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雪峰;黄炳成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用于临床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卫生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急性阑尾炎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传统阑尾切除治疗)、观察组62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耗时、排气时间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手术及排气用时短,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时选择小切口阑尾切除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月4月在焦作市五官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PDR患者60例(64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Ⅳ期、V期、Ⅵ期视力≥0.1的比例明显高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较常见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等,给予对症处理后取得较好的缓解.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功能,是治疗PDR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以类似发作性睡病为表现的脑梗死临床分析和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以类似发作性睡病为表现的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例以类似发作性睡病为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结果:脑梗死责任血管皆包含有丘脑结节动脉,梗死部位皆包含有丘脑网状核;皆出现了睡眠时间延长,同时累及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未定带时睡眠时间延长明显;累及丘脑前核后可出现智能减退,其中以近记忆力减退为主.结论:脑梗死累及丘脑前核外侧区的网状核时可致类似发作性睡病的表现,同时累及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未定带时可致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累及丘脑前核时可致近记忆力明显减退.

    作者:许自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桑螵蛸散加味联合艾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50例

    目的:研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采取桑螵蛸散加味与艾炙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纳入的50例OA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其中17例采取桑螵蛸散加味作为A组,17例采取桑螵蛸散加味与艾灸作为B组,另16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作为C组,比较三组治疗结果.结果:B组治疗3周开始与C组比较总体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4周时疗效与C组总体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平均24 h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量以及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各指标较A、C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O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OAB评分低于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药在OAB患者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短期治疗效果较好,但桑螵蛸散加味与艾灸任脉长期治疗效果更好,疗效稳定,安全性高.

    作者:郝玉千;肖新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及中医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及中医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体检及每季度随访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抽取,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脂血症中医体质辨识、分类及中医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切中患者病因病机给予针对性治疗,对降低血脂水平疗效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昆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运用5D NT技术测量11~13+6周胎儿NT值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运用5D NT技术测量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值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龙川县人民医院常规进行NT测量的孕11 ~ 13+6周(头臀长为45 ~ 84 mm)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二维超声(2D)、5D NT技术两种方法测量同一胎儿NT值,比较两种方法在NT值测量、测量NT所用时间、首次测量成功率的差异,探讨5D NT技术测量11 ~ 13+6周胎儿NT值的可行性.结果:胎儿的NT测值在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5D NT技术测量NT用时较少,5D NT技术测量NT值的首次测量未成功率低于2D测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D NT技术可用于测量胎儿NT值,可以缩短胎儿NT检查的时间.

    作者:廖秀梅;林小勇;袁艺;黄兰珍;邹慧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化痰通络方联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通络方联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进一步优化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共66例,采用对照研究方法,以接受化痰通络方联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共36例,单纯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共30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X线和临床资料,将影像稳定率和Harris评分优良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治疗后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影像学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骨质疏松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预后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作者:张印;余攀;乔宗瑞;郝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普瑞巴林联合GM1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普瑞巴林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进行白蛋白紫杉醇为主的化疗中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12例接受察普瑞巴林联合GM1治疗,对照组8例不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神经毒性的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9例患者自觉外周神经麻木减轻,而对照组中仅1例患者自觉神经毒性减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M1联合普瑞巴林对于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外周神经毒性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梁汉霖;彭杰文;刘永钟;林贵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全身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12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患者进行临床的观察,每组40例,A组患者入院后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组患者则采用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过上述的麻醉治疗后,C组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并发症情况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身麻醉对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降低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的作用.

    作者:黎佩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中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讨论在中老年髋部骨折中采用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影响.方法:选取汕尾逸挥基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髋部关节功能无差异,但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治愈率更高,整体效果更佳.

    作者:李卫伟;王广辉;陆道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OREM结合中医护理技术构建乳腺癌术后护理模式

    本研究分析了OREM自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以及两者结合的优势,围绕乳腺癌术后护理,从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及辅助教育系统,融合中医护理技术,初步构建OREM自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技术的乳腺癌术后护理模式.

    作者:梁涌卿;姚远;黄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对步态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来探究脑卒中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从而确定其临床康复治疗的对策.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脑卒中所致步态异常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PT)、起立床、行走等整体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进行康复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步行能力总分、平衡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步速比较,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为治疗组为(25.35±7.52),对照组为(20.53±3.45)分;平衡能力为治疗组为(10.43±2.99)分,对照组为(8.98±3.18)分;左右步幅差(cm)为治疗组(3.45±2.70)cm,对照组为(8.71±4.35)cm;步速(m·s-1)为治疗组(0.68±0.34)分,对照组(0.44±0.29)分,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偏瘫患者的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步态,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龙建军;陈文生;刘铨权;尚万峰;王春宝;段丽红;王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7例耐多药肺结核的CT表现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CT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7例MDR-TB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耐药2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并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分布<2个肺叶的比例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叶全部侵犯、肺内空洞多发、实变、条索、多发播散结节、肺毁损、支气管扩张、气胸、胸膜增厚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明显比例低于对照组,病灶未见改变、病情恶化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TB的CT表现具有病灶形态多样及分布较广等特点,且并发症较多、临床疗效不佳,若当患者CT出现多发空洞、肺实质损害等影像学表现时,则应高度怀疑其为MDR-TB.

    作者:伍武;李丽霞;黄金培;邱迎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丹参水提液对染镉大鼠肾损伤干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丹参水提液应用于染镉大鼠肾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药组、模型组以及阳性对照组以2.8 mg·kg-1·d-1的氯化镉溶液灌胃.3周后阳性对照组接受亚硒酸钠0.05 mg·kg-1灌胃,给药组接受丹参水提液灌胃.对各组血清中微量元素、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含量检测、肾脏皮质及尿液中镉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肾脏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给药组的血清及肾皮质的镉含量、血尿素氮以及血清肌酐、肾脏细胞凋亡率远低于模型组,总抗氧化能力高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水可有效减少镉对肾脏造成的损伤,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衰竭.

    作者:李雪霞;何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梅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在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诊治手术进行治疗,另外5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宫腔诊刮术进行治疗,记录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治疗的有效率水平.结果:观察组用宫腔镜手术诊治的时间(24.2±8.6)min多于对照组(12.2±4.6)min,但是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9.6±2.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4±4.5)mL的出血量,在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随访调查时,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手术诊治,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诊断率高.

    作者:梁惠;雷南香;陈旭清;伍博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中重度非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中重度非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6例中重度非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缓解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3.3%,观察组为95.8%,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非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的治疗方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安全性高.

    作者:于红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宫颈癌临床治疗中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天山妇产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7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34例实施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病灶变化、症状缓解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癌症病灶缩小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表现程度也比对照组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癌,与常规宫颈癌根治术相比,能够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并减轻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魏娥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刘茂林教授在临床中运用六君子汤,并探讨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3至2013年5月90例肺癌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单一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方案.比较两组肺癌改善率;肺癌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清葡萄糖转运蛋白1、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肺癌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肺癌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葡萄糖转运蛋白1、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葡萄糖转运蛋白1、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有效性高,可有效延长患者肺癌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和免疫功能.

    作者:董旭辉;贾润霞;叶险峰;刘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降低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早孕药物流产后加用生化汤加减的疗效观察,探讨降低药物流产后清宫手术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药物流产的10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在孕囊排出后予口服抗菌素预防感染及催产素缩宫、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配方.比较两组: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的天数,阴道出血天数、阴道出血量及月经恢复天数,清宫手术患者数,观察两组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结果:药物流产后2周,两组患者尿HCG转阴情况比较,观察组转阴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流产清宫率为5.20%,低于对照组的17.80%,观察组阴道出血天数、月经恢复时间及经期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多者所占比例为6.40%,低于对照组的21.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药物流产后加用该生化汤加减中草药配方,能够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月经恢复,降低了药物流产后的清宫手术率,提高了药物流产的疗效.

    作者:孙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对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0例分娩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各300例,两组均进行1个疗程盆底康复治疗.采取尿垫试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 d、6个月情况,比较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情况.结果:产后42 d两组产妇POP、SUI情况比较,剖宫产组明显优于阴道顺产组,但是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6个月,两组产妇POP、SUI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均会引起PFD发生,但是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两者差异性不明显.相比于剖宫产而言,自然分娩对产妇身体损伤小,产后恢复时间短;随着二胎政策放开,降低剖宫产率刻不容缓,阴道顺产还可避免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谢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1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确切,有良好疏肝利胆作用,有利于症状的快速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舜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