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晓霞;陈剑雄;屠洪
目的 分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特征,为预防HI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广东省CDC门诊寻求VCT服务的人群进行检测前咨询并填写个案登记表,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其特征及艾滋病病毒
作者:刘芳兰;曾常红;孟瑞琳;谢雪妹;沈少君;曾利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军团菌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引起.与传统的军团菌检测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有效.分子分型对军团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嗜肺军团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流行病学分型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林云万;陈守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超选择性插管入犬空肠动脉分支后用聚乙烯醇(polybvinyi alcohol particles,PVA)颗粒栓塞,观察肠壁缺血坏死程度和范围,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44只犬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只):空肠动脉二级分支水平远端栓塞;B组(22只):空肠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栓塞.分别注入大小为150~250 μm(A1组6只,B1组6只)、355~500 μm(A2组8只,B2组8只)和710~1 000 μm(A3组8只,B3组8只)PVA颗粒.少量、缓慢、间断推注PVA,血流停滞时即停止.术后3、7、14 d,处死犬取出空肠行大体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5.5%.PVA颗粒量为5~10 mg.注入150~250 μm、355~500 μm、710~1 000 μm PVA颗粒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81.8%(9/11)、40.0%(6/15)、25.0%(4/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1.9%(13/21)、28.6%(6/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同一栓塞水平下,PVA颗粒越小则越易发生肠坏死.佳的栓塞水平在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PVA颗粒大小应选择710~1 000 μm.
作者:唐郁宽;史瑞雪;陈勇;曾庆乐;陈广源;黄小英;李晶;邓炜;胡佩玲;曹筱莹;刘海英;陈汉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治理珠江水体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后航道和西航道底泥24宗,检测和分析其中重金属(镉、总铬、铅、铜、锌、镍、砷、汞)的含量.结果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评价,除砷和铅外,其他受测重金属的超标率均超过60%.镉和镍更是达到了100%,超标率从大到小分别为:镉、镍>锌>总铬>汞>铜>砷>铅.结论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对珠江水体的质量构成威胁.
作者:李小晖;钟嶷;刘世强;刘查田;郭重山;杨轶戬;周自严;刘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D-半乳糖胺和脂多糖导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理.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使用D-半乳糖胺(D-GaIN,1 250 mg/kg)和脂多糖(LPS,200 μg/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研究肝衰竭大鼠血清和肝匀浆的各种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使用1 250 mg/kg的D-GaIN和200 μg/kg的LPS腹腔注射能够导致大鼠出现急性致死性的肝损伤,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显著升高;大鼠肝组织中GSH、GR和SOD降低,MDA、NO、T-NOS和iNOS升高;与正常大鼠的肝匀浆蛋白分离图相比,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的1峰升高较明显,5峰、6峰降低较明显.结论 使用1 250 mg/kg的D-GaIN和200 μg/kg的LPS腹腔注射能够制备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其发病机理可能与D-GaIN和LPS能够促进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等大量的产生,促进机体过度的氧化反应及氧化产物的产生,导致肝组织中某些分子量范围内蛋白的增加及另外一些分子量范围内蛋白的减少有关.
作者:朱海鹏;高志良;谢婵;郑玉宝;彭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 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通过发热病人血检和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使用回归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广东参加疟疾联防的6个地级市16年共发现流动人121疟疾病例32 233例,其中归属广东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2 401例;归属海南省籍流动人13疟疾病人有11 224例:归属广西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4 253例;归属其它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14 355例.32 233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输入性恶性疟有47例,其余32 186例为间日疟.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共有病例7 183例,血检阳性率为2.75%;流动人口中的外来人员共有病例25 050例,血检阳性率为2.19%;两者血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职业的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野外作业与室内作业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2-2007年广东省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连续16年的疟疾联防,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得到控制,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广东省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作者:林荣幸;张贤昌;王金龙;阮彩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2005-2008年本院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用MieWalK 40进行细菌的鉴定,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Whonet 5.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3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来自痰占76.3%(103/135),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80.0%(108/135);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替卡西林/棒酸36.3%、氯霉素57.8%、头孢他啶64.4%、左氧氟沙星75.6%、复方新诺明77.0%及米诺环素100.0%.结论 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分布以ICU为主,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李玉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为探讨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构建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以pGM-T/HBx-d382和pGM-T/HBx-d43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含EcoR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的HBx基因片段.HBx基因PCR扩增产物与载体pET-28a(+)经双酶切、连接,形成重组DNA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卡那霉素筛选、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筛选出重组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pET-28a(+)/Hax-d382和pET-28a(+)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前后HBx基因片段序列一致.结论 pET-28a(+)/HBx-d382和pET-28a(+)/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平安;祝玲玲;黄巧梅;侯周华;谭萍;赖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特征,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三峡库区调查流动人口的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调查流动人口1 416人,其中返乡人员792人,疫区来渝人员624人.返乡人员流动原因以外出务工为主,疫区来渝人员以经商为主;流动人口血清学阳性率为3.04%,其中返乡人员、疫区来渝人员分别为4.04%、1.76%;来自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分别为3.60%、1.33%,来自非流行省未发现阳性.流动人员主要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分别占33.40%、17.44%、10.52%;血清阳性率以江西、江苏、湖北高,均超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来源、可疑感染地区与血清学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返乡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显著高于疫区来渝人员(χ2=9.00,P<0.01),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地区(χ2=6.99,P<0.01).结论 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存在血吸虫感染情况,主要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重点监测来自库区周边省份的流动人员.特别是返乡人员.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肖邦忠;罗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取未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关的生化项目检验,然后通过搅拌使标本发生轻度溶血、重度溶血,并分离出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同的生化项目检验,对未溶血、轻度溶血及重度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度溶血标本对ALT、AST、TP、AMY、ALP、LDH、CK、CK-MB、HBDH、UREA、GLU、CRE、UA、LDHC、IP、Fe、Mg、Zn、K、Na、Cl的检验结果产生显著性的影响;标本重度溶血时,除对轻度溶血产生显著性影响的项目外,还对ALB、HDLC、APOA1、Ca、IgG的检验结果也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 标本溶血对大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 检验结果可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在分析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时,无论是检验人员还是临床医生均应将该项目的 统计学结果、实验允许误差、医学决定水平结合起来分析.同时以本单位实验室公布的受影响的实验项目为参考背景,才能大限度地利用溶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正确的分析.
作者:贾璋林;谢煜楠;杨发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近年新生儿层流病房应用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系统回顾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4年接受机械通气>48 h的28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分析其VAP发病情况、痰培养病原学、药敏结果及治疗转归等.结果 近4年NICU的VAP发生率为15.68%,培养出致病菌株共32株,依次为缓症链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前两年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是缓症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近两年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尤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居多.以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为主要敏感药物,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普遍耐药.结论 近年VAP致病菌谱发生显著改变.以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为主,强调综合治疗,预防为主.尽早使用敏感药物.
作者:方润婷;陈志凤;李锐钦;卢燕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抗人球凝胶法和试管法在1例产生不规则抗体患者的配血试验应用情况,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同时使用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和抗体效价测定,比较两种方法在操作标准化和结果判读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结果一致,抗体效价凝胶法比试管法高1个滴度,凝胶卡结果更易判读.结论 凝胶法操作标准,结果清晰,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是标准化的血清学试验方法.
作者:赵阳;罗广平;骆宏;陈扬凯;丁浩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核壳蛋白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野生型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L60V变异核壳蛋白(pEGFP-V60)和I97L变异核壳蛋白(pEGFP-L97)表达载体HepG2阳性细胞株复苏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核壳蛋白表达;TNF-α、Act-D诱导各种HepG2细胞株凋亡,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与caspase-8、caspag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pEGFP-WT组、pEGFP-V60组和pEGFP-L97组核壳蛋白表达基本相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pEGFP-C1细胞株相比,48 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偏低(P<0.01);4组细胞株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pEGFP-WT组caspase-8、cagpag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EGFP-V60和pEGFP-L97组,且三组表达均明显低于pEGFP-C1组.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核壳蛋白影响细胞内caspase-3,8表达有关.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王文琦;吴福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及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致敏红细胞检出率.方法 检测临床诊断疑似AIHA标本135例.用Coomb's凝胶试剂卡对受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以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作对照.凝胶法阳性者用单特异性IgG和C3d凝胶试剂卡进行分型.结果 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19例,Coomb's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GDAT)阳性24例,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4份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标本进行IgG和C3d分型,其中IgG+C3d型7例(29%),IgG型13例(54%),C3d型4例(17%).结论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需洗涤红细胞,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检测致敏红细胞灵敏度优于试管法,在AIHA实验诊断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广平;骆宏;汪传喜;叶欣;夏文杰;戎霞;陈扬凯;邓晶;赵阳;丁浩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人双特异性磷酸化酶23(Dnsp23)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为Dusp23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纯化的原核表达Dusp23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待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满足融合需要,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Dusp2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将细胞株打人BALB/c小鼠腹腔制备腹水,用ProteinG亲合层析柱纯化所得腹水获得纯化抗体,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亲和力,并用亚型鉴定试纸条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利用纯化后的两株单克隆抗体对临床收集的肝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筛选到2株(N012和N013)可以稳定分泌人双特异性磷酸化酶23(Dusp23)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两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5 120和1:2 56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2 800,以肝癌细胞Hepc2和重组Dusp23蛋白为抗原,利用纯化后的两株抗体Western-blot鉴定结果均在预期位置出现阳性条带.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亚型鉴定N012和N013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型.两株抗体分别与临床肝癌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成功制备两株能特异性识别Dusp23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Dusp23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红延;杨学习;姚小艳;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沙眼衣原体室间质量评价,了解广州市性病实验室检测沙眼衣原体总体水平.方法 发放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物,要求做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 61家参与单位中,优秀39家(63.9%),合格10家(16.4%),一般10家(16.4%),不及格2家(3.3%).结论 性病实验室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加强实验室室内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性病实验室整体水平.
作者:曹文苓;梁艳华;叶兴东;李平;黎小东;吴德标;黄雪梅;汤少开;张莉;毕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用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上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并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诊断.
作者:唐皓;梁艳冰;徐嘉;陈志斌;李振宇;马中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结核菌素皮试(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的优异.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对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并和TB-PPD皮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1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50例TB-PPD皮试阳性(占50%),Elispot检测阳性20例(占2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05).结论 MTB特异性IFN-γ 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TB-PPD皮试要低,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在诊断MTB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献雄;杨倩婷;陈心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输卵管妊娠患者22例(研究组)进行THL检查和治疗,选择同期输卵管妊娠30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记录研究组手术时间、后穹隆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诊断符合情况、手术并发症、对侧输卵管的通畅程度等:记录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THL平均手术时间(25.4±3.5)min;后穹隆穿刺成功率95.6%,20例与术前诊断符合,18例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对侧输卵管阻塞3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愈率有增加趋势.治愈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住院时间对照组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L在应用于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既具备了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势,又达到了经腹腹腔镜保守手术的效果,术中可以同时检查对侧输卵管的通畅度,为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和输卵管保守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邹敏;吕晓亮;胡小良;叶萍;张秀果;潘红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颈癌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宫颈癌的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早期宫颈癌超声多无阳性发现,随着癌肿的进展,宫颈癌的超声表现有:宫颈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宫颈肿块、宫腔积液;宫体、阴道受侵,宫旁浸润,盆腔脏器侵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宫颈癌病灶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颈癌的主要价值是观察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协助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
作者:陈茹;李活霞;林剑英;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