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为苟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简单快捷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以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产儿科协作,相互密切配合,早期干预胎儿官内缺氧状态.对78例窒息新生儿以保暧,负压吸引鼻、口腔内分泌物以畅通气道后,及时进行口时口鼻人工呼吸,必要时改用气囊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辅以心外按压或兴奋呼吸中枢药物,自主呼吸恢复后以鼻导管给氧、并药物综合治疗.结果 复苏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少,远期愈后好.随访2~15年,生长发育并行智力筛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产时监护,产儿科协作,发生窒息后争取新生儿复苏时间,规范新生儿复苏操作方法,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复苏质量,是提高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和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李安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不可预见性的安全因素多.如何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就成了护理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影响新生儿护理安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卢艳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腹部外伤大出血急诊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外伤大出血抢救过程中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特殊器械的管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28例患者中有1例术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综合征,经及时抢救,无生命危险.其余手术配合成功,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部外伤大出血急诊手术对手术室的配合要求高,护士必须在术前完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熟悉手术器械及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手术配合的操作步骤,才能保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晏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2例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使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22例股骨多段骨折.结果 随访6~25个月.优16例,良3例,一般2例,较差1例.结论 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较为复杂的股骨多段骨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保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前,已公认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肾源的不足及活体亲属供肾的优点,使得亲属供肾移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2001~2007年共实施活体亲属肾移植16例,通过对16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并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穿孔所致的腹膜炎有时很难鉴别,术前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手术探查后才能诊断.我院1997~2007年共手术治疗女性化脓性输卵管炎9例,其中未婚6例,术前均误诊为穿孔性阑尾炎.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王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肺癌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一的恶性肿瘤,很多肿瘤在被临床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
作者:曹向明;赵韬;魏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广大患者用药安全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作者:苏华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晚期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 对32例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并有可测量病灶、多程化疗后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给予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8 d,环磷酰胺1.2 g/m2静脉滴注,第2~4 d,21 d为1周期,平均2~4周期.结果 32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4例,进展(PD)10例,有效率(CR+PR/总例数)25.0%(8/32),临床受益率(CR+PR+SD/总例数)68.8%,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1年生存率31.3%.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其发生率为90.6%,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9.4%.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结果为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晚期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钱文军;刘少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施行人工流产会给女性机体及生殖功能带来一定不良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月经、自然流产、内异症、不孕症、宫颈粘连、宫外孕、再次妊娠的并发症等[1].为了减少孕妇的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合并症,本文对我站从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人工流产75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余倩倩;刘菊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定喘汤配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221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病毒、解痉平喘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定喘汤.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定喘汤配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提高有效治疗率,临床可以采用.
作者:李须尧;谢东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妊娠梅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响妊娠结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7年来98例妊娠梅毒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妊娠梅毒发生率为4.1%o.98例予抗梅毒治疗有效.64例新生儿血清和脐带血梅毒常规检查,8例呈阳性.经治疗随访2~7月转阴.结论 早期、有效、规范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吴振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奥扎格雷钠血栓通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采用红花注射液静滴.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基本治愈率53.3%;对照组分别为83.3%和33.3%.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作者:梁国红;韩燕;吴勇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补体C3、B因子水平的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作腹水检查和细菌培养,并同时作血清补体C3、B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补体C3、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补体C3、B因子的测定,有助于鉴别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作者:周杰;李德昌;丘可清;谢鸿恩;范红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寻找抗癫痫作用强.毒性更低的新抗癫痫药物.方法 本文设计了以取代苯胺为原料,经酰化、缩合、氯代、环合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7-取代-5-苯基-[1,2,4]三氮唑[4,3-a]喹啉衍生物.结果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定了化学结构.结论 此方法合成路线简单,产物易分离.
作者: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感染是造成癌症病人发生并发症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正常人比较,晚期肝癌病人的免疫系统通常受到压抑(immuno-suppressant)[1],晚期肝癌病人因接受具细胞毒性化学治疗或其他支持治疗,会导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发生改变,使得原本受到抑制的免疫功能更差,因而发生感染的机会也增加,病情也会加重,患者常会感到更加沮丧、对治疗没信心、无助及对死亡的恐惧.为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现对我院2005~2006年发生感染20例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萍;蓝珍玲;岳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全麻病人苏醒期给予吸痰等刺激是否会缩短苏醒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苏醒前有刺激组(Y组)30例,于全麻停药后病人苏醒前定时给予刺激;苏醒前无刺激组(W组)30例,全麻停药后病人苏醒前不给任何刺激.分别记录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Y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W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麻病人苏醒期给予吸痰等过多刺激不仅不能缩短苏醒时间,还会增加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不宜提倡.
作者:李宁;郭影靓;薛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根据AO分型:C1型2例、C2型7例、C3型9例.结果 术后随访6~24月,平均7.2月.依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好.
作者:凌强;邓高荣;吴炳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单次肌肉注射甲氨喋呤并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仅给予单次肌肉注射甲氨喋呤.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90.48%(38/42),对照组成功率79.41%(27/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I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简便价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维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阴性结石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T扫描未诊断结石,但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证实有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资料.结果 3例能发现比较肯定的胆总管结石征象,4例可作出提示性诊断,仅1例只见胆总管扩张而无其他发现.结论 使用窄窗观察薄层靶重建图像有利于发现胆总管阴性结石.
作者:阳明;储松;彭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