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止痛胶囊对小鼠扭体疼痛模型镇痛作用研究

杨红霞;苏加向;张诚贤;林黎

关键词:复方止痛胶囊, 小鼠扭体试验, 镇痛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止痛胶囊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的小鼠扭体模型方法研究复方止痛胶囊的镇痛作用,50只雌雄小鼠分别随机均分为5组.模型组:生理盐水0.5mL灌胃;阳性组:芬必得胶囊混悬液灌胃,剂量为90mg/kg;复方止痛胶囊高剂量组:药物使用量为600mg/kg;复方止痛胶囊中剂量组:药物使用量为400mg/kg;复方止痛胶囊低剂量组:药物使用量为200mg/kg.腹腔注射0.9%冰醋酸溶液,观察20min小鼠扭体次数.结果:阳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5,P<0.01),高剂量组与阳性组之间无差异(P>0.05).表明复方止痛胶囊高、中剂量对于小鼠具有镇痛作用.结论:复方止痛胶囊能抑制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桂枝汤合杏苏散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疗效观察

    自的:观察桂枝汤合杏苏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桂枝汤合杏苏散治疗,对照组予氯雷他定、转移因子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消失例数多于对照组,主症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3、6月复发率、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合杏苏散治疗过敏性鼻炎近期疗效与氯雷他定、转移因子胶囊治疗相当,但对症状改善及控制复率均优于后者,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尤海玲;陈源;卢坤;罗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足三里、迎香点穴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为社区幼儿园儿童提供“简、便、廉、验”的足三里、迎香点穴保健方法,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形态学指标状况和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将相关社区幼儿园儿童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点穴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现代医学保健,中医点穴组在常规现代医学保健的基础上予以足三里、迎香点穴保健,分别在保健后的2月和9月检测生长发育形态学指标和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结果:保健2月后,中医点穴组生长发育形态学指标除身高、头围、胸围、腰围、小腿围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5,P<0.01);保健9月后,中医点穴组生长发育形态学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腰围、上臂围、小腿围、皮褶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5,P<0.01).对照组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中医点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迎香点穴保健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效果明显,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徐俐平;潘佩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双柏散临床应用述评

    双柏散由黄柏、大黄、泽兰、薄荷、侧柏叶5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1]、腹腔炎症包块、静脉炎等[2].双柏散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老中医黄耀燊教授的经验方.1964年收载于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医伤科学讲义》中,推广应用于全国.临床应用40多年疗效显著,是不可多得的经典验方.近年来其临床适应症日趋扩大,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静脉炎、痛风、盆腔炎、褥疮、阑尾炎、胰腺炎、各种痛症等.本研究对其40多年来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从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中优选剂型,从不同病症的治疗机理探讨双柏散的作用机理,为双柏散的研发提供依据.

    作者:吴康郁;吴雪茹;吴启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昆布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甲状腺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昆布提取液对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以昆布提取液按1mL/kg、4mL/kg、15mL/kg连续灌胃12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水.给药后第3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灌胃给予甲硫氧嘧啶20mg/(kg·d),连续10天,造成甲状腺肿模型.阳性对照组则给予灌胃甲状腺片悬液20mg/(kg·d),连续10天.停药后放免法测定血清TT3,取甲状腺称湿重,计算甲状腺指数,并制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甲状腺指数降低、血清TT3含量升高(P< 0.01),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滤泡增大、胶质形成均有改善(P<0.01),高剂量组滤泡上皮增生减轻(P<0.01);胶质形成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昆布提取液对甲硫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甲状腺肿有保护作用.

    作者:付彦君;王卉;韩兆丰;张效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模式干预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模式干预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中风轻中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一般西医治疗(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试验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针灸、推拿和中药化痰脉通汤组成的中西医结合模式,观察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Barthel Index (BI)分级法、改良Rankin量表.结果:随访3月后,2组间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2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2组间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模式能改善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震中;魏建刚;张燕;姚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薏苡仁汤、独活寄生汤分期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观察薏苡仁汤、独活寄生汤分期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薏苡仁汤、独活寄生汤分期治疗;对照组36例用独一味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月72例获得随访,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6%,对照组为39.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独活寄生汤分期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叶景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企业员工亚健康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企业员工亚健康和中医体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亚健康与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某企业5 316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录入数据并校正,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回收问卷5 0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4.05%.纳入分析5000名员工中,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76.8%.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占83.4%,偏颇体质仅占16.6%;亚健康人群中平和质占42.2%,偏颇体质占57.8%,不同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亚健康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5种体质被纳入了模型,其中平和体质为负相关,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保护因素;气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4种体质则为正相关,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群体的亚健康状态比较普遍,亚健康企业员工较易出现偏颇体质;平和体质的人群不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而气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4种体质为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体质”.

    作者:余克强;肖雅;黄颖;李斐;毕建璐;程静茹;罗仁;赵晓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艾灸治疗心功能衰竭水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心功能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证或阳虚水泛证心衰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使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抗心衰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艾灸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体重下降幅度、中医症状积分、24h尿量及入院至体表水肿完全消退时间.结果:第1、第3、第7天体重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第7天24h尿量情况比较,治疗组均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至体表水肿完全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提前1天(P<0.01).第1、第3、第7天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5,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心衰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艾灸能更有效地治疗心衰水肿.

    作者:唐波炎;马碧茹;姚耿圳;盛小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茯苓四逆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茯苓四逆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茯苓四逆汤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以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6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茯苓四逆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华蟾注射液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3例,2组均给予放出腹水及支持疗法,治疗组以体腔热灌注机腹腔灌注华蟾素注射液100mL,对照组灌注顺铂注射液30mg/kg,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治疗后腹水情况、KP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及毒副反应.结果:腹水量疗效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KPS评分提高加稳定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毒副反应对照组例数多于治疗组.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优于顺铂注射液,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金军;王敏;张力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益肾活血方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MDA、SOD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肾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ESWL配合益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仅用ESWL,观察2组患者ESWL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结果:ESWL后2组SOD水平逐渐下降,于第1天达低谷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于术后第7天升高至与术前相当水平(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组MDA水平逐步升高,第1天达高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7天降至与术前相当水平(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SWL后第3、7天内腰痛缓解例数治疗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SWL后1周内间断性肉眼血尿3次以内例数治疗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WL后应用益肾活血方可通过抗氧化、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及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洪阳春;刘志森;李珍;钟礼剑;苏意心;李丽;陈小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顺气疏风益肺法治疗感染后咳嗽体会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1].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其频繁剧烈的咳嗽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活动带来影响,近年来逐渐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但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虽无感染后咳嗽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当归属于外感咳嗽范畴,相关的记载也散见于痰饮、上气等病症之中.

    作者:林黄果;夏晓莉;蔡彦;张国雄;陈伯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能量肱骨干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能量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及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内服与熏洗.观察2组术后肿胀、疼痛、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术后3天,2组两侧上臂周径差值、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能量肱骨干骨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国胜;李永龙;沈淋源;池锐忠;罗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内外合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6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以加味神秘汤内服及中药穴位外敷治疗,对照组57例以加味神秘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49%、总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分别为49.12%和87.72%,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作民;段红斌;杨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对便秘孕妇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对便秘孕妇改善便秘的疗效.方法:5012例孕妇中发生便秘者402例,发生率为8.02%.将402例便秘孕妇根据干预方法简单分为5组,142例进行健康宣教预防;97例进行生活指导;68例辅导腹部按摩及穴位按压;45例根据便秘辨证论治,给予健脾补气、和中止呕、化浊安胎中药内服;50例未经任何干预指导.结果:分别采取4种不同干预措施的孕妇便秘改善共322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91.48%,与未经干预的孕妇便秘自行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60.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改善孕妇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作者:唐新春;李丽芳;罗月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中益气丸治疗肺结核32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对结核化疗方案治疗下结核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4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3例,对照组317例.2组患者均按化疗方案完成2H3R3Z3E3/4H3R3短程化疗.治疗组加用补中益气丸,2组疗程均为6月.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痰结核菌涂片(培养)、结核菌素(PPD)试验及T细胞亚群数量测定.结果:强化期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4.52%,对照组为59.94%;继续期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98.14%,对照组为90.22%.2组治疗后同时间的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强化期疗程结束时,治疗组PPD试验阳性率66.25%,对照组为31.86%;继续期疗程结束时,治疗组PPD试验阳性率83.59%,对照组为44.48%.2组强化期2月、继续期4月的PPD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6月后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中益气丸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消化功能而达到消灭结核杆菌的目的.

    作者:邓俊;武学华;薛玉琴;张贵;韩瑞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调肝泻火法中药抗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调肝泻火法中药金柴消渴胶囊抗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基础组,基础组予降糖、降脂治疗,中药组、西药组分别在降糖、降脂治疗基础上予金柴消渴胶囊、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中药组TC、TG、LDL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中药组TC、TG、LDL、HDL较基础组改善(P<0.05);西药组与基础组比较,TC、TG改善明显(P<0.05).中药组CRP、TNF-α、IL-6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基础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西药组与基础组比较,CRP、TNF-α有显著差异(P<0.05).3组治疗后IMT均有改善(P<0.01);中药组较基础组改善明显(P<0.05).3组治疗后腰围、臀围、WH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体重、BMI中药组较基础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调肝泻火法中药可改善2型糖尿病IMT,其机制可能与其减重、调脂、降低TNF-α、CRP有关.

    作者:左文标;杜安业;周传礼;王智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康复新液联合附子理中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直肠滴注联合附子理中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采用康复新液直肠滴注液直肠滴注治疗,治疗组32例采取康复新液直肠滴注液直肠滴注联合附子理中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15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治疗结束随访6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直肠滴注联合附子理中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叶道冰;宋红旗;牛明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姚梅龄教授从焦膜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验案探讨

    姚梅龄教授为江西省名老中医,现任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与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继承家学,长期钻研《伤寒论》,从事症状鉴别诊断学、证候分类学整理研究等,在妇科疑难病方面亦有较多有效病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导致目前育龄妇女不孕的疾病之一,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常见于卵巢,可形成内膜陈旧出血性囊肿,引发痛经、月经量多及不孕等.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仅能去除肉眼能辨认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虽对疼痛的治疗和提高术后妊娠率都有一定疗效,但受激素的影响可继续增殖而导致复发[1].

    作者:吴炫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辨证分型针刺治疗眼缺血综合症眼部和颈部血流的即时效应观察

    目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评价辨证分型针刺治疗眼缺血综合症(OIS)眼部和颈部血流的即时效应.方法:对30例(41只眼)OIS患者行辨证分型针刺治疗,分别于针刺前、后测定眼动脉(0A)和颈内动脉(I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结果:经过针刺治疗后,与针刺治疗前比较,OA和ICA的Vs和Vd均增快、RI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治疗对OA的Vs血流改善程度优于IC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型针刺可以改善OIS的OA和ICA的血流情况,产生针刺治疗的即时效应.

    作者:邱建文;王禹燕;麦少云;刘映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