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张文杰;马巧珍;吕校平
采用医生工作站由医生录入门急诊病人疾病诊断的方法,采集到深圳市某综合性医院的门急诊病人疾病谱资料,并对该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作者:曾碧娇;李开祥;叶伟倩;吴清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肩锁部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 将118例行肩锁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颈丛麻,B组为肌间沟,C组为改良肌间沟复合浅颈丛麻,三组用药配伍相同,进行比较.结果 C组与A组、B组比较:用药量小,效果较好,辅助用药少,并发症少.结论 肩锁部手术施改良肌间沟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是肩锁部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黄宏辉;乔瑞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岛叶为心脏控制的高中枢,近几年研究所示岛叶或其邻近结构病变可通过心脏自主神经引起神经源性心脏病变.因此,研究岛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和心率变异性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广旸;陈松;张君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卵巢肿瘤病理类型及其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手术的92例60岁以上老年妇女卵巢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其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中,上皮性肿瘤70例,生殖细胞肿瘤10例,性索间质肿瘤4例,非特异性间质肿瘤6例,转移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58例(63.0%),恶性肿瘤34例(37.0%).附件切除28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4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18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提示老年妇女患卵巢肿瘤应在严密监护下尽可能手术治疗.
作者:胡金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3年7月1日,本来就不普通的日子,对西乡人民医院来说,平添一分意义以陈汝光院长为首的4位成员,受命组成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
作者:梁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方法 对27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及安全转运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能在20~50 min内得到院前抢救并安全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救治,总成功率为81.4%(22/27);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降低明显(p<0.05),呼吸减慢显著(p<0.01).结论 对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及时、适当的现场急救护理,是安全转运的保障,并为进一步院内急救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雪芬;陈素芝;林振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慢性前列腺炎的不育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善前列腺炎症状,治疗后(a+b)级活动力精子、精子存活率及精子密度有明显提高,治疗后6个月内有15例患者怀孕,怀孕率达26.8%.结论 积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助男性生育力的恢复.
作者:陶晓海;左连东;吴伟雄;孙颋;刘瑞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以我院2004年全年药品使用情况为例,进行从药品的药理分类及亚分类的金额分配比重、出库金额前50位的药品排序、以及合资、进口、国产药品占全年金额的比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医院用药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吴苑珊;姚祯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考核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绩效.方法 采肒PI关键指标法选择了8个指标:人均就诊医疗费、人均就诊药费、人日均医疗收入、人日均诊疗人次、双向转诊比例、病人满意度、投诉次数、医疗事故次数作为考核指标对三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社康科按月进行绩效考核.结果 所考核的月份绩效考核得分不高;药品控制较好,病人负担较轻;由于社康站化验及辅助检查设备少导致每患者人均医疗费偏低;双向转诊比例偏低;部分社康站人均工作量及业务收入都偏低.结论 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绩效考核是必须的而且可行的.
作者:李敏;李开祥;陈汝光;曾碧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对社会一些特殊人群--丧偶老年人群的心理、生理、精神、行为的观察与医疗、护理干预,探讨提高他(她)们的生存质量.方法 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分组、分区到街道小区上门作健康调查,对102名丧偶老年人逐一建立健康档案,对影响这些特殊人群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 丧偶人群存在的基本情况与干预后的基本情况相对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能提高丧偶老年人群生存质量.
作者:郑伙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脏病中不同尿蛋白定量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量72例门诊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24 h UPQ)、任意一次尿蛋白量、血尿肌酐以及60例门诊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分别求出任意一次尿蛋白量与血尿肌酐的比值、尿蛋白量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比值,求出各比值与24 h UPQ间的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分别列出它们的直线回归方程.用这四条直线回归方程所测算出的24 h UPQ与传统方法所测出的24 h UPQ进行比较.结果 各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直线回归方程成立.用这四条直线回归方程所测算出的24 h UPQ与传统方法所测出的24 h UPQ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用任意一次尿蛋白定量法求得的24h UPQ准确、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卓华钦;吴锡信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拔牙术四手操作规范护理程序.方法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并在工作中得到的体会,整理成拔牙术四手操作规范资料.结果 拔牙术四手操作的护理程序包括:诊室环境清洁整理、核对患者资料、引导患者就位、问诊和检查的配合、麻醉的配合、器械准备、拔牙过程的配合、病人观察、术后医嘱等基本程序.结论 四手操作和牙科护士的出现,椅旁健康教育得到较好地落实,护士观察病情得到有效落实,感染控制才成为可能,有助于手术治疗的成功.
作者:陈文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根尖周炎病例3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氢氧化钙糊剂组116例,对照组:甲醛甲酚(FC)组116例及樟脑对氯苯酚(CP)组114例.观察封药1周后及根管治疗后2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氢氧化钙糊剂组疗效均优于对照FC及CP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爱平;薛秀红;蒋段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合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于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400 μg.对照组50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产后2 h内及产后24 h内出血量.结果 观测组分娩后2 h内平均出血量(152.00±50.56)ml;24h内(190.10±50.63)ml.对照组分娩后2 h内平均出血量(250.66±60.23)ml;24 h内(280.00±68.56)ml.产后总出血率观察组为1.66%,对照组为6.00%;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合用缩宫素比单用缩宫素有更强的子宫收缩作用,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降低产后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乾;刘婷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病历复印内容的分析指导病历完成人员及质控人员有重点地进行病历的书写及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计算率、构成.结果 我院病案复印的目的以工伤鉴定、公安局司法取证及保险理赔为主;复印病案集中在外科系统特别是手外科;复印内容主要是出、入院记录、医学影像、手术记录.结论 医院要重视外科尤其是手外科病历的质量控制;对工伤、有法律纠纷、医疗保险病人的病历书写、影像检查、手术记录要重点监控.
作者:叶伟倩;曾碧娇;吴清叶;李开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提高普通外科病房中施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普通外科病房3例复苏成功病例的抢救及护理经验.结果 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结论 普通病房中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如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心肺复苏,同时提高病房医生气管插管技术及做好医护配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少华;胡才英;马少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介绍一套较好的病案管理流程,该流程采用了分组负责制和组内分工合作制度,实践证明该流程使病案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编码准确性也明显提高,既节约了工作时间,又使病案室和临床科室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作者:李丽清;曾宝玉;陈金莲;陈秋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病案是医院大的信息资源,只有明确病案在现代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案信息管理,进一步开发使用病案,医院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解红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针对医院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存在的宣传误区进行剖析,并结合笔者医院的宣传工作总结了民营医院宣传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阐述了作为民营医院应该善于创新宣传路径在民营医院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作者:夏昊;李镜波;张中银;李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内部控制关系到医院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医院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医院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医院有序、健康地发展.医院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后,医院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医院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显得落后于形势了,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立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