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外科护理风险及管理

熊咏萍;欧阳敏余

关键词:腹部外科, 护理风险, 综合管理, 认识职业, 危险因素, 外科护士, 性损伤, 责任, 科室, 防护
摘要:护理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要求高的职业,外科护士因工作性质、特点决定其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和管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丽水市大学男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调查

    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乃至社会文明的标志[1].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的主体,了解他们的口腔健康的知识、信念、行为,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男生由于某些个人因素或是群体因素,常是口腔疾病的易感人群.为了了解大学男生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采取卫生干预,促进大学男生口腔健康,我们对丽水的两所大学的350名2005年入学的男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

    作者:徐晓毅;何娅琴;沈荷娟;蔡章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介绍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进展,阐述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原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护理要点.认为术前心肺储备力训练及术后协助病人有效咳嗽排痰,超声雾化吸入、充分湿化呼吸道、适时吸痰、气管内用药等呼吸道管理措施是预防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作者:邹济华;梁翔;杨亚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82例病人的致伤原因,探讨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 分析各种损伤发生率、术中脑保护与术后专科监护和救治.结果 伤后到手术时间1~72 h,平均60h.本组82例老年人颅内血肿,存活52例,占63.4%,死亡30例,死亡率36.6%.结论 强调早期诊断及CT扫描,术中脑保护及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及专科监护室内接受积极的处理是及时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降低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吴先良;李劲松;张赐鑫;肖胜添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临近远端肠腔造成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的征象.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的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透视下盐水压力灌肠复位,钡灌肠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等.复位成功率为75%~90%[1].但在通常压力(8.0~13.3 kPa)下仍有部分难复性肠套叠不能整复,过度加压可造成肠穿孔的危险[2].对于难复性肠套叠,目前应用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得到良好效果[3].

    作者:薛峰;岳洪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护理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非外伤引起的食管壁全层破裂,较为罕见,其发病率为1∶6000,但其病死率却高达25%~100%,病情突发且严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几乎无例外地发生急性纵膈炎、食管胸膜瘘,可导致死亡[1].规范的护理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我院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4例,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游淑钦;李淑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突出、压迫或刺激相邻组织而出现的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Mixter和Barr首次用手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至今,其手术治疗史已达70多年,其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其诊断技术逐步完善,手术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运动神经元病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分析

    目的 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我科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确诊的8例MND组及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下肢MEP测定.结果 8例MND患者中MEP总异常率占75%,主要表现为皮层刺激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未引出、波形呈复合波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结论 MEP结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进一步确定MND的诊断,并在分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MEP是诊断MND的一种必要辅助手段.

    作者:龚凌云;吴爱玲;胡凡;吴晓牧;张昆南;高幼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切口空心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2001年8月以来本院对70~91岁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共3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30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1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 小切口空心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局麻下进行、对患者机能干扰小的优点,适用于并存病多、耐受力差、无法进行麻醉及较大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作者:汤志荣;唐红;周志华;周云兰;黄凌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丝裂霉素C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丝裂霉素C联合结膜瓣转位术可以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方法 将翼状胬内患者8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传统翼状胬肉切除,B组选择丝裂霉素C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翼状胬肉切除后,将0.2 mg/ml丝裂霉素C覆盖巩膜创面3~5 min,将结膜瓣转位缝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复发率.结果 A组44例,复发9例,复发率20.45%.B组43例,复发2例,复发率4.88%.B组复发率远低于A组.结论 丝裂霉素C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娇;袁军;汪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65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充分做好术中使用的器械准备工作,手术护士对手术有充分了解,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术后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康复锻练,减轻术后疼痛,做好饮食、营养和出院指导.结果 65例患者术后康复迅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熟悉仪器操作及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手术的美容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惠璇;钟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口腔鳞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表达水平与其对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检测不同口腔鳞癌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口腔鳞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是否与其表达水平相关.方法 将OSC2、OSC4、OSC5、OSC6口腔鳞癌细胞培养并检测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利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种细胞对不同浓度顺铂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OSC2和OSC4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SC5和OSC6,OSC2和OSC4对顺铂的敏感性高于OSC5和OSC6,其生长受顺铂抑制明显.结论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相关,缺氧诱导因子可能成为肿瘤化疗药物的新分子靶点.

    作者:李德超;李善昌;关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盆腔清除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进展

    全盆腔清除术(TPE)是指整块切除直肠、结肠远端、膀胱、输尿管下段、内生殖器官、所引流的淋巴结和盆腔腹膜,并做尿路改道手术,回肠代膀胱.TPE在1948年施行于子宫颈癌作为晚期盆腔恶性病变的一种姑息手术.1950年施行于直肠癌病人,日本自1975年以来广泛开展了TPE治疗直肠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勇;曾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产生大量的单克隆球蛋白(M-蛋白),并引起广泛骨质破坏、感染等的恶性肿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50~60岁发病率高.临床上治疗骨髓瘤的方案虽多,但对于生存期缓解期延长尚不能令人满意.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一定疗效,我们使用小剂量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丽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影响儿科用药的有关因素分析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部分国家教学医院儿科用药不合理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加拿大外科不合理用药占63%,儿内科不合理用药占30%;科威特儿科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占39%.上海医科大学对1 662例住院患儿为期1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ADR发生率为15.46%[1].因此,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作者:谷存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淋巴系统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系统,淋巴结是周围淋巴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细菌、异物、毒素物质和大分子有阻止扩散和清除作用.小儿淋巴系统发育旺盛,免疫反应迅速,淋巴结炎性反应快.正确认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可以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减少误诊的发生率.

    作者:邢淑萍;刘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 是使血常规检验在检测中获得更为稳定、可靠、准确的有效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在实验室检验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控制.

    作者:古旭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DM)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DM治疗效果除与患者病情和现有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管理有关,掌握有关的DM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1].控制DM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取得病人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DM的前提.2006年我科将62例DM患者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紧密配合治疗,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莲;游淑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脑卒中288例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并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内科收治的28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中医组49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有效率为85.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中医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为91.4%,59例脑出血治疗有效率为78%,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率为76.5%.结论 临床上控制高血压、防治糖尿病、和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为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要注意防治其合并症,降低死亡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更为有效.

    作者:王昌龄;李立;茹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波法与传统工艺提取茯苓多糖的比较研究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Poriacocos Wolf)其菌核供药用,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1].茯苓中含有茯苓多糖,其结构是50β-1,3-葡萄糖单位、一个β-1,6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葡萄糖结合的葡萄糖基间隔结合而形成.然而茯苓多糖无抗肿瘤活性,将茯苓多糖中以β-1,6结合的葡萄糖单位Smith降解方法去处后即得具抗肿瘤活性的新茯苓多糖[2].

    作者:陈端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加长锁定外科颈解剖板治疗延伸到中段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 探讨加长锁定外科颈解剖板治疗延伸到中段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应用.方法 采用加长锁定外科颈解剖板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延伸到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6例.结果 随访6例,平均随访9.5个月,桡神经损伤病例术后2个月功能恢复,2例肩关节外展80°受限,全部病例均临床愈合.结论 根据患者肱骨损伤的程度选用加长锁定外科颈解剖板治疗延伸到中段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均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并能减少创伤,降低骨不连或骨迟缓愈合的发生率.

    作者:闵志海;熊力伟;汤武斌;黄少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