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目的:研究二甲基氯化锡( DMT)对大鼠肾脏氢钾-ATP酶( HKA酶)和钠钾-ATP酶( NKA酶)活力的影响。方法①离体实验:取5只无特定病原体( 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肾组织,以0.90%氯化钠溶液制成匀浆液,加入质量浓度为1.0 g/L的DMT配制成终浓度分别为0、1、25、125和625 mg/L的肾匀浆液,采用酶标仪检测HKA酶和NKA酶活力。②体内实验:将40只SPF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染毒组大鼠予16.000 mg/kg体质量DMT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的0.90%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染毒后1和24 h处死;摘取肾脏制备肾匀浆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肾脏组织中HKA酶和NKA酶活力;采集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中钾离子( K+)、钠离子( Na+)和氯离子( Cl-)水平。结果①离体实验:DMT可抑制大鼠肾脏组织中HKA酶活力,随着DMT染毒剂量增加,其对HKA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呈剂量-效应关系( P<0.01);但DMT对大鼠肾脏组织中NKA酶活力无影响(P>0.05)。②体内实验:染毒组大鼠24 h时间点体质量低于该时间点对照组( P<0.01);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HKA酶活力低于对照组( P<0.01);大鼠肾脏组织中NKA酶活力以及血清中 K+、Na+和 Cl-水平在染毒处理、染毒时间的主效应及其交互效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T可抑制肾匀浆HKA酶活力,但对肾匀浆NKA酶活力影响不明显。
作者:武昕;黎耀俊;费帆;曹丽芳;刘盛来;钟志勇;唐小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制造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哨点监测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2—2014年抽取广州市职业病危害相对严重的制造行业企业作为哨点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抽样检测,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2012—2014年共对11个行业577家哨点企业8639个工作场所采样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哨点监测,总超标率为7.41%(640/8639)。3年间哨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随着年份的推移有升高趋势( P<0.01)。不同类别哨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物理因素、粉尘、无机化学因素、有机化学因素( P<0.01)。不同行业哨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船舶修造、建材、玻璃宝石、木制家具、机械制造、其他行业、蓄电池、印刷包装、化工、皮革箱包制鞋和电子设备制造行业( P<0.01)。不同规模哨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P<0.01)。结论广州市应继续开展船舶修造、建材、玻璃宝石、木制家具和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物理因素、粉尘和无机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哨点监测工作。
作者:王致;荣幸;李勇勤;周海林;曾文锋;杜伟佳;刘移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血铅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以某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起点时间为2011年9月,起点事件为血铅水平<400.0μg/L;观察截止时间为2014年9月,终点事件为血铅水平≥400.0μg/L(血铅异常)。采用COX回归分析分析血铅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44名铅作业工人纳入研究。2011年9月时,基线铅作业工龄中位数(M)为6.3(0.7~35.9)年,基线血铅水平M为321.5(215.7~398.7)μg/L;3年间共有78人发生血铅异常,血铅异常发生率为3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时不佩戴口罩、基线血铅水平>300.0μg/L、工作场所铅超标和铅作业工龄>5.0年者发生血铅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P<0.01),相对危险度分别为工作时佩戴口罩、基线血铅水平≤300.0μg/L、工作场所铅不超标、铅作业工龄≤5.0年者的6.89、4.00、9.02和2.93倍。结论应加强对工作时不佩戴口罩、基线铅水平>300.0μg/L、工作场所空气中铅超标和铅作业工龄>5.0年的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防治工作。
作者:周齐红;付风云;俞慧娟;任阳春;叶海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紫外线又称紫外辐照,指波长为100~400 nm的电磁辐射。由德国物理学家里特于19世纪初发现,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紫外线的深入应用,以及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破坏,人们对紫外线产生的危害越来越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作用,美国与前苏联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制定了不同波段的紫外线卫生标准,但人们对过度接受紫外辐射的危险性尚无足够的认识。根据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及辐射波段的不同,可分为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波长为315~400 nm)、中波紫外线( UVB,波长为280~315 nm )和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00~280 nm)3大类。紫外线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紫外线。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为太阳;人工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多种气体的电弧,以及当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时其辐射光中产生的紫外线,如电焊、气焊、电炉炼钢、探照灯和水银石英灯等[1]。波长为100~200 nm 的紫外线在大气层几乎全部被吸收,无法在空气中传播,因此具有人体健康损害效应的只涉及波长为200~400 nm的紫外线[2-3]。紫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可产生光电作用、荧光作用、光化学作用和生物抑生作用[4]。适量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具有杀菌作用,并调节和改善神经、内分泌、循环、消化、血液、呼吸、免疫系统以及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但如果人体受到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光化学反应,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对人的眼睛、皮肤和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
作者:孙晓晨;张放;邵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铜转运蛋白和铜伴侣蛋白在醋酸铅染毒致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株C6细胞铜蓄积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CCK-8实验,以终浓度为0~50μmol/L醋酸铅处理C6细胞24.0 h,筛选合适的后续实验染毒剂量。②将C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铅染毒组,分别予终浓度为0和10μmol/L醋酸铅处理24.0 h,再予浓度为2μmol/L的氯化铜培养,于培养后0.0、0.5、1.0、2.0、4.0和8.0 h收获细胞。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C6细胞内铜和铅水平,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C6细胞中铜转运蛋白铜转运体1( CTR1)、二价金属转运体1(DMT1)、铜转运三磷酸腺苷酶α肽/β肽(ATP7A/ATP7B)和铜伴侣蛋白抗氧化蛋白1(AT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17( COX17)、超氧化物歧化酶铜伴侣蛋白( CCS )的mRNA表达,以激光共聚焦检测铅染毒后细胞中CTR1和ATP7 A的蛋白表达。结果①CCK-8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0μmol/L的醋酸铅对C6细胞增殖尚未造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0.05),以该浓度作为后续铅染毒剂量。②醋酸铅染毒24.0 h后,铅染毒组C6细胞中铅和铜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2组C6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染铜处理后,铅染毒组C6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 P<0.01)。 C6细胞中铜水平在铅染毒处理和染铜时间的交互效应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在染铜后0.5~8.0 h 5个时间点,铅染毒组C6细胞中铜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C6细胞中铜水平在染铜后2.0 h时间点达到高峰,此后直至8.0 h时间点均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而铅染毒组C6细胞中铜水平呈随着染铜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时间-效应关系,在染铜后8.0 h时间点达到高峰。醋酸铅染毒24.0 h后,与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 C6细胞中 CTR1和 DMT1的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上调113.00%和36.00%(P<0.01),ATP7A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25.00%(P<0.01),CTR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76.04%(P<0.01),ATP7A蛋白表达水平下调16.00%(P<0.01)。2组C6细胞中ATP7B、ATOX1、COX17和CCS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醋酸铅染毒可导致C6细胞中铜水平呈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时间-效应性蓄积;铜转入蛋白CTR1表达的上调和铜转出蛋白ATP7A表达的下调可能是醋酸铅染毒后致细胞中铜蓄积的机制之一。
作者:曹孟颖;薛玲;李清钊;刘楠;李爽;高福佳;田凯琦;王琰;张艳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工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噪声已成为影响人耳听力功能的高危因素,由职业性噪声导致的噪声性听力损失(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是继老年性听力损失之后第二常见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1]。 NIHL是指劳动者长期接触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2]。尽管环境因素在NIHL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噪声水平环境下接触相同的时间,排除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发生听力功能改变的程度表现出一定的个体易感性差异[3-4]。尤小东等[5]对纺织作业女工研究发现,累积噪声接触水平相近的个体之间,有部分女工表现出听觉损伤,有部分女工则不表现出听觉损伤,提示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差异。谢红卫等[6]对噪声作业工人的累积噪声接触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同一累积噪声接触水平的组间,组内噪声听阈位移大可相差28.2 dB( A)。上述2项研究均证实了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差异。这种个体易感性差异可能与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 CAT )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和钙黏蛋白(Cadherin,CDH)23基因等易感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基因多态性是指一个生物群体同时存在2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人类的基因多态性分为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和拷贝数多态性( Copy number polymorphisms ,CNPs)。关于NIHL与人群易感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每年均有新的内容呈现。因此,本文从基因多态性的2个方面,对近年来关于NIHL 与人群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陈述。
作者:陶志民;李嘉辉;邹文英;张晋蔚;王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手持工件打磨作业手传振动职业接触特征,为该类作业的职业危害防治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采取企业填写、个人访谈(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和现场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对4家典型手持工件打磨企业进行调查。结果4家企业中,有22.4%(835/3727)的作业工人从事手持工件打磨作业。4家企业主要使用的振动工具包括抛光机、磨光机和抛光轮;打磨作业工人打磨的工件包括纽扣、马桶盖、热水壶、手机壳和高尔夫球头。打磨作业工人均配置了降噪耳塞和防尘口罩,但均未佩戴减振手套。手持工件打磨作业具有间接性、持续性接触振动和精细作业的特点,部分打磨作业工人打磨时需借助膝盖和腹部作为支撑辅助部位。手持工件打磨作业工人接触振动时间为6~11 h/d;4 h频率计权加速度为1.9~19.4 m/s2,其大值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5.0 m/s2,同一企业中的4 h频率计权加速度范围跨度大。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振动工具作业,手持工件打磨作业的手传振动特征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打磨工具结构更复杂,打磨方式更精细,打磨作业工人接触振动水平影响因素更多,受危害部位更广泛。
作者:肖斌;陈青松;林瀚生;温薇;张丹英;徐国勇;严茂胜;陈贵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以胶体钯作为基体改进剂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铅、镉、锰的应用效果。方法用血样稀释剂将全血样品稀释10倍后,以胶体钯为基体改进剂,优化待测元素的灰化和原子化温度后,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全血中铅、镉、锰水平,并与普通钯盐作为基体改进剂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胶体钯作为基体改进剂的佳用量为5.00μL;其可将全血中铅、镉、锰的灰化温度分别提高至900、800和1400℃,将原子化温度分别提高至1900、1800和2000℃;与普通钯盐比较,胶体钯使3种待测元素有更宽的灰化和原子化温度范围。本方法全血中铅、镉、锰分别在质量浓度0.12~100.00、0.05~4.00和0.02~10.00μg/L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20、0.50和0.20μg/L(以样品稀释10倍计);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2%~104.0%、102.8%~105.5%和98.3%~103.2%;批内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1.2%~2.6%、2.7%~5.3%和2.3%~2.8%,批间RSD分别为1.6%~3.9%、4.0%~6.1%和3.2%~4.4%。结论胶体钯用于测定全血中的铅、镉、锰,背景干扰小,有利于改善检测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是一种优良的基体改进剂。
作者:董明;张爱华;孙毅;杨展鸿;潘巧裕;罗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人尿中1-溴丙烷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准确移取4.00 mL待检尿样于15.00 mL顶空瓶中,加入质量浓度为204.200 mg/L的1-溴丁烷内标溶液20.00μL后立刻密封顶空瓶盖,于顶空装置中80℃加热平衡20.00 min,顶空瓶上方蒸气经GSBP-FFAP毛细管色谱柱(30.00 m ×0.25 mm ×0.25μm)分离,选择离子定量测定尿中1-溴丙烷。结果尿中1-溴丙烷在质量浓度为0.025~1.01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7.5μg/L (以4.00 mL尿样计算),定量限为25.0μg/L(以4.00 mL尿样计算)。批内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2.61%~4.08%,批间RSD为2.79%~6.25%。加标回收率为99.34%~105.94%。结论本方法测定尿中1-溴丙烷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干扰少、精密度好、操作简单,适用于人尿中1-溴丙烷质量浓度的检测。
作者:周丽屏;杨雪姬;郭嘉明;陈纠;郭冠浩;刘移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金属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上岗前听力损失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以1597名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金属制造业拟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597名研究对象中,631人(占39.5%)既往有接触职业性噪声(有噪声接触史组),接触工龄M为0.20(0.10~0.30)年;966人(占60.5%)既往无接触职业性噪声(无噪声接触史组)。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6.1%(737/1597);其中,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3.9%(222/1597),其他类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2.2%(515/1597)。有噪声接触史组人群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类型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均高于无噪声接触史组(16.5%vs 12.2%,50.6%vs 43.3%,P<0.05)。对于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类型听力损失,男性人群的发生风险均高于女性[优势比(OR)分别为1.958、2.331,P<0.01],年龄>25岁人群的发生风险均高于年龄≤25岁者(OR分别为2.390、2.245,P<0.01),既往有职业性噪声接触史人群的发生风险均高于无职业性噪声接触史者(OR分别为1.536、1.287,P<0.05)。结论开展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应重视男性、年龄较大以及既往有职业性噪声接触史人员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作者:郭智屏;邓燕君;潘文娜;刘新霞;郑倩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涉及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文献,分析总结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修订GBZ 84《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1990—2014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相关文献,筛选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25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文献共68篇,共计1027例中毒患者,均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男性165例,女性862例,年龄中位数为28.3(13.0~59.0)岁,发病潜伏期以2.0~10.0个月多见。817例(占79.6%)患者有诊断分级记录,诊断为轻、中和重度慢性正己烷中毒分别为418、241和158例。736例(占71.7%)患者相关文献报告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水平,其中91.8%(676/736)患者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水平超过我国职业接触限值(180 mg/m3)。慢性正己烷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626例(占61.0%)患者属感觉-运动障碍型,256例(占24.9%)患者单纯以运动障碍为主,145例(占14.1%)患者单纯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改变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且病情早期即可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156例(占15.2%)患者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尿2,5-己二酮水平,检出率为50.6%(70/156)。慢性正己烷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或方法,临床上以促进神经修复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更显著;954例患者报告治疗效果,治愈率为83.6%(798/954);156例(占15.2%)未治愈患者主要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其重要的诊断手段;目前以综合治疗法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樊春月;陈嘉斌;宋燕芹;王艳艳;程樱;郎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在染尘处理后的自噬情况,以LY294002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途径,探讨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其自噬中的调控作用。方法①常规培养NR8383细胞,分为空白组和染尘处理组,分别采用终浓度为0、50 mg/L的矽尘混悬液处理3、6、12、20和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选择佳染尘时间。②NR8383细胞分为对照组(予等体积不含血清的F-12K培养基处理)、矽尘组(予终浓度为50 mg/L矽尘混悬液处理)和干预组(予终浓度分别为50 mg/L、20μmol/L的矽尘混悬液和PI3K 抑制剂LY294002处理),孵育后收集样品。采用ELISA法检测孵育后20 h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孵育后20 h时间点细胞中Akt和自噬标记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的水平;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孵育3、6、12和20 h时间点细胞自噬免疫荧光表达情况,以及加入溶酶体抑制剂磷酸氯喹( CDP)后细胞的自噬表达情况。结果①离体NR8383细胞染尘模型佳处理时间为20 h。②矽尘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矽尘组( P<0.05)。干预组细胞中Akt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和矽尘组;矽尘组细胞中LC3Ⅱ/Ⅰ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 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细胞中LC3Ⅱ/Ⅰ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SCM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3和6 h时间点自噬表达分别强于同组12和20 h时间点;矽尘组细胞12 h时间点自噬表达分别强于同组3和6 h,20 h时间点自噬表达稍弱于同组12 h,但仍强于同组3和6 h。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矽尘组细胞3和6 h时间点的自噬表达略减弱,但12和20 h时间点自噬表达明显增强。干预组细胞各时间点自噬表达均弱于同时间点的矽尘组,尤以20 h时间点明显。加入CDP阻断后,各组细胞的自噬表达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矽尘可诱导NR8383细胞自噬增加,PI3K抑制剂LY294002可下调自噬的表达,推测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矽尘诱导肺泡巨噬细胞的自噬过程。
作者:王晓艳;宋瑞瑞;张晓雪;沈福海;蒋守芳;李小明;曹燕花;时亚欣;王永斌;金玉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6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 HPLP-Ⅱ)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人员HPLP-Ⅱ总分为67.0~194.0(110.8±19.8)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13.0~33.0(21.6±3.7)分、营养11.0~35.0(20.4±3.9)分、自我实现9.0~36.0(20.2±4.4)分、健康责任10.0~31.0(18.0±3.9)分、压力管理9.0~32.0(16.6±3.9)分、运动锻炼8.0~32.0(14.1±4.2)分。护理人员GSES总分为10.0~40.0(22.0±5.2)分,自我效能感水平处于中低水平者共占92.8%(334/360)。护理人员GSES总分与HPLP-Ⅱ总分及其人际关系、营养、自我实现、健康责任、压力管理和运动锻炼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1、0.420、0.429、0.469、0.381、0.429、0.354,P<0.05)。结论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正相关,可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来促使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形成。
作者:李晓敏;彭保艳;孙王乐贤;杜玉凤;郝长来;刘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9例确诊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汞冶炼工2例,仪表生产工1例,中药配制人员1例,使用中药偏方治疗牛皮癣者4例,使用增白祛斑化妆品者1例。9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驱汞治疗前一次性尿汞水平为0.09~0.75 mg/L。肾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微小病变性肾病4例,Ⅰ期膜性肾病5例。经驱汞和糖皮质激素治疗,9例患者肾病综合征均治愈。结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微小病变肾病和膜性肾病。糖皮质激素联合驱汞治疗可获得临床完全缓解。
作者:赵凤玲;陈新;郭伟;李洁雅;余善法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