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伟;赖小星;徐文静;卢青
目的:探讨改良 n 型贴膜在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留置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按住院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以针眼为中心无张力方法固定留置针针柄,观察组用改良n型贴膜以针眼为中心固定留置针针柄前1/4,剩余3/4露于n型空内,贴好贴膜后再用透气胶布交叉固定好针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6例;对照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为12例,Ⅱ期压疮为17例,观察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1)。结论改良n型贴膜固定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倩;陈鑫;魏改艳;陈晓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PICC在肿瘤化疗中不仅可以减少血管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使化疗方案安全、按时、准确无误地进行,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保护血管,避免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1]。化疗间歇期患者携带PICC导管出院回家,在此期间留置的导管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维护将直接影响导管的可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为了安全有效地留置导管并保证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现对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健康管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作者:郑艳;唐英;侯铭;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设计神经内科患者失禁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观察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收入神经内科的108例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6月收入神经内科的96例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失禁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失禁相关性皮炎愈合时间及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22.92%)低于对照组(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 P<0.05);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愈合时间(4.42±1.17)d短于对照组的(5.36±1.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4,P<0.01)。结论失禁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使失禁患者皮肤护理方法标准化,将皮肤护理的内容以护理路径的形式表现出来,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减轻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严重程度,缩短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病程。
作者:王清;沈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工作满意度,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全院856名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职业本身、个人发展、工作关系、工作压力、护理管理、医院管理、福利待遇等,并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为54.2%,护士对工作压力满意度得分高,对医院管理满意度得分低。不同年龄、护理岗位、科室、职称、劳动性质的护士,其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70,4.09,5.92,5.71,5.24;P<0.05)。护士离职意向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P<0.01)。经多元回归分析,护士离职意向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职业本身。结论落实完善绩效管理,做好基于职业规划的岗位管理,切实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可降低护士离职意愿。
作者:韩斌如;尉俊铮;张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经内镜鼻胆管外引流术(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 ENBD)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内镜胆管引流方法,它采用1根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外引流途径,解除胆管梗阻从而达到减压、减黄、消炎的目的。但临床上导管固定存在诸多问题:如患者面部泛油、出汗、3M胶布贴的时间过长粘性下降、导管过长以及导管末端连接引流瓶等原因导致导管固定不牢固,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导管滑脱,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另外,鼻胆管植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便利性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患者对导管牢固性的顾虑,情绪高度紧张,影响休息,不利于疾病康复。我科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使用一次性透明敷料在留置鼻胆管固定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晓莉;文凤;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老龄化知识,并分析影响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因素。方法便利抽取某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共112名本科护生,采用人口学调查表、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 KAOP)和Palmore老年知识问卷( FAQ1)进行调查。结果85.7%的本科护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老龄化知识,75.0%表示对老年人感兴趣,65.2%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12名(100.0%)本科护生对老年人均持积极态度(KAOP得分>102分),一年级护生得分(145.5±11.3)分,三年级护生得分(132.9±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P<0.05)。一年级护生对老龄化知识得分(12.0±2.3)分,三年级护生得分(12.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P<0.05)。本科护生的年龄和老龄化知识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得分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1,-0.374;P<0.05),对老年人的兴趣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呈正相关(r=0.314,P<0.01)。结论本科护生对老年人均持正向态度,知识正确率较低,提示应该转变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兴趣,以培养更多优秀的老年护理人才。
作者:蒲丽辉;胡秀英;刘祚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传统病房床单元选择与设计过程中涉及人因学因素较少的现状,提出基于人因学的病房床单元的选择与设计的优化。方法基于人因学理论,从病房床单元物质客体本身具有的系统特性出发,采用全院普通病床一体化、电动自动控制病床、病床替代转运平车、床头柜加电子锁及取消热水瓶存放、个体化需求的处理等措施,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要解决目标,将“人”的因素考虑到硬件建设中,对病房床单元进行选择与设计的优化。结果医院的整体硬件设施得到质的提高,方便了患者与医护人员,实现了整体转运功能及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确保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基于人因学病房床单元的选择与优化,提高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使医院的管理更趋人性化、系统化、科学化。
作者:贺彩芳;余园园;陈丽莉;詹健;孙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护理对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膀胱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EORTC QLQ-C30)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结果团体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2.42±3.12),(44.11±4.4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34±4.11),(56.25±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6,3.264;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分别为(54.52±13.81),(79.74±22.13),(73.21±23.3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81±10.24),(64.34±21.21),(54.63±2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24,-3.747,-3.614;P<0.05)。结论团体心理护理能改善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反思性学习对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业务培训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护士30名,根据工作年限、学历等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业务培训,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实施反思性学习,随访3个月对两组护士的业务培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培训后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操作技能、交流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责任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90.45±7.12),(91.44±6.12),(18.55±1.23),(17.64±1.65),(18.43±1.25),(18.16±1.24)与(17.19±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9±7.75),(83.54±7.54),(17.25±1.65),(16.45±1.65),(17.89±1.26),(17.36±1.22)与(16.73±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30,5.951,3.684,4.205,4.226,4.635,5.656;P<0.05)。观察组护士纪律性、协作性、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1,P<0.05)。结论反思性学习可有效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业务培训效果,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改善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黄求进;聂婉翎;王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归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归侨老年抑郁症门诊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6)和干预组( n=35)。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情志调摄、饮食调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GDS得分(12.71±7.31)分,对照组为(14.45±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P<0.01);干预组48.6%患者评定为无抑郁,高于对照组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干预组SSRS得分为(5.52±0.72)分高于对照组的(4.89±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2,P<0.01)。结论运用中医辨证饮食调理与情志调摄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归侨老年抑郁症较一般常规护理方法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利玲;赖伟玲;叶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免缝合引流管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期间预防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术中放置免缝合引流管,对照组置入普通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变换体位时引流管戳孔周围牵拉痛程度、导管脱出、引流管戳孔周围局部皮肤感染及换药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导管脱出和引流管戳孔周围皮肤感染,对照组分别为1例和6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变换体位时引流管戳孔周围牵拉痛为中、重度者3例,对照组为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为(0.50±0.14)次/d,对照组为(1.19±0.33)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5)。结论免缝合引流管可减轻患者变换体位时引流管戳孔周围牵拉痛,降低引流管口周围感染发生率,减少换药次数。
作者:马培芳;代利;宋璧麟;岳婷;熊丹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放射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不舒适原因评估、心理干预、休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训练放松、术后药物反应和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穿刺处出血、排尿或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947,4.000,6.618;P<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不良反应的耐受情况、对介入治疗知识的掌握、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01,19.869,4.76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身心压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颖颖;于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喉癌颈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水平,探讨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途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或随访的喉癌患者84例。采用造口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84例喉癌颈部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喉癌颈部造口患者的总自我效能水平为(76.56±24.47)分,影响患者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支持、抑郁、造口术后时间。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喉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护理人员应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喉癌颈部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倩;李虹彦;刘欣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3年6月2日,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管理团队赴新加坡参加为期14 d的高级护理人员专题培训。这次培训是由新加坡中侨集团日升培训机构组织主办,参加培训的人员为医院护理团队护士长以上干部,旨在通过赴外学习交流打造出一支视野宽、素质高、业务强的护理管理队伍,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次培训在认真了解新加坡国情与医院护理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新加坡符合国情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护理领导工作的角色认知、医院核心竞争力培养与文化建设、医护团队建设与沟通等具体内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信鸿杰;沈虹;程芳芳;杜娟;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同时操作方便,快速,每次灭菌只需50 min左右。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越来越多,我科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每包化学监测,每锅工艺监测,每日首锅进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培养。腹腔镜器械都用纸塑包装后放入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由于腹腔镜器械的尖端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易将纸塑包装扎破,破坏无菌屏障。为此,我科研制了医用腔镜尖端保护套。
作者:王江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通常在常规体格检查时被发现,为进一步确诊,需要做乳管镜检查。我科使用的是德国SCHOELLY公司直径为0.6 mm ×0.8 mm的乳管镜,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在行乳管内局部麻醉时,由于患者的乳孔较细,使用普通钢针进行注射,容易损伤乳头及导管内壁,麻醉效果不理想。因此,我科使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操作,效果良好,并推广到其他医院,得到了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2.0±5.0)分,对照组(18.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期间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雅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