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蒲新;王应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 应对方式, 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之后的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分。结果:在治疗6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在CSQ评分中,求助、问题解决这两个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有着显著的改善,临床效果十分良好。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研究

    目的:总结我院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16名施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转开腹的患者,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配合娴熟。结论: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辉;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蒙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蒙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来医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给予常规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使用蒙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常规组痊愈的有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实验组痊愈的有1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显著,适合作为慢性咽炎患者的治疗用药,借此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蒙药中还有不少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合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传统蒙药,从中开发新药,使蒙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阿拉坦陶格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讨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的部分产妇进行划分,以传统的护理和自理的护理模式组为主要方式,在产妇分娩之前和正在分娩中时利用不一样的护理方式,以此来得出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分娩所用的时间。结论:从人的心理角度进行心理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时要使产妇减少心理的恐惧,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安慰,增加产妇的分娩信心,减少自然分娩的时间。分娩于产妇来说是一种异常痛苦的事情,大部分的产妇在分娩时对将由的痛苦异常恐惧。因此,怎么样能使产妇的心理信心提升,分娩的前提就是需要产妇减少对痛苦的恐惧心理,从而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产妇所受的疼痛越小,之后的恢复也会也越快。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大大提高,传统模式的护理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护理需求,现在医学上主流的是较为科学的心理护理模式。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相关资料和文献主要以统模式的护理与心理护理模式方式进行不同的护理后得出的护理新模式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OC曲线法评估NT-proBNP和Myo在早期AMI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检测Myo和NT-proBN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ROC曲线比较两种指标对AMI的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MI、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清中Myo和NT-proBNP的血清水平,应用ROC曲线法评估两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MI组Myo、NT-proBN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Myo和NT-proBNP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0.791,P<0.001)。在胸痛<6小时的检测灵敏度(87%、78.3%),特异性(89.3%、61.9%)。结论:在AMI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方面,NT-proBNP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要随低于Myo,但和传统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AMI的检测的准确性。近年来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心衰、AMI以及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颇多[1-2]。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是常用来判断临床诊断指标的统计学方法,反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两个指标[3]。本文应用ROC曲线评估心肌标志物Myo和NT-proBNP对AMI的发病早期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昌龙;章菊;叶书来;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4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则接受科学优质护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使用科学优质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降低病人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首发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间本科室接收的首发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n=100)与护理组(n=100)。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状态变化。结果: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参照组(P<0.05)。结论:为首发高血压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降压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周闵;李瑶;王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牙周炎患者接受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分析与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6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2例,給予A组口服甲硝唑片治疗,B组接受口服替硝唑片治疗,C组接受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经过为期一周的药物治疗,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与其他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牙周炎患者展开替硝唑局部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靖;王家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下,医疗技术得到显著的提升,并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上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缩宫素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现状,以及其治疗效果。在妇产科疾病病发率不断上升的基础上,医学领域从不同方面展开了对妇产科疾病治疗的研究,尤其着重探讨了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对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和药物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总结成综述。

    作者:宋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80例需进行阑尾切除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随机序号法进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并发症产生,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杨秀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口腔病变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的患儿的口腔疼痛缓解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以及恢复饮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缓解患儿口腔病变的程度,促进患儿的恢复,同时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体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品分级和监管用于西药房管理的意义探究

    目的:探讨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前后来我药房取药的患者56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前后药房的差错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后,药房的差错事件明显少于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房管理中中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出错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药房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杨秀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相关问题的探讨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较为仔细地分析,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现象63例,其感染率一般可达到5.31%,对此,其中的器官腔隙4例占6.35%,切口深部组织8例占12.70%,而切口浅部组织51例占有80.95%。从其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15株,分别占有44.44%和55.56%,其中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较多,占有14.81%、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多,占有25.93%,并未从中未分离出有关的真菌;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的较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引流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以及年龄等(P<0.05)。结论:肝胆外科病患手术部位感染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应当将病患术前术后病情评估进行加强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从而使手术相关部位的感染的概率大大减少。

    作者:徐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隐患分析、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产科护理安全研究

    本着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防范与未然的目的,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产科护理安全的常见隐患,解析了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进而针对性提出防范对策,以期优化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作者:付雅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的优化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的优化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会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前,组间QDL评分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前后组内比较有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惠红;张卫勤;马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18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个性化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2.4±10.6)分,Barthel评分(88.5±9.2)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细菌耐药性监测用于微生物检验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运用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方式对微生物的临床检测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份——2016年4月份期间收集的820份血液的标准标本以及尿分泌物标本进行医学探究,处理完毕后对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检验完毕后再进行细菌耐药性检验。结果:通过对820份标本进行检测,共分理出病原菌180株,检测阳性率是22.04%,而革兰阴性菌所占的比例为45%。,革兰阳性菌所占的比例为44.2%,真菌所占的比例为10.28%。对于肺炎中的克雷伯菌,对其较为敏感的是头孢他啶,而对于肠球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是阿莫西林。结论:通过对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有针对性的,对其比较敏感的抗生药物,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耐药性的。

    作者:李彩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重症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仅为80.0%,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为6.6%,对照组高达13.3%,二者比较同样存在差距(P<0.05)。在患者满意度上,实验组总满意度达到了96.6%,而对照组仅为83.3%,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茜;刘静;罗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心境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紧张-焦虑、精力-活力等各项得分以及心境总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各项得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心境健康,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秀清;彭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跟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微创减压联合医用几糖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关节华业粘连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提高了手术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有利于针对治疗慢性跟腱炎的特点进行恢复干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荣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效果。方法择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的病患80例,根据护理的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普通组和专业组,普通组40例病患,对本组病患施行普通的护理方案;专业组40例病患,对本组病患施行专业的护理方案。比较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护理效果。结果专业组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100%,普通组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82.5%。同时,普通组病患总体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1.30±1.64、10例;专业组病患总体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2.52±2.43、4例。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患进行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提升病患的总体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病患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于利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