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尿毒症病人肺部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

孟娟;彭立人

关键词:尿毒症,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1年-2003年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浮肿、透析充分、贫血、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有条件者充分透析、加强呼吸管理等,是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5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5例经临床诊断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UAE治疗,完成双子宫动脉插管后,PVA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UAE治疗后随访(12.43±2.12)个月经周期,痛经缓解率达96%,术后疼痛评分及评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月经量减少至术前的52.6±20.1%(P<0.01);子宫体积缩小30.7%-55.4%(P<0.01);病灶体积缩小18.4%-87.8%(P<0.01);彩色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UAE可明显地消除或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李鸥;马新华;姜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系PGE1衍生物,能直接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并使宫颈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溶解,宫颈变软,易于扩张.据此原理,我院在早孕负压吸引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诱导宫颈成熟,扩张和软化宫颈,使人工流产术易于操作,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临床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立敏;杨淑梅;王利娅;杨莉;李海红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水平的改变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虽然迄今为止已发现不少与高血压病发病有关的因素,但其病因与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1].

    作者:李莉;张海茂;张春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检测尿中性肽链内切酶和尿蛋白-1在铅接触人群普查中的意义

    目的:建立尿中性肽链内切酶(neutral endopeptidase,NEP)检测的ELISA法,研究检测尿NEP和尿蛋白-1(UP1)在铅接触人群普查中的意义.方法:在铅接触危险因素组、铅接触对照组中,用ELISA法检测尿NEP、UP1并测定其他尿微量蛋白,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ELISA法检测NEP,浓度在20-200μ g/L时,其浓度的对数与吸光度间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37,P<0.01).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能够涵盖临床标本检测的全范围.在铅接触危险因素组中,尿NEP比对照组降低(P<0.05),且尿NEP与UP1成负相关(r=-0.4109,P=0.0025),与尿α1-MG亦成负相关(r=-0.4922,P=0.0002).U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2).结论:在铅接触人群中检测尿NEP和UP1可以帮助诊断铅中毒引起肾小管损伤,且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作者:张智;陈楠;史浩;俞海瑾;周同;董晓蓓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异丙酚配伍小剂量利多卡因减轻局部注射痛

    异丙酚由于起效快、苏醒快,目前被广泛用于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但异丙酚在静脉注射时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给孕妇带来不适的感受.通过60例异丙酚麻醉下人工流产手术,观察异丙酚配伍小剂量利多卡因减少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志凤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在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现并发症不少见,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重型脑损伤的死亡率.为进一步降低病人的病死率,现结合重型脑损伤出现并发症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与治疗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立军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治疗严重手指碾挫伤

    目的:介绍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在治疗严重手指碾挫伤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旋髂浅动脉在髂腹股沟走行方向设计皮瓣,逆行切取皮瓣,勿损伤旋髂浅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41例手术治愈率10%.结论: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是修复严重手指碾挫伤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在基层医院尤为适用.

    作者:常文凯;梁炳生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鼻腔-副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探讨(附25例报告)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5例鼻腔-副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回顾性分析总结,25例实行了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其中3例临床N1和12例临床N0患者接受了上颈部淋巴清扫;术后免疫治疗25例;放疗20例;化疗16例.结果:12例临床N0患者术后病检发现有颈淋巴结转移3例(25%),随访中已死亡20例,分别为1年生存者10例(40%);2年生存者6例(24%); 3年生存者4例(16%),现存活5例均健在,其中1例4年;3例2年;1例1年,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首选,原发于鼻腔-副鼻窦者宜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广泛彻底的手术切除可望提高本病的生存率.

    作者:黄健男;张学辉;邹苑斌;魏威;彭树文;占顺堂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浅谈新生儿特殊脐带脐炎的预防及护理

    新生儿脐炎是脐带残端的炎症,是围生儿院内感染的多发病之一[1].特殊脐带是引起脐带感染的主要原因.特殊脐带是指脐带特粗大、结扎位置太高或(和)下方有血肿、脐轮突出过长、脐窝小而凹深而言.笔者对251例特殊脐带新生儿进行观察,有107例发生脐炎,浅谈新生儿特殊脐带脐炎的预防及护理,与同道者商准.

    作者:王茂秀;王殿池;孟繁秀;王晓燕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以腹膜炎、肠梗阻表现的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

    患者,女,30岁,因腹痛3天,加重半小时就诊.2002年11月4日,出现轻度腹痛,偶尔发作,无其他不适,2002年11月6日18时,腹痛加重,呈全腹痛,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大便为糊状,无粘液脓血及里急后重.1年前有胆囊切除术病史,2002年10月30日因带环怀孕开始药流,2002年11月1日因流产不全行人工流产,月经已经干净.

    作者:陈宏业;王冰;韩子民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食管癌性狭窄支架置入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狭窄支架置入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食管癌及食管-胃吻合口狭窄者行球囊扩张,带膜或不带膜支架置入后,在不同时期产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食管支架置入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衰肺水肿死亡2例,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2例,食管再狭窄3例,反流性食管炎伴胸骨后刺痛10例.已死亡13例,生存短3天,生存长己达37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能解除梗阻,改善饮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近期疗效好;但并发症的产生须引起高度重视,认识并发症产生机理对指导临床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因人施治,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提高食管支架置入的水平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汉荣;梁立华;陈义雄;潘达超;周国英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胆道残留结石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方法:我们收集1987年-2002年对25例胆道残留结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采取手术引流及非手术等治疗措施,是胆道残留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提高手术质量,预防胆道残留结石.

    作者:韩宏喜;李浩里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NO、神经降压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EH)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H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在众多认识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辛俊;张建龙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发热门诊的地位和作用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北京有123家医院成立了发热门诊,2003年5月6日以后保留了6家条件较好的医院发热门诊,床位1007张.我院发热门诊于2003年4月-5月共诊治发热患者2107人次,留观896人次,甄别出非典及疑似非典各6例.患者无交叉感染,无1例死亡,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现就发热门诊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马全福;林美雄;李红;韩忠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癌肿术前TNM分期中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癌肿TNM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明确诊断上消化道癌肿患者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超声胃镜对T分期和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8.9和73.7%,T分期中有12例与术后病理不符,N分期中有15例与术后病理不符.结论:超声胃镜对消化道肿瘤T分期和N分期价值优于CT检查,与CT检查可互为补充,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性.

    作者:汪全红;陈世耀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机械通气的维护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随着机械通气在临床上的应用,呼吸衰竭的病死率降低.但是,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会给病人带来一些有害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作者:关键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重度痔治疗的新方法

    虽然痔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对其发病机理却了解不详[1].1975年,Thomson[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即位于直肠下端由黏膜下层的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成的肛垫,奠定了痔的现代概念基础.

    作者:恽蓓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内镜下取出小儿十二指肠球部钢钉1例

    患儿,男,4岁.2002年8月7日上午自拿一枚钢钉玩,放在口中模仿吸烟,误吞咽入食道内.患儿突哭叫说咽痛、前胸痛,约10min缓解,自诉钢钉吃到嘴里.立即送到我院检查,经X胸片、X线腹部平片检查,发现胃内有5cm长圆型金属物,横在胃体,尖端在胃体后壁.

    作者:谢立华;成允德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改进

    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人得到了很大的方便.重症病人尤其一日需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病人,更是减少了穿刺的痛苦.静脉留置针通过每日封管后,一般需保留7-10大.现在临床上采用的是肝素钠封管液.

    作者:王晓丽;袁萍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头孢曲松钠与葡萄糖酸钙连续输注的稳定性变化

    头孢曲松钠(简称头曲)又名头孢三嗪钠,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临床主要用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葡萄糖酸钙为补钙药,主要用于缺钙症及过敏性疾病,也可用于镁中毒.

    作者:林琴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