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孙善权;张爽;刁伟东;刘桂颖;仲惟华;刑佳铃

关键词:腋下直切口, 微创伤, 先天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腋下微创伤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轻、痛苦小、美观和增强自信心的目的.方法:体外循环组(47例)病儿取左侧卧位,非体外循环组(16例)病儿取右侧卧位,两组分别以右、左第四肋间为中心,腋中线前约1.0cm,作一与其相平行的直切口.体外循环组经右第四肋间进胸腔,显露心脏后行心内直视修补术;非体外组以左第四肋间的胸膜外入路,剥离胸膜暴露动脉导管上、下窗及部分主动脉弓后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结果:①体外循环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②非体外循环组剥破胸膜2例;术后第1天创口周围出现少量皮下气肿3例;③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5-7天出院.结论:腋下微创伤小切口能达到治疗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年龄在34 52岁,平均43岁;多数以经血量多经期延长而就诊;经妇科与B超检查确诊,单发8例,多发12例,肌瘤大7×9cm,不带蒂浆膜下肌瘤3例,伴糖尿病2例.

    作者:纪宜慧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新生儿、小婴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小婴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诊治体会.方法:本组58例采用控制感染,综合治疗:牵引、关节腔穿刺冲洗、手术、全身治疗等等的措施.结果:随访6-36个月,痊愈39例,有不同后遗病者19例.结论:本组患儿经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立根;王镭;李西荣;葛移繁;杨毅军;吴会军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内镜下取出小儿十二指肠球部钢钉1例

    患儿,男,4岁.2002年8月7日上午自拿一枚钢钉玩,放在口中模仿吸烟,误吞咽入食道内.患儿突哭叫说咽痛、前胸痛,约10min缓解,自诉钢钉吃到嘴里.立即送到我院检查,经X胸片、X线腹部平片检查,发现胃内有5cm长圆型金属物,横在胃体,尖端在胃体后壁.

    作者:谢立华;成允德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头孢曲松钠与葡萄糖酸钙连续输注的稳定性变化

    头孢曲松钠(简称头曲)又名头孢三嗪钠,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临床主要用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葡萄糖酸钙为补钙药,主要用于缺钙症及过敏性疾病,也可用于镁中毒.

    作者:林琴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通常是胰腺坏死的结果.SAP的诊疗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感染的检测和预防是SAP诊疗的关键.早期肠内营养可能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和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有帮助,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可明显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内镜是胆源性SAP的佳诊治手段.

    作者:冯雁康;陈学云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源于十二指肠的隐源性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

    本文收集两家医院10多年来所收治22例源于十二指肠的消化道出血病例,报告如下.并就其病因及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杨虹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以腹膜炎、肠梗阻表现的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

    患者,女,30岁,因腹痛3天,加重半小时就诊.2002年11月4日,出现轻度腹痛,偶尔发作,无其他不适,2002年11月6日18时,腹痛加重,呈全腹痛,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大便为糊状,无粘液脓血及里急后重.1年前有胆囊切除术病史,2002年10月30日因带环怀孕开始药流,2002年11月1日因流产不全行人工流产,月经已经干净.

    作者:陈宏业;王冰;韩子民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系PGE1衍生物,能直接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并使宫颈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溶解,宫颈变软,易于扩张.据此原理,我院在早孕负压吸引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诱导宫颈成熟,扩张和软化宫颈,使人工流产术易于操作,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临床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立敏;杨淑梅;王利娅;杨莉;李海红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Waardenburg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报告一极为罕见的眼白化病伴先天性耳聋(Waardenburg综合征)病例.方法:报告病例,并结合病例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仅有眼部色素异常,其左眼有弱视,伴先天性双耳聋.结论:对眼白化病患者应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及随访,对其家属应进行遗传学检查.

    作者:夏蔚;沈伟;李龙标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老年尿毒症病人肺部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1年-2003年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浮肿、透析充分、贫血、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尿毒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有条件者充分透析、加强呼吸管理等,是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孟娟;彭立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NO、神经降压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EH)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H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在众多认识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辛俊;张建龙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P300改变、认知障碍和5-HT再摄取抑制剂对卒中后情感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130例脑卒中患者中,经HAMD、MMSE评测后分组并行听觉P300检测.PSD患者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后复查.结果:PSD的总发生率为46.92%,PSD伴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6.15%;PSD伴认知障碍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PSD患者(P<0.05),MMSE评分显著低于无抑郁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P<0.05);PSD伴认知障碍患者的P3成分与PSD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PSD患者P3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P<0.05),PSD伴认知障碍患者的P3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且波幅显著增高(P<0.05),MMSE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卒中后的抑郁和认知障碍可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能力.

    作者:宋永斌;徐江涛;郝舒亮;郝玉洁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肠系膜囊肿(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肠系膜和网膜囊肿的病理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1例肠系膜及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囊肿位于结肠系膜5例,小肠系膜3例,大、小网膜各1例,大网膜并小网膜1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囊肿切除8例,部分囊肿切除1例,肠切除肠吻合1例,大网膜囊肿切除并小网膜囊肿部分切除1例.囊肿按组织病理学分类:淋巴源性7例(63.6%),间皮源性2例(18.2%),肠源性1例(9.1%),假性囊肿1例(9.1%).结论:应重视肠系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其病理分型的认识.

    作者:李定纲;龚浩;王文营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和手术治疗1例报告

    目的:提高临床对侵入颅中窝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经蝶窦穿刺、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例侵入颅中窝内的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鼻内镜下检查见蝶窦粘液囊肿腔已上皮化,并与鼻腔建立了永久性通道,头痛症状消失,突眼症状有恢复.结论:对发生于枕部、颞部、球后部、顶部或额部处头痛并伴有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可能.根据CT或MRI检查和经鼻腔蝶窦穿刺抽出粘液可确诊.首选术式为鼻内镜下切除蝶窦粘液囊肿前壁并建立永久性囊肿鼻腔引流通道.

    作者:赵小冬;刘海生;孙宇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①胆道及肠道内同时可见一条或多条带状或双线状蛔虫的回声,位于肝内胆管者多呈带状,无明显蠕动;位于残留肝外胆管及肠道内者多呈双线状,有蠕动、尤以位于肠道内者明显.②近吻合处肠道有不同程度扩张.结论:超声可清晰显示蛔虫的部位、多少、有无蠕动,可为临床快捷、准确地诊断该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苏光明;张少炎;李相荣;董晓明;夏隽;祝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策略及机理的新进展

    临床器官移植的目标在于探索安全、易行且病人能够承受的同种异体特异性耐受策略.本文就诱导器官移植特异性耐受策略与机理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慕宁;高毅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肝尾状叶胆管结石1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肝尾状叶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肝尾状叶胆管结石1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采用触摸探查和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才确诊.手术原则是取出结石,解除胆道狭窄,建立通畅胆道引流,不主张行肝叶切除.结论:肝尾状叶胆管结石术前漏诊、误诊率高,术中采用触摸探查和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又是治疗方法.

    作者:章安庆;李家林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定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的浓度及其对病情的判断.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3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的浓度,并分析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重型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轻型及中型脑梗死组比较,CRP浓度差异有显著性.轻型、中型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组间比较,CR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测定CRP浓度对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季雪莲;齐力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激光并高压氧治疗皮肤创伤后血运障碍36例

    皮肤创伤后发生血循环障碍,是临床中较复杂的创伤之一,其发生皮肤坏死、溃疡、感染、肌腱及骨外露的机率较高,由此而发生扩创、植皮、皮瓣修复术等治疗对病人所造成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较大,如何改善皮肤创伤后的血液循环,是很多外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我院采用激光并高压氧治疗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隋金奎;杨继芳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部分去蛋白脱钙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形成软骨或骨的研究

    目的:探讨部分去蛋白脱钙骨(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方法:将PDDB与人胎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植骨裸鼠体内,于术后4周及8周取出材料行ALP活性及常规组织学检查,了解其成骨作用.结果: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8周时ALP活性比4周时强,并比单纯植入的材料强得多;实验侧4周见有软骨形成,8周时部分软骨形成骨组织,并见有髓腔,且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而对照侧未见软骨或骨形成.结论: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后能形成软骨或骨,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PDDB可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

    作者:李彦林;李林芝;韩睿;陆信;赵晓霞;曾才铭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