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在结肠吻合中的应用

李旺林;曹杰;唐伟镖

关键词:吻合环, 结肠, 吻合术, 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可降解环 (BAR)进行结肠吻合的手术技巧. 方法应用 BAR 27例行结肠切除术的患者行结肠吻合, 46例手工吻合, 观察手术时间, 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吻合环吻合组患者全部成功吻合, 手工吻合组出现 1例吻合口漏, 2例吻合口狭窄.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涨改善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用 BAR行结肠吻合, 操作简单方便、吻合可靠, 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恢复快.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蚊伊蚊经卵传递登革2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证明白蚊伊蚊亲代能够经卵传递登革 2型病毒给子代,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病毒毒力呈逐渐增强趋 势.方法采用套式 PCR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一代至子四代卵内登革病毒结合 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及 TCID50法滴定病毒滴度.结果白蚊伊蚊能经卵传递 DEN-2, 至少可传四代以上;且在传代中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结论实验证明白蚊伊蚊对登革 2型病毒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在维持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秀玲;黄炯烈;郑小英;吴瑜;王玲;潘实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肌肌钙蛋白I酶联荧光免疫定量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酶联荧光免疫定量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颁布的<定量临床检验方法的初步评价;批准指南 (EP10-A)>提供的方法,按特定的顺序连续 5d测定高、中、低浓度标准品中的 cTnI,对 MINI VIDAS测定 cTnI的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当标准品中的 cTnI浓度为 0.602μ g/L、 7.911μ g/L、 15.22μ g/L时, cTnI测定的回归方程为 Y=1.02X-0.12,相关系数 r2=0.9999;绝对偏差分别是-0.06μ g/L、-0.09μ g/L、 0.18μ g/L;总不精密度分别是 7.22%、 2.17%、 1.62%.结论 MINI VIDAS酶联荧光免疫定量测定 cTnI方法的检测性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忠民;高国贞;高月亭;黄慧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查清梅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水源水质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规范> (2001)检验,依<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结果大多数农村居民 (94.03% )饮用浅层地下水,以井水、山泉水和手摇井为主.少部份居民 (5.97% )仍饮用不卫生的库、塘、河、沟等地表水源. 75.95%水源符合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Ⅰ、Ⅱ级水质.结论梅县水源水质自然本底良好,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污染,水源选择、卫生防护等方面还有缺陷.建议不宜饮用库、塘、河、沟等地表水源,加强水源防护及净化消毒水质.

    作者:黄念先;肖奎光;刘思强;周志汀;巫卓英;熊杏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江门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江门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该市制定今后的人体寄生虫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采取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共调查 1 530人,查出肠道寄生虫 5种,共有 521人感染,总感染率为 34.05%,其中华支睾吸虫、钩虫、鞭虫、蛔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27.18%、 6.67%、 0.85%、 0.33%和 39.15%.结论经过多年的努力,江门市的寄生虫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华支睾吸虫和蛲虫的感染率还很高,今后要加强这两虫种的防治工作.

    作者:周悦亮;李凤玲;区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患关系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福州市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口腔原虫感染情况以及与口腔疾患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提高检出齿龈内阿米巴 (Eg)的方法.方法采用 locke液培养法与直接涂片法检测口腔原虫并进行比较,记录学生的牙龈出血与龋齿情况.结果学生的总感染率为 57.58%,其中大学生的 Eg感染率 (71.15% )依次高于中专生 (53.49% )、初中生 (42.47% ), 小学生 (39.13% )低.用 locke液培养 Eg检出率 (71.15% )明显较直接涂片法 (44.87% )高 (P< 0.005).牙龈出血和龋齿的口腔疾患者的口腔原虫感染率 (80.62% )较口腔健康者 (39.41% )高 (P< 0.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口腔原虫感染增高,普查或个体检查时采用 locke液培养法可提高检出率,口腔疾患的口腔原虫感染率较健康人群高,提示 Eg感染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牙周病.

    作者:陈豪;魏雪英;刘光英;李存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目的了解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 方法制定统一的现场调查方案,对工程区涉及的 8个市县试点疫区人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国土面积及近 4年内血吸虫病疫情及螺情资料进行收集立档建库. 结果工程区涉及 3个市、县、区,现有钉螺面积 15.81万 m2,血吸虫病人 105人.补水区涉及 5个市、县、区,现有钉螺面积 130.5万 m2,血吸虫病人 2 510人.整个工程区渠道流域路线大部分地域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且疫情较轻.结论工程区仍然存在着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因素和地域条件,如果没有按血防措施的要求去实施,局部爆发血吸虫病流行是可以发生的.

    作者:戴裕海;黄水生;刘建兵;廖洪义;蒋勇;何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海市南汇区人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南汇地区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方法选择 5个点,以整群抽样的常住人群为调查对象,粪便检查肠道寄生虫、以血清学检测绦囊虫、特殊人群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对 424人进行绦囊虫调查,阳性率 0.24%;弓形虫血清学检测 117人,阳性率 1.71%;肠道寄生虫调查人数为 1 719人,感染人数 62人,感染率为 3.61%,其中蛔虫的感染率为 0.58%,鞭虫为 2.50%, 钩虫为 0.12%, 蓝氏贾第鞭毛虫为 0.64%,蛲虫为 0; 男女性别的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别 (χ 2=1.68, P >0.05);年龄组感染率以 7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为高,达 6.67%;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以农民为高;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以文盲的感染率为高,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结论经过反复防治,人体寄生虫感染率有了明显的下降,防治的重点人群已由学生转为农业人群,年龄组由低龄转向 50岁以上人群.寄生虫感染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有关,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卫生意识、改变生活习惯等以控制寄生虫的感染.

    作者:宋海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Sj16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构建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Sj)Sj16基因重组杆状 病毒.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提取总 RNA,通过 RT- PCR扩增出 Sj16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到载体 pET30a(+ )中,通过 PCR将 Sj16基因连同 pET30a(+ )多克隆位点下游的 6× His· Tag一起扩增出来,插入 donor载体 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杆状病毒 donor载体 pFastBacHTa- Sj16- His,转化大肠杆菌 DH10Bac- GFP进行转座,提取重组 Bacmid,用 Lipofectin法转染昆虫细胞 Sf9使其包装成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结果构建了含日本血吸虫 Sj16基因的重组 Bacmid- GFP- Sj16- His,转染 Sf9细胞后,获得了有感染力的重组杆状病毒. 结论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 Sj16基因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重组 Sj16蛋白表达和 Sj16基因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胡少敏;王海;阮志燕;余新炳;吴忠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测定结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结果判断标准.方法对餐 (饮 )具消毒效果监测的大肠菌群检测纸片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将纸片以无菌状态转入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用发酵法来证实其大肠菌群的阴阳性.结果按 GB14934-94判断纸片法大肠菌群的阴阳性,其灵敏度为 73.6%,特异度为 98.8%;若按作者提出的标准进行判断,其灵敏度为 98.2%,特异度为 89.8%.结论二者比较灵敏度有显著性差异.消毒剂的残留可能是导致结果判断出偏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完善纸片法测大肠菌群的判断标准,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大肠菌群的真实情况.

    作者:卢崇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内镜下粘膜内注射联合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

    目的观察内镜下粘膜内注射联合奥曲肽序贯治疗 dieulafoy病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均经内镜确诊 dieulafoy病,先以高渗盐水、肾上腺素 (HSE)液行病灶粘膜内注射,再以 50μ g/h的剂量持续静滴 7d.结果 14例经该方法治疗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 93.3%, 1例再发出血,再出血率为 6.7%.结论内镜下粘膜内注射联合奥曲肽的序贯疗法能有效永久性地控制 dieulafoy病,并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李明;黄仕洲;甘少光;严衍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BV大分子表面蛋白基因真核重组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包含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大分子表面蛋白基因的重组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免 疫以及对宿主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p38等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 2对寡核苷酸引物,以 adr亚型 HBV质粒 pHBV DNA为模板,采用 PCR法分别扩增 HBV 大分子表面蛋白基因 (preS1/S2/S基因 )片段;用 HindⅢ和 BamH I双酶切后,连接到质粒 pcDNA3.1(+ )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 DH5α,分别用上述内切酶双酶切及 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鉴定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 HBV 大分子表面蛋白基因的重组载体.

    作者:李志刚;杨林;江元森;顾琳;姚集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呼吸系统疾病中SE-选择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SE-选择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141例临床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血清的 SE-selectin水平.结果对照组 E-选择素含量为 (23.85± 3.18)ng/ml; 各病理组血清 SE-selec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组的血清 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01). 结论 SE-选择素检测可为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观察和判断炎症的轻重、病程的严重程度提供新的诊断指标,尤其对动态观察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时更有价值.

    作者:刘凌;陈晓红;梁莉红;李结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云南省人体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旋毛虫病在云南省流行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以往人体感染和动物感染程度确定轻、中、重流行区,采用 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共调查 10个县, 20个点的 10 109人份血清,血清阳性人数 852,阳性率 8.43%,以陇川县血清阳性率高 25.87%,文山县血清阳性率低 1.00%; 30~ 40岁中青年组阳性率较高 10.64%,血清学阳性率年龄大 79岁,小 2岁;血清学阳性与地区、年龄、居住地、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和用不洗砧板切熟食等生活、行为习惯的关系具有统计学差异 (χ 2=767.64、χ 2=65.66、χ 2=9.435、χ 2=22.19, P< 0.005),男女性别与血清学阳性无统计学差异 (χ 2=0.851, P >0.005). 结论旋毛虫病为我省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卫生宣教,健全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制度.

    作者:汪丽波;杜尊伟;王学忠;董莹;姜进勇;李菊升;刘慧;李春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SARS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 SAR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登记 122例 SAR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及其动态变化,建立数据库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为主, 42例( 34.4%)有明确的 SARS患者接触史,其中以医院和家庭接触为主.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为发热 (116例, 95.1% )、寒颤 (37例, 30.3% )、咳嗽 (90例, 73.8% )、咳痰 (78例, 63.9% )、全身酸痛 (33例, 27% )和呼吸困难 (14例, 11.5% ).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者有 81例 (66.4% ),低于正常上限者 35例 (28.7% ),高于正常上限者 6例,其中 61例 (50% )的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在住院过程中,共有 34例 (27.9% )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上限 ( >10 000/mm3);入院时 91例 (74.6% )胸片病灶为云雾状, 76例 (62.3% )有致密阴影, 7 例有肺实变,所有病例无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气肿, 82.8%的病例于入院后平均 (9.17± 5.05)d病灶开始吸收; 47例应用过糖皮质激素; 34人接受无创通气, 8例接受有创通气; 32例次出现肝、肾、心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和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等并发症, 6例死亡. 结论 SARS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和呼吸困难,易出现低氧血症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

    作者:罗一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天然抗原分子的柱层析分离纯化与鉴定

    目的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 (AWA)和未成熟虫卵 (SIEA)可溶性抗原中的单一蛋白,为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预防提供新的抗原分子.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成虫和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 SDS- PAGE及银染色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得到了三种不同大小血吸虫分子抗原 AWA18 000u, SIEA42 000u, SIEA130 000u.结论实验证明柱层析法是一种快速分离纯化血吸虫单一组分抗原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先楚;汪世平;周松华;姜孝新;吕志跃;徐绍锐;肖小芹;曾少华;余俊龙;戴橄;李文凯;吴仕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鼠过继转移致敏小肠IEL抗弓形虫感染

    目的研究分离自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点的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过继转移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 5× 104个 /只或未感染,作为供体提供 IEL.同品系受体鼠分为实验组 (IEL7组、 IEL9组、 IEL11组、 IEL13组和 IEL15组 )和对照组 (IEL0组 ),每组 6只小鼠.受体鼠经尾静脉分别接受分离自供体鼠经速殖子感染后第 7、 9、 11、 13、 15天的致敏 IEL或未致敏的 IEL 3× 105 /0.2 ml只.各组小鼠过继转移后第 4天,用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攻击,攻击后第 13天分离纯化脑、肺、脾组织弓形虫速殖子并计数,测定肠液 IgA含量.结果致敏 IEL过继免疫可使受体鼠脑、肺、脾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显著减少,接受感染后第 13天 IEL的小鼠组织内速殖子数减少为显著 (P< 0.01)脑、肺和脾组织内速殖子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 81.13%, 58.43%和 70.97%.致敏 IEL过继转移使肠道 IgA水平升高, IEL11组和 IEL13组显著高于 IEL0组 (P< 0.01).结论致敏 IEL过继转移能上调肠道黏膜的免疫应答,导致黏膜特异性 IgA分泌增加,诱导黏膜抗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IEL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致敏的时间依赖性,感染后第 13天分离的致敏 IEL对弓形虫感染具有大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红丽;殷国荣;沈嬿琼;元海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目的获取日本血吸虫(Sj)精氨酸酶(ARG)新基因的DNA编码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实验验证ARG基因编码序列的完整性.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成虫 DNA做模板,PCR扩增 ARG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并测序;根据Sj ARG基因已扩增的 DNA序列设计2条巢式引物,用TaKaRa LA Taq PCR Cloning in vitro Kit,扩增 Sj AR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对已扩增得到的序列进行 TATA盒的寻找以分析启动子序列的位置,实验验证我们曾获取的 Sj ARG新基因编码序列的完整性. 结果 扩增得到长约 1 000bp ARG基因 DNA序列 , Sj ARG基因 DNA序列内没有内含子,与 cDNA序列完全一致.对启动子序列扩增后,得到一略大于 250bp的序列,测序后分析发现其中有 36bp与 ARG基因 DNA序列的 5′端重叠.因此 ,将精氨酸酶基因的 DNA序列又向前延伸了 221bp,与前面得到的序列拼接后得到一条 1 486bp的总序列,将该序列在 NCBI上进行 ORF的寻找发现其长的 ORF达 1 164bp,起始密码子在第 156位,终止密码子在第 1 319位 ,该起始密码子前 32位为 TATA盒的位置.因此,确定该 Sj ARG基因全长 cDNA编码序列长应为 1 164bp.结论 成功扩增获得了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编码区的 DNA序列,其不含有内含子;并扩增得到了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从而获得了 Sj ARG基因真正的全长 cDNA序列,为进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孜;余新炳;吴忠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探索现代本科教学模式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现代本科教学模式,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方法在广州医学院 2001级临床、检验、影像医学专业本科寄生虫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合理优化教师队伍、重新设置教学内容、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结果现代本科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此种模式具有获得知识量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等特点.结论寄生虫学教学中采用现代本科教学模式为高校培养造就出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途径.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州化妆品生产车间空气尘埃粒子的特征

    目的探索化妆品生产车间空气尘埃粒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和不同生产车间的分布情况,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 GMP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州市采用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的化妆品厂 11家 (以下简称净化厂 )和非采用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的化妆品厂 13家 (以下简称非净化厂 ),分别在不同生产时间、不同季节和不同生产车间的情况下,分析车间空气中 0.3、 0.5、 1、 2、 3、 5μ m尘埃粒子数的分布情况,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净化厂和非净化厂在生产中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尘埃粒子污染 ;净化厂空气中尘埃粒子在季节上基本无统计学意义,非净化厂季节上主要以中、大颗粒粒径尘埃粒子 (1、 2、 3、 5μ m)有统计学意义,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生产车间中净化厂以配制间、配料间和分装间产生的尘埃粒子浓度相对较高,非净化厂以配制、卫生通道、更衣室产生的尘埃粒子浓度相对较高.结论加强配制间、分装间和卫生通道的卫生管理,注意产品制作过程的密封工作,并改善制作和灌装设备;加强非净化厂生产过程的通风排气;制订洁净度标准,应不需考虑季节之分.

    作者:钟嶷;马林;郭重山;李小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州开发区企业职工肝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开发区企业职工肝病发病情况,协助企业做好肝病防治工作,防止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方法对 1 638例被检者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中 HBV的抗原抗体.对其中 242例办公室人员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脏和胆囊.结果 HBsAg阳性率为 9.83%,男性为 10.97%,女性为 5.93%. ALT异常的发病率为 4.88%,其中不明原因的占 71.25%.超声诊断仪发现肝病的发病率为 16.94% (其中脂肪肝 12.4%、肝囊肿 0.83%、肝胆结石 1.65%、胆息肉 0.83%和胆囊炎 1.24% ),与 HBsAg阳性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001).结论企业职工各种肝病的检出率高,应做好肝病防治工作.

    作者:叶华清;陈茂招;黄莉;李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