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时豪
目的:探讨研究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三组:恩替卡韦(ETV)组患者25例,替诺福韦(TDF)组患者25例,联合用药组患者26例.对其三组患者随访3年,记录其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的变化及其复常率.结果:研究可得,三组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拷贝数与治疗之前相比都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的降低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TDF组、ETV组、联合用药组.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三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的肾小球率过滤估计值(eGFR)以及eGFR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研究结果表明,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肝硬度程度与肾功能可以使之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改善,并且在治疗时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蔡丽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内消毒供应中心的64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名,其中观察组给予细节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分析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组在回收及时率、供给及时率、服务质量、包装质量、工作满意度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细节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显著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以及各科室对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作者:贺春莲;邓敏仪;周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析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单纯或者复杂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胫骨平台内或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欧锐金;谭建基;谭文乐;唐灿锐;张允烨;黄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5月至7月广州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3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功能代偿期组、肾功能失代偿期组、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TH、SF、CRP等指标.结果:尿毒症组患者血清PTH、SF、CRP水平均高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血清PTH、SF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PTH、SF及CRP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尿毒症病情及其并发症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远美;徐令清;李介华;罗永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析对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英德市慢性病防治医院收治的3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利福平治疗,观察组20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干扰素-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4.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刘汉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25例宫内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测定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孕妇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β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孕酮水平以及肌酸激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够准确测定子宫内膜厚度且早期鉴别诊断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患者.
作者:陈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常规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常规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前者具有微创性和有效性,可更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并于门诊跟踪的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患儿性别、血型、年龄、发病季节、家族史,首次发作时的发作方式、1d内惊厥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情况、原发性感染病及9例发作频繁的患儿(其中5例后期转化为癫痫)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复杂型热性惊厥好发于男童(男∶女=3.28∶1.00),以B型血儿童较多(33.3%),主要发病年龄以1~3岁(61.7%)的幼儿为主,多在夏季发病(31.7%),多数无惊厥家族史,以全面性发作为多(86.7%),在24 h内发作1次,持续时间大于15 min的占15.0%(9/60),2次的占40.0%(24/60),大于2次的占45.0%(27/60),惊厥持续时间以5 min(70.0%)多见,脑电图检查结果多无异常(83.3%),惊厥多继发于急性咽炎后.此外,有部分患儿在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后转变为癫痫(8.3%).9例基因检测的患儿,4例未转癫,5例转癫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4例为SCN1A新发突变,1例为GABRG2新发突变.结论:儿童复杂型热性惊厥好发于1~3岁的幼儿,男童多见,多发生在夏季,多数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多继发于急性咽炎,每次病程内多发作≥2次,完善脑电图多数无异常放电,部分患儿多次发作后可转变为癫痫,对9例多次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完善基因检测可发现:SCN1A新发突变是热敏感型癫痫的主要致病突变,其次为GABRG2基因,首次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4月,多数继发于急性咽炎后,MRI检测多数无异常,首次脑电图检测可以为正常,可以表现为大发作和局灶性.临床医师首次接诊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应注意仔细询问病史,多次发作惠儿需完善相关基因检查,及早发现转化为癫痫可能,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作者:陈思敏;叶星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皮肤预处理对皮肤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佳木斯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75%的乙醇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的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皮肤消毒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皮肤上的细菌数量值(0.96±0.07)cfu·cm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87±2.61)cfu·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皮肤消毒处理后细菌的清除情况(0.58±0.12)cfu·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37±1.89)cfu·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使用75%的乙醇对患者皮肤进行预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皮肤消毒效果,减少患者伤口的细菌残留,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过程中因感染而引发的感染性并发症.
作者:王越;杨婧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8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接受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孕妇接受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对比两组孕妇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丙泊酚用量和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意识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麻醉有效率为97.67%,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麻醉起效后的心率、麻醉起效后的平均动脉压和麻醉起效后的氧分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无病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实施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可以有效提高麻醉和镇痛效果,使孕妇的人工流产术顺利进行.
作者:吴东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不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哮喘炎症表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始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FeNO水平检测及诱导痰检查,记录哮喘患者FeNO水平情况,并比较不同FeNO水平炎症表型分布情况.结果:76例哮喘患者中FeNO低水平16例,中水平28例,高水平32例;高水平患者嗜酸性细胞性哮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水平及中水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患者寡细胞性哮喘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低水平及中水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eNO水平患者混合细胞性哮喘及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FeNO水平差异可表现为不同哮喘临床特征,特别是在诊断嗜酸性炎症中效果显著,但无法作为独立鉴别因素.
作者:林月娇;邓继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对相关指标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心脉隆治疗.比较项目:两组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心电图显示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分级、血脂水平、左心射血分数;治疗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电图显示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血脂水平、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促使血脂降低,改善左心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巩贵宏;刘敏;杨建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应用于老年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的疗效.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采取常规给氧急救治疗,B组采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进行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气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低于B组总有效率的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H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H高于A组,PaCO2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政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中青年与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垂体激素水平变化差异.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放疗科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8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月的血清生长激素(GH)、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水平,并分析垂体照射剂量与垂体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血清GH、FSH、LH、PRL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与同组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的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老年组,GH水平均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时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1月后中青年组的PRL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照射剂量与各项垂体激素水平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鼻咽癌患者与老年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其垂体激素水平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造成的垂体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不同.
作者:王教成;张相国;张群功;丘全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对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时采取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的诊断结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经清远市中医院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5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腹部组(腹部超声诊断)与阴道组(阴道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4.0%,腹部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5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及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组患者诊断合并巧克力囊肿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是在诊断合并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沈惠芬;柳健;刘蔚蔚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4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25例.给予对照组经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总体效果理想,可优化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钟伟枫;陈南辉;陈智林;钟凯华;万沛;刘思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在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东莞市塘厦镇三局医院收治的9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使用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9例患者肌皮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组织瓣坏死或血管危象等情况.7例患者供区创面直接缝合,2例经植皮缝合,术后愈合情况良好.患指皮肤的形状、色泽与健指相近,7例患者肌皮瓣两点分辨觉在6.3 ~ 8.8 mm之间.患者指间关节以及掌指关节活动良好,无活动受限.结论: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效果显著.
作者:陈朝阳;刘伟信;杨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对miR-23a和E-cadherin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外科手术切除的,经过病理诊断的大肠癌标本165例,配对的距离大肠癌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标本129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iR-23a和E--cadherin在165例大肠癌和129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iR-23a和E-cadherin的表达在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表达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cadherin的表达在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表在大肠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3a表达增加和E-cadherin表达减少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iR-23a和E-cadherin具有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标记的可能.
作者:刘址忠;谢艳;李林波;邓丽娟;魏婵;司会强;杜亚平;王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观测了解韶关市0~14岁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血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维生素D补充、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472例儿童作为观测对象,观察该地0~14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韶关市(>0岁且<3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37.95%;(≥3岁且<6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67.46%;(≥6岁且≤14岁)维生素D缺乏程度为71.61%.(>0岁且<3岁)组与(≥3岁且<6岁)组、(≥6岁且≤14岁)组之间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且<6岁)组与(≥6岁且≤14岁)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岁且<3岁)组、(≥3岁且<6岁)组、(≥6岁且≤14岁)组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岁年龄段,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 ng·mL-1对身高没有影响,2~3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 ng·mL-1对身高有影响,维生素D的缺乏会抑制儿童长高.1~3岁儿童,在控制身高一定的情况下,25-(OH)D水平会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我市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尚需改善,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3岁以下儿童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重视对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3岁前身高会受25-(OH)D水平的影响,会影响身高的正常生长,同时体质量的增加会使得维生素D的水平变少.
作者:黄翠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选广州市惠爱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伯曼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研究.分别在研究基线、随访第3月、12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患者的自知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3月、12月时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及阴性症状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第3月、12月时的ITAQ得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伯曼康复技术可提高SP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其精神症状.
作者:李日鹏;刘翠霞;梁智飞;黎丽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