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动脉压迫器治疗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静脉瘘的临床护理

李小妹

关键词:股动静脉瘘, 脑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8例采用股动脉压迫器治疗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静脉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8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股动静脉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主要包括: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密切贯彻患者患肢血运情况级局部皮肤溃烂情况,和术后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护理前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8例患者经过24h压迫治疗后穿刺点附近听诊杂音消失,血管彩超检查发现瘘口闭塞,动静脉瘘消失.结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股动脉压迫器治疗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静脉瘘的愈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油浴对新生儿结膜炎的预防作用

    目的:本文通过对新生儿皮肤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探讨油浴对新生儿预防结膜炎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12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分娩(包括选择剖宫产及顺产)的正常新生儿300例(除外早产、母亲有阴道炎及转儿科的新生儿)分为油浴组与对照组,对15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用消毒色拉油进行油浴作为观察组,对15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处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新生儿结膜炎的发生率情况.结果:非油浴组(对照组)的结膜炎有34例,皮疹有62例,发生率分别为22.6%及41.3%,而油浴组(观察组)的结膜炎仅1例,皮疹仅10例,发生率分别为0.06%及6.6%,观察组的结膜炎及皮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时给予油浴可明显降低结膜炎及皮疹的发生率.消毒食用色拉油油浴可有效去除新生儿皮肤表面的细菌,有效减少新生儿结膜炎的发生.

    作者:石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康复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惠州市博罗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诊治的6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及盆底肌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与对照组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评分、尿垫试验漏尿量、FS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疗效明显,可作为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钟燕珍;曾雪芳;曾文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安全评价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护理安全评价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卫生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2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则,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21例)和B组(21例).A组使用整合了护理安全评价的护理路径,B组使用传统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了护理安全评价机制的护理路径更加适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

    作者:李建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东莞市清溪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前)和观察组(风险管理后),每组50例,后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增高,而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有效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尹莉;王爱梅;钟颂华;李小云;黄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重度宫颈糜烂LEEP刀手术治疗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重度宫颈糜烂超高频电波(LEEP)刀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博罗县园洲镇卫生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护理的84例重度宫颈糜烂LEEP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通过进行患者的回访和复查,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而不良反应率则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显著的提高了重度宫颈糜烂LEEP刀手术患者的恢复效果.

    作者:黄静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的失败原因,总结经验与方法,改进措施,避免血液及耗材的浪费.方法:选取肇庆市中心血站2012年-2014血小板采集失败例数4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和血小板采集过程,分析采集失败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41例患者采集失败的大原因在于献血反应,占比(43.9%),其次依次为技术因素(14.6%)、血管因素(12.2%)、冲红因素(12.2%)、耗材质量因素(9.8%)、乳糜血因素(7.3%).结论:影响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较多,必须实施改进措施,规范采集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确保采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陈存意;张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观察不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浅静脉置管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不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浅静脉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四会市中医院接收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4组,各40例.留置针选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Y型留置针作为研究工具.A组患者在手背静脉留置20号留置针,B组患者在手背静脉留置22号留置针,C组患者在前臂静脉留置20号留置针,D组患者在前臂静脉留置22号留置针.对比分析4组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的穿刺成功、静脉炎发生、针眼渗血及患者满意率为85.0%等指标均好于A组的满意率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穿刺成功、静脉炎发生、针眼渗血及患者满意率等指标分别好于B组和C组的满意率85.0%、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分别高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前臂静脉留置22号留置针输液不仅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同时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幅降低针眼渗血率,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瑞娣;刘秀环;潘雪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枕后位、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板芙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80例住院分娩的枕后位、枕横位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待产,对照组采取传统床上卧位待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产程时间以及产程异常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和产程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一产程自由体位能有效改善枕后位、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产程异常率较低,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曹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轻症急性胰腺诊断中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轻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55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常规磁共振(MR)检查,均于48 h内完成检查,对胰腺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比较轻症急性胰腺炎与正常体检者在ADC上的差异.结果:(1)在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通过常规MRI扫描,无明显异常现象患者6例,有明显异常现象患者49例.(2)对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有39例表现为弥漫均匀性高信号,9例表现为不均匀性高信号,7例表现为中等信号.(3)轻症急性胰腺炎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体检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WI检测,可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灶范围反映出来,同时与测量的ADC值相结合,有利于尽早确诊患者病情,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作者:黄瑞雪;黄育鑫;曾伟胜;林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穿刺操作的技术分析

    对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穿刺操作技术分析进行分析.穿刺操作技术有腰段正中入路、腰段旁正中入路、颈段和胸段正中入路、胸段旁正中入路.对于腰部以下各部位的手术,包括下肢和髋关节手术、下腹部和盆腔手术,常选用腰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剖宫产亦适合选用腰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胸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通常是用于腹部和胸部手术,并常常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全身麻醉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消除硬脊膜外间隙阻滞无法阻断的伤害感受性刺激.颈段或颈胸段硬脊膜外间隙阻滞目前已较少采用,仅偶尔用于双上肢手术和颈部手术.

    作者:岳秋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医院心内科会诊9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综合医院参与心内科会诊的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2014年3月黔西县中心医院心内科会诊的90例患者,统计分析我院心内科医师会诊病例的来源以及疾病类型.结果:接受会诊的患者中,急诊患者占总数的28%,其中以心律失常多.非急诊患者占总患者数的72%,其中普外科28例,占31%.出现频率前3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各类患者都会参与到心内科活动中,综合医院的心内科医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对参与会诊患者的病情全面的了解,而且会诊医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重建治疗

    目的:通过对这11个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病历使用腓动脉支穿带蒂皮瓣法,证明皮瓣修复重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中山市南朗医院2011年9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足踝部外伤致骨外露患者,对其使用腓动脉支穿带蒂皮瓣法对他们的脚踝软组织进行修复,并对11病患进行跟踪治疗.结果:11例患者踝部皮瓣移植全部成功,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颜色红润,弹性和质地良好,皮瓣无色素沉着,无感染发生.结论:腓动脉支穿带蒂皮瓣法是修复患者的脚踝软组织的较为理想方案.

    作者:刘小明;胡耀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匹多莫德联合干扰素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痊愈速度的作用

    目的:对匹多莫德联合干扰素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痊愈速度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作抗病毒或抗炎症处理后使用左旋咪唑,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莫德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汉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PDCA循环在患儿坠床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患儿坠床不良事件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患儿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儿坠床发生率明显下降,引发严重后果率明显下降,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患儿坠床不良事件能有效降低患儿发生坠床的风险.

    作者:黄晓燕;翟佩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80mL及以上)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大体积(80 mL及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92例,被完全随机(完全随机表)划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组(TURP) 45例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组(TVP) 47例.对TURP组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对TVP组患者实施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详细记录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指标以及术后12月随访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和膀胱剩余尿量(PVR);术后并发症均记录下来.结果:92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2月随访PKEP组改善较TURP组明显,PKEP组患者切除前列腺较TURP组彻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膀胱冲洗时短,术中并发症少;结论:治疗大体积(80 mL及以上)前列腺增生,PKEP手术安全性及疗效均优于TURP.

    作者:游猛;郑彬;陈岳;詹河涓;谢克基;杨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重庆市重钢总医院收治的9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并给予蓝光联合药物治疗.结果:9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围生因素38例(38.8%),感染因素28例(28.6%),母乳性黄疸15例(15.3%),新生儿溶血病10例(10.2%),多因素混合5例(5.1%),病因不明2例(2.0%).患儿经综合治疗干预后,痊愈率为88.8%.结论:病理性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加强新生儿围产期保健工作,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李凌雪;任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 3年12月,我院共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76例83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3.4个月.手术后3天及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86.11±5.91)分,优32足,良46足,可5足,优良率94%.所有76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 20周;其中有4足切口出现局部皮肤坏死.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有效恢复关节面平整和跟骨形态,且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陈冠华;唐上德;林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劣.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胆总管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镜缝合组和传统开腹组,各20例.分别行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术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出现率5%,传统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镜缝合组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优势更大.

    作者:王琪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临床对比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抽选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胆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率2.0%和对照组的1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临床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临床并发症.

    作者:夏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胃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8%.,两组总有效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临床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昌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