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强;于金栋;吕丽柯;张坤;张静
目的:观察玉屏肾气汤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予基础治疗,针药组31例加用针刺及玉屏肾气汤治疗,针灸组31例加用针灸治疗,药物组30例加用弥可保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每天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等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在每天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等方面针药组分别较针灸组、药物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临床总有效率针药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及药物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玉屏肾气汤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膀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梅志刚;杨松柏;陈良金;蔡三金;周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家父熊昌华(1923-1996)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江西省名中医.家父毕生从事于中医学临床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和气血、调理脾胃、补益肝肾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现将家父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介绍如下,以念父慈.
作者:熊明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痞病,是一种重要的外感疾病,现在也属一种较常见的内伤杂病.论痞之源上溯至《内经》,多有否满、否塞、否隔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备化之纪……其病否”等等.现代医家根据痞病的临床表现,认为大致包括现代医学胃肠道、肝胆系统某些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1病因病机之辩1.1 中医学古文献对痞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内经》对痞病的病因进行了概括,《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胰满闭塞”,指出了因饮食起居失节致痞.《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脏寒生满病”,提出因寒致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是指气机失调逆乱致痞.
作者:曹正柳;谢庆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医药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符合条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不同阶段采用柴芩承气汤或养阴清胰汤治疗.结果:治疗后7天,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较单纯西药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作者:钱亚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从观察面色、肤色变化入手,通过色诊,对慢性重型肝炎分阶段辨证,探讨其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分阶段治疗提供依据.慢性重型肝炎从黄疸到黑疸,面色、肤色发生显著变化,应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析,以心脾理论为指导,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证型的发展变化规律.
作者:王书杰;韦艾凌;毛德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8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三黄清热愈疡汤,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止血效果、溃疡愈合情况等.结果:平均止血时间治疗组为(2.32±1.23)天,对照组为(3.23±1.32)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天后止血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溃疡愈合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具有实用、高效、安全的特点.
作者:高立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就蒲公英的现代药理分析、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做简单阐述.从药性分析展开到临床应用的配伍规律,从现代药理分析展开到在传统应用的基础上总结蒲公英的现代临床新用,使传统药物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作者:栗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药复方在治疗情志病方面具有简便廉验、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逍遥散作为治疗郁证相关病证的经典代表名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近年开展的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为逍遥散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心身疾病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理论依据.1 逍遥散应用概况古时有“妇人多郁”之说,逍遥散原为疏肝和中,条达气机的妇人方,郁证对女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易从其生理状态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逍遥散早期较多地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郁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表现越来越复杂多样,并不局限于妇科疾病.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情志因素与临床各科疾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精神状态改善可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逍遥散所适应的疾病谱范围不断扩大,几乎涵盖了人体的所有系统.目前,逍遥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报道,逍遥散可以改善及治疗妇产科疾病[1~2](包括月经不调、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期肿胀、高泌乳素血症等)、精神、心理科疾病[3](抑郁性神经症、睡眠障碍、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科疾病[2~3](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血管病后遗症、血管性头痛、中老年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等)、心血管疾病(胸痹心痛、老年性高血压)、皮肤科疾病[2](白癜风、慢性荨麻疹、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等)、消化系统疾病[2,4](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等)、眼科疾病[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球后视神经炎)、内分泌系统疾病[2](女童性早熟、2型糖尿病等)等.此外,逍遥散的应用还涉及到泌尿科、儿科、男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逍遥散的方药归经具有广泛性,因而其主治病症范围同样广泛,这种广泛性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和“异病同治”的灵活性.逍遥散适应症看似庞杂,但都具有肝郁气滞、脾弱血虚的共同病机.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因子分析看,逍遥散的主治与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方面的症状相似[5],它的治疗范围及类型与现代心身医学划分的疾病类型也基本一致,说明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者:孙琪;敖海清;郭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先中医周期疗法辨治1个月经周期,然后服用加味桂苓丸维持治疗,3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63.0%;好转28例,好转率30.4%;未愈6例,未愈率6.5%.结论:中医周期疗法配合加味桂苓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作者:杨燕贤;吴彤;林淑贞;谢孜;蔡牡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解建国是大连医科大学教授,现任大连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中医大科系(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主任、辽宁省政府命名的“辽宁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重点示范学科带头人.解教授刻苦求知近40载,治病救人屡起沉疴,常以“良医同良相,用药如用兵”为座右铭.对疑难顽怪之疾治疗,见解独到,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侍诊于旁,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爱丽;解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气虚证诊断,同意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共480例,同期病种相同但未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20例.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病种气虚证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不同病种气虚证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8%,对照组4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气虚证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马麟;薛素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20例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风池穴、百会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脉动指数(PI)、循环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卓伟;徐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黄疸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可因肝硬变或癌灶广泛破坏肝实质引起,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排除先天原因可根据胆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肝前性黄疸、肝源性黄疸和肝后性黄疸.肝癌主要见于后两种,尤其以梗阻性黄疸为多见[1].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肝癌晚期并发黄疸以茵陈蒿汤合茵陈术附汤为主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1 退黄首选茵陈蒿汤肝癌晚期并发黄疸,寒热虚瘀经常相互错杂,这在临床辨证上非常棘手,时而顾此失彼.然临床中发现,不论阴黄还是阳黄,茵陈蒿汤都可为治黄首选之方.茵陈和大黄为退黄之常用药物,尤其是茵陈,更是退黄之要药.《本草述钩元》云:“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大黄亦为退黄之要药,众所周知,其生用和短煎(久煎则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结合性蒽醌破坏)泻下力强,退黄常用酒制,防止伤正.但如果能够保证不致大量地丢失维生素、水和电解质的前提下,适度的泄泻、便溏有利于胆红素的排出,对退黄有益.栀子善清郁热,肝癌的患者,久病卧床多伴郁热.但是,三者皆属苦寒之品,易于伤中,尤其是阴黄,细察有虚虚实实之弊.然一味药物的寒热,要究其在复方中的综合作用,一首复方的变化则由终的加减变化所确定,尤其是剂量的变化,终形成一个“矢量和”.麻黄本是发汗散风寒之品,然在麻杏石甘汤中受二倍石膏的制约,则重在宣肺散风热,治疗邪热壅肺证.茵陈在黄疸的治疗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阳黄多因湿热,重用30 ~60g;阴黄多属寒湿,用量减半.这在中医学古医籍、医案以及当代刘渡舟[2]、关幼波[3]等诸名家医案和现代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都有案可循.况且,治疗阴黄多有附子、干姜共用,相互为制.
作者:李然;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影响临床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1例.治疗组接受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2组留针时间均为30min,期间予以红外线辅助治疗,每周治疗5次,2周为1疗程,共观察4疗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合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疗效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后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影响疗效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接受的干预方法(单纯针刺及单纯针刺结合穴位埋线)(OR=24.289,P<0.01)、平素是否疲倦(OR=0.279,P<0.05)均对疗效具有影响.结论: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失眠安全且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患者具有疲倦症状可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滋平;周歆;梁兆晖;朱晓平;符文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秋季腹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秋季腹泻患儿,葛根芩连汤疗效显著.
作者:杨蕾;林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洗)、内服治疗.结果:经6月~1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其中优40例,良3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结论: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给予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可靠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方便、可早期活动,对关节功能影响小、疗效好、见效快、费用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作者:梁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散寒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口服射干麻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射干麻黄汤.每天1剂,连续服药9天为1疗程.结果:控显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量(PEF)、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生效时间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散寒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洪玉;周兆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王飞教授从事老年病临床研究多年,学验俱丰,尤其擅长治疗老年性痴呆.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王教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学术思想简介如下.1审病机,精亏为本,五脏相关;痰浊瘀血,浊毒痹阻王教授认为,痴呆的发病以肾虚精亏为本,但与五脏紧密关联.《灵枢·海论》载:“脑为髓之海”,而肾藏精,精生髓而上通于脑,脑髓的化生和充养依赖于肾中的精气,故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说:“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喜忘其前言.”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灵机记性在脑……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可见肾中精气旺盛,上通于脑则脑髓充盈;肾中精气衰败,通脑不足则脑空髓少,神机失养致神明失用,日久渐至痴呆.因此,王教授认为,肾精亏虚是老年性痴呆的病本所在.然五脏紧密相关,其它各脏功能的失调均可使痴呆病情进行性加剧.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酿湿生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病矣”(陈士铎语).《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之气血充盛,则脑受其滋养,而神明昌达;反之则晦而不明.肝主疏泄、藏魂,肝的疏泄功能与人的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张景岳认为,痴呆是“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之经,气有不清而然”.机体年老肝气不足,易发郁结,或气滞血瘀,或气郁痰凝,或气滞湿阻,或郁久化火,上扰清空,神机失用.而肝血虚衰,或肝阳偏亢,损及肾精,髓海失充,神机失用成此病.
作者:代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通过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定量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Tc)、抑制性T细胞(Ts)水平改变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12月外周血Tc水平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月2组均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其机制可能因足三里黄芪注射液穴位对慢乙肝Tc、Ts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晶晶;黄鸿娜;主撮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缓解,往往合并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笔者将痰饮伏肺理论与“风邪犯肺”是CVA主要病因的学术思想相结合,探索从风痰论治CVA,获得了较好疗效,现与同道分享.
作者:原铁;何志凌;钟亮环;蔡彦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