的生化项目检验,对未溶血、轻度溶血及重度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度溶血标本对ALT、AST、TP、AMY、ALP、LDH、CK、CK-MB、HBDH、UREA、GLU、CRE、UA、LDHC、IP、Fe、Mg、Zn、K、Na、Cl的检验结果产生显著性的影响;标本重度溶血时,除对轻度溶血产生显著性影响的项目外,还对ALB、HDLC、APOA1、Ca、IgG的检验结果也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 标本溶血对大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 检验结果可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在分析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时,无论是检验人员还是临床医生均应将该项目的 统计学结果、实验允许误差、医学决定水平结合起来分析.同时以本单位实验室公布的受影响的实验项目为参考背景,才能大限度地利用溶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正确的分析.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及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致敏红细胞检出率.方法 检测临床诊断疑似AIHA标本135例.用Coomb's凝胶试剂卡对受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以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作对照.凝胶法阳性者用单特异性IgG和C3d凝胶试剂卡进行分型.结果 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19例,Coomb's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GDAT)阳性24例,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4份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标本进行IgG和C3d分型,其中IgG+C3d型7例(29%),IgG型13例(54%),C3d型4例(17%).结论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需洗涤红细胞,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检测致敏红细胞灵敏度优于试管法,在AIHA实验诊断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广平;骆宏;汪传喜;叶欣;夏文杰;戎霞;陈扬凯;邓晶;赵阳;丁浩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卡介苗(BCG)(40例),另一组膀胱灌注THP(40例),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BCG组和THP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2.5%(5/40)、14.0%(6/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而T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G组(χ2=9.565,P<0.01).结论 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作者:李锦秀;李家兵;张盼;林世庆;孙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取未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关的生化项目检验,然后通过搅拌使标本发生轻度溶血、重度溶血,并分离出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同的生化项目检验,对未溶血、轻度溶血及重度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度溶血标本对ALT、AST、TP、AMY、ALP、LDH、CK、CK-MB、HBDH、UREA、GLU、CRE、UA、LDHC、IP、Fe、Mg、Zn、K、Na、Cl的检验结果产生显著性的影响;标本重度溶血时,除对轻度溶血产生显著性影响的项目外,还对ALB、HDLC、APOA1、Ca、IgG的检验结果也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 标本溶血对大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 检验结果可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在分析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时,无论是检验人员还是临床医生均应将该项目的 统计学结果、实验允许误差、医学决定水平结合起来分析.同时以本单位实验室公布的受影响的实验项目为参考背景,才能大限度地利用溶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正确的分析.

    作者:贾璋林;谢煜楠;杨发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恶性疟疾所致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疟疾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32例确诊为恶性疟疾的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出现脓毒症者26例(81.25%),其中严重脓毒症19例(59.38%),脓毒症休克2例(6.25%).26例脓毒症常见表现为发热26例(100%)、心率大于90次/min 25例(96.15%)以及白细胞数改变23例(88.46%),其他依次为气促、高血糖、C反应蛋白增高.严重脓毒症合并器官功能障碍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肾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意识状态改变、低氧血症、腹胀以及低血压.31例(96.88%)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3.13%),死亡病例为脓毒症休克患者.结论 恶性疟疾原虫感染较易发生脓毒症,并极易发展为严重脓毒症,疟疾所致的严重脓毒症以血液系统损害、肾脏损害、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意识状态改变多见,如果发展为脓毒症休克则预后差.该病对青蒿琥酯的治疗效果好,及时使用青蒿琥酯清除疟原虫是预防脓毒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远煌;李剑萍;洪文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壳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核壳蛋白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野生型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L60V变异核壳蛋白(pEGFP-V60)和I97L变异核壳蛋白(pEGFP-L97)表达载体HepG2阳性细胞株复苏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核壳蛋白表达;TNF-α、Act-D诱导各种HepG2细胞株凋亡,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与caspase-8、caspag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pEGFP-WT组、pEGFP-V60组和pEGFP-L97组核壳蛋白表达基本相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pEGFP-C1细胞株相比,48 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偏低(P<0.01);4组细胞株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pEGFP-WT组caspase-8、cagpag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EGFP-V60和pEGFP-L97组,且三组表达均明显低于pEGFP-C1组.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核壳蛋白影响细胞内caspase-3,8表达有关.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王文琦;吴福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染料法识别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时出现假阴性的原因.方法 选择4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宫颈瘤周注射亚甲蓝,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SLN识别率为87.8%(43/49),灵敏度为81.8%,准确率为92%,假阴性率为18.2%.结论 本组假阴性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的途径、术前放疔、病理检测方法有关.

    作者:蒋燕明;李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人球凝胶法和试管法在疑难配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抗人球凝胶法和试管法在1例产生不规则抗体患者的配血试验应用情况,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同时使用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和抗体效价测定,比较两种方法在操作标准化和结果判读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结果一致,抗体效价凝胶法比试管法高1个滴度,凝胶卡结果更易判读.结论 凝胶法操作标准,结果清晰,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是标准化的血清学试验方法.

    作者:赵阳;罗广平;骆宏;陈扬凯;丁浩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犬空肠动脉栓塞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超选择性插管入犬空肠动脉分支后用聚乙烯醇(polybvinyi alcohol particles,PVA)颗粒栓塞,观察肠壁缺血坏死程度和范围,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44只犬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只):空肠动脉二级分支水平远端栓塞;B组(22只):空肠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栓塞.分别注入大小为150~250 μm(A1组6只,B1组6只)、355~500 μm(A2组8只,B2组8只)和710~1 000 μm(A3组8只,B3组8只)PVA颗粒.少量、缓慢、间断推注PVA,血流停滞时即停止.术后3、7、14 d,处死犬取出空肠行大体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5.5%.PVA颗粒量为5~10 mg.注入150~250 μm、355~500 μm、710~1 000 μm PVA颗粒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81.8%(9/11)、40.0%(6/15)、25.0%(4/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1.9%(13/21)、28.6%(6/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同一栓塞水平下,PVA颗粒越小则越易发生肠坏死.佳的栓塞水平在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PVA颗粒大小应选择710~1 000 μm.

    作者:唐郁宽;史瑞雪;陈勇;曾庆乐;陈广源;黄小英;李晶;邓炜;胡佩玲;曹筱莹;刘海英;陈汉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程度的关系.方法 慢性心衰患者(CHF组)85例,全部病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CHF组(心功能Ⅱ级)45例和重度CHF组(心功能Ⅲ~Ⅳ级)40例.另选同期心功能正常的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0)、震荡斜率(T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的T0均值比较,重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TS均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伴随CHF患者程度加重,HRT现象明显变钝减弱,其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的变化有关.

    作者:黄璐璐;吴子平;吴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8、sVCAM-1和VEGF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SLE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25例血清IL-18、sVCAM-1和VEGF的水平.结果 SLE组IL-18(521.23±134.29)pg/mL、sVCAM-1(1179.25±225.57)ng/mL、VEGF(198.85±41.96)pg/mL,较正常对照组IL-18(256.39±59.52)pg/mL、sVCAM-1(538.16±91.21)ng/mL、VEGF(125.62±32.15)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活动期SLE患者IL-18(687.44±158.60)pg/mL、sVCAM-1(1478.14±322.72)ng/mL、VEGF(236.25±48.62)pg/mL与非活动期组SLE IL-18(355.02±109.98)pg/mL、sVCAM-1(881.37±128.30)ng/mL、VEGF(160.47±35.79)pg/ml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SLE患者IL-18、sVCAM-1和VEGF水平增高,且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作者:黄镜招;刘瑞玉;钟伟强;巫远忠;张丽科;黄铁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328例慢性心衰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水平的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不同心功能患者之间的血浆BNP含量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1、0.55和0.59,P均<0.01).结论 BNP是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作者:池晓霞;陈剑雄;屠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生儿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探讨近年新生儿层流病房应用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系统回顾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4年接受机械通气>48 h的28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分析其VAP发病情况、痰培养病原学、药敏结果及治疗转归等.结果 近4年NICU的VAP发生率为15.68%,培养出致病菌株共32株,依次为缓症链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前两年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是缓症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近两年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尤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居多.以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为主要敏感药物,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普遍耐药.结论 近年VAP致病菌谱发生显著改变.以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为主,强调综合治疗,预防为主.尽早使用敏感药物.

    作者:方润婷;陈志凤;李锐钦;卢燕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输卵管妊娠患者22例(研究组)进行THL检查和治疗,选择同期输卵管妊娠30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记录研究组手术时间、后穹隆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诊断符合情况、手术并发症、对侧输卵管的通畅程度等:记录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THL平均手术时间(25.4±3.5)min;后穹隆穿刺成功率95.6%,20例与术前诊断符合,18例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对侧输卵管阻塞3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愈率有增加趋势.治愈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住院时间对照组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L在应用于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既具备了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势,又达到了经腹腹腔镜保守手术的效果,术中可以同时检查对侧输卵管的通畅度,为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和输卵管保守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邹敏;吕晓亮;胡小良;叶萍;张秀果;潘红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佐剂的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

    目的 比较IFN-γ和蜂胶作为佐剂鼻内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攻击的能力,探索两种佐剂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只,分别用20 μg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20 μg STAg+40 μg蜂胶、20 μg STAg+1 000 U IFN-γ或20 μg STAg+40 μg蜂胶+1 000 U 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14 d.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逐日观察小鼠存活情况.攻击后第43天处死全部存活小鼠,计算胸腺、脾指数,计数脑、肝组织速殖子.结果 STAg+IFN-γ组、STAg+蜂胶+IFN-γ组胸腺、脾指数显著高于STAg组(P<0.05);组织内速殖子虫荷显著降低(P<0.01),STAg+IFN-γ组小鼠脑、肝组织减虫率分别为57.00%和79.06%;STAg+蜂胶+IFN-γ组小鼠脑、肝减虫率分别为68.30%和79.06%.STAg+蜂胶组小鼠胸腺、脾指数有升高趋势,组织内速殖子虫荷降低,但与STA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抗弓形虫感染中,IFN-γ、蜂胶+IFN-γ的佐剂效果优于蜂胶,IFN-γ、蜂胶+IFN-γ辅助STAg显著提高小鼠胸腺、脾比重,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抵抗弓形虫的感染攻击,脑、肝组织速殖子虫荷显著减少.

    作者:刘成芳;殷国荣;赵云鹤;张卫国;刘红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疑难病例报告并文献析评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用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上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并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诊断.

    作者:唐皓;梁艳冰;徐嘉;陈志斌;李振宇;马中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结核菌素皮试(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的优异.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对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并和TB-PPD皮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1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50例TB-PPD皮试阳性(占50%),Elispot检测阳性20例(占2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05).结论 MTB特异性IFN-γ 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TB-PPD皮试要低,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在诊断MTB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献雄;杨倩婷;陈心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佛山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2007年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98株淋球菌检出PPNG 34株(34.7%),TRNG 63株(64.3%).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9%、96.9%和94.9%,未发现大观霉素及头孢曲松耐药株.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尤以青霉素为甚,其MIC50及MIC90均超过耐药标准的8倍和32倍.结论 大观霉素及头孢曲松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燕娃;潘洪亮;吴兴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人双特异性蛋白磷酸化酶Dusp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人双特异性磷酸化酶23(Dnsp23)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为Dusp23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纯化的原核表达Dusp23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待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满足融合需要,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Dusp2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将细胞株打人BALB/c小鼠腹腔制备腹水,用ProteinG亲合层析柱纯化所得腹水获得纯化抗体,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亲和力,并用亚型鉴定试纸条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利用纯化后的两株单克隆抗体对临床收集的肝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筛选到2株(N012和N013)可以稳定分泌人双特异性磷酸化酶23(Dusp23)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两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5 120和1:2 56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2 800,以肝癌细胞Hepc2和重组Dusp23蛋白为抗原,利用纯化后的两株抗体Western-blot鉴定结果均在预期位置出现阳性条带.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亚型鉴定N012和N013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型.两株抗体分别与临床肝癌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成功制备两株能特异性识别Dusp23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Dusp23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红延;杨学习;姚小艳;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奉节县91例麻风病联合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麻风病联合化疗(MDT)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麻风病患者按照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定期监测和长期随访.结果 91例患者完成化疗并治愈,MDT规则治疗率为100%,治愈率100%,平均临床治愈时间3年,全程细菌密度指数(B1)BT型年均下降0.6,BL、LL分别为0.58和0.63,疗程中发生麻风反应12例,新发畸残4例.治愈后监测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通过对91例麻风患者联合化疗疗效观察,MDT疗效确切,疗程短,复发低,是治疗麻风病的有效方法.应加强麻风病的联合化疗,提高规则治疗率.及时处理麻风反应,减少畸残,治愈患者.

    作者:雷兵;刘学刚;廖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三聚氰胺毒性作用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含氮量高,多用于生产塑料和肥料,也可用于制造药用胶囊.在动物饲料和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可提高饲料的氮含量,造成受检样品蛋白质含量高的伪象.但动物实验证明:大鼠和小鼠长期摄人三聚氰胺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肾功能紊乱,严重的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2008年,我国发生了奶粉因掺杂了三聚氰胺而导致婴儿患肾结石甚至死亡的事件,三聚氰胺对食品安全的严重影响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就有关三聚氰胺毒性作用及对食品安全影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

    作者:吴晓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