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源于十二指肠的隐源性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

杨虹

关键词:
摘要:本文收集两家医院10多年来所收治22例源于十二指肠的消化道出血病例,报告如下.并就其病因及诊断进行探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耳乳头状瘤癌变经咽鼓管向鼻咽部生长1例

    中耳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但中耳肿瘤经咽鼓管向鼻咽部生长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杨后民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可作为区分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的早期标志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与传统指标对全身性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早期鉴别能力.方法:共有58例患者入选,在临床出现炎症表现的初24h内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并记录心率和高体温,同时留取血、尿、痰及其它可能感染部位的培养.结果:58例患者全部符合SIRS,其中27例终诊为全身性感染,31例为非感染所导致的SIRS.全身性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者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01),而两组间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高体温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上述指标对全身性感染的鉴别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PCT为0.875(P<0.001).CRP为0.700(P=0.009).同时PCT显示出较其它指标相对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71.0%,其Younden指数高,为0.488.该项研究同时发现,PCT≥2ng/ml的20名患者中10例死亡,而PCT≤0.5ng/ml的28例患者中仅有6例死亡(P=0.015),提示高水平的PCT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结论:与传统指标相比,PCT更有助于区分sIRs与全身性感染.

    作者:石岩;杜斌;刘大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腹部外科再手术分析

    腹部外科历史久远,发展迅速,技术日臻完善,但再次手术仍难以避免.由于每个再次手术病人都有其独特的情况,需外科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冷静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娴熟的手术技巧和高度责任感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使患者减少疾病的痛苦,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作者:丛嘉;林晓东;王昊来;孙帅;张志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骨窗减压中草药治外伤性横窦血栓1例分析

    外伤性横窦血栓,临床甚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用中草药治愈,收到可喜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永涛;席小果;史航宇;李武学;韩建林;常树林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年龄在34 52岁,平均43岁;多数以经血量多经期延长而就诊;经妇科与B超检查确诊,单发8例,多发12例,肌瘤大7×9cm,不带蒂浆膜下肌瘤3例,伴糖尿病2例.

    作者:纪宜慧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改进

    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人得到了很大的方便.重症病人尤其一日需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病人,更是减少了穿刺的痛苦.静脉留置针通过每日封管后,一般需保留7-10大.现在临床上采用的是肝素钠封管液.

    作者:王晓丽;袁萍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浅谈做好冰冻切片的体会

    冷冻切片是病理科常用的快速制片方法之一,它是借助低温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由于各种原因均可影响到冷冻切片的质量,延长制片时间,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那么,如何才能制备优质冷冻切片呢?现将我室多年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冬玲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NO、神经降压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EH)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H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在众多认识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辛俊;张建龙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肝移植患者ICU监护期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33例

    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们ICU护理肝移植患者33例,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精神异常,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凤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眼眶肿物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眼眶肿物的CT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眼眶肿物60例,均行轴位CT扫描,其中26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另有10例加作了冠状位扫描.结果:60例眶内肿物中,眼球肿物18例,肌锥内肿物24例,眶内肌锥外肿物18例,本组60例病变CT检出60例(100%),术前定性(区分良恶性,部分作出病理性质诊断)准确48例(80%).结论:CT对大部分眼眶肿物均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作者:黄新文;唐光才;吕红彬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胃浆肌瓣贲门成形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

    目的:介绍一种外科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新方法.方法:交流我院利用这种新方法临床治疗20例的体会.结果:利用这种新方法外科治疗的患者,经6个月-5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胃浆肌瓣贲门成形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具有取材方便、组织来源相近、抗返流、防止吻合口狭窄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术式.

    作者:姜志良;王林;朴斐;白黎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老年尿毒症病人肺部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1年-2003年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浮肿、透析充分、贫血、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有条件者充分透析、加强呼吸管理等,是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孟娟;彭立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水平的改变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虽然迄今为止已发现不少与高血压病发病有关的因素,但其病因与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1].

    作者:李莉;张海茂;张春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尼可地尔对离体兔心不同保存时间的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预处理及超极化保存液对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以及不同保存时间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Ⅰ组:低温保存2h;Ⅱ组:低温保存6h;Ⅲ组:低温保存8h;Ⅳ组:低温保存10h.每组供心均用超极化心肌保存液进行低温保存.用电镜观察保存后的心室肌超微结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从电镜观察来看,兔心保存4h时心肌间连接完整,肌丝排列规则,线粒体结构与形态基本正常;在保存6h以后心肌纤维排列尚整齐,线粒体轻度肿胀;在保存8h后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嵴肿胀,个别线粒体出现空泡化; 10h时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局灶性肌丝消失,内皮细胞肿胀、血管腔狭窄.结论:超极化心脏保存液在低温保存供心10h后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段大为;刘维永;王红兵;付勇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VAC治疗后创面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创缘皮肤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深入研究创面血流量增加的机理.方法:在两侧兔耳各形成一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左耳创面覆盖单层纱布和海绵,用VAC治疗,右耳创面仅覆盖单层纱布和海绵.用微循环检测系统观察施加负压前后及两组创面各观察时间点创缘皮肤毛细血管的密度.结果:与对照组和VAC治疗前比较,各VAC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VAC治疗能显著增加创缘皮肤毛细血管密度.

    作者:陈绍宗;李靖;许龙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探讨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脑梗死病人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脑梗死病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首次发病的22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情况,测定其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浓度.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因吸烟患脑梗死的可能性分别是老年和老年前期病人的1.5倍(P=0.007)和1.77倍(P=0.001).因酗酒患脑梗死的可能性是老年病人的1.9倍(P=0.006).老年前期和老年病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导致脑梗死的可能性是中青年病人的4.1倍(P=0.001).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相比,有各自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将有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安媛;赵性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重度痔治疗的新方法

    虽然痔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对其发病机理却了解不详[1].1975年,Thomson[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即位于直肠下端由黏膜下层的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成的肛垫,奠定了痔的现代概念基础.

    作者:恽蓓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脑脊液置换在临床中的应用

    脑脊液(CSF)为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起淋巴作用.当颅内发生病变时,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各种感染性脑膜炎时,CSF被血液,炎性渗出物,细胞分解物所污染,使CSF循环通路发生阻塞,导致脑积水;血管活性物质刺激血管和脑膜,导致脑血管痉挛(CVS).

    作者:胡良建;陈志坚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当前门诊输液室常见的隐患及对策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是门诊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长的场所.不仅患者周转快而且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用药种类多、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及对院方要求也参差不齐.

    作者:张春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中药治疗孕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体会

    葡萄糖6硫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在我地区发病率8.78%[1],此病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我院使用中、西药对患有G6PD缺乏症的孕妇分别进行治疗.目的:G6PD缺乏的孕妇经药物诱导后升高的疗效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8月-2001年8月接受产检孕妇中确诊G6PD缺乏症者共108例,分两组进行治疗观察,其中实验组68例,应用中药田基黄、棉陈、党参、北芪、大枣等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苯巴比妥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副作用小,孕妇普遍能接受.结论:应用中药治疗G6PD缺乏症疗效明显,对于预防新生儿黄疸、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优生,值得推广.

    作者:梁少联;郭晓玲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