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宝安区1984~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马智超;魏祖光;周小峰;余家磷;叶少辉;黄振宇;朱元芳;詹志强;吴泰顺;常改凤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宝安区 1984~ 2003年疫情汇编和统计局历年人口年鉴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结果在 20年中病毒性肝炎发病 9 283例,平均发病率为 74.25/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 82.4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10~ 39岁.结论 1984~ 2003年宝安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以提高免疫水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某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CoV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动物市场从业人员 SARS- CoV感染状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某动物市场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观察,并对市场从业人员进行血清学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 293份,其中男性 209例,女性 84例. SARS- CoV抗体阳性率为 27.3%,接触动物类别和 SARS- CoV感染情况有关,各类人员的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主营野生畜类者、市场管理部员工、主营家禽家畜类者、主营野生蛇类者和主营冷冻食品类者.另外环境较差的第二、三通道从业人员 SARS- CoV抗体阳性率也较高. 结论初步发现经营动物的种类是 SARS- Co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动物市场从业人员 SARS- CoV感染与环境因素可能也有关系.

    作者:邹晓忠;顾菁;徐慧芳;张周斌;高阳;郭荣同;吴石均;高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γ干扰素对Bel-7402细胞株Fas/FasL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γ干扰素对肝癌细胞 Bel- 7 402 Fas/ 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γ干扰素对 Bel- 7 402肝癌细胞株进行处理,不同时间免疫组化法观察 Fas/ FasL表达的改变,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γ干扰素对肝癌细胞 Bel- 7 402 Fas/FasL表达随时间和浓度的不同呈动态的变化.γ干扰素 100U/ml时 FasL的表达表现为一过性升高, 24h到顶峰,阳性率(+++), Fas 只有微弱表达,二者差异显著( P《 0.01).γ干扰素浓度升高后, Fas 的表达升高, 500U/ml 24h时达到顶峰,阳性率(+++),与 100U/ml和 250U/ml组 Fas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1).阳性单位( PU)的变化也大致呈此规律.结论γ干扰素对 Bel- 7 402细胞的 Fas/FasL都有明显的上调,并与γ干扰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相关性.

    作者:刘琦;马桂璋;马佩球;朱科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水平与梗死面积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梗死面积不同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测定 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 NO及 GMP- 140水平, 并分别和 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同时将脑梗死的血浆 NO及 GMP- 140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 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血浆 NO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明显负相关( P《 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 GMP- 14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血浆 GMP- 140含量与梗死灶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NO和 GMP- 140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 (r=0.067,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 NO及 GMP- 140水平的测定,对估计梗死灶面积与病情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丹;朱浩佳;卢岑;王小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黏膜免疫及其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和黏膜免疫的佐剂应用现状以及黏膜疫苗在人体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作者:甘慧泉;吴忠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六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兔、鸭 (含雏鸭 )、羊、鸡、狗、鸽 6种动物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取上述动物的粪便 292份,用金胺-酚-改良抗酸复染法染色,镜检卵囊. 结果检查的 6种动物均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自然感染率分别为: 64.1%, 54.3% (45.0% ), 21.7%, 20.6%, 20.0%, 14.6%.结论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 6种动物存在隐孢子虫感染.

    作者:庄君灿;谢海燕;刘文立;邓耀先;霍瑞姗;潘秀平;曾鹏程;黎演真;马长玲;沈浩贤;李小敏;陈新宇;陈代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梅县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梅县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重点人群,采用 ELISA进行弓形虫抗体 IgM、 IgG检测. 结果共调查 504人, 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 10.12%,其中 IgM阳性率 4.56%, IgG阳性率 5.56%.男性阳性率 11.50%,女性阳性率 9.21%,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屠宰员阳性率 26.67%;婚前妇女、孕妇、妇科病人阳性率 10.23%;招工体检人员阳性率 7.77%;医护人员阳性率 5.88%.养猫、狗等宠物的人群阳性率 16.33%,不养者阳性率 8.62%,两者间有显著差异. 结论 梅县存在人类弓形虫感染,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阳性率水平.以屠宰员阳性率高,其次为婚前妇女、孕妇和妇科病人.养猫、狗等宠物的人群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养者.应加强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谢小强;邓友华;肖奎光;黄惠强;黄建平;卢建伟;古旭珍;李彩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对新调入护士进行专科知识教育的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对新调入肿瘤科的护士进行专科教育的有关问题.方法 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行必要的专科知识教育和专科技术传授,熟练掌握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健康教育技巧.结果新护士在调入 1个月后能单独完成本职工作,未发生差错和事故,同事对新调入护士评价好,病人满意.结论 护士长对新调入护士有目的地进行专科理论知识教育和专科技术操作传授,言传身教,对尽快提高新调入护士的工作能力,确保护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心脏病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心脏病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 92例介入治疗心脏病的病人采取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预防血容量不足,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等措施.结果 经及时快速给予静脉输液,维持了有效循环血容量,提高了心率等,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作者:张建华;邓月好;陈卫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登革2型病毒全长NS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登革 2型病毒 (DEN2)全长 NS1基因,构建 NS1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用 RT- PCR技术扩增 DEN2( NGC株)全长的 NS1基因序列,并定向克隆入 pPICZα B的 KpnⅠ /XbalⅠ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PICZα B- NS1,转化 E.coli DH5a菌.阳性重组质粒用 PCR、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结果阳性质粒经 PCR及 KpnⅠ /XbaⅠ双酶切获得了一个核苷酸长度为 1 134bp的基因;序列测定证实该基因与 DEN2( NGC株 AF038403) NS1基因序列有 99%同源.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 DEN2全长 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PICZα B- NS1,为 NS1的进一步酵母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曾祥凤;江丽芳;邵焰;方丹云;魏惠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开平市学生儿童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开平市学生儿童 HBV感染状况和提供防治对策.方法 2001年应用 ELISA法对全市 104 630名学生儿童进行 HBsAg检测.结果学生儿童 HBsAg阳性率为 8.6%,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阳性率分别为 3.7%( 275/7 454)、 6.8%( 3 892/57 181)和 12.1%( 4 865/40 293).三者之间相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儿童阶段是 HBV感染传播的重要阶段,提高学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可有效降低人群 HBV感染水平.

    作者:司徒荣阮;吴松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因院内感染引起的一起SARS聚集性发病的案例调查

    目的探讨 SARS病人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确定其感染的可能方式.方法收集 2003年 1~ 2月该院 SARS病例资料,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SARS- IgG血清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 结果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非传染病病人和健康人群,近距离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后都存在着被感染的机会.结论 SARS病毒具有传染性极高、传播速度极快等特点,传播因素大的可能是飞沫.

    作者:陈小霜;刘于飞;周端华;李泽荣;刘小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003年广州市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的分离及NS2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对广州市区 2003年仲夏一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株的可能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 ICT)检测早期疑似患者的 DV- IgM和 IgG抗体;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 结果发病 5d内患者 DV- IgM抗体阳性率为 56. 5%( 13/23),发病 5~ 10d的患者 DV- IgM抗体阳性率为 66. 7%( 16/24); DV- IgG抗体无 1例阳性.从 18份发病 5d内患者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 7份,经 RT- 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 DV1感染;用 RT- PCR检测 30份早期患者血标本,患者的阳性率为 83. 3%( 25/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 1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 1997、 1999年登革 1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高,分别为 97%、 97%、 98%.所有患者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 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 1 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 1型病毒的疫源地.

    作者:卢业成;江振友;陈万山;任瑞文;方美玉;王少珍;程刚锋;田小东;刘建伟;尹炽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深圳市宝安区1984~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宝安区 1984~ 2003年疫情汇编和统计局历年人口年鉴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结果在 20年中病毒性肝炎发病 9 283例,平均发病率为 74.25/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 82.4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10~ 39岁.结论 1984~ 2003年宝安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以提高免疫水平.

    作者:马智超;魏祖光;周小峰;余家磷;叶少辉;黄振宇;朱元芳;詹志强;吴泰顺;常改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川芎嗪和苦参碱对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的有效成份川芎嗪和苦参碱对 HSC- T6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经传代培养,绘制肝星状细胞 HSC- T6的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和克隆形成率等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参数;应用 MTT比色法测定 HSC- T6细胞增殖及评价药物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HSC- T6细胞成活率较高,细胞在指数增殖期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 10. 57h,克隆形成率为 82. 4%.川芎嗪在 10- 9~ 10- 4 mol/L浓度范围之内,抑制 HSC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苦参碱在 10- 8~ 10- 4mol/L浓度范围之内,抑制 HSC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结论川芎嗪和苦参碱对 HSC- T6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谈博;张奉学;刘妮;郭兴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人医学教育《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改革初探

    目的探讨成人教育《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改革,培养实际应用型医学人才.方法 对本院成人班《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的评价.结果 通过征求意见,成人学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教学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验技能训练,符合成人教学特点,真正学到了所需知识.结论 成人教育《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作者:马长玲;沈浩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水口镇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开平市水口镇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水口镇东方红村和黎村人群华支睾吸虫卵.结果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 34.1%,其中东方红感染率 34.8% ,黎村感染率 33.3%,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 44.4%和 26.8% ,以 15~ 60岁年龄组高.结论 水口镇已是华支睾吸虫流行区,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华支睾吸虫感染.

    作者:吴松润;司徒荣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少年痤疮4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痤疮的临床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 473例青少年痤疮患者作相关病原体检查,并作出有无合并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诊断.合并有病原体感染的作抗病原体治疗( A组),无合并感染的按痤疮常规治疗( B组).结果检出糠秕孢子菌 349例,占 73.8%;检出毛囊虫 62例,占 13.3%;合并脂溢性皮炎 243例,占 51.1%. A组与 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6.3%、 63.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热带、亚热带地区青少年痤疮患者常合并脂溢性皮炎,糠秕孢子菌的感染率较高,在治疗中应对病原体进行针对治疗,才会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何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的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防治 2型 DM患者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血压检查筛选排除合并冠心病等其它心脏病、高血压病,无糖尿病肾病的 60例 2型 DM患者并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 (LVH组共 28例 )及非左室肥厚组 (NLVH组共 32例 ).监测他们的 24h动态血压.结果显示 LVH组与 NLVH组相比,在平均 24h收缩压、平均白天收缩压、平均 24h舒张压、平均白天舒张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平均夜间收缩压、平均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血压的 2型 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能是致 2型 DM患者左室肥厚的一个原因.

    作者:谢乃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贵州省从江地区牛带绦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目前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牛带绦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询问病史、驱虫等)调查该县高增乡高增村等 6个村寨,用槟榔-南瓜子法对 38名现症病人(男性 36人,女性 2人)进行驱虫治疗,并分析其感染原因和临床症状.结果 38名有临床症状的成人中,有 19人驱出成虫,均为男性,驱虫率达 50%,其中 16人的年龄在 41~ 70岁之间.该地区牛带绦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群众喜欢吃生的或不熟的牛或猪的肉及内脏,患者以排节片和肛门搔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 目前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牛带绦虫病的流行比较严重,感染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作者:郎书源;牟荣;朱武军;张科;令狐艳;包怀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治疗对策.方法对 60例患有结核性脑膜炎 (TBM)的老年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老年人 TBM很不典型,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往往妨碍该病的及时诊断,多数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老年 TBM患者脑膜刺激征可能不存在,卒中和癫痫发生多见;脑脊液改变不典型,部分病例细胞数在正常范围, CT和 MRI常可以发现脑梗死、脑积水、脑膜增厚、水肿、颅内钙化和结核球等改变.结论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非常困难,目前的检查既不及时也不敏感;基于临床,结脑既不能被排除,也不能被确诊,错误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将会导致致命性的后果.因此,对该病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及时采用果断的抗痨诊断性治疗,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丰岩清;黄帆;国宁;李玲;黄永清;梁秀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